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晓日观>带修前的开示▪P6

  ..续本文上一页每天唸的经文,它会在你脑海里自己跳出一句,而跳出这一句的法义刚好能解决你的问题,非常妙,妙得难以理解。这不光是我有体会,我这些学生也经常有这种体会,很解决问题啊!慈善事业,只是暂时解决一下你生活上的问题,你不可能一辈子靠慈善救济呀,而佛法是解决根子上的问题。

  晓 日 观 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企业家禅定营在开化文殊院学习禅定(13)

  傅味琴主讲 2006.4.22上午

  事业到顶峰时还有人跳海自杀,

  佛法能使自杀的人活下去

  提要:

  ·事业到顶峰时还有人跳海自杀,佛法能使自杀的人活下去

  ·痛苦是自己找来的,佛陀的智慧能使你的将来更好

  ·愚痴颠倒、眼光短浅的人,即使简单的道理也会想不到

  ·富并没有排除愚痴,在人生道路上他动不出脑筋

  事业到顶峰时还有人跳海自杀,

  佛法能使自杀的人活下去

  你们有位同学说,他有个好朋友,正在事业顶峰的时候跳海自杀,他经常梦见她跳海前露出的苦笑。这可是事业顶峰的时候啊!所以不好理解,你说钱能解决问题吗?而佛法呢?能使想自杀的人不自杀。

  从前有个听我讲过心理治疗课的学生,常来我家帮我做点事。有一天我问他,“你好久不来了嘛,是不是忙啊?”他也不回答我,脸上的表情不对,看样子出问题了。我又问,“你是不是有朋友了?”(众笑)他又不说话。我又问:“是不是朋友不要你了?”他点点头,(众笑)脸上带一点苦笑。后来他开口了:“我已经走到黄埔江边缘了,我是准备跳江,可是忽然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来:我上海还有一个老师呢,我何不去请教请教老师?所以我跑到你这儿来了,老师你得救我一命啊。”

  我说:“你要我救你,你必须听我话。”他说:“我当然听你话了。”我就叫他在我小佛堂里坐下来。我说,“三个月以前你也是坐在这个位置上吧?”他说“是的”,“今天你也坐在这个位置上,三个月以前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他说:“一个人。”“三个月后的今天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他本来想说两个人,一想,一个人跑掉了,(众笑)只好说:“还是一个人。”我说:“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三个月之前你能高高兴兴来?三个月之后你不能高兴来呢?你身上缺了几根毫毛?”这几句话就把他吸住了。

  痛苦是自己找来的,

  佛陀的智慧能使你的将来更好

  你们假如这么劝他,“你别难受啊,我再给你介绍一个。”(众笑)他连生活的希望都没了,还要你介绍朋友?如果他回你一句话:“我有一个要求,你给我介绍的要跟前面一个一模一样。”这哪儿去找啊?而用佛陀的智慧一开口就能把人吸住。

  这么一讲,他就悟了。我又说,“你这个痛苦还不是自己找来的?”当然,这个故事还没有完,对于痛苦中的人,虽然这种启发开导能起作用,但是不能弥补他的空虚。所以我又告诉他:“你尽管放心,你以后一个会比这一个更好。”他听了高兴了,“老师你是不是看我的面相?”我说,“我不会算命也不会看相。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国内的风俗第一个不走,第二个是来不了的。(众笑)好比走楼梯,你第一格不离开,你第二格是迈不上去的。”我这里插几句,你们当企业家的也听听我的话,赔本就赔本,倒闭就倒闭,因为你这个厂不倒闭,后面一个更好的厂来不了。(众笑)

  愚痴颠倒、眼光短浅的人,

  即使简单的道理也会想不到

  我跟他说,“为什么你第二个肯定比第一个好?因为这一个,她并不喜欢你,强扭的瓜不甜的。你就是哀求苦恼,求她做老婆,你今后的日子也是奴隶的生活。她一不高兴就要骂你:就是当初你求我做你老婆,做了你老婆,你又不听我的。(众笑)这个日子咋过呢?第二个为什么好?她甘心情愿啊,因为她看中你了,样样都是自愿的,即使你批评她几句,她也没话说,因为她是自愿嫁给你的。”这么简单的道理,人们竟然想不到,就像佛陀所讲的,众生愚痴颠倒、眼光短浅。

  富并没有排除愚痴,

  在人生道路上他动不出脑筋

  我摆一个现实,中国有名望的大富翁,或者是信佛的,或者多少跟佛教有点缘分,多少接受了些佛教的影响,头脑比较明智冷静。你们如今有了财富,生活条件好了,可是事物都是两面的,有利必有弊,有乐必有苦。你们今天能够学佛法,充实一些佛陀的智慧,情况就变了。从佛法来看,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因缘就是条件,条件具足事物决定出生,条件不具足事物决定不出生,你着急也没有用。婆婆急着抱孙子,媳妇五个月了,还不生下来,急死人了。生得下来吗?条件不具足,时间没到嘛。条件改变了,事物就要改变。如果你在人生的路上,加入了佛陀的智慧,使你人生路上的条件改变了,情况就两样了,你就能排除因为富而带来的苦恼,排除了苦恼,心理上又给了你智慧上的优越,所以人生要离苦求乐,你只有靠佛陀的智慧。佛教不反对富,只反对愚痴。富并没有排除愚痴,富人只是在办企业上,脑筋动得好一点,可是在人生问题上,他也动不出什么脑筋。

  晓 日 观 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企业家禅定营在开化文殊院学习禅定(14)

  傅味琴主讲 2006.4.22上午

  最快乐的人生就是菩提心的人生,

  愚人是得不到觉悟的愉快的

  提要:

  ·最快乐的人生就是菩提心的人生,就像一滴水投入大海永远不会干

  ·没有欲望就是幸福,没有也有没有的快乐

  ·人能做到乐善好施,就能扫除很多私心杂念带来的苦恼

  ·愉快就是良药,愚人是得不到觉悟的愉快的

  ·有人对信佛的人说:“饭总要吃的”,难道信佛的人都饿死了

  最快乐的人生就是菩提心的人生,

  就像一滴水投入大海永远不会干

  最最快乐的人生就是菩提心的人生,一个人,如果真正发挥了菩提心的力量,他会抛弃个人的一切,把一切众生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那么你的快乐也在里边了,就好像一滴水投入到大海里,永远也不会干。

  没有欲望就是幸福,没有也有没有的快乐

  咱们这儿有个邻居,我活到七十七岁也是头一次碰到,就住在路边小屋里,只有床,没有家具,也不点电灯,因为怕花电费,偶尔点上一支蜡炬照明,七十几岁了,还满头黑发。他几乎是一个无产阶级,(众笑)他从不为自己无产而操心,生活得非常自在。他的门也从来不装保险门。(众笑)一走近他门口,就会听到他在唱歌。(众笑)自己煮饭吃,七十几岁看起来只有五十来岁。你去问他,“你感觉到苦吗?”他会回答你:我比皇帝还快乐。(众笑)这就证明我说过的一句话:没有欲望就是幸福。所以,没有什么就有没有什么的快乐,何况我们能把快乐投入到众生里去,真是功德无量啊。

  人能做到乐善好施,

  就能扫除很多私心杂念带来的苦恼

  修菩萨法的人,可以聚集财宝,所以我常讲,富总比穷好。比如有个苦难的人需要帮助,你自己也没有,你就不能给他快乐;如果你富了,就能做到乐善好施。可我主张富了要有无产阶级思想,这就伟大了。不要把自己的财产看成是自己私有的,而要看成是给所有的人创造幸福的,你光凭这个思想就能扫除很多私心杂念带来的苦恼。老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的人说“我家产是留给儿子的”,我说:家产留给儿子的不是好爸爸。说“不留给儿子,我自己用”,你死了能够带走吗?即使买了冥币烧,也不知道阴间能不能使用?即使你告诉儿子,“我死了你把我的钱烧给我。”儿子会听你的?“我爸爸老年痴呆症!”(众笑)

  愉快就是良药,愚人是得不到觉悟的愉快的

  我讲这些引你们哈哈笑笑,一笑就把苦恼扫掉了,确实是这样的。(众笑)有一天我在路上走,有个女众部的小女生来问我,“老师,我这两天在怄气,老师你给我想想办法呢。”我说:“很简单,心里有气,你到厕所里去放几个屁好了。”(众笑)她哈哈一笑,气就没了。愉快就是良药,愚痴的人是愉快不起来的,所以我们追求的愉快是智慧的愉快,觉悟的愉快。

  有人对信佛的人说:“饭总要吃的”,

  难道信佛的人都饿死了

  附带又想起了这么一句话,在社会上经常有听到,有些对佛法不了解的人说些反感的话。有一次在火车上,有旅客问我,“老先生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我说“我是教师。”“喔,你在哪个大学教书?”我说“我在佛学院。”他们一听我是佛学老师,兴趣就来了,话也多了。我坐的是卧铺,上铺有个小青年,听不进去了,一面吃瓜子,一面把瓜子壳往床下吐,吐得满地都是瓜子壳,吐完了下铺来,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话:“信佛信佛,饭总要吃的。”(众笑)好像信佛的全都饿死了。为了纠正这个错误观念,简单地给你们说一句,信佛可不是叫你别吃饭。

  晓 日 观 带修前的开示

  杭州远志成长公司企业家禅定营在开化文殊院学习禅定(15)

  傅味琴主讲 2006.4.22上午

  要在八有暇十圆满的资粮上产生信乐

  提要:

  ·菩萨修欢喜犹如鸟出笼

  ·恶业重的人难还净,菩提心力量能转变一切

  ·发菩提心的人,要在八有暇十圆满的资粮上产生信乐

  ·谓有暇时可以闻法修法也

  ·八有暇者,谓众生不受违缘逼迫

  ·八有暇反之即八无暇亦称八难,难学佛法

  菩萨修欢喜犹如鸟出笼

  我们既然是大乘佛法,我们要信菩提心的力量。菩提心的力量非但能使你修成菩萨,而且能使你将来成佛。菩萨就是自苦他安乐,菩萨圆满就成佛。我为什么今天说说笑笑,惹得你们高高兴兴的,就是引你们朝初地方向走,初地菩萨就叫欢喜地,你想登上初地菩萨位,你必须在人生路上欢欢喜喜,欢喜到犹如鸟出笼,一只鸟从笼子里飞出去,飞向自由的太空,这种快乐,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诗人也无法描写,只能打打比喻。

  恶业重的人难还净,菩提心力量能转变一切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说,假如你过去造了恶业,有的恶业忏悔都很难还净…

《<晓日观>带修前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