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观开示(40)
◎傅味琴 讲于 2001.4.18
忙鬼的,把佛教变成鬼教;
忙神的,把佛教变成神教;
忙法的,才是真正的佛教
提要:
·把锡箔烧给菩萨的地方,佛教就灭了
·忙鬼的,把佛教变成鬼教;忙神的,把佛教变成神教;忙法的,才是真正的
佛教
·不想出离的人,学了出离法也不会去实践
·朝山却不知学法断烦恼,把烦恼一刀切断,这才是走上了修行的路
·朝山得不到境界,想起了“走穿草鞋,无量罪过,坐破蒲团,无量功德”
·观苦谛,才能断贪欲,修好道谛,才有灭谛的成就
把锡箔烧给菩萨的地方,佛教就灭了
那一年上海有一家,请来几位比丘尼,两个是年老的,两个是年轻的,我跟她们谈谈叫她们去佛学苑多学佛法,年轻的听了高兴啊,却偷偷跟我说:我师父可能不同意。他们在为这一家忙折锡箔,这家主人给我介绍,这是烧给菩萨的,名称叫保平安。我说“菩萨还要烧锡箔?”他说:“这是师父规定的,你别说别说。”菩萨也成了得人钱财,为人消灾,简直是笑话。
没有法,佛教就灭了。这种现象普遍得很,使社会上的人认为这就是佛教。败坏了佛教形象,到底是有功德还是有罪过啊?
忙鬼的,把佛教变成鬼教;忙神的,把佛教
变成神教;忙法的,才是真正的佛教
忙鬼的,把佛教变了鬼教;忙神的,把佛教变了神教;要忙法,才是真正的佛教。佛没有涅槃时,你只要到佛那里去,佛会给你讲法的。现在佛涅槃了,你再不依靠法,怎么办?所以你要请师给你讲法,要到善知识那里去听法。你不听不学,你仍然没得法呀。
不想出离的人,学了出离法也不会去实践
苦谛集谛是生死流转法,知道流转的苦,就要把流转的因找出来,要把烦恼断掉。灭谛道谛是出离法,能够出离生死轮回。假如不修苦集二谛,只要灭谛道谛法,那你不知道生死流转的苦,你会去断烦恼吗?可能还认为烦恼也有好处,贪心一来,多吃一点,享受享受不好吗?不想出离的人,学了出离法也不会去实践的。
朝山却不知学法断烦恼,把烦恼一刀切断,
这才是走上了修行的路
现在是有很多人名义上在研究佛法,可是从不断烦恼,从来没有观过苦。有人告诉我,他四大名山已经朝了七次,今年发心要朝第八次。朝山能叫修行吗?既不懂佛法,又不学佛菩萨的修行功德,这种朝山成了佛门的旅游。拿这个时间来学学法不好吗?学了佛法好好思惟,起了烦恼冷静冷静,把烦恼一刀切断,这才是走上了修行的路。
朝山得不到境界,想起了“走穿草鞋,
无量罪过;坐破蒲团,无量功德”
我四大名山全都朝过,一点境界都没有,我想可能佛菩萨看见我去朝山不高兴。从前老修行也说:走穿草鞋,无量罪过。还不如你花一天时间去修座禅定,所谓“坐破蒲团,无量功德”。你不修苦谛集谛,哪来灭谛道谛?你不断烦恼,当然也不会要断烦恼的方法。比如你不想铺路,就不会去拿铺路的工具。所以学佛法,要照佛法去修,一定要学圆满,修全面,这才有希望。
观苦谛,才能断贪欲,
修好道谛,才有灭谛的成就
即使苦谛明白了,你修了没有,观察了没有?内心生了根没有?如果生了根,什么五欲的快乐你也起不来喽。
集谛呢?说某某人脾气最坏,我一看见他发脾气就讨厌。却从来不看自己的脾气,看不到自己的脾气,不断自己烦恼,怎么了生死啊?那么一来,灭道二谛就根本就行不起来,所以不要以为苦集二谛不重要。
断掉烦恼总要有方法,要有工具,所以要修道谛,道谛修成就了就是灭谛,所以要“知苦思断集,慕灭乃修道”。
空观开示(41)
◎傅味琴 讲于 2001.4.18
修四谛法,行菩萨道,才是圆满的大乘佛法。
苦集二谛就在人世间,镜子能照自己才叫修行
提要:
·修四谛法,行菩萨道,才是圆满的大乘佛法
·苦集二谛就在人世间,镜子能照自己才叫修行
·佛教流传到今天,是从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开始的
·佛陀常讲的法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要有处所,要有发心,要有法,三个因缘具足就能学到法,少一个就
学不到法
修四谛法,行菩萨道,才是圆满的大乘佛法
你们假如肯发大心,悲悯娑婆世界众生,你想修菩萨法度众生出苦海,这好得很啊,佛最赞叹大乘功德,所以佛到后来讲大乘法门。大乘经典你只要肯听一听,学一学,这个功德也极大。可是别忘了先把四谛法修好,这是根本法。有人说四谛法是小乘,你修四谛法,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度众生,这个四谛法就是大乘,这个灭谛就是大乘的涅槃,道谛的三十七道品就成了大乘的三十七菩提分。心有大小,法无高下,所以叫不二法门。
苦集二谛就在人世间,镜子能照自己才叫修行
不论哪本经典,全是根据四谛法讲的,极乐世界的鸟,还会说苦空无常,就是世间法,照样可以讲出佛法来。人世间经常说:“做人苦啊,做人难啊”,就看你悟不悟。我五二年初进佛门,有一天在电车站等车,一个单位的大铁门里边绑着一头肥猪,所以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话真有道理。它也懂的肯定没好事,哇哇叫啊。我看了真难过,谁逃得过死亡?这就是死的苦。生有生苦,死有死苦。
集谛呢?人常会说:这个人尽是扰乱人,这种脾气真坏,没得好报。如果你说自己呢,你就在修行了。镜子老是去照人,应该照照自己才对,看看自己有什么不对,擦擦干净。照自己才叫修行。
佛教流传到今天,是从佛在
鹿野苑度五比丘开始的
佛去鹿野苑度五比丘,说四谛法,五比丘个个证果成阿罗汉,从此三宝依次兴隆,佛宝释迦佛,法宝四谛法,僧宝五比丘。僧宝这两个字起源从五比丘来。佛教流传到今天,已经两千五百多年了,是从五比丘开始的。
佛陀常讲的法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阿说示告舍利弗”,那时舍利弗是印度很有名的一个外道,手下有五百个弟子,在路上遇到阿说示尊者,看他威仪非常好。舍利弗就问他,你师父佛陀,平时跟你们讲些什么?回答说:佛陀常讲的法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人世间的一切,包括整个宇宙所有的现象都叫法,都是因缘而生。因缘所生法,也从因缘灭,因缘具足就出生,因缘分散就灭,所以叫“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生是由于聚合的关系,灭是由于分散的关系。
要有处所,要有发心,要有法,
三个因缘具足就能学到法,少一个就学不到法
我们办佛学苑,也是因缘所生法。一要有房子,有课堂,这是环境;二要你自己要发心来学;三要有法。三个因缘具足才有你们每天的学法,缺少一个都不行。
条件具足了还会发生变化,有一个条件变化,你就学不成了。比如你来了后,心不定,又想走了,老师同学总是鼓励你留下来,可是你还是扭不过来,走的人就学不到法了。所以条件变化,事物就要变化。好比这一只香炉,人们称一鼎三足,三只脚坏了一只脚,摆来摆去摆不平,所以戒定慧三者不可缺少一样。
今天下课。
空观开示(42)
◎傅味琴 讲于 2001.4.19
生灭是相对的,修行就是要
进入没有生灭的绝对的境界
提要:
·生灭是相对的,修行就是要进入没有生灭的绝对的境界
·生和死都靠缘促成,人就是完成我们自身因果的一个缘
·能悟诸行无常,即能见如来,连如来都见不到,怎能成佛
·不断生灭,就出现了形相,佛说一切有相皆虚妄
·佛心平等,娑婆与极乐也是平等,众生心有分别,所以出现的环境也有区别
一切法性空 性空故缘生~缘即条件,因缘具足事物决定出生,因缘不足,则不出生,条件变化事物也变化,条件分散事物就要灭,既然能变能灭,故缘生性空,缘聚即生,缘散即灭,故佛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一切法不生而生,所谓缘生,最要者,缘起中不可忘性空,性空中不可忘缘生,诸法虽有各各名,名异而体则同也。
生灭是相对的,修行就是要进入
没有生灭的绝对的境界
上次讲到缘起法,“一切皆是缘起安立”。舍利弗有一天路遇佛的弟子阿说示,他问:“你的师父佛陀经常跟你们说什么法?”阿说示说:佛陀常讲的法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又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因缘聚合则生,分散则灭。生跟灭是相对的,我们修行就是要进入没有生灭的绝对的真理境界。世间上一切都是生灭法,有生必有灭,有乐必有苦。
人生下来,究竟是喜事还是悲哀?世间上都认为是喜事,父母有了孩子,总是欢欢喜喜的,祖母有了孙子,更欢喜。可是对孩子本身来说,生下来了,只是又一世开始了,从生下来第一天开始,就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没有一个人逃得脱死。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生世世,了脱不了。
生和死都靠缘促成,
人就是完成我们自身因果的一个缘
生和死,都是靠缘促成。缘就是条件,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我跟他有缘。那必须要有他,才有这个缘啊,如果没有他呢?即使过去世你们两个人认得,可是今世没有碰到,这个缘也不成立啊。一定要碰到了,才会做好朋友好同学,所以人就是完成我们自身因果的一个缘。
能悟诸行无常,即能见如来,
连如来都见不到,怎能成佛
假如缘变化了呢?事物也变化了。两个人见面了,出生了感情,这个缘变化了,感情就变成了痛苦。世间上一切法都是这样,不是什么神在主宰,也不是上帝的意志。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切都在行,一切都在运转,由于行、由于运转,事物就不会永恒。做人从小长到大,这就是行;长大了又变老,也在行;老了又死了,也在行;中有身又去投胎了,又是行,只要有行,就不会停止。都是刹那刹那在运动,刹那刹那在变化,所以称无常。无就是没有,常就是永恒不变,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佛法就是讲…
《空观开示(40~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