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空觀開示(40~49)▪P2

  ..續本文上一頁的這個。你能悟到這個,就能解脫生死,就能見如來,否則你是見不到的。連如來都見不到,你怎麼成佛啊?

  不斷生滅,就出現了形相,佛說一切有相皆虛妄

  悟就是悟“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了又滅,滅了又生,你說它滅,它又生,你說它生,它又要變。因爲連續不斷的生滅生滅,就出生了一個形相,人們就以爲這是真實,佛說出了實質:這是虛妄,一切有相皆虛妄。真實的面貌就是要知道這是緣生法,是生滅法。

  佛心平等,娑婆與極樂也是平等,

  衆生心有分別,所以出現的環境也有區別

  極樂世界的鳥兒尚且會講佛法,你們說說娑婆世界的鳥兒會不會講佛法啊?你們聽過鳥兒講話嗎?鳥不會講話,只會叫,是吧?鳥兒怎麼叫的啊?“啾,啾,啾啾”,這就是流轉,這就是無常。聲音出來了,一會兒又沒了,又出來,又沒了。懂佛法的人就知道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平等平等,因爲佛跟佛的心是平等的,只有衆生的心不平等,所以出現的環境也有區別。

  空觀開示(43)

  ◎傅味琴 講于 2001.4.19

  能悟世間生滅法,世間法也成了佛法,

  不解如來真實義,佛法也成了世間法

  提要:

  ·能悟世間生滅法,世間法也成了佛法,不解如來真實義,佛法也成了世間法

  ·流轉生死就是生滅法,滅了生滅法就不再有流轉生死的苦,所以說“生滅

  滅已,寂滅爲樂”

  ·永遠不生不滅、完全寂滅的境界,就是彼岸

  ·離開世俗的汙染、世事的繁忙、及對五欲的貪瞋癡,完全有條件達到涅槃

  的境界

  ·涅槃的常就是永恒,涅槃的樂就是沒有苦的極樂,涅槃的我就是遍虛空的

  大我,涅槃的淨就是沒有煩惱的染汙

  ·有戒的方便能直通彼岸,也就不必再繞道了

  能悟世間生滅法,世間法也成了佛法,

  不解如來真實義,佛法也成了世間法

  其實娑婆世界非但鳥兒會講佛法,連這只鍾也在講佛法,你聽鍾的聲音,刹那刹那在變。你看這個秒針,不斷在跳過去,諸行無常,刹那生滅,“嘀嗒嘀嗒”。時間靠這樣維持,人也是靠這樣維持,一呼一吸,一呼一吸,一樣的道理嘛。這就是佛法,你能夠悟到這個,世間上一切法都是佛法,你悟不到,你學到的佛法也變了世間法,因爲你不解如來真實義。

  流轉生死就是生滅法,滅了生滅法就不再

  有流轉生死的苦,所以說“生滅滅已,寂滅爲樂”

  “生滅滅已,寂滅爲樂”,把生滅法滅掉了,沒有生就沒有滅。流轉生死就是生滅法,怎麼滅啊?因爲生下來才有死亡,正好像痛苦從快樂來,因爲離開了快樂就叫痛苦。如果不生呢?也就沒有死亡。因爲有我這個人,才有我現在的老,沒我這個人也就沒有什麼老,有老就決定有死。修行人就要滅掉生滅,這一生生下來,沒有辦法了,那麼趕快學佛法的智慧,修行,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等到死了以後別再去投生喽。你再去生又有老死了。

  永遠不生不滅、完全寂滅的境界,就是彼岸

  尤其是出家人,出家人了不脫生死,真是可惜。出家的目的就是了脫生死,證阿羅漢果到彼岸,這是釋迦佛親口講的。從律儀戒開始,最後進入涅槃城,那是永遠不生不滅,完全寂滅的境界,就叫彼岸。

  對釋迦佛的話不要修改,佛法裏沒有修正主義,修改了佛法,就離開了如來當初講的話,那就不像樣。

  離開世俗的汙染、世事的繁忙、及對

  五欲的貪瞋癡,完全有條件達到涅槃的境界

  釋迦佛只給居士們五戒,五戒清淨,佛保你下世繼續得人身。可是沒有了脫生死啊,你仍然生下來。釋迦佛給出家人的是兩百五十條戒,那是保解脫,包你解脫到彼岸。因爲出家人的條件好,離開世俗的汙染,離開世事的繁忙,離開種種五欲的貪瞋癡,完全有條件達到涅槃的境界。

  涅槃的常就是永恒,涅槃的樂就是沒有苦的極樂,

  涅槃的我就是遍虛空的大我,涅槃的淨就是沒有煩惱的染汙

  涅槃就是常樂我淨,常是永恒,樂是沒有苦的極樂;我,遍虛空都是一個我,大我;淨,沒有煩惱的染汙稱淨,這才是修行人自己的極樂世界。

  有戒的方便能直通彼岸,也就不必再繞道了

  釋迦佛說了那麼多名詞,形形色色的相貌,全是方便啊。釋迦佛是專心一意要使出家弟子了脫生死證阿羅漢果到彼岸。既然有佛法,有釋迦佛給的戒,又打了保票,有這麼好的條件,何必再要到他方世界去做衆生呢?太可惜了吧?難道釋迦佛給出家衆的戒不是方便法門?比丘戒就是兩百五十個方便法門,所有的戒定慧全是方便。因爲個別人厭惡娑婆世界,而且快要到臨命終了,沒時間再繼續修下去了,那麼滿他的願,你要到他方淨土,就給你指條路。出家弟子有出家弟子的方便,可以通過這麼多的方便一直到彼岸,永遠了脫生死,那就沒必要去拐彎了。

  空觀開示(44)

  ◎傅味琴 講于 2001.4.19

  功德圓滿、煩惱寂滅,

  才是非常寂靜、極其快樂的境界

  提要:

  ·功德圓滿、煩惱寂滅,才是非常寂靜、極其快樂的境界

  ·能悟一切法實無主宰的主體,外道也能轉得快

  ·聽佛法就會有智慧,學愚的人比外道更難轉

  ·有人看學智慧的人不學愚,會悲哀得哭不出眼淚來

  ·“小智不及愚”,當然大智慧更不及愚了,那麼佛也錯了、法也錯了、善知

  識也錯了

  ·鈍根人學愚,不是越學越鈍了嗎

  功德圓滿、煩惱寂滅,

  才是非常寂靜、極其快樂的境界

  修行要修到什麼程度才圓滿?就是生滅滅已,再也不生死輪回了,人們稱爲圓寂。圓,功德圓滿,寂,煩惱寂滅。“寂滅爲樂”,修行人只朝一個目標,就是煩惱寂滅,修就是修這個滅。滅掉煩惱,就滅掉了生死,沒有煩惱,那是非常寂靜極其快樂的境地,這不是人世間庸俗的快樂、包含著痛苦的快樂、惡劣的快樂,而是清淨的快樂、智慧的快樂、沒有煩惱的快樂。沒有比寂滅更快樂的東西,釋迦佛希望佛弟子都能夠生滅滅已,寂滅爲樂。

  能悟一切法實無主宰的主體,

  外道也能轉得快

  舍利弗原來是印度的婆羅門,路上聽到阿說示比丘說佛的偈,“諸法因緣生,若能解此者,則得真實理”,這可能是過去法師的翻譯不同,意義一樣的,一切諸法的根本的道理是因緣而生,它自己沒有一個主宰的主體,如果你能夠了解這種道理,那麼你就得到了真實的道,這條道不虛妄的。

  舍利弗一聽之下就證了須陀恒果,因爲他是外道中最有智慧的一個。所以如果外道肯轉過來,成就非常快,但是外道是很難轉。如果他肯聽法能轉過來,就有大成就。

  聽佛法就會有智慧,學愚的人比外道更難轉

  我們進佛門,聽聽法就會有智慧,即使沒有大智慧,智慧也在一天一天增長。智慧增長一分,愚癡就消除一分。可是現在出現相反的情況,有人進佛門多少年還是愚癡,聽到的法也不起作用。因爲他兩只耳朵聽不同的法,一只耳朵聽佛的智慧的話,一只耳朵聽別人的話,“要學愚,越有智慧越不好。”這怎麼能搞得好呢?像這樣亂七八糟的佛弟子比外道更難轉過來。

  有人看學智慧的人不學愚,

  會悲哀得哭不出眼淚來

  有一年我的學生留我在深圳過春節,有一個學生給我看一封信,這封信我還保存著。我也不要全唸了,提兩叁句就可以了,“我是欲哭無淚啊”,意思就是大年初一我替你悲哀,想哭,哭不出眼淚來。你竟然跟傅老師學法,要不了多少時候你就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啦,唉,太可惜太可惜。

  “小智不及愚”,當然大智慧更不及愚了,

  那麼佛也錯了、法也錯了、善知識也錯了

  後面又說:“你難道不知道嗎?北京有個老居士說過:小智不及愚啊”,你怎麼抛棄了愚去求智慧呢?他想不通,心裏難過,哭嘛又哭不出眼淚來。

  小智慧還比不上愚,當然大智慧更比不上愚喽,那麼佛大智慧就錯了?法都是給人家智慧,從來也沒有給人家愚過,那麼也錯了?善知識講法講的是佛法智慧,那麼善知識也錯了?這是謗佛謗法謗僧的話。現在佛門裏的佛弟子受了這種影響很難轉過來。

  鈍根人學愚,不是越學越鈍了嗎

  八十年代各地請我去辦禅定班,來聽課的很多都是外道氣功,有很多學氣功的聽了我講課還轉過來了。可是現在聽了那些話的佛弟子,我即使跟他講了很多的話,他也轉不過來。說到後來他就說,“這是根器不同,老師講的話也沒錯,因爲他是利根,我們也沒錯,因爲我們是鈍根。”也不知道他怎麼知道我是利根。釋迦佛從來也沒有叫鈍根的人去愚呀,鈍根人學愚那不是越學越鈍了嘛。這是把根機作爲一個擋箭牌。

  空觀開示(45)

  ◎傅味琴 講于 2001.4.19

  舍利弗有智慧,所以證了阿羅漢果,

  愚人謗了法,自己還不知道

  提要:

  ·舍利弗有智慧,所以證了阿羅漢果,愚人謗了法,自己還不知道

  ·年輕人求知欲很強,所以容易接受佛法

  ·因緣具足,事物決定出生,條件變化,事物也變化

  ·六道輪轉,實是形象的改變,煩惱種子可沒有滅掉

  舍利弗有智慧,所以證了阿羅漢果,

  愚人謗了法,自己還不知道

  後來舍利弗歸依了佛陀,很快就證了阿羅漢果,而且在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連外道的修行人還在求智慧,咱們是佛陀的弟子,竟然不求智慧!對那些人來說,證果證道是沒希望了,因爲他們不接受佛的話。

  聽到我這些話,可能他們肚子裏還在打主意:我早就知道自己不會證果的,求了智慧有啥用?還不如愚一點頭腦簡單一點好,我是一心求往生。也不想想:你謗了佛謗了法,還能往生得了嗎?《佛說無量壽經》裏面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有法師說:犯了五無間罪的人還有希望往生,唯有謗法絕對不可能往生。愚到已經在謗法了,他還不知道。

  年輕人求知欲很強,所以容易接受佛法

  所以你們今天能夠到佛學苑裏來學習,你們心裏有一個最珍貴的東西,還沒有被撲滅,年輕人有,老年人已經很少有了,叫“求知欲”:想求得一點智慧,不懂的想學懂。我在福鼎兩年半,原來居士林一直請我去講法,後來在…

《空觀開示(40~4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空觀開示(50~60)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