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把佛事作貿易
·護法只發心培養人才,趕經忏的一個錢也不給
·佛弟子要挑佛陀的重擔、法的重擔
·沒有了生死的念頭,修行怎麼修得起來
·知道生死無常,卻因忙,沒時間去想生死過患
·缺少對生死過患的厭離,求解脫心就成了虛妄
居士要供養叁寶,出了家可不能把佛事作貿易
話再說回來,如今居士也大都不懂佛法,不知供養叁寶。我年輕時,有位師父請我去他小廟住幾天。一天晚上不少人坐船來做超度。我第二天就建議他多講佛法,讓居士自己供養叁寶,別爲了錢搞超度。他朝我苦笑:“我也知道不對,不這麼搞他們不拿出錢來啊!”居士要讓出家人安心辦道,安心修行,要經常供養叁寶,不應該講條件。可是現在居士兩樣了,平時不肯供養,一等到吹吹打打敲起來,才肯拿出錢來,變成用錢來買功德,佛門現在變成做買賣了。所以佛門要變好,必須要重視轉變居士的思想。
寺院應該經常講經說法,天天弘揚正法,自會有人發心供養,靠做佛事搞鈔票,這是極其可憐悲哀的事情。
護法只發心培養人才,趕經忏的一個錢也不給
現在女衆專修班正籌劃搬家,國外有位法師表示:如果辦佛學院,他願意資助,他說:“我只發心培養人才,如果裏邊有一個趕經忏的,我一分錢也不拿出來。”(衆笑)可見這位法師對趕經忏很反感。如果你們將來趕經忏,碰到這樣一個大和尚,一個錢也拿不到;如果你講經說法,培養人才,這麼大的工程他全包下來!
佛弟子要挑佛陀的重擔、法的重擔
有人一聽到專修班要學十年,嚇壞了,男孩子說:我學完了,胡子都長了。(衆笑)如果你發菩提心,可能五年就叫你去挑重擔了。而且你也待不住了,因爲發菩提心的人看到佛法衰落、師資缺乏,坐不住呀。說句笑話,趕經忏的挑的扁擔份量也蠻重的。(衆笑)你們挑的可是佛陀的重擔,是法的重擔啊。
沒有了生死的念頭,修行怎麼修得起來
假如沒有了生死的念頭,你修行怎麼修得起來?精進而修是精進修了生死。佛度衆生是度衆生出生死輪回。培福當然要,可是原則要搞清楚,哪怕你當了大老板,拿出很多錢來做好事,但佛教是教育衆生。慈善包括在教育裏,可是慈善不一定在進行教育。慈善家從來也沒有對苦難的人進行過教育。走斷煩惱出生死輪回這條道,這才是佛教。當然我們並不否定穿衣吃飯,這是現實生活中必須要有的東西,但修行人只要能飯菜飽,布衣暖就足夠了。
知道生死無常,卻因忙,沒時間去想生死過患
大多數人都缺乏對于生死的厭患。我二十二歲進佛門,聽的最多的就是《菩提道次第》。下士修法第一步就是修念無常,“有情決定死”,沒有一個人能不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死會來,死來了也不可抗拒,死了以後不知道到哪裏去,仍然是六道輪轉。這些我二十二歲就知道了,可就是停留在“我知道”上。現在的人也差不多是這樣,不管聽了多少法,人身無常、生老病死苦、要跳出六道輪回,這些話都知道。進了佛門四十年,仍然是“我知道”,其它沒有了,因爲實在太忙了,沒時間去想。家裏的事一點都不肯放,這麼忙哪有時間去想想生死過患呢?出了家還是忙,因爲忙著趕經忏,也沒有時間去想生死過患。
缺少對生死過患的厭離,求解脫心就成了虛妄
假如有人想“我死了咋辦?”說“你死了我超度你”,“你先死咋辦?”“我死了你超度我。”釋迦佛的佛教再也看不見了。如果我能度得了你,又何必要你來度我,一個真正能度人的人,當然他也能度自己。他度不了自己來度你,你也度不了自己卻去度他,結果一個也度不了。這都是對生死過患雖然知道,可沒有真正觸動靈魂,變成口頭談談罷了。如果真的觸動靈魂,“人是怎麼死的?”這個問題,你會專心去研究。假如缺少對生死過患的厭離,求解脫的心就成了虛妄。
聚心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19)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1
了生死心不迫切,
苦了只會哭,哭完又去忙
提要:
·了生死心不迫切,苦了只會哭,哭完又去忙
·利益衆生之心不猛利者,是則斷絕大乘根本
·發心不正,爲利養修禅定,多屬地獄心
·修行人功德應隱藏,外道求功能得利養並非正道
了生死心不迫切,苦了只會哭,哭完又去忙
有些修行人身體不好,可是他仍然沒有了生死的迫切心,還在忙世俗事。老奶奶已經八十歲了,還在忙著給兒子兒媳婦做飯,給孫子喂飯。就算你還在修行,一天到底修了多少個小時?十分之九又都在打妄想。又要睡覺又要說閑話,偶爾裝模作樣修修,就這麼一天一天地混日子,都是因爲了生死心不迫切,沒有看到生死的過患。看見別人苦,那是別人苦,輪到自己苦了,就只會哭。哭完了,總算一口氣吐出來了,又想該去忙些啥,好了瘡疤忘了疼,所以應當思維生死的過患。爲什麼人們對生死的過患感覺不到什麼?因爲沒有好好去思維。
利益衆生之心不猛利者,是則斷絕大乘根本
“願心及因若凡所作,皆爲利益有情之心。不猛利者,是則斷絕大乘根本,故當先修願心及因”,一個精進修行的人,除了要觀生死過患,還要發願利益衆生,所作的一切,當然是指修行的事情,也包括一切利益衆生的事情,都要有利益衆生之心。每個人都有自私心,而且很難去掉,本想爲大衆,搞到後來又自私了,原因就是缺少利益衆生的心。如果你無論做什麼,都是爲了利益衆生,不考慮自己,這樣自私的心很快就能改變。
一般人總是爲自己活下去而吃飯,修行人應該爲了度衆生才吃飯,爲給衆生做有利益的事情才聽法。大乘就是一切爲了衆生,吃飯、睡覺,包括燒香、頂禮,全是爲了衆生。這種心一般人也有,可是不廣大、不堅固也不猛利。假如你利益衆生的心不猛利的話,“是則斷絕大乘根本。”好像一棵大樹砍掉了根,所以應當修好願心及因。
依世間邪僻心修禅之類
發心遵智者 揀邪明正義 爲利養修禅 多屬地獄心
發心不正,爲利養修禅定,多屬地獄心
“願”有相當大的力量,“因”有因才有果。講到願心,我們講一講修禅定應該怎麼樣發心。“依世間邪僻心修禅之類,”這都是不正確的發心。“發心遵智者,揀邪明正義”,發心應該遵照有智慧的人,也就是善知識的教導,這裏指智者大師。要有正確的揀別,邪的不要,要明白正義。具體地說,“爲利養修禅,多屬地獄心”,爲了貪圖利養而去修禅,多屬于地獄心。爲了得到人家贊歎,“這個人很用功。”“這個人很有禅定功夫。”名有了,利也來。世間上的外道免不了爲了利養,練功練出功能來,利養就好,還有這麼多的人把你捧上天。從前南京有個學氣功的,學初級功時病好了,他很高興;進入中級功時,他到處作報告收徒弟,名高、錢也多;進入高級功了,得了癌症,這就是外道的全過程。這些人都不是佛門的修行人,哪怕他們挂著佛門的牌子,也是佛門裏邊的外道。
修行人功德應隱藏,外道求功能得利養並非正道
一個真正懂佛法的佛弟子,從來不會把自己的功德講出來,持律的法師,不會去宣揚自己的戒持得怎麼怎麼清淨,因爲懂佛法的人知道功德要隱藏,不可顯露。可是外道邪道特別喜歡講,有的人稱自己有特異功能,有的人幹脆稱有神通。其實不過是非人之類附在他身上,可是他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佛弟子在給鬼施食時還蒙了個頭巾,以免見了惡道衆生,擾亂自己的心;有的人卻以看見鬼爲神通。我們修禅定,如果目的是想將來能得神通而出名,從而得到更大的利養,這就是地獄心,死了就下地獄,今天講到這裏。(回向)
聚心觀 帶修禅定前開示(20)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進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2
修行第一個資糧就是發心,
發心要正,路不能走錯
提要:
·修行第一個資糧就是發心,發心要正,路不能走錯
·爲利養修禅,多屬地獄心
·現在有些人沒有神通搞鬼通,傳說濟公也有障眼法
發心資糧
(一)依世間邪僻心修禅之類頌
發心遵智者 揀邪明正義 爲利養修禅
多屬地獄心 名稱墮鬼神 眷屬墮畜生
勝他修羅心 若怖畏惡道 息諸不善業
多屬人類心 若善心安樂 多屬欲天心
得勢力自在 多屬魔羅心 欲利智捷疾
多屬外道心 希清淨梵處 屬色無色心
(以上亦皆稱爲世間定)
無悲心正智 邪僻二邊行 若住此心修
道之初步錯 知見愈超妙 距果路更遙
(摘自《能海上師全集第一冊》第178頁)
修行第一個資糧就是發心,
發心要正,路不能走錯
昨天講的是“發心資糧”。資糧是古時候的話,就是你出遠門時,要准備的旅費以及每天吃的糧食,你准備的越充分就能走得越遠。
修行人第一個資糧就是發心,就是你發心往哪一條路走。路不能走錯,你發心正,路也正,發心邪了,走的路也會邪。
“發心遵智者”。修行人該發什麼心,要遵照善知識的教導。不能東聽西聽,隨便聽人說,就照他的意思,走上一條他指定的道路,那很危險的。路一錯,一生不得成就,而且還會墮在邪道魔道裏。
爲利養修禅,多屬地獄心
“揀邪明正義”,邪正要認清楚,要有所揀別,好比農民挑選種子,壞的種子撿出來丟掉,好的種子種下去。“爲利養修禅,多屬地獄心”,如果我們學修禅定,是爲了獲得利養,那是下地獄的因。等到你命終時,地獄就現出來了。人到做人的福氣享完了,就要命終,到那時誰也挽救不了他。醫生也有句話說:醫病不醫命。
也有相反的情況,這個人福報很大,命終憑福報生天。例如釋迦太子的母親,生下太子以後,由于功德極大,所以命終就生天。
假如以利養心修禅,你現在做人的福氣還沒有享完,你還能繼續做人,繼續獲得利養—…
《<聚心觀>帶修禅定前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