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1~9)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1)

  傅味琴

  2006.3.7(二月初八)释迦佛出家纪念日为清凉山佛学苑四众弟子作开示

  跟释迦佛观点不一样,变相的佛教就搞出来了

  提要:

  ■ 释迦太子出家是父亲同意的

  ■ 佛教只有一个,哪分中国和印度

  ■ 有人做错了的事,却受人敬佩

  ■ 跟释迦佛观点不一样,变相的佛教就搞出来了

  ■ 父亲把释迦太子软禁,他就逾城出家

     (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释迦太子出家是父亲同意的

  今天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的纪念日,出家的时候他还是个王太子,他是出家以后通过六年的苦行在菩提树下成佛的。出家要有极大的雄心壮志,所以供释迦佛的大殿就叫“大雄宝殿”。拿历史的事实来看,释迦太子是通过他父亲同意后出家的。佛弟子要照释迦佛的作法去做那就不错,所以出家要通过父母同意,因为父母恩重如山,如果父母不同意,照理你是出不成家的。但是佛教传到中国来,历史上中国的佛教被人随心所欲地改变了。这离不开受道教儒教思想的影响,过去常讲儒教、道教、佛教本是一家,形成了一个中国式佛教。

  佛教只有一个,哪分中国和印度

  从前有人到我们这儿来,因为我们这儿都是照释迦佛的教导去做,他就感到不一样,他说:“你们是印度佛教,我们是中国佛教。”这笑话不笑话?佛教来自印度,真正的佛教只有一个,哪有什么印度佛教中国佛教?佛教被改变了,偏偏要竖起一块牌子:“我们是中国佛教。”真叫自圆其说。

  就拿出家来说,中国的出家人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出家,他就一个人跑掉,照佛教的规矩来说,这是不对的。可是过去有人说:这叫道心坚固,值得赞叹。这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中国佛教历史上大都这样,现在年轻人也是这样,可能是受了老一辈的影响吧。有的年轻人他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他也喜欢这样的“道心坚固”,我想这可能是前辈子的影响,因为他的前一辈子佛教就是这个样。我是不主张这样的。

  有人做错了事,却受人敬佩

  1994年,我在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训班,有个年轻的出家人跟我说,他怕父母反对,所以出家四年了都不跟家里联系。父母没办法找到他,天下寺院这么多,哪儿去找?他这种做法受许多人敬佩,可是我就把他批评一顿,我说“你做错了,慈悲心都没有了。”他听了我的话,给家里写了封信,没几天他爸爸就来了,来的时候正巧他在我房里,同学陪着他爸爸到我房里来找他,爸爸一见儿子就嚎啕大哭。后来爸爸在培训班里住了几天看看儿子一切都很好,佛法也很有道理,他也就放心了,就非常安心地回去了。

  跟释迦佛观点不一样,变相的佛教就搞出来了

  我们弘扬佛法,目的就是想把错误的东西再扭转过来,可是很吃力啊,你管你讲他管他不认可,说是“观点不一样”,跟释迦佛的观点不一样就叫末法。释迦佛的法就是这样慢慢被灭掉的,真正的佛教没了,变相的佛教搞出来了,那可不是真货啊,至少是“修正主义”。

  父亲把释迦太子软禁,他就逾城出家

  当初释迦太子要出家,他的父亲跟他讲条件,“你走了,我的王位咋办?你生个儿子就可以去了。”所以释迦太子生了一个罗睺罗。可是这时父亲说话不算数了,非但不同意他出家,而且把城门锁起来,派卫兵把守,门上还装铃,只要城门一动,很远都听得到铃声,就等于把释迦太子软禁了。可是释迦太子他有极大的雄心壮志,一天晚上他就到马房里牵了马,骑着马跳过城墙,跑到很远的山上,拿出宝剑把头发削掉,这就叫逾城出家。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2)

  傅味琴

  2006.3.7(二月初八)释迦佛出家纪念日为清凉山佛学苑四众弟子作开示

  出家能使佛教继承下去,是件大好事

  提要:

  ■ 盲目崇拜错了,会一直邪下去

  ■ 不懂就不懂,学生如同木头人

  ■ 收徒成了招工,更谈不上修行成就了

  ■ 出家能使佛教继承下去,是件大好事

  ■ 出家是为了护持正法,出家后要天天听法诵经,修禅定

  ■ 释迦太子出家是为了解救众生的苦

  ■ 人因为感情作用,错了也不会认错     

  盲目崇拜错了,会一直邪下去

  这个历史事实大家都知道,可是释迦太子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要把头发剃掉?人们从来不问一个为什么,不问一个为什么,你学佛就没有科学态度,等于盲目崇拜,搞形式。还好,你崇拜的是释迦佛,这个路子倒没错,假如你盲目崇拜的人不是真正善知识呢?那么一直邪下去。

  不懂就不懂,学生如同木头人

  初信佛的人,还没有受老一代的影响,胆子还比较大一点,尤其是年轻人,喜欢多问,可老一辈解说不出来还会说你不恭敬,说你不该起疑心。不明白的相信不叫迷信又是什么?释迦佛讲法的时候,还向学生提问题,叫学生回答,有时候释迦佛还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可是中国的佛教现在成了不懂就不懂。我看以后还会变成学生不提问题,法师也用不着解答问题,大家坐好,学生个个如同木头人。

  收徒成了招工,更谈不上修行成就了

  现在当师的可能也没有跟徒弟讲过出家的意义和目的。还有的地方看见年轻人有想发心出家的,又怕父母来找,马上给他剃头,父母还没有同意呢,头发已经剃光了。还有的地方呢?出家的目的不懂,师父为什么叫他出家他倒懂的,“我们这儿佛事忙,师父忙不过来多收几个徒弟。”那叫出家吗?那叫招工!(众笑)管吃管住,每个月衣单费八百元,性质就变掉了,还有什么好结果?更谈不上修行成就了!

  出家能使佛教继承下去,是件大好事

  出家功德应该赞叹,有人出家,佛教就能继承下去,因为后继有人了,传灯就是传到年轻人身上,所以叫“法王座下又添孙”,能够使佛教子孙万代继承下去,这是件大好事。

  出家是为了护持正法,出家后要天天听法诵经,修禅定

  今天既然是释迦佛出家纪念日,所以首先要给你们讲讲出家的意义和目的。过去的年代,当师的可能还会给你讲讲出家的要求、出家的发心、出家的目的,总会讲几句:“你出家喽,要了生死,要持戒,出家人是内护正法,你要弘法度众生。”现在有的师父话就不同了,“你出家了,要学唱念、敲法器,裤脚管要绑起来。”从前释迦佛跟出家弟子可没说过这种话呀,而只说你们要天天学习,要听法诵经,要修禅定,“非诵即禅,非禅即诵”。

  释迦太子出家是为了解救众生的苦

  你既然是释迦佛的弟子,你要跟佛学,总要懂佛当年出家是为了什么。释迦佛的传记差不多信佛的人都知道,可有谁在学呢?释迦佛小时候在宫门外看到农夫耕田,锄头翻出一条蚯蚓,一只麻雀把它叼走了,老鹰又把麻雀叼走了,强的吃弱的,释迦太子心里就起悲悯心:众生可怜,互相吞食。看到老百姓生活这么的艰苦,而自己在王宫里不用劳动却享受得这么好,整个社会充满阶级压迫,多少众生在受苦受难,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为了要解救众生的苦,所以他要去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是这样出家的呀。满胸怀装的是所有受苦的众生,所以什么力量都挡不住他。

  人因为感情作用,错了也不会认错

  当年净饭王同意释迦太子出家,后来反悔了,所以这是净饭王的错。老话讲“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哪可以随随便便想怎么变就怎么变?你不想一想,你一变别人就苦恼了。他父亲因为对儿子爱,舍不得啊。可见得感情是个最危险的东西,人有了感情,做错了事情他也不会认错的,净饭王还不是因为感情才做错事情,因此释迦太子就不听他的,你把城门锁起来我就逾城出家。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3)

  傅味琴

  2006.3.7(二月初八)释迦佛出家纪念日为清凉山佛学苑四众弟子作开示

  出家要远离闹市舍去尊贵

  提要:

  ■ 出家要学释迦太子的出离心菩提心

  ■ 出家要远离闹市舍去尊贵

  ■ 出家要住清净的寺院,不能住俗家、宾馆

  ■ 出家要染衣舍俗,有人修苦行却轻慢法

  ■ 随着朝代不同,中国出家人的装束也在随意变化     

  出家要学释迦太子的出离心菩提心

  释迦太子出家是为了要解除生老病死的苦,这就是出离心,他探求宇宙人生真理的目的是要解决所有众生的痛苦,这就是菩提心,释迦太子出家从来也没有个人名利上的要求。那么把你出家的动机,你的所作所为去和释迦佛这面镜子对照对照,如果你学释迦佛的样,也能够这么样去发心这么样去做,你是真出家,要不然,至少可以说不够标准。

  你们做居士的发心出家也是好事,但出家的目的要先搞搞清楚,是为了学法求真理,为了将来弘法度众生,为了解决众生的生老病死苦,归纳起来要有出离心要有菩提心,这样出家的动机才没错。

  出家要远离闹市舍去尊贵

  我们要学释迦佛的第二点就是:出家必须离开家,最好能离开繁华的城市。当初释迦太子出家就是从王城里出走,跑到很远的山林里。如果要在王城里出家,他只要开开口,他的父亲巴不得他能留在身边,“你只要不走,给你造个精舍,你就住在里边修行好了。”释迦太子跑到森林里去,把头发剃掉,表示他舍掉世俗人最珍贵的东西,因为印度人把头发看得非常珍贵。我小时候住在上海,巡捕房的巡捕经常有高个子,头发包起来的印度人,印度人都包头发,因为头发最高,所以最尊贵。释迦太子又把头发上面象征太子身份的宝珠也不要了,换上平民的衣服,这叫舍去尊荣。你要出家就应该照释迦佛的作法去做。

  出家要住清净的寺院,不能住俗家、宾馆

  释迦太子出家以后可没有觉得在森林里日子长了没劲了,这样干巴巴的生活,不是坐在树下就是呆在山洞里,又怀念起王宫的生活…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