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每天唸的經文,它會在你腦海裏自己跳出一句,而跳出這一句的法義剛好能解決你的問題,非常妙,妙得難以理解。這不光是我有體會,我這些學生也經常有這種體會,很解決問題啊!慈善事業,只是暫時解決一下你生活上的問題,你不可能一輩子靠慈善救濟呀,而佛法是解決根子上的問題。
曉 日 觀 帶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企業家禅定營在開化文殊院學習禅定(13)
傅味琴主講 2006.4.22上午
事業到頂峰時還有人跳海自殺,
佛法能使自殺的人活下去
提要:
·事業到頂峰時還有人跳海自殺,佛法能使自殺的人活下去
·痛苦是自己找來的,佛陀的智慧能使你的將來更好
·愚癡顛倒、眼光短淺的人,即使簡單的道理也會想不到
·富並沒有排除愚癡,在人生道路上他動不出腦筋
事業到頂峰時還有人跳海自殺,
佛法能使自殺的人活下去
你們有位同學說,他有個好朋友,正在事業頂峰的時候跳海自殺,他經常夢見她跳海前露出的苦笑。這可是事業頂峰的時候啊!所以不好理解,你說錢能解決問題嗎?而佛法呢?能使想自殺的人不自殺。
從前有個聽我講過心理治療課的學生,常來我家幫我做點事。有一天我問他,“你好久不來了嘛,是不是忙啊?”他也不回答我,臉上的表情不對,看樣子出問題了。我又問,“你是不是有朋友了?”(衆笑)他又不說話。我又問:“是不是朋友不要你了?”他點點頭,(衆笑)臉上帶一點苦笑。後來他開口了:“我已經走到黃埔江邊緣了,我是准備跳江,可是忽然腦子裏冒出一個念頭來:我上海還有一個老師呢,我何不去請教請教老師?所以我跑到你這兒來了,老師你得救我一命啊。”
我說:“你要我救你,你必須聽我話。”他說:“我當然聽你話了。”我就叫他在我小佛堂裏坐下來。我說,“叁個月以前你也是坐在這個位置上吧?”他說“是的”,“今天你也坐在這個位置上,叁個月以前你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他說:“一個人。”“叁個月後的今天你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他本來想說兩個人,一想,一個人跑掉了,(衆笑)只好說:“還是一個人。”我說:“同樣是一個人,爲什麼叁個月之前你能高高興興來?叁個月之後你不能高興來呢?你身上缺了幾根毫毛?”這幾句話就把他吸住了。
痛苦是自己找來的,
佛陀的智慧能使你的將來更好
你們假如這麼勸他,“你別難受啊,我再給你介紹一個。”(衆笑)他連生活的希望都沒了,還要你介紹朋友?如果他回你一句話:“我有一個要求,你給我介紹的要跟前面一個一模一樣。”這哪兒去找啊?而用佛陀的智慧一開口就能把人吸住。
這麼一講,他就悟了。我又說,“你這個痛苦還不是自己找來的?”當然,這個故事還沒有完,對于痛苦中的人,雖然這種啓發開導能起作用,但是不能彌補他的空虛。所以我又告訴他:“你盡管放心,你以後一個會比這一個更好。”他聽了高興了,“老師你是不是看我的面相?”我說,“我不會算命也不會看相。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國內的風俗第一個不走,第二個是來不了的。(衆笑)好比走樓梯,你第一格不離開,你第二格是邁不上去的。”我這裏插幾句,你們當企業家的也聽聽我的話,賠本就賠本,倒閉就倒閉,因爲你這個廠不倒閉,後面一個更好的廠來不了。(衆笑)
愚癡顛倒、眼光短淺的人,
即使簡單的道理也會想不到
我跟他說,“爲什麼你第二個肯定比第一個好?因爲這一個,她並不喜歡你,強扭的瓜不甜的。你就是哀求苦惱,求她做老婆,你今後的日子也是奴隸的生活。她一不高興就要罵你:就是當初你求我做你老婆,做了你老婆,你又不聽我的。(衆笑)這個日子咋過呢?第二個爲什麼好?她甘心情願啊,因爲她看中你了,樣樣都是自願的,即使你批評她幾句,她也沒話說,因爲她是自願嫁給你的。”這麼簡單的道理,人們竟然想不到,就像佛陀所講的,衆生愚癡顛倒、眼光短淺。
富並沒有排除愚癡,
在人生道路上他動不出腦筋
我擺一個現實,中國有名望的大富翁,或者是信佛的,或者多少跟佛教有點緣分,多少接受了些佛教的影響,頭腦比較明智冷靜。你們如今有了財富,生活條件好了,可是事物都是兩面的,有利必有弊,有樂必有苦。你們今天能夠學佛法,充實一些佛陀的智慧,情況就變了。從佛法來看,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因緣就是條件,條件具足事物決定出生,條件不具足事物決定不出生,你著急也沒有用。婆婆急著抱孫子,媳婦五個月了,還不生下來,急死人了。生得下來嗎?條件不具足,時間沒到嘛。條件改變了,事物就要改變。如果你在人生的路上,加入了佛陀的智慧,使你人生路上的條件改變了,情況就兩樣了,你就能排除因爲富而帶來的苦惱,排除了苦惱,心理上又給了你智慧上的優越,所以人生要離苦求樂,你只有靠佛陀的智慧。佛教不反對富,只反對愚癡。富並沒有排除愚癡,富人只是在辦企業上,腦筋動得好一點,可是在人生問題上,他也動不出什麼腦筋。
曉 日 觀 帶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企業家禅定營在開化文殊院學習禅定(14)
傅味琴主講 2006.4.22上午
最快樂的人生就是菩提心的人生,
愚人是得不到覺悟的愉快的
提要:
·最快樂的人生就是菩提心的人生,就像一滴水投入大海永遠不會幹
·沒有欲望就是幸福,沒有也有沒有的快樂
·人能做到樂善好施,就能掃除很多私心雜念帶來的苦惱
·愉快就是良藥,愚人是得不到覺悟的愉快的
·有人對信佛的人說:“飯總要吃的”,難道信佛的人都餓死了
最快樂的人生就是菩提心的人生,
就像一滴水投入大海永遠不會幹
最最快樂的人生就是菩提心的人生,一個人,如果真正發揮了菩提心的力量,他會抛棄個人的一切,把一切衆生的快樂作爲自己的快樂,那麼你的快樂也在裏邊了,就好像一滴水投入到大海裏,永遠也不會幹。
沒有欲望就是幸福,沒有也有沒有的快樂
咱們這兒有個鄰居,我活到七十七歲也是頭一次碰到,就住在路邊小屋裏,只有床,沒有家具,也不點電燈,因爲怕花電費,偶爾點上一支蠟炬照明,七十幾歲了,還滿頭黑發。他幾乎是一個無産階級,(衆笑)他從不爲自己無産而操心,生活得非常自在。他的門也從來不裝保險門。(衆笑)一走近他門口,就會聽到他在唱歌。(衆笑)自己煮飯吃,七十幾歲看起來只有五十來歲。你去問他,“你感覺到苦嗎?”他會回答你:我比皇帝還快樂。(衆笑)這就證明我說過的一句話:沒有欲望就是幸福。所以,沒有什麼就有沒有什麼的快樂,何況我們能把快樂投入到衆生裏去,真是功德無量啊。
人能做到樂善好施,
就能掃除很多私心雜念帶來的苦惱
修菩薩法的人,可以聚集財寶,所以我常講,富總比窮好。比如有個苦難的人需要幫助,你自己也沒有,你就不能給他快樂;如果你富了,就能做到樂善好施。可我主張富了要有無産階級思想,這就偉大了。不要把自己的財産看成是自己私有的,而要看成是給所有的人創造幸福的,你光憑這個思想就能掃除很多私心雜念帶來的苦惱。老話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的人說“我家産是留給兒子的”,我說:家産留給兒子的不是好爸爸。說“不留給兒子,我自己用”,你死了能夠帶走嗎?即使買了冥幣燒,也不知道陰間能不能使用?即使你告訴兒子,“我死了你把我的錢燒給我。”兒子會聽你的?“我爸爸老年癡呆症!”(衆笑)
愉快就是良藥,愚人是得不到覺悟的愉快的
我講這些引你們哈哈笑笑,一笑就把苦惱掃掉了,確實是這樣的。(衆笑)有一天我在路上走,有個女衆部的小女生來問我,“老師,我這兩天在怄氣,老師你給我想想辦法呢。”我說:“很簡單,心裏有氣,你到廁所裏去放幾個屁好了。”(衆笑)她哈哈一笑,氣就沒了。愉快就是良藥,愚癡的人是愉快不起來的,所以我們追求的愉快是智慧的愉快,覺悟的愉快。
有人對信佛的人說:“飯總要吃的”,
難道信佛的人都餓死了
附帶又想起了這麼一句話,在社會上經常有聽到,有些對佛法不了解的人說些反感的話。有一次在火車上,有旅客問我,“老先生你是幹什麼工作的?”我說“我是教師。”“喔,你在哪個大學教書?”我說“我在佛學院。”他們一聽我是佛學老師,興趣就來了,話也多了。我坐的是臥鋪,上鋪有個小青年,聽不進去了,一面吃瓜子,一面把瓜子殼往床下吐,吐得滿地都是瓜子殼,吐完了下鋪來,陰陽怪氣地說了一句話:“信佛信佛,飯總要吃的。”(衆笑)好像信佛的全都餓死了。爲了糾正這個錯誤觀念,簡單地給你們說一句,信佛可不是叫你別吃飯。
曉 日 觀 帶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企業家禅定營在開化文殊院學習禅定(15)
傅味琴主講 2006.4.22上午
要在八有暇十圓滿的資糧上産生信樂
提要:
·菩薩修歡喜猶如鳥出籠
·惡業重的人難還淨,菩提心力量能轉變一切
·發菩提心的人,要在八有暇十圓滿的資糧上産生信樂
·謂有暇時可以聞法修法也
·八有暇者,謂衆生不受違緣逼迫
·八有暇反之即八無暇亦稱八難,難學佛法
菩薩修歡喜猶如鳥出籠
我們既然是大乘佛法,我們要信菩提心的力量。菩提心的力量非但能使你修成菩薩,而且能使你將來成佛。菩薩就是自苦他安樂,菩薩圓滿就成佛。我爲什麼今天說說笑笑,惹得你們高高興興的,就是引你們朝初地方向走,初地菩薩就叫歡喜地,你想登上初地菩薩位,你必須在人生路上歡歡喜喜,歡喜到猶如鳥出籠,一只鳥從籠子裏飛出去,飛向自由的太空,這種快樂,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詩人也無法描寫,只能打打比喻。
惡業重的人難還淨,菩提心力量能轉變一切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裏說,假如你過去造了惡業,有的惡業忏悔都很難還淨…
《<曉日觀>帶修前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