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境相离。心境相离当然达不到心一境性了。所以心不离开境,就叫聚;离开境就叫散。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对治我们的散乱,来培养我们的聚心,这就称为观心。其实观心的法门还有好多种,等以后还要教大家修观心观,要观二十二种心。现在呢我们只要求止住妄念,而不去细细地分别。
众生的心,随境飘动,
把心聚在一个点上,妄念就不会出生了
止住妄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心聚在一个点上,妄念就不会出生了。你一离开这个点,心就散开去了。众生的心,很容易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它也不可能在第二个境上停下来,它会从第二个境上又转到第三个、第四个上去,这样心就散乱了,它随风飘啦。有句话形容它,犹如万马奔腾,亦如大雪纷飞。大雪每秒钟都在变,等你看到了马上又变了,纷乱得很厉害,众生的心就是那样。
苦乐皆由心生,所以情绪对一个修行人影响很大
苦乐也由心生,能够掌握好这颗心,人就能掌握住苦乐。因为心在动,而且动得没有规则,一会儿想起高兴的事情,心里就觉得很舒畅,可是你不会一直去想啊;过一会儿又想到气恼的事情,心里又在怄气;过一会儿又想到难受痛苦的事情,觉得人生太悲哀了,简直是昏天黑地;但是过不了多久,你心一转,又去想起高兴的事情,你又高兴了,原来的痛苦又没了。我们冷静地研究、全面地去考察一下,是不是这样呢?所以情绪对一个修行人的影响很大,能使他的心飘荡不定。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1)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0
要在正知正见上修禅定,
在正定里才能出生真正的信心
提要:
·人生也不能说定,佛要我们不要把虚妄的看成是真实的
·现在没有快乐了,可见过去的快乐在骗我
·会变就叫假,众生苦就苦在感情的迷惑上
·如果你把心定在错误的观点上,那更糟了,所以不懂佛法去打坐很危险
·要在正知正见上修禅定,在正定里才能出生真正的信心
·修行要精益求精,不能单搞数字竞赛
人生也不能说定,
佛要我们不要把虚妄的看成是真实的
人生也不能说定,都在刹那刹那变。快乐会变痛苦,痛苦会变快乐。其实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快乐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痛苦的事情也已经过去了,可是我们想起来还会产生快乐和痛苦。这么样冷静地去思维,才知道都是在自己骗自己。佛度众生就是要你不把虚妄的东西看成是真实的。即使你在快乐的时候,确实有快乐的情感,可那是那个时候,而不是现在。
现在没有快乐了,可见过去的快乐在骗我
生活中常碰到这种事,有人说:“你不是说过不离开我吗?”对方回答他:“那是我从前说的呀。”意思说那是从前的我呀。这个人就说:“那么你在骗我喽?”最后这一句就是很清楚地表明,当你在快乐的时候是快乐在骗你,那个时候你是快乐,可这个乐现在没了。
会变就叫假,众生苦就苦在感情的迷惑上
一切都是假的。会变就叫假,不假就不会变,苦就苦在感情的迷惑上。一是因为众生愚痴颠倒,所以受苦受难,乃至于长时期流转生死;一是因为众生心把握不住,一直在纷乱中,随时随刻在变动,所以乐变苦,苦变乐,无法停止。
如果你把心定在错误的观点上,
那更糟了,所以不懂佛法去打坐很危险
如果你能掌握住心,可你观点错了,不是智慧而是愚痴颠倒,而且愚痴得非常坚定,更糟了。修邪道的人就是观点错误,可是修到后来他也能慢慢定下去,这种人更难改变,这可不是出世间定,而是外道的定。路一错,你越修,离开正道也越远,这种情况最可怕。所以首先要懂佛法才能修禅定。我十多年来教禅定,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首先要听课,而且天天要听课。你不懂佛法去打坐,非常危险,如果出生了一些效果,更加可怕,更加醒不过来。不懂佛法去修就是盲修瞎练。
要在正知正见上修禅定,
在正定里才能出生真正的信心
假如这两点我们都抓准了,这个路子就不错了:即要有正知正见,有佛法的智慧,脱离过去种种的愚痴,再把心聚集起来,培养定力,这个定就是定在正知正见上。要在正知正见上修禅定,也只有在这种禅定里才能出生真正的信心,到这个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信佛,否则你信佛是很浮面的。刚开始信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目的:有人求平安;有人想来世福气好一点;有人喜欢神秘,想修出神通来,有人因为对亲人有感情,总想跟已经死亡的亲人沟通一下,所以进佛门来了;还有一种人,因为他信鬼,他认为有鬼必有佛,所以他也信佛。这种种都不能叫作真正的信佛。真正的信佛要懂佛法,要从禅定中亲证佛法的境界而产生信心,这才是真正的信佛。
如何精进而修?
当修暇满~如是若心不乐修行,当修暇满,若着现法,当修无常恶趣过患以为主要。
修行要精益求精,不能单搞数字竞赛
如何精进而修?精进简单地说,就是精益求精,天天进步。精益求精是好里求好的意思。精益求精在前面,要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天天进步,也就是你修好了还要再提高,要修得更好,这样才能往前进,所以精进跟数字没关系。现在有一种风气,我看离开佛法的原则太远了,都是不懂佛法的人搞出来的——竟然在数字中赛跑,以唸佛唸得多为精进,称之为精进唸佛。精进怎么会建立在数字上?
工厂里老板想多出一点产品,工人想多拿一点工资,都以多为好。你生产多,大家都高兴,还给你奖金。结果货运到了国外,一检验,不合格,全部退货,你白欢喜,白辛苦,这种道理谁都懂。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2)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0
佛是叫你求智慧,去消除自己的愚痴;
没有一心不乱,极乐净土就被你贪瞋痴妄念污染了
提要:
·没有一心不乱,极乐净土就被你贪瞋痴妄念污染了
·缺腿有窟窿的玩具,大人小孩都不要,盲修瞎练的人,常会自得其乐
·毫无意义的精进,忙了一辈子,功德在哪里
·佛是叫你求智慧,去消除自己的愚痴,你光磕头不学法,那可不是一个修行人
没有一心不乱,
极乐净土就被你贪瞋痴妄念污染了
同样的道理,随便你唸佛唸多少,不合格全部退货。现在有人拼命抓数字。我年轻时候就常听到这种情况,有人说:“黄居士精进啊,一天唸两万。”另一个说:“李居士唸四万。”这个人就说:“黄居士唸两万是唸六个字,李居士唸四万,他是唸四个字。”有位法师讲经的时候就说:“阿弥陀佛又不是开公司的,一定要你交这么多货才让你去极乐世界。”你即使唸满一百万,不合格也要退货。(众笑)那么是以什么为标准呢?一心不乱!没有一心不乱,极乐世界就被你贪瞋痴的妄念污染了。
缺腿有窟窿的玩具,大人小孩都不要,
盲修瞎练的人,常会自得其乐
有的说法更好笑:只要唸就能往生,意思只要你有产品就能卖得出去,这种产品可能连小孩也不要。大人陪小孩去买玩具,小孩喜欢这一个,妈说:“这个不好,洋娃娃缺一条腿。”妈挑了一个,小孩子说:“我不要,因为上面有个洞。”大人小孩都不要,你卖给谁?只有废品桶要。现在有些佛门弟子没有法,不懂法,盲修瞎练还自得其乐,真可怜。
毫无意义的精进,忙了一辈子,功德在哪里
精进有正精进、邪精进。好比很多年前我跟一个老医生一起到九寨沟,见到一个老和尚,临别时,老和尚怕我们不认得路,叫一个徒弟送我们。我看这个徒弟很精进啊,看到路上有带字的纸,马上捡起来。路上这种纸不少,都是游客丢掉的包装纸,他看见一张捡一张,都放在一只袋袋里,一点不怕辛苦。问他干嘛呀?“师父说的,要珍惜字纸。有字的纸不能丢在外面,要捡回去烧掉,这是有功德的。”释迦佛有叫你这么干过?
民国时期就有这种风气,路上经常看见一个老人,背着一个白口袋,看见有字的纸就捡了放进去,白口袋上写了四个字“珍惜字纸”。把一辈子的生命时光都去忙这个,也不知道功德在哪里,这种精进就毫无意义。
佛是叫你求智慧,去消除自己的愚痴,
你光磕头不学法,那可不是一个修行人
还有的人,他修行的方法是专门拜佛磕头。其实磕头只是个礼节,按照佛经上规定,只要顶三个礼就好了,他磕两百个、三百个头,可是佛法不懂。你跟释迦佛老是顶礼,有什么好处呢?就好比我正在上课,一个学生没心思听课,但是认为对老师恭敬总是好的,于是跑到我面前来躹躬。没上课前鞠个躬就够了,他喜欢鞠躬,那最多三个吧,已经上课了,他不听课还在鞠躬。(众笑)考试别人都考了八、九十,他考一个零汤团。鞠躬多了,万一昏倒了,还要我老师送他上医院。(众笑)佛并没有叫你这样呀,佛是叫你求智慧,去消除自己的愚痴,快快成佛呀。
我小时候看到一个老人,这个老头不瘦,穿的衣服挺干净,看表面好像一位老先生,有点文化似的。脸上带点红润,看样子气色很好。他跪在马路边上,尽是磕头。当然磕得很慢,他也要防止头昏啊!(众笑)我看他雪白的额头上有一个灰圆圈,那是磕头时粘到的地上灰尘。那个时候我还小,看到了也没有什么表示,可是别人就在他面前的饭盒子里丢钱,原来是一个要饭的!那可不叫修行人。所以这儿跟大家讲清楚:精进要有正知正见。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3)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0
时久生疲厌是众生的习气,若心不乐修行,当修暇满
提要:
·时久生疲厌是众生的习气,若心不乐修行,当修暇满
·手不离唸珠、喜欢诵经的人,可不能开始起劲,慢慢就昏沉了
·众生的心好贪稀奇,贪新玩艺,贪神秘,还贪快,学完了就没劲了
时久生疲厌是众生的习气,若心不乐修行,当修暇满
“当修暇满,如是若心不…
《<聚心观>带修禅定前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