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把佛事作贸易
·护法只发心培养人才,赶经忏的一个钱也不给
·佛弟子要挑佛陀的重担、法的重担
·没有了生死的念头,修行怎么修得起来
·知道生死无常,却因忙,没时间去想生死过患
·缺少对生死过患的厌离,求解脱心就成了虚妄
居士要供养三宝,出了家可不能把佛事作贸易
话再说回来,如今居士也大都不懂佛法,不知供养三宝。我年轻时,有位师父请我去他小庙住几天。一天晚上不少人坐船来做超度。我第二天就建议他多讲佛法,让居士自己供养三宝,别为了钱搞超度。他朝我苦笑:“我也知道不对,不这么搞他们不拿出钱来啊!”居士要让出家人安心办道,安心修行,要经常供养三宝,不应该讲条件。可是现在居士两样了,平时不肯供养,一等到吹吹打打敲起来,才肯拿出钱来,变成用钱来买功德,佛门现在变成做买卖了。所以佛门要变好,必须要重视转变居士的思想。
寺院应该经常讲经说法,天天弘扬正法,自会有人发心供养,靠做佛事搞钞票,这是极其可怜悲哀的事情。
护法只发心培养人才,赶经忏的一个钱也不给
现在女众专修班正筹划搬家,国外有位法师表示:如果办佛学院,他愿意资助,他说:“我只发心培养人才,如果里边有一个赶经忏的,我一分钱也不拿出来。”(众笑)可见这位法师对赶经忏很反感。如果你们将来赶经忏,碰到这样一个大和尚,一个钱也拿不到;如果你讲经说法,培养人才,这么大的工程他全包下来!
佛弟子要挑佛陀的重担、法的重担
有人一听到专修班要学十年,吓坏了,男孩子说:我学完了,胡子都长了。(众笑)如果你发菩提心,可能五年就叫你去挑重担了。而且你也待不住了,因为发菩提心的人看到佛法衰落、师资缺乏,坐不住呀。说句笑话,赶经忏的挑的扁担份量也蛮重的。(众笑)你们挑的可是佛陀的重担,是法的重担啊。
没有了生死的念头,修行怎么修得起来
假如没有了生死的念头,你修行怎么修得起来?精进而修是精进修了生死。佛度众生是度众生出生死轮回。培福当然要,可是原则要搞清楚,哪怕你当了大老板,拿出很多钱来做好事,但佛教是教育众生。慈善包括在教育里,可是慈善不一定在进行教育。慈善家从来也没有对苦难的人进行过教育。走断烦恼出生死轮回这条道,这才是佛教。当然我们并不否定穿衣吃饭,这是现实生活中必须要有的东西,但修行人只要能饭菜饱,布衣暖就足够了。
知道生死无常,却因忙,没时间去想生死过患
大多数人都缺乏对于生死的厌患。我二十二岁进佛门,听的最多的就是《菩提道次第》。下士修法第一步就是修念无常,“有情决定死”,没有一个人能不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会来,死来了也不可抗拒,死了以后不知道到哪里去,仍然是六道轮转。这些我二十二岁就知道了,可就是停留在“我知道”上。现在的人也差不多是这样,不管听了多少法,人身无常、生老病死苦、要跳出六道轮回,这些话都知道。进了佛门四十年,仍然是“我知道”,其它没有了,因为实在太忙了,没时间去想。家里的事一点都不肯放,这么忙哪有时间去想想生死过患呢?出了家还是忙,因为忙着赶经忏,也没有时间去想生死过患。
缺少对生死过患的厌离,求解脱心就成了虚妄
假如有人想“我死了咋办?”说“你死了我超度你”,“你先死咋办?”“我死了你超度我。”释迦佛的佛教再也看不见了。如果我能度得了你,又何必要你来度我,一个真正能度人的人,当然他也能度自己。他度不了自己来度你,你也度不了自己却去度他,结果一个也度不了。这都是对生死过患虽然知道,可没有真正触动灵魂,变成口头谈谈罢了。如果真的触动灵魂,“人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你会专心去研究。假如缺少对生死过患的厌离,求解脱的心就成了虚妄。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9)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1
了生死心不迫切,
苦了只会哭,哭完又去忙
提要:
·了生死心不迫切,苦了只会哭,哭完又去忙
·利益众生之心不猛利者,是则断绝大乘根本
·发心不正,为利养修禅定,多属地狱心
·修行人功德应隐藏,外道求功能得利养并非正道
了生死心不迫切,苦了只会哭,哭完又去忙
有些修行人身体不好,可是他仍然没有了生死的迫切心,还在忙世俗事。老奶奶已经八十岁了,还在忙着给儿子儿媳妇做饭,给孙子喂饭。就算你还在修行,一天到底修了多少个小时?十分之九又都在打妄想。又要睡觉又要说闲话,偶尔装模作样修修,就这么一天一天地混日子,都是因为了生死心不迫切,没有看到生死的过患。看见别人苦,那是别人苦,轮到自己苦了,就只会哭。哭完了,总算一口气吐出来了,又想该去忙些啥,好了疮疤忘了疼,所以应当思维生死的过患。为什么人们对生死的过患感觉不到什么?因为没有好好去思维。
利益众生之心不猛利者,是则断绝大乘根本
“愿心及因若凡所作,皆为利益有情之心。不猛利者,是则断绝大乘根本,故当先修愿心及因”,一个精进修行的人,除了要观生死过患,还要发愿利益众生,所作的一切,当然是指修行的事情,也包括一切利益众生的事情,都要有利益众生之心。每个人都有自私心,而且很难去掉,本想为大众,搞到后来又自私了,原因就是缺少利益众生的心。如果你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不考虑自己,这样自私的心很快就能改变。
一般人总是为自己活下去而吃饭,修行人应该为了度众生才吃饭,为给众生做有利益的事情才听法。大乘就是一切为了众生,吃饭、睡觉,包括烧香、顶礼,全是为了众生。这种心一般人也有,可是不广大、不坚固也不猛利。假如你利益众生的心不猛利的话,“是则断绝大乘根本。”好像一棵大树砍掉了根,所以应当修好愿心及因。
依世间邪僻心修禅之类
发心遵智者 拣邪明正义 为利养修禅 多属地狱心
发心不正,为利养修禅定,多属地狱心
“愿”有相当大的力量,“因”有因才有果。讲到愿心,我们讲一讲修禅定应该怎么样发心。“依世间邪僻心修禅之类,”这都是不正确的发心。“发心遵智者,拣邪明正义”,发心应该遵照有智慧的人,也就是善知识的教导,这里指智者大师。要有正确的拣别,邪的不要,要明白正义。具体地说,“为利养修禅,多属地狱心”,为了贪图利养而去修禅,多属于地狱心。为了得到人家赞叹,“这个人很用功。”“这个人很有禅定功夫。”名有了,利也来。世间上的外道免不了为了利养,练功练出功能来,利养就好,还有这么多的人把你捧上天。从前南京有个学气功的,学初级功时病好了,他很高兴;进入中级功时,他到处作报告收徒弟,名高、钱也多;进入高级功了,得了癌症,这就是外道的全过程。这些人都不是佛门的修行人,哪怕他们挂着佛门的牌子,也是佛门里边的外道。
修行人功德应隐藏,外道求功能得利养并非正道
一个真正懂佛法的佛弟子,从来不会把自己的功德讲出来,持律的法师,不会去宣扬自己的戒持得怎么怎么清净,因为懂佛法的人知道功德要隐藏,不可显露。可是外道邪道特别喜欢讲,有的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有的人干脆称有神通。其实不过是非人之类附在他身上,可是他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佛弟子在给鬼施食时还蒙了个头巾,以免见了恶道众生,扰乱自己的心;有的人却以看见鬼为神通。我们修禅定,如果目的是想将来能得神通而出名,从而得到更大的利养,这就是地狱心,死了就下地狱,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0)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2
修行第一个资粮就是发心,
发心要正,路不能走错
提要:
·修行第一个资粮就是发心,发心要正,路不能走错
·为利养修禅,多属地狱心
·现在有些人没有神通搞鬼通,传说济公也有障眼法
发心资粮
(一)依世间邪僻心修禅之类颂
发心遵智者 拣邪明正义 为利养修禅
多属地狱心 名称堕鬼神 眷属堕畜生
胜他修罗心 若怖畏恶道 息诸不善业
多属人类心 若善心安乐 多属欲天心
得势力自在 多属魔罗心 欲利智捷疾
多属外道心 希清净梵处 属色无色心
(以上亦皆称为世间定)
无悲心正智 邪僻二边行 若住此心修
道之初步错 知见愈超妙 距果路更遥
(摘自《能海上师全集第一册》第178页)
修行第一个资粮就是发心,
发心要正,路不能走错
昨天讲的是“发心资粮”。资粮是古时候的话,就是你出远门时,要准备的旅费以及每天吃的粮食,你准备的越充分就能走得越远。
修行人第一个资粮就是发心,就是你发心往哪一条路走。路不能走错,你发心正,路也正,发心邪了,走的路也会邪。
“发心遵智者”。修行人该发什么心,要遵照善知识的教导。不能东听西听,随便听人说,就照他的意思,走上一条他指定的道路,那很危险的。路一错,一生不得成就,而且还会堕在邪道魔道里。
为利养修禅,多属地狱心
“拣邪明正义”,邪正要认清楚,要有所拣别,好比农民挑选种子,坏的种子捡出来丢掉,好的种子种下去。“为利养修禅,多属地狱心”,如果我们学修禅定,是为了获得利养,那是下地狱的因。等到你命终时,地狱就现出来了。人到做人的福气享完了,就要命终,到那时谁也挽救不了他。医生也有句话说:医病不医命。
也有相反的情况,这个人福报很大,命终凭福报生天。例如释迦太子的母亲,生下太子以后,由于功德极大,所以命终就生天。
假如以利养心修禅,你现在做人的福气还没有享完,你还能继续做人,继续获得利养—…
《<聚心观>带修禅定前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