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日 觀 帶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企業家禅定營在開化文殊院學習禅定(1)
傅味琴主講 2006.4.21上午
思維人身難得,今得人身,世人迷惘,惡多善少,不惜生命的珍貴,但受人生八苦,不知出離生死苦海。 佛子投生娑婆,尤爲殊勝,爲求離苦得樂,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猶如東方晨曦,旭日東升。
佛子學佛,當以發菩提心爲首,當以行菩薩道爲業,經雲“不離菩提心,不捨菩薩業”。
菩提心利益
一、明菩提心所依
(一) 思維暇身難得
頌 暇滿人身極難得~閑暇而又圓滿的人身是非常難得的
既得能辦人生利~如今既已獲得這成辦人生利樂的機會
倘若今生利未辦~倘若不利用它來促成自他的究竟利益
後世怎得此圓滿~來生怎能再獲得暇滿的人身呢
(廣解)依此獲得圓滿之身,定須修行正法,此十八法具足之暇滿,得之甚難,彼因難修故,僅得人身,亦須淨持一戒;欲得殊勝暇滿,尤須律儀清淨以爲根本,施等爲助伴,無垢淨願爲樞紐,其成辦極爲難得故。
吉祥在法裏,佛法對人生的改造是圓滿的
提要:
·天堂不是我們的家,我們要回如來老家去
·吉祥在法裏,佛法對人生的改造是圓滿的
·不圓滿,就需要糾正錯誤,佛法圓滿,所以是真理
·世間上一切傾向于善的一面,我們都尊重
·要建橋,何必到他方世界去搬石頭
天堂不是我們的家,我們要回如來老家去
今天是杭州遠志成長公司舉辦的第二期企業家禅定營的頭一天。你們都是從杭州來,從前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看天堂我們是不用去的,因爲天堂不是我們的家。如來的家才是我們的家,我們今天在生死流轉,好比是一個流浪漢,要早一點結束流浪,回到如來的老家。
吉祥在法裏,佛法對人生的改造是圓滿的
你們今天能來文殊院,文殊院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菩薩,翻譯成漢文就是妙吉祥菩薩。吉祥在哪裏?吉祥在法裏,所以要獲得真正的吉祥,必須要學佛法!因爲佛法對人生的改造是圓滿的。
不圓滿,就需要糾正錯誤,佛法圓滿,所以是真理
世間上的學問,你們不要認爲是圓滿的,如果圓滿了,世間上的一切都應該要停止了,都不應該再有發展。因爲有發展所以就不是圓滿。發展就等于有地方需要改善,需要糾正錯誤,彌補漏洞。有錯誤漏洞,怎麼叫圓滿呢?只有釋迦佛講的法才是圓滿的。佛法,無論你是信佛還是不信佛都修改不了,圓滿的東西被你一修改,豈不成了不圓滿。我們如果要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只有一條路,就是在佛法裏追求。
世間上一切傾向于善的一面,我們都尊重
我們不反對科學,我們也不反對世間法,我們只反對一切錯誤的東西。世間上一切好的事情,我們也尊重,因爲佛教是勸人爲善,淨化人心。雖然世間上的一切不徹底不圓滿,是有漏法,但只要它能夠傾向于善的一面,我們就尊重。
要建橋,何必到他方世界去搬石頭
另外一方面,從佛法明智的角度來看,我們要過一條河,必須要有座橋,建橋必須要有很多石頭,我們何必一定要到他方淨土去搬石頭?娑婆世界本來就有很多石頭,可以就地取材嘛,所以我們可以利用人世間的科學爲弘揚佛法服務。世間有許多跟佛法原則相通的地方,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材料來建這座橋。建橋的目的是讓所有受苦受難的衆生從此岸過渡到彼岸,所以一切世間法在我們看來,只有利用的價值,而沒有追求的必要。
曉 日 觀 帶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企業家禅定營在開化文殊院學習禅定(2)
傅味琴主講 2006.4.21上午
帶著傲慢與偏見,
就無法了解如來真實義
提要:
·不利用世間法來闡明佛法道理,世間上人很難接受
·佛說“法無定法”原則不能改變,但可以善巧方便的運用
·佛法越學越明白,夾雜煩惱的人盡量少爭論
·帶著傲慢與偏見,就無法了解如來真實義
·宗派如果片面發展就會逐步離開佛陀圓滿的教法
·禅並非狂,念佛並非求神
不利用世間法來闡明佛法道理,
世間上人很難接受
你不利用世間法來闡明佛法的道理,世間上人很難接受,也就是你說話不對機,他一下子轉不過來。你說得高了,他很失望,因爲他覺得自己做不到;你說得太低了,他聽了沒勁。所以在某些時候,你必須要肯定世間上的一切,否則人們聽不進去。可是你如果完全根據世間上的一切來搞佛法,那又錯了,那樣佛法也變了世間法。開頭也許會使世間上人覺得很合得來,慢慢就會被世間上的人所抛棄,因爲你講的法跟世間法一樣,他還跟你學些啥呀?
佛說“法無定法”原則不能改變,但可以善巧方便的運用
舉一例子,釋迦佛度世間上的人,開頭講他們聽得進去的話:人生半苦半樂。確實人生有快樂也有痛苦,這是現實,這話誰都聽得進去。其實人們對現實的認可,是根據內心的覺悟,如果你覺悟提高了,你思想也會發生變化。所以釋迦佛後來又講:人生苦多樂少。到後來釋迦佛看你修得很有水平了,他又說人生全是苦。這叁句話不同,可都沒錯。佛經裏有說“法無定法”,這句話足以證明佛法是辯證法。我們佛弟子都要堅持佛法的原則。原則不能改變,可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可以善巧方便的運用。
佛法越學越明白,夾雜煩惱的人盡量少爭論
現在末法時期很多人都不懂佛法,連佛門裏的人也不懂,有的只懂一點,有的似懂非懂,有的懂的裏邊加入了邪知邪見。佛說的這句話也沒有錯,那句話也沒有錯,都符合原則。可是這個人抓了這句話,說你那樣理解不對,那個人抓了那句話,說你這樣理解不對,爭來爭去。其實佛說的話全對,這麼爭就有謗法的嫌疑。所以不懂佛法的人盡量以學爲主。從前有句老話,學生以學爲主,你越學越會明白。你學都沒有學好,人格還沒有圓滿,還夾雜著煩惱,盡量少爭論。
帶著傲慢與偏見,就無法了解如來真實義
如果你的智慧裏夾雜著個人的觀點,或者夾雜著某一個人的觀點,就等于你已經部分脫離了佛的觀點。你帶著某種偏見或者帶著某種情緒的說話,難免夾雜著一種煩惱:傲慢。在佛陀的智慧裏沒有傲慢兩個字,如果你這個智慧中帶著傲慢,帶著偏見,你就不能了解如來的真實義。你們遠道而來,是來接受佛陀的智慧,而不是來接受人的智慧。學人的智慧你是不可能成佛的,想成佛,你必須學佛的智慧。
宗派如果片面發展,就會逐步離開佛陀圓滿的教法
佛教傳到中國後分了很多宗派,這是中國人自己搞出來的,釋迦佛從來也沒有成立過宗派。而中國的佛教,一向是你修什麼宗派就以這個宗派爲傲慢,越到後世越向片面發展,逐步逐步離開了佛陀圓滿的教法。如果後世的衆生再不好好地學圓滿的佛法,再不好好斷自己的煩惱,必然會出現宗派跟宗派之間的矛盾鬥爭,排擠打擊也更加嚴重,形成挂著佛旗反佛教,可能將來佛教的滅亡就滅亡在佛門這種人的手裏。
禅並非狂,念佛並非求神
如今有修密宗的以神奇爲了不起,有修禅宗的變了狂禅,修唸佛的有人說了一句極其錯誤的話:佛是萬能的。那麼你只要唸佛就樣樣辦得到喽。我就不信這話,這話是信神的人講的,我們佛教又不信神。
曉 日 觀 帶修前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企業家禅定營在開化文殊院學習禅定(3)
傅味琴主講 2006.4.21上午
世間上人用生命的時光,
換來的是有苦之樂
提要:
·世間上人用生命的時光,換來的是有苦之樂
·有人說:我富了比窮時更難過日子
·錢使人成親家,更容易成冤家
·沒有人生八苦的快樂,才是永恒的快樂
·爲了成就,就得犧牲一切,全力以赴
·斷煩惱、了生死、證阿羅漢果才是人生第一件大事
·要找不死的藥,只有佛法裏才有
·遠道求法的心願,是過去世的種子、與生俱來的善根
世間上人用生命的時光,換來的是有苦之樂
今天你們來學佛法,我要跟你們講幾句佛法的話。你們事業上的成就,我看你們也不見得會滿足,即使這裏邊有快樂,這是你用生命時光的代價換來的。而且你們爲了獲得這種快樂受了多少辛苦、風波、排擠、打擊、競爭,這些且先不說。即使你們全心全意投入到企業裏去,也不可能消除你人生的痛苦,相反地這種快樂越多,你痛苦也越多,你追求越多,打擊也越多,這是不可否認的現實。
有人說:我富了比窮時更難過日子
你們的欲望不一定壞,可是你們爲了要達到自己的目標,用外國人的話說,你們天天背了一個痛苦的十字架,用你們自己的話說呢?前面第一期企業家禅定營,頭一天大家不熟,第二天大家很熟了,到叁天就不肯走了,有感情了,這種感情都是開朗、樂觀、愉快的感情,也就是智慧和覺悟的感情,所以什麼話都講出來了。有個企業家說:“我富了以後比窮的時候更難過,”他很坦率,“有時我很想自殺!”
錢使人成親家,更容易成冤家
心地善良的企業家有了錢,他總想增加親戚朋友之間的感情。人生的快樂無非靠感情,大家都對他有感情,他生活就快樂。所以他對親戚朋友到處送錢,送了錢卻被人家罵。錢這個東西會使人與人之間成親家,更容易成冤家。
沒有人生八苦的快樂,才是永恒的快樂
佛法是講人生中真實的話。佛法對人生的看法: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斷煩惱、了脫生死。這是永恒的快樂,沒有生老病死,沒有人生八苦的快樂。所以在人生路上爲了離苦得樂,真正地講應該走佛法這條路。
爲了成就,就得犧牲一切,全力以赴
你們企業家有個心態,以自己企業的成就爲人生第一件大事,爲了企業的發達、企業的成就,你們可以犧牲一切。起早摸黑,星期天也不休息,乃至于冒種種的風險,自己沒本錢還要向銀行貸款。你也不一定有把握,但照樣是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必須這樣才有成功的希望。
斷煩惱、了生死、…
《<曉日觀>帶修前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