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死。到最后所有的快乐全部消失,临死的时候,世间上的人能够安详而死的有几个?人从出生开始,婴儿一下地就是哭,哭出的声音就是“苦啊苦啊”,一直苦到老死。男人情绪还可以掌握一点,女同志就比男的情绪难掌握。从前人知道自己不行喽,往往一边哭一边诉,“我十八岁进你家的门,一辈子没享过福。”每个人都得到过快乐,可是冷静地想想,快乐却没有永远留在你身上,因为一切都无常,就像电光一闪就过去了,有的人维持得长一点,有的人变化会多一点,这都是根据你的福报。所以一个人信了佛以后心里就坦然了,何必怨天尤人呢?完全是自己自作自受。
我们不信神,我们信佛信自己
我们不信神,我们信自己,我们信佛,佛也叫我们信自己,所以佛是个伟大的教育家,而不是一个神。因为我从前年轻时讲过心理疗法的课,我现在讲佛法多多少少也包含了一点心理疗法,所以听了我的讲法,心理上容易开朗,其实这与佛法是一体的。我讲心理课时运用的也都是佛陀的智慧,目的是要大家信自己。
学了佛法心就坦然,
进佛门不是为了抹煞智慧成愚人
我们学了佛法以后心里就坦然,事在人为嘛,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种下好的种子,将来必然会结出好的果。老和尚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在很少讲这个话了,变成另一句话:“多问什么呀?回去好好念佛。”这句话早就懂了,何必你重复说?所以信佛以后必须要听法,听法是求知,我们不能做一个无知的人,进佛门是为了开智慧,并不是为了抹煞智慧,变了一个愚人,那是大方向错误。
吃喝玩乐易消失,
远远比不上从智慧上得到的信乐
我们今天讲信乐。真正的快乐从哪里来?从信来。吃喝玩乐带来的快乐是靠不住的,吃喝玩乐仅仅是一时性的刺激,或者说临时转移一下你的注意力,稍微有点效果,但是包含着使你迷茫的因素。当这种快乐过去了,你仍然处于迷茫状态。所以劝人别太苦恼了,陪着他玩一玩儿,目的是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这也是件好事,可是比不上智慧的开导,因为前者的效果容易消失,后者不容易消失。最难消失的是什么?就是心里的东西,靠外界的刺激那是最容易消失的。
晓 日 观 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企业家禅定营在开化文殊院学习禅定(11)
傅味琴主讲 2006.4.22上午
盲目的信心非智慧,
有信心的人也少不了要改造自己的个性
提要:
·盲目的信心非智慧,有信心的人也少不了要改造自己的个性
·学佛的效果,我看你个性、情绪改好了多少
·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是佛教,我们要圆满像佛陀那样的人格
·家是人们爱发脾气的地方,结婚就得准备做出气桶
·环境有转移注意力的作用,却开不了内心的智慧
盲目的信心非智慧,
有信心的人也少不了要改造自己的个性
你们做企业的,如果你对企业充满信心,你这条路上也会得到快乐。首先得到的就是信心的快乐。如果你没信心,提心吊胆,那个日子就难过了。当然你盲目的信心,也起效果,不过那是盲目的效果,盲目的效果也是靠不住的,所以要有信心,必须不盲目。什么才是不盲目的信心?就是智慧。当然,社会上办事业的所谓智慧,应该来自各个方面,包括见识要广,头脑要灵活,善于分析,善于总结,也少不了要改造一下你自己的个性。
学佛的效果,我看你个性、情绪改好了多少
我年轻时主要是对年轻人讲课,因为那个时代,心理上有障碍的以年轻人居多。我跟年轻人常讲这句话:伟大的事业是靠伟大的个性完成的。学佛是使你根子上起作用,根子就在人身上。环境只是外因,内因是主要的。所以学佛的效果,我不看你唸经唸了多少,我也不看你烧香烧了多少,我看你的个性、情绪改好了多少。
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是佛教,
我们要圆满像佛陀那样的人格
一个人要干伟大的事业,拿我们佛门来说,修行要想有所成就,至少有两种情况,有人是乐速通行,有人是苦迟通行,全走得通,所以叫“通行”。有人走这条路又是轻松又是快,所以叫乐速通行;有人走这条路他也走得通,很苦啊,又很慢,所以叫苦迟通行。同样一条路,为什么会这样?这要看你的个性。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人格缺陷,我们学佛就是改变我们有缺陷的人格,我们是跟佛陀学,就要使我们的人格像佛陀那样圆满。心理学上讲的人格并不是像文学上讲的人格清高不清高。心理学所说的人格包括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个性情绪、生活作风以及爱好。现在经常有句话:以人为本,实际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还是佛教。
家是人们爱发脾气的地方,结婚就得准备做出气筒
所以佛门是改造人的地方,而不是发脾气的地方。什么地方是道道地地发脾气的地方?不是在公司里,因为谁也不敢跟老板发脾气,是在你家里。婚姻自由我从不干涉,可是劝劝你们,要结婚,你要做好思想准备,首先要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出气筒。你想结婚你就准备要受气,受了气还不能反抗,一反抗对方就要跟你离婚,所以家庭不是一个修行的地方。当然在家也有菩萨,出家有出家菩萨。在家菩萨既然在家里修,你就得要有个原则,照佛陀的教育去修,你自己搞一套是搞不成的。我这么讲无非是提高你们对佛法的信心,你有了信心,从信而得到的快乐,这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心里自然出生的,那就不容易消失。现在世间上的心理学基本上都是心外求法,有点颠倒,因为世间上的心理学着重于环境。
环境有转移注意力的作用,却开不了内心的智慧
环境因素不得不重视,可是更要重视人的因素。比如我年轻时在家里怄气,刚好来了一个信佛的年轻人,他就住在我家的附近,看见我在家里怄气,他说:“走走,我陪你到外面去。”他陪我不是在马路上逛逛,是到他的家,变成我送他回家了。我想你大概请我吃晚饭,结果只是陪我坐了一会儿。我一看也没什么名堂,我才醒过来,我说我要回家了,他说好。我一个人走回家时,心里是比较好受了一点。这是一个方法,能使我得到了一点效果,可这个方法开不了我的智慧,从智慧觉悟上来说,我什么也没拿到。
晓 日 观 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企业家禅定营在开化文殊院学习禅定(12)
傅味琴主讲 2006.4.22上午
能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会迷茫
提要:
·医生的心理疗法远远比不上佛陀的教育
·你能在佛陀的教育下改变自己,就是你修行的成果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佛门不能以不懂为高,以学愚为好
·能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会迷茫
·能运用佛法的精神走完人生的路,这条路,路路通
·被矛盾搞得焦头烂额时,忽然脑海中跳出一句法语来,往往刚好解决问题
医生的心理疗法远远比不上佛陀的教育
从前有个病人,跑到医生那里去,“医生啊,你有没有办法把我容易冒火的毛病治好?”医生说:“我有办法,以后你冒火的时候就到我这儿来,我给你治。但是有一个要求,你不准坐车。”他说好。冒了火就两只脚一步一步往医生家里走。走起来多慢啊,所以一走到医生家里,火气也没了。(众笑)因为时间会把一个人的苦恼消除掉。其实这是医生在使用他的心理疗法,可这远远比不上佛陀的教育。
你能在佛陀的教育下改变自己,
就是你修行的成果
佛陀的教育以人为本,他能够把你这个人改变。从智慧和觉悟方面来说,他能使一个愚痴颠倒的人变成一个有智慧有觉悟的人;从个性方面来说,能使你容易冒火的个性变成慈悲,使你的急躁变成稳重,使你的紧张变成镇定,使你专为自己考虑,变成为广大的众生考虑,彻头彻脑全部改变。你能改变,这就是你修行的成果。
佛说:“虽诵千句,不解何益?”
佛门不能以不懂为高,以学愚为好
现在有人主张唸经不必求懂,这是大笑话,你不懂还起什么效果呢?完全是违背佛陀的教导,佛陀在《法句经》里说:“虽诵千句”,哪怕你每天诵一千句,“不解何益?”你不理解对你有什么利益?“能解一偈”,一偈就是四句话,“行可证道”,你照着去做,可以使你证果成道。我昨天看你们很高兴我也很高兴,我问:你们听得懂吗?你们说“听得懂”,听得懂就起作用。可是现在佛门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从前有人讲佛法,他问听法的人:“听得懂吗?”有人点点头,“什么?我都不懂,你懂?”(众笑)这就是佛门的怪现象,以不懂为高,以学愚为好。所以假如你们在佛门里边遇到你们看不惯的事情,你们要明白,这种现象不能代表佛教。
能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不会迷茫
人生也是如此,你对人生要产生信心,由信而乐,就会像饮到甘露一样。信心是从哪里来?从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能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你就不会迷茫,你就可以利用我们难得的人生,大干一番。你能够照佛指引的路走,你会越走越快乐,越干越起劲。
能运用佛法的精神走完人生的路,
这条路,路路通
从前我也在医院讲过心理疗法,医院里开全体大会时,我受到表扬,“咱们全医院,五讲四美讲得最好的就是傅医生。”其实我是照释迦佛的话讲的。那个年代不能讲佛法,我就不用佛法的名词,我只讲佛法的精神,听起来就是在讲五讲四美。我跟这些年轻人讲:“你们只要做到两点,人生就有价值了,哪个两点?把自己的快乐送给人家,人家有痛苦你帮助他解决一下。”其实我是在讲佛法里的慈悲,慈就是与乐,悲就是拔苦。你只要能运用佛法的精神来走完自己的人生路,你就能够自己解决自己的矛盾。你把佛法的精神用在你家庭里,用在你企业里,用在你各个方面,这条路路路通。
被矛盾搞得焦头烂额时,忽然脑海中
跳出一句法语来,往往刚好解决问题
有时候你被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正在苦恼的时候,忽然过去听到的佛法,或者你…
《<晓日观>带修前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