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曉日觀>帶修前的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證阿羅漢果才是人生第一件大事

  你們也應該要接受佛陀的觀點,認識到學佛法、斷煩惱、了生脫死證阿羅漢果,才是人生第一件大事。生命時光是最最寶貴的,生命時光猶如河流裏的水,流過去了再也不會回來了。我不反對你們去取得事業上的成就,但是我更主張你們能抽一部分或者說多部分的生命時光,用在永恒不死這樣一條路上。

  要找不死的藥,只有佛法裏才有

  如果你不學佛法,死後肯定投生。有了生就必有死,如果你學佛法,能夠斷盡一切煩惱,自己能夠掌握得了自己,能夠做得了主,種種外境的迷惑都吸引不了你,你死了就不會投生,沒有生就沒有死。所以尋找不死的藥,只有佛法裏有。

  遠道求法的心願,是過去世的種子、與生俱來的善根

  你們今天能夠遠道而來學佛法,而且想學禅定,這都表現了你們的智慧。你們這個智慧覺悟,不可能是學校裏的老師給你的,因爲現在的老師一般都不懂佛法。也不是你父母給你的,有的父母看你學佛還反對呢。這是你們與生俱來的善根,也是過去世種下的佛法種子,時候一到,種子就要開花。我們佛教是叁世因果看問題的。

  曉 日 觀 帶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企業家禅定營在開化文殊院學習禅定(4)

  傅味琴主講 2006.4.21上午

  衆生有苦才想修行,人間有苦,所以修行人間第一

  提要:

  ·衆生都有佛性,衆生都能成佛,這就是釋迦佛悟的道

  ·衆生佛性相同,感情不同,因爲感情在迷惑中被歪曲了

  ·衆生有苦才想修行,人間有苦,所以修行人間第一

  ·越是下墮的衆生越是迷茫、越是愚癡,所以叁惡道衆生修行很困難

  ·愚癡人不珍惜人生時光,不知人身難得

  ·聞佛法比得人身更難,修行人以修行爲主

  衆生都有佛性,衆生都能成佛,這就是釋迦佛悟的道

  你們生下來的時候佛性就圓滿,佛性就是覺悟,這是一種覺悟的智慧,是一種智慧的覺悟。每個衆生佛性都是圓滿的,僅僅是表面蒙的塵垢有區別。如果你煩惱重,壞事幹得多,你佛性上蒙上的灰塵就特別厚;如果你心地善良,壞事幹得少,好事做得多,你佛性上的灰塵就不那麼厚。所以釋迦佛成佛的第一句話就是:衆生皆有佛性。釋迦佛悟就是悟這句話。釋迦佛第二句話:衆生都能成佛。因爲有因必有果嘛,有佛性必能成佛。

  衆生佛性相同,感情不同,因爲感情在迷惑中被歪曲了

  人稱爲有情,有感情就叫有情。每個衆生都有感情,可是表現不同。有的人憑感情做好事,有的人憑感情做壞事。慈悲也是種感情,貪瞋癡也是種感情,感情雖然不同,佛性是相同的。佛性相同感情怎麼會不同呢?這是流轉生死中,衆生的感情在迷惑中歪曲了。雖然歪曲的東西是原來的東西,可是表現出來就不同了。不光是人能成佛,六道的衆生都能成佛,可是今天六道衆生還在生死流轉,因爲他們歪曲的感情還沒有糾正過來。拿人來說,人是在哪裏受苦啊?是在自己的感情裏受苦。人的感情怎麼會歪曲?因爲他的覺悟受了蒙蔽。

  衆生有苦才想修行,人間有苦,所以修行人間第一

  其實我們六道都去過,可是我們今天全忘了,我們今天能做人,真好比買彩票中了頭獎。如果你從享受的角度來看,天道第一,因爲天人的福報比人大。如果你從修行、了生死、成佛的角度來看,人道第一。衆生有一個通病,快樂的時候他不大想修行,苦了他才想修行,因爲快樂的時候他看不破,苦了他才說我看穿了。天上快樂,人間有苦,所以修行是人間第一。

  越是下墮的衆生越是迷茫、越是愚癡,

  所以叁惡道衆生修行很困難

  那麼說起來叁惡道更苦,那不是更好修行?它們飯都吃不飽,你叫它怎麼修行?而且越是下墮的衆生越是迷茫越是愚癡。打個比方,現在佛門裏看見一只豬一條魚,給它放生前,先給它授歸依。這我也不反對,可是我有我的想法,這個魚聽得懂嗎?豬的特點就是愚蠢。你跟它說: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豬理也不理你,即使耳朵聽到,它兩只大耳朵搖啊搖啊,意思就是:“我不要聽不要聽”。(衆笑)所以掉下叁惡道,再想學法修行很困難,一是生活環境的逼迫,一是內心的愚蠢。

  愚癡人不珍惜人生時光,不知人身難得

  所以我們今天能獲得人身,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六道裏也不知道要轉多少世,才獲得一世人身,所以人身難得。既然如此難得,如果再不珍惜人生的時光,你就太愚蠢了。佛經裏有個比喻,海面上浮著一塊木板,木板上有個小孔孔,一只烏龜想活命,想把頭伸到小孔孔裏去,那麼它靠著木板就不會沈下去了。海這麼大,又只有一塊木板,海水在動木板也在動,偏偏這只烏龜又是瞎眼的,要鑽進去多難啊,我看鑽一千次一萬次,能鑽進去了已經是幸運的了。這是比喻獲得人身的難。

  聞佛法比得人身更難,修行人以修行爲主

  要聽到佛法比得到人身更難。如果你得到人身卻聽不到佛法,你生命的時光全屬于浪費。你用生命時光賺了一大堆的錢,吃不光用不光,死了也帶不走,那豈不是浪費?外國企業家他是以享受爲主,中國的企業家是以賺錢爲主。我在報上看到,外國的企業家事業成就了,他就不幹了,把廠交給別人,只要每個月交給他多少錢就可以了。當然喽,我不是主張你們學外國企業家有了點錢就去釣魚了,我是主張賺夠了就來這兒多聽聽佛法。(衆笑)我們修行人是以修行爲主嘛,所以今天給你們講這個話。

  曉 日 觀 帶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企業家禅定營在開化文殊院學習禅定(5)

  傅味琴主講 2006.4.21上午

  痛苦、迷茫求智慧,她就來到我們這兒

  提要:

  ·有因病學禅定,由禅定對佛法起信心

  ·人生要求高一點,求智慧的人往高處走

  ·痛苦迷茫求智慧,她就來到我們這兒

  ·殊勝因緣來自護法的力量

  ·貪心厭惡心愚癡心都是心的惡業

  ·早晨去經行,心情非常舒暢,這也是享受

  有因病學禅定,由禅定對佛法起信心

  佛講了四十九年法,歸納起來無非是戒定慧,以戒生定,由定發慧,關鍵就在定上。戒是爲定打基礎的,定中開發的智慧才是你真正能了脫生死的智慧。從前我在各個大城市辦了十年的禅定班,我這些老一點的學生都是我禅定班裏的學生。當時來學禅定的人多數是希望身體好,學學禅定,從前看不好的病也好了。雖然我們佛教不宣傳的,可是人跟人之間會傳開去,所以那些身體不好的都來學禅定。

  我們有個老同學,深圳人,一直跟在我身邊,至少有七八年了吧?他當初怎麼有信心的?因爲他生了一種腎髒病,看醫生吃藥都沒有什麼效果,爬起來都困難,後來到我禅定班來學學禅定,竟然不吃藥打針自己就好了。他是從這裏産生信心的。

  人生要求高一點,求智慧的人往高處走

  你們不一定爲了病而來,你們的要求比較高級,是來學智慧的。我們也學智慧,同樣是學智慧,不客氣地說,我們修行人要求比你們更高。(衆笑)你們學智慧是爲了更好地管理企業,我們是爲了更好地斷煩惱,了脫生死。你們是不是把對自己的要求再提高一點?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所以今天給你們講的第一句就是“思惟人身難得”。

  痛苦迷茫求智慧,她就來到我們這兒

  “今得人身”,今天我們都得到了人身,但是世人迷茫對寶貴的人身不知珍惜。我講個故事給你聽,前兩個月我在湖北清涼山佛學苑(注1),有一個居士來小住,她怎麼會來的?因爲她師父的師父是能海上師,五臺山有一個地方叫清涼橋,能海上師的吉祥律寺就在清涼橋。(我往年是在清涼橋學法的)所以她就到清涼橋去禮上師的塔。碰到一個出家人,出家人問她:“你來幹什麼?”她說“我是來求智慧的。”“你爬樓梯跑到這兒來幹什麼?你家住在幾樓?”她說“在六樓。”“你就在家裏爬爬得了,跑到五臺山來爬樓梯幹什麼?”(衆笑)她說“我在家裏很痛苦,很迷茫。”他就拿出一本《清涼橋》(注2)說:“這個給你,我們就算有緣分吧。你迷茫就到那兒去學去。”她馬上打電話聯系,不久就來了。這是一個法緣。(注1、2)前清涼山佛學苑全體師生,與《清涼橋》編輯部全體人員已于2006年10月16日離開湖北團風縣雲南寺,讀者今後可向浙江開化文殊院聯系。

  殊勝因緣來自護法的力量

  你們能來這兒學法,可不是我的能力,有人常說“老師啊,我夢裏你在給我講法。”我說“你別胡說,昨天晚上我在床上呼啊呼啊睡得香。”其實他也沒有打妄語。那麼到底是誰?是護法,全是護法把你們引過來的。你們細細去體會,就會體會出其中的因緣,所以我們求加持的時候總是求上師叁寶,還要求護法的加持,所以你們來的因緣非常殊勝。

  貪心厭惡心愚癡心都是心的惡業

  迷茫的人惡多善少。說一句你們聽不進去的話,競爭就是把別人打下去,別人關門跟我無關,可並不是有飯大家吃。從心地上說,你起一個貪心,起一個厭惡心,起一個愚癡心,這就是心的惡業。這麼一想,就知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造惡業,所以古時祖師說過一句話:“起心動念無非造業。”這是指凡夫來說。我說這個話,意思就是鼓勵你們趕快學佛法,來挽救自己。

  早晨去經行,心情非常舒暢,這也是享受

  “不惜生命的珍貴”,生命的時光很珍貴,不修行就這樣飄過去了。你們今天在這兒聽法,這是珍惜生命時光;假如你躺在家裏的沙發上看電視,那是浪費生命時光。有人說:“這是消遣,這是享受,人需要的嘛。”我們文殊院從來不看電視,我們比看電視的人還愉快。我每天早晨出去經行,心情非常舒暢,這也是享受啊。

  曉 日 觀 帶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企業家禅定營在開化文殊院學習禅定(6)

  傅味琴主講 2006.4.21上午

  人生八苦

  提要:

  ·生下來就是苦,有家沒家都離不開生活的苦

  ·精力消耗太大,老苦就來得快

  ·醫藥發展快,也逃不了病苦

  ·死苦誰也免不了…

《<曉日觀>帶修前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