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境相離。心境相離當然達不到心一境性了。所以心不離開境,就叫聚;離開境就叫散。我們用這個方法來對治我們的散亂,來培養我們的聚心,這就稱爲觀心。其實觀心的法門還有好多種,等以後還要教大家修觀心觀,要觀二十二種心。現在呢我們只要求止住妄念,而不去細細地分別。
衆生的心,隨境飄動,
把心聚在一個點上,妄念就不會出生了
止住妄念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心聚在一個點上,妄念就不會出生了。你一離開這個點,心就散開去了。衆生的心,很容易轉移到別的地方去,它也不可能在第二個境上停下來,它會從第二個境上又轉到第叁個、第四個上去,這樣心就散亂了,它隨風飄啦。有句話形容它,猶如萬馬奔騰,亦如大雪紛飛。大雪每秒鍾都在變,等你看到了馬上又變了,紛亂得很厲害,衆生的心就是那樣。
苦樂皆由心生,所以情緒對一個修行人影響很大
苦樂也由心生,能夠掌握好這顆心,人就能掌握住苦樂。因爲心在動,而且動得沒有規則,一會兒想起高興的事情,心裏就覺得很舒暢,可是你不會一直去想啊;過一會兒又想到氣惱的事情,心裏又在怄氣;過一會兒又想到難受痛苦的事情,覺得人生太悲哀了,簡直是昏天黑地;但是過不了多久,你心一轉,又去想起高興的事情,你又高興了,原來的痛苦又沒了。我們冷靜地研究、全面地去考察一下,是不是這樣呢?所以情緒對一個修行人的影響很大,能使他的心飄蕩不定。
聚心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1)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0
要在正知正見上修禅定,
在正定裏才能出生真正的信心
提要:
·人生也不能說定,佛要我們不要把虛妄的看成是真實的
·現在沒有快樂了,可見過去的快樂在騙我
·會變就叫假,衆生苦就苦在感情的迷惑上
·如果你把心定在錯誤的觀點上,那更糟了,所以不懂佛法去打坐很危險
·要在正知正見上修禅定,在正定裏才能出生真正的信心
·修行要精益求精,不能單搞數字競賽
人生也不能說定,
佛要我們不要把虛妄的看成是真實的
人生也不能說定,都在刹那刹那變。快樂會變痛苦,痛苦會變快樂。其實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快樂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痛苦的事情也已經過去了,可是我們想起來還會産生快樂和痛苦。這麼樣冷靜地去思維,才知道都是在自己騙自己。佛度衆生就是要你不把虛妄的東西看成是真實的。即使你在快樂的時候,確實有快樂的情感,可那是那個時候,而不是現在。
現在沒有快樂了,可見過去的快樂在騙我
生活中常碰到這種事,有人說:“你不是說過不離開我嗎?”對方回答他:“那是我從前說的呀。”意思說那是從前的我呀。這個人就說:“那麼你在騙我喽?”最後這一句就是很清楚地表明,當你在快樂的時候是快樂在騙你,那個時候你是快樂,可這個樂現在沒了。
會變就叫假,衆生苦就苦在感情的迷惑上
一切都是假的。會變就叫假,不假就不會變,苦就苦在感情的迷惑上。一是因爲衆生愚癡顛倒,所以受苦受難,乃至于長時期流轉生死;一是因爲衆生心把握不住,一直在紛亂中,隨時隨刻在變動,所以樂變苦,苦變樂,無法停止。
如果你把心定在錯誤的觀點上,
那更糟了,所以不懂佛法去打坐很危險
如果你能掌握住心,可你觀點錯了,不是智慧而是愚癡顛倒,而且愚癡得非常堅定,更糟了。修邪道的人就是觀點錯誤,可是修到後來他也能慢慢定下去,這種人更難改變,這可不是出世間定,而是外道的定。路一錯,你越修,離開正道也越遠,這種情況最可怕。所以首先要懂佛法才能修禅定。我十多年來教禅定,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首先要聽課,而且天天要聽課。你不懂佛法去打坐,非常危險,如果出生了一些效果,更加可怕,更加醒不過來。不懂佛法去修就是盲修瞎練。
要在正知正見上修禅定,
在正定裏才能出生真正的信心
假如這兩點我們都抓准了,這個路子就不錯了:即要有正知正見,有佛法的智慧,脫離過去種種的愚癡,再把心聚集起來,培養定力,這個定就是定在正知正見上。要在正知正見上修禅定,也只有在這種禅定裏才能出生真正的信心,到這個時候你才是真正的信佛,否則你信佛是很浮面的。剛開始信佛,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目的:有人求平安;有人想來世福氣好一點;有人喜歡神秘,想修出神通來,有人因爲對親人有感情,總想跟已經死亡的親人溝通一下,所以進佛門來了;還有一種人,因爲他信鬼,他認爲有鬼必有佛,所以他也信佛。這種種都不能叫作真正的信佛。真正的信佛要懂佛法,要從禅定中親證佛法的境界而産生信心,這才是真正的信佛。
如何精進而修?
當修暇滿~如是若心不樂修行,當修暇滿,若著現法,當修無常惡趣過患以爲主要。
修行要精益求精,不能單搞數字競賽
如何精進而修?精進簡單地說,就是精益求精,天天進步。精益求精是好裏求好的意思。精益求精在前面,要在精益求精的基礎上天天進步,也就是你修好了還要再提高,要修得更好,這樣才能往前進,所以精進跟數字沒關系。現在有一種風氣,我看離開佛法的原則太遠了,都是不懂佛法的人搞出來的——竟然在數字中賽跑,以唸佛唸得多爲精進,稱之爲精進唸佛。精進怎麼會建立在數字上?
工廠裏老板想多出一點産品,工人想多拿一點工資,都以多爲好。你生産多,大家都高興,還給你獎金。結果貨運到了國外,一檢驗,不合格,全部退貨,你白歡喜,白辛苦,這種道理誰都懂。
聚心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2)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0
佛是叫你求智慧,去消除自己的愚癡;
沒有一心不亂,極樂淨土就被你貪瞋癡妄念汙染了
提要:
·沒有一心不亂,極樂淨土就被你貪瞋癡妄念汙染了
·缺腿有窟窿的玩具,大人小孩都不要,盲修瞎練的人,常會自得其樂
·毫無意義的精進,忙了一輩子,功德在哪裏
·佛是叫你求智慧,去消除自己的愚癡,你光磕頭不學法,那可不是一個修行人
沒有一心不亂,
極樂淨土就被你貪瞋癡妄念汙染了
同樣的道理,隨便你唸佛唸多少,不合格全部退貨。現在有人拼命抓數字。我年輕時候就常聽到這種情況,有人說:“黃居士精進啊,一天唸兩萬。”另一個說:“李居士唸四萬。”這個人就說:“黃居士唸兩萬是唸六個字,李居士唸四萬,他是唸四個字。”有位法師講經的時候就說:“阿彌陀佛又不是開公司的,一定要你交這麼多貨才讓你去極樂世界。”你即使唸滿一百萬,不合格也要退貨。(衆笑)那麼是以什麼爲標准呢?一心不亂!沒有一心不亂,極樂世界就被你貪瞋癡的妄念汙染了。
缺腿有窟窿的玩具,大人小孩都不要,
盲修瞎練的人,常會自得其樂
有的說法更好笑:只要唸就能往生,意思只要你有産品就能賣得出去,這種産品可能連小孩也不要。大人陪小孩去買玩具,小孩喜歡這一個,媽說:“這個不好,洋娃娃缺一條腿。”媽挑了一個,小孩子說:“我不要,因爲上面有個洞。”大人小孩都不要,你賣給誰?只有廢品桶要。現在有些佛門弟子沒有法,不懂法,盲修瞎練還自得其樂,真可憐。
毫無意義的精進,忙了一輩子,功德在哪裏
精進有正精進、邪精進。好比很多年前我跟一個老醫生一起到九寨溝,見到一個老和尚,臨別時,老和尚怕我們不認得路,叫一個徒弟送我們。我看這個徒弟很精進啊,看到路上有帶字的紙,馬上撿起來。路上這種紙不少,都是遊客丟掉的包裝紙,他看見一張撿一張,都放在一只袋袋裏,一點不怕辛苦。問他幹嘛呀?“師父說的,要珍惜字紙。有字的紙不能丟在外面,要撿回去燒掉,這是有功德的。”釋迦佛有叫你這麼幹過?
民國時期就有這種風氣,路上經常看見一個老人,背著一個白口袋,看見有字的紙就撿了放進去,白口袋上寫了四個字“珍惜字紙”。把一輩子的生命時光都去忙這個,也不知道功德在哪裏,這種精進就毫無意義。
佛是叫你求智慧,去消除自己的愚癡,
你光磕頭不學法,那可不是一個修行人
還有的人,他修行的方法是專門拜佛磕頭。其實磕頭只是個禮節,按照佛經上規定,只要頂叁個禮就好了,他磕兩百個、叁百個頭,可是佛法不懂。你跟釋迦佛老是頂禮,有什麼好處呢?就好比我正在上課,一個學生沒心思聽課,但是認爲對老師恭敬總是好的,于是跑到我面前來躹躬。沒上課前鞠個躬就夠了,他喜歡鞠躬,那最多叁個吧,已經上課了,他不聽課還在鞠躬。(衆笑)考試別人都考了八、九十,他考一個零湯團。鞠躬多了,萬一昏倒了,還要我老師送他上醫院。(衆笑)佛並沒有叫你這樣呀,佛是叫你求智慧,去消除自己的愚癡,快快成佛呀。
我小時候看到一個老人,這個老頭不瘦,穿的衣服挺幹淨,看表面好像一位老先生,有點文化似的。臉上帶點紅潤,看樣子氣色很好。他跪在馬路邊上,盡是磕頭。當然磕得很慢,他也要防止頭昏啊!(衆笑)我看他雪白的額頭上有一個灰圓圈,那是磕頭時粘到的地上灰塵。那個時候我還小,看到了也沒有什麼表示,可是別人就在他面前的飯盒子裏丟錢,原來是一個要飯的!那可不叫修行人。所以這兒跟大家講清楚:精進要有正知正見。
聚心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3)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0
時久生疲厭是衆生的習氣,若心不樂修行,當修暇滿
提要:
·時久生疲厭是衆生的習氣,若心不樂修行,當修暇滿
·手不離唸珠、喜歡誦經的人,可不能開始起勁,慢慢就昏沈了
·衆生的心好貪稀奇,貪新玩藝,貪神秘,還貪快,學完了就沒勁了
時久生疲厭是衆生的習氣,若心不樂修行,當修暇滿
“當修暇滿,如是若心不…
《<聚心觀>帶修禅定前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