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教的定。
心一境性 (13)
傅味琴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6.7.6
不得定要修安般,佛弟子要修观,
往生也是在观中成就的
提要:
·比丘不得定,佛叫修安般
·佛叫我们要舍掉对法的执着,不能舍掉法,更不可执着非法
·执愚的人容易傲慢,听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不起欢喜心
·佛弟子要观苦、观集、观灭、观道,要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往生也是在观中成就的,还得好好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的十六观境
比丘不得定,佛叫修安般
当年阿难问佛陀:“世尊,比丘不得定,该怎么办?”佛就告诉他修安般。安般是印度话,后来唐朝翻译成数息,就是修观息或者数息。佛教导弟子坐也安般,行也安般,出门也安般,进门也安般,就是叫你每时每刻都修安般。所以规定比丘走路要慢,一方面为了威仪好,心能安定,举止能稳重,一方面为了修安般。比丘走路要观自己的呼吸或者数息。五停心观就讲一个观字,散乱众生修数息观,也就是妄想纷飞的人要修数息观。数息观既止妄念又修观,要观自己有没有数错。佛教修行离不开止观,你不止住妄念排除干扰,观是修不好的。你不修观,不开智慧,永远流转生死。
佛叫我们要舍掉对法的执着,
不能舍掉法,更不可执着非法
觉从哪里来?是非、正邪、好坏要分清楚,这就叫觉。你执着于过去学到的法,佛叫你放下,你还不肯舍,这就叫法执。《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不是叫你舍掉法,舍掉了法,你怎么修行啊?是舍掉法执。可是今天没法的人也在执着,他在执着非法。
执愚的人容易傲慢,
听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不起欢喜心
从前我们在福鼎时,有一天来了一个比丘尼,她是特地来听我讲法的,开始听得挺高兴,后来听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她就非常不高兴,马上要走。同学问她到底为了什么,她回答:“老师说,要学智慧不要学愚。我就是要学愚,我要一辈子做个愚人,学愚要学到底,所以我不喜欢听。”她还拿出一本人写的书,指给别人看,“这儿不是写着愚的人容易往生?”好像求往生就要一辈子学愚,难道阿弥陀佛只收愚人,学了智慧就往生不了?那么佛也成了愚佛了。愚了还如此执着,如此傲慢!
佛弟子要观苦、观集、观灭、观道,
要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什么叫观?根据法义好好去观察思维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观。佛说苦谛,就是要你好好去观察人世间的苦。苦的来源是烦恼的聚集,你应该好好去观察自己有什么烦恼,要把烦恼弄得清清楚楚。哪有不通过观就出智慧的?佛法要观,世间法也要观,《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哪有一本经叫你不修观的?《心经》“观自在菩萨”,第一个字就是观,因为这位菩萨修观成就了,所以能得自在。
往生也是在观中成就的,
还得好好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的十六观境
往生极乐世界是怎么往生的?你先要好好学法,有了觉悟再从法义上去观,是从观中成就的,千万不要像某些人那样没有觉也没有观。十几年前有个唸佛的居士给我来了封信:“杨居士往生了,你给他唸经超度超度。”我就糊涂了,往生了还要我超度啊?是不是把他从极乐世界再超度到娑婆世界来?(众笑)很想打一个电话去问问,到底往生了没有?如果往生了你怎么叫我超度呢?你叫我超度他,你怎么知道他没有往生呢?没有往生说往生,往生了说没往生,都是大妄语。我想这个电话还是别打了,因为你问他,他只会说“我也不知道。”你不知道你怎么这么说呢?“大家都是这么说的”,这叫觉吗?
现在佛门里,人一死就说往生了,又赶快到庙里去超度,这不是打自己耳光吗?有些唸佛的人连怎么往生都搞不清楚,方向也不清楚,道理路线也不清楚,这种人到了极乐世界可能也找不到他的莲花,因为莲花上没有门号。无论修什么法门不能离开一个觉,更不能离开一个观,所以《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叫我们修十六观境。
还有一次我到一个寺院去,看到大殿里很多人排着队在边跑边唸佛,一个男的领头,后面跟着老太太,一面跑一面嘻嘻哈哈地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的老太太实在跑不动了,只好站在旁边,问他们在干什么?说是“跑西方”。(众笑)还说谁跑得快谁先到。西方是你两条腿跑得去的啊?(众笑)这种现象竟然出现在佛门,真令人伤心。你真要往生西方,别去练两条腿,还是好好修十六观境。
心一境性 (14)
傅味琴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6.7.6
恶种子不转变,产生不了正知,永远在迷茫中
提要:
·观,是观察错误、纠正错误,恶种子不转变,正知不可能产生,没有正知永远在迷茫中
·不度众生不能称大乘,所以要“众生无边誓愿度”
·因为“关门”所以才造成“佛法难闻”
·正法像法时期都有白衣说法,末法时期更需要白衣说法
·释迦佛也穿裙子,如今有人竟然不准居士穿着裙子拜佛
·什么叫“关起门来修”?关门是关五欲的门
·不断烦恼不叫修行人,所以要“烦恼无尽誓愿断”
·没得法就成了苦恼人,所以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没有成佛的心,十方如来都不喜欢,所以要“佛道无上誓愿成”
观,是观察错误、纠正错误,
恶种子不转变,正知不可能产生,没有正知永远在迷茫中
“观,转变恶识种子而生正知”,观的作用就是观察错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众生心里边的种子无其数,大都是恶种子。心里充满了这种愚痴颠倒,贪瞋痴泛滥的种子。过去的恶种子已经多得不得了,还没有消除掉,又加进去了许许多多新的恶种子,从来不去检查自己是不是错了?恶种子不转变,正知是不可能产生的。智慧能使我们觉悟,没有正知当然你永远不会觉悟,永远在迷茫里。
不度众生不能称大乘,所以要“众生无边誓愿度”
比如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没有一颗度众生的心不能叫大乘。既然称为大乘法门,你就不能关起门来修。当然闭关是可以的,那是为了提高自己,可是必须出关,而不能长期关起门来修,把众生关在门外,哪个关在里面?我。那叫大乘吗?
因为“关门”所以才造成“佛法难闻”
现在关门主义多得不得了。有个居士在佛学院门口,跟出家人请求,“能不能让我也进去听听啊?”这个出家人说了一句话:“佛法难闻喔。”接着把门一关。(众笑)因为你关门所以造成了众生佛法难闻呀。
正法像法时期都有白衣说法,
末法时期更需要白衣说法
还有一种关门主义,有人竟然说:居士不能讲法。正法时期有居士说法,像法时期有居士说法,末法时期更需要居士说法,因为末法时期出家人很多不大懂佛法,真正能讲经说法的人也不大出来,因为邪的势力太厉害,许多都明哲保身了,这个时候更需要懂法的居士出来说法。结果有人来一个关门主义,“我是出家人,白衣说法我不听。”宁肯不听法。
释迦佛也穿裙子,
如今有人竟然不准居士穿着裙子拜佛
还有一种情况,从前我的女儿陪同学想到寺院里去拜拜佛,结果里边的老太太不让她们进去。“你们这些小姑娘,罪过罪过,穿了裙子能拜佛吗?”只好退出来。后来她跟我说,“你这次到清定上师那里去,再给我问问。”清定上师一听眼睛瞪得大大的:“什么话?释迦佛也穿裙子的!”现在佛门全被这些不懂佛法的人搞乱了。这些情况,到底是觉还是迷?
什么叫“关起门来修”?关门是关五欲的门
什么叫关起门来修?隆莲法师是怎么解说的?那一年我跟隆莲法师说:“我每天早晨醒来很难受,我自己修行没修好,我想了生死。”因为很多年前就有人批评我:“你真糊涂啊,整天忙弘法,不想了生死。”再加上我年纪越来越大,这个念头就冒出来了。隆莲法师听了脸上就不好看:“怎么?你不讲课了?你今年多大了?”我还故意说得很重:“我今年六十三了。”(众笑)隆莲法师跟我说:“我快八十四岁了还在讲法。”这一说,我就没话了。“你即使到深山老林里去修,也最多证个阿罗汉果。”意思是说你退了菩提心还想成佛吗?其实我真的到深山老林里去修,可能连阿罗汉也证不到,仅仅跟狮子老虎做朋友。(众笑)我又说:“现在大家都说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要关起门来修。”她就问:“你知道,关什么门”?我想关门嘛就是关房门呗。她告诉我:“是关五欲的门。”所以亲近善知识很重要,善知识一句话就把你惊醒,因为她都是从法上说的。
不断烦恼不叫修行人,所以要“烦恼无尽誓愿断”
修行人第一个要关五欲的门,因为要离欲才能清净。所以第二句:“烦恼无尽誓愿断”,不断烦恼不叫修行人。修行人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断烦恼。说句笑话,你拨念珠用功这是好事情,但要知道念珠是工具,哪怕你把念珠的线都拨断了,这叫线断了,不叫烦恼断了。拨念珠不断烦恼,仍然没用。
没得法就成了苦恼人,所以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断烦恼必须要有法,而现在出现一个怪现象,有些人很苦恼,说:“我也想断烦恼,可是我没得法呀。”那么你告诉他,“你没得法就要求法,现在傅老师在讲法,你去听吧。”“咱们用不着!”怪了。没得法,断不了烦恼,还不想求法,难怪一辈子做苦恼人。所以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没有成佛的心,十方如来都不喜欢,
所以要“佛道无上誓愿成”
最后,“佛道无上誓愿成”。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成为一个智慧圆满、彻底觉悟的觉悟者,这就叫佛。如果你没有一颗成佛的心,十方如来都不欢喜你。讲这些话你们就明白了,要学法,用法的力量去修,修什么?就是断烦恼,转变自己恶识种子,然后你才能产生正生正知,将来逐渐逐渐圆满了,你就成佛了。今天讲到这儿。(…
《心一境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