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一境性▪P5

  ..續本文上一頁佛教的定。

  心一境性 (13)

  傅味琴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6.7.6

  不得定要修安般,佛弟子要修觀,

  往生也是在觀中成就的

  提要:

  ·比丘不得定,佛叫修安般

  ·佛叫我們要舍掉對法的執著,不能舍掉法,更不可執著非法

  ·執愚的人容易傲慢,聽到“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不起歡喜心

  ·佛弟子要觀苦、觀集、觀滅、觀道,要觀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往生也是在觀中成就的,還得好好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的十六觀境

  比丘不得定,佛叫修安般

  當年阿難問佛陀:“世尊,比丘不得定,該怎麼辦?”佛就告訴他修安般。安般是印度話,後來唐朝翻譯成數息,就是修觀息或者數息。佛教導弟子坐也安般,行也安般,出門也安般,進門也安般,就是叫你每時每刻都修安般。所以規定比丘走路要慢,一方面爲了威儀好,心能安定,舉止能穩重,一方面爲了修安般。比丘走路要觀自己的呼吸或者數息。五停心觀就講一個觀字,散亂衆生修數息觀,也就是妄想紛飛的人要修數息觀。數息觀既止妄念又修觀,要觀自己有沒有數錯。佛教修行離不開止觀,你不止住妄念排除幹擾,觀是修不好的。你不修觀,不開智慧,永遠流轉生死。

  佛叫我們要舍掉對法的執著,

  不能舍掉法,更不可執著非法

  覺從哪裏來?是非、正邪、好壞要分清楚,這就叫覺。你執著于過去學到的法,佛叫你放下,你還不肯舍,這就叫法執。《金剛經》上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不是叫你舍掉法,舍掉了法,你怎麼修行啊?是舍掉法執。可是今天沒法的人也在執著,他在執著非法。

  執愚的人容易傲慢,

  聽到“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不起歡喜心

  從前我們在福鼎時,有一天來了一個比丘尼,她是特地來聽我講法的,開始聽得挺高興,後來聽到“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她就非常不高興,馬上要走。同學問她到底爲了什麼,她回答:“老師說,要學智慧不要學愚。我就是要學愚,我要一輩子做個愚人,學愚要學到底,所以我不喜歡聽。”她還拿出一本人寫的書,指給別人看,“這兒不是寫著愚的人容易往生?”好像求往生就要一輩子學愚,難道阿彌陀佛只收愚人,學了智慧就往生不了?那麼佛也成了愚佛了。愚了還如此執著,如此傲慢!

  佛弟子要觀苦、觀集、觀滅、觀道,

  要觀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什麼叫觀?根據法義好好去觀察思維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觀。佛說苦谛,就是要你好好去觀察人世間的苦。苦的來源是煩惱的聚集,你應該好好去觀察自己有什麼煩惱,要把煩惱弄得清清楚楚。哪有不通過觀就出智慧的?佛法要觀,世間法也要觀,《金剛經》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哪有一本經叫你不修觀的?《心經》“觀自在菩薩”,第一個字就是觀,因爲這位菩薩修觀成就了,所以能得自在。

  往生也是在觀中成就的,

  還得好好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的十六觀境

  往生極樂世界是怎麼往生的?你先要好好學法,有了覺悟再從法義上去觀,是從觀中成就的,千萬不要像某些人那樣沒有覺也沒有觀。十幾年前有個唸佛的居士給我來了封信:“楊居士往生了,你給他唸經超度超度。”我就糊塗了,往生了還要我超度啊?是不是把他從極樂世界再超度到娑婆世界來?(衆笑)很想打一個電話去問問,到底往生了沒有?如果往生了你怎麼叫我超度呢?你叫我超度他,你怎麼知道他沒有往生呢?沒有往生說往生,往生了說沒往生,都是大妄語。我想這個電話還是別打了,因爲你問他,他只會說“我也不知道。”你不知道你怎麼這麼說呢?“大家都是這麼說的”,這叫覺嗎?

  現在佛門裏,人一死就說往生了,又趕快到廟裏去超度,這不是打自己耳光嗎?有些唸佛的人連怎麼往生都搞不清楚,方向也不清楚,道理路線也不清楚,這種人到了極樂世界可能也找不到他的蓮花,因爲蓮花上沒有門號。無論修什麼法門不能離開一個覺,更不能離開一個觀,所以《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叫我們修十六觀境。

  還有一次我到一個寺院去,看到大殿裏很多人排著隊在邊跑邊唸佛,一個男的領頭,後面跟著老太太,一面跑一面嘻嘻哈哈地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的老太太實在跑不動了,只好站在旁邊,問他們在幹什麼?說是“跑西方”。(衆笑)還說誰跑得快誰先到。西方是你兩條腿跑得去的啊?(衆笑)這種現象竟然出現在佛門,真令人傷心。你真要往生西方,別去練兩條腿,還是好好修十六觀境。

  心一境性 (14)

  傅味琴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6.7.6

  惡種子不轉變,産生不了正知,永遠在迷茫中

  提要:

  ·觀,是觀察錯誤、糾正錯誤,惡種子不轉變,正知不可能産生,沒有正知永遠在迷茫中

  ·不度衆生不能稱大乘,所以要“衆生無邊誓願度”

  ·因爲“關門”所以才造成“佛法難聞”

  ·正法像法時期都有白衣說法,末法時期更需要白衣說法

  ·釋迦佛也穿裙子,如今有人竟然不准居士穿著裙子拜佛

  ·什麼叫“關起門來修”?關門是關五欲的門

  ·不斷煩惱不叫修行人,所以要“煩惱無盡誓願斷”

  ·沒得法就成了苦惱人,所以要“法門無量誓願學”

  ·沒有成佛的心,十方如來都不喜歡,所以要“佛道無上誓願成”

  觀,是觀察錯誤、糾正錯誤,

  惡種子不轉變,正知不可能産生,沒有正知永遠在迷茫中

  “觀,轉變惡識種子而生正知”,觀的作用就是觀察錯誤,發現錯誤,糾正錯誤。衆生心裏邊的種子無其數,大都是惡種子。心裏充滿了這種愚癡顛倒,貪瞋癡泛濫的種子。過去的惡種子已經多得不得了,還沒有消除掉,又加進去了許許多多新的惡種子,從來不去檢查自己是不是錯了?惡種子不轉變,正知是不可能産生的。智慧能使我們覺悟,沒有正知當然你永遠不會覺悟,永遠在迷茫裏。

  不度衆生不能稱大乘,所以要“衆生無邊誓願度”

  比如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你沒有一顆度衆生的心不能叫大乘。既然稱爲大乘法門,你就不能關起門來修。當然閉關是可以的,那是爲了提高自己,可是必須出關,而不能長期關起門來修,把衆生關在門外,哪個關在裏面?我。那叫大乘嗎?

  因爲“關門”所以才造成“佛法難聞”

  現在關門主義多得不得了。有個居士在佛學院門口,跟出家人請求,“能不能讓我也進去聽聽啊?”這個出家人說了一句話:“佛法難聞喔。”接著把門一關。(衆笑)因爲你關門所以造成了衆生佛法難聞呀。

  正法像法時期都有白衣說法,

  末法時期更需要白衣說法

  還有一種關門主義,有人竟然說:居士不能講法。正法時期有居士說法,像法時期有居士說法,末法時期更需要居士說法,因爲末法時期出家人很多不大懂佛法,真正能講經說法的人也不大出來,因爲邪的勢力太厲害,許多都明哲保身了,這個時候更需要懂法的居士出來說法。結果有人來一個關門主義,“我是出家人,白衣說法我不聽。”甯肯不聽法。

  釋迦佛也穿裙子,

  如今有人竟然不准居士穿著裙子拜佛

  還有一種情況,從前我的女兒陪同學想到寺院裏去拜拜佛,結果裏邊的老太太不讓她們進去。“你們這些小姑娘,罪過罪過,穿了裙子能拜佛嗎?”只好退出來。後來她跟我說,“你這次到清定上師那裏去,再給我問問。”清定上師一聽眼睛瞪得大大的:“什麼話?釋迦佛也穿裙子的!”現在佛門全被這些不懂佛法的人搞亂了。這些情況,到底是覺還是迷?

  什麼叫“關起門來修”?關門是關五欲的門

  什麼叫關起門來修?隆蓮法師是怎麼解說的?那一年我跟隆蓮法師說:“我每天早晨醒來很難受,我自己修行沒修好,我想了生死。”因爲很多年前就有人批評我:“你真糊塗啊,整天忙弘法,不想了生死。”再加上我年紀越來越大,這個念頭就冒出來了。隆蓮法師聽了臉上就不好看:“怎麼?你不講課了?你今年多大了?”我還故意說得很重:“我今年六十叁了。”(衆笑)隆蓮法師跟我說:“我快八十四歲了還在講法。”這一說,我就沒話了。“你即使到深山老林裏去修,也最多證個阿羅漢果。”意思是說你退了菩提心還想成佛嗎?其實我真的到深山老林裏去修,可能連阿羅漢也證不到,僅僅跟獅子老虎做朋友。(衆笑)我又說:“現在大家都說來不及了來不及了,要關起門來修。”她就問:“你知道,關什麼門”?我想關門嘛就是關房門呗。她告訴我:“是關五欲的門。”所以親近善知識很重要,善知識一句話就把你驚醒,因爲她都是從法上說的。

  不斷煩惱不叫修行人,所以要“煩惱無盡誓願斷”

  修行人第一個要關五欲的門,因爲要離欲才能清淨。所以第二句:“煩惱無盡誓願斷”,不斷煩惱不叫修行人。修行人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斷煩惱。說句笑話,你撥念珠用功這是好事情,但要知道念珠是工具,哪怕你把念珠的線都撥斷了,這叫線斷了,不叫煩惱斷了。撥念珠不斷煩惱,仍然沒用。

  沒得法就成了苦惱人,所以要“法門無量誓願學”

  斷煩惱必須要有法,而現在出現一個怪現象,有些人很苦惱,說:“我也想斷煩惱,可是我沒得法呀。”那麼你告訴他,“你沒得法就要求法,現在傅老師在講法,你去聽吧。”“咱們用不著!”怪了。沒得法,斷不了煩惱,還不想求法,難怪一輩子做苦惱人。所以要“法門無量誓願學”。

  沒有成佛的心,十方如來都不喜歡,

  所以要“佛道無上誓願成”

  最後,“佛道無上誓願成”。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成爲一個智慧圓滿、徹底覺悟的覺悟者,這就叫佛。如果你沒有一顆成佛的心,十方如來都不歡喜你。講這些話你們就明白了,要學法,用法的力量去修,修什麼?就是斷煩惱,轉變自己惡識種子,然後你才能産生正生正知,將來逐漸逐漸圓滿了,你就成佛了。今天講到這兒。(…

《心一境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