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隨適宜處均可敷坐,座位應穩固,不可聽其動搖不甯,不可太高,高則心易驚怖,愈低愈好,但以不受潮濕爲度,敷座之物,以軟草爲宜,不可太厚,易生熱故,座位不可太狹小,致兩膝局促,座位應平坦或後部稍高,決不可使前部高于後部。
~坐處光線不可太強,令心散亂,不可太黑暗,易生昏沈,睡眠。
趣入方便
~于上座修觀前飲食不可過飽。
~以身力修福業,能速引生禅定福德之果,且于運動身體,故易生暖觸。
~應將手足頭面洗沐清潔,涕唾排除淨盡,寬衣緩帶,使全身先有輕松舒快之感。
坐時威儀~(見跏趺觀所述由師帶修時指導)
發心大要:
1、思維生命無常禅定可貴
2、要有意樂敬信,聽聞法要
3、不可起名聞利養之心
4、不可起勝過他人之心
5、不可盲無目的,墮于愚癡
6、應發自利利他種種善願
要在不當風、不潮濕的地方修禅定,
修禅定時尤其不能吹冷風
今天連下去講“處所”,就是修禅定的場所。要“不當風不潮濕,不妨礙他人,灑掃清潔”,要在沒有風、也不潮濕的地方。有風的地方是修不好的,你一感覺到有風,心裏總有一個念頭:這裏有風,這就是妄想。尤其不能吹冷風,有人冬天也去露天去打坐,那很危險的。如果他毛孔沒有開放,還不會有什麼問題。修定修到毛孔通暢了,寒風吹進去,寒風入骨就不好了。天氣暖和時,吹暖風不要緊,但是風吹到臉上你總有感覺,一有感覺就要起心動念。房裏有時候也有風,冬天房裏的窗縫縫、門縫縫邊都有風,所以窗戶底下、門邊不要坐。
修禅定露天爲好,夏天在陽光下,
如能不中暑亦可坐,並能獲得內心的清涼
我的經驗,修禅定以露天最好,但是要在沒有風的時候,也不能在冷天。修定要保暖,不能受冷。露天修一般總是在春秋天,夏天如果你們沒有鍛煉出來的話,太陽一曬容易中暑。我現在也許是年齡關系,也許是好久沒有在露天中禅定,也不適應了,所以陽光一照,我就容易中暑。記得八叁年我在上海龍華公園,特別喜歡在陽光下修禅定,公園裏的人就奇怪,說我怎麼不怕中暑?夏天在陽光下修定,皮膚感覺很熱,可是心裏卻感到清涼。那時我就把在猛烈的陽光下禅定稱作避暑。那種心裏的涼爽感非常舒服,隨便你吃什麼冷飲也比不上,這個我有親身體會。
草地上坐,爲避潮濕,可在坐墊下鋪塊塑料布
“不潮濕”,如果你在草地上坐,一般草地都是潮濕的,那必須要鋪坐墊。如果坐墊太薄,你就在草地上鋪一塊塑料布,潮氣就上不來了。因爲修禅定身體會發暖,就會把潮濕吸上來。有時我鋪了一塊塑料布,等我起來,塑料布底下全是水珠。佛在人間的時候是鋪草的。但草不要太厚,太厚了容易暖得厲害。
坐處要不妨礙他人,亦不被他人所妨礙
“不妨礙他人”,坐的地方要對別人沒有影響,如果別人對你有影響也不妥當。我年輕時看到一個老年人,在公園小道邊的石凳上打坐,還面朝向走路的人。即使他閉起眼睛來,走過一個人,也會有感覺的,這怎麼修定?修定的環境要安靜,不要受擾亂,即使要坐在石凳上,石凳後面就是樹林,也可以面向樹林坐。他爲什麼要這麼坐呢?可能是故意做給遊客看:我打坐修行坐得多好!這種心態就是好表現自己,喜歡賣弄自己的一套,也就不像一個修行人。
修行人最好不要炫耀,不要露相,修行是自己的事情,何必修給人家看呢?比如誦經,往往會聽到一個人聲音特別響。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這個人唸得特別起勁,聲音就高了;一種是爲了突出自己,這個心態就不對了。
總之坐的地方,不要在人家常來常往的地方,人家也不方便你也不方便。有的佛堂已經很小了,人家在念經或者做功課、繞佛,他偏偏要找一小塊地方打坐,這不恰當。自己應該稍微注意一點,選擇一個不妨礙人家,也不受人家妨礙的地方。
空觀開示(23)
◎傅味琴
于靜室中坐,如遇突然響聲而受驚,
應立即觀想放松
提要:
·在家幹擾多,修行真困難
·修定環境要灑掃清潔,佛堂不要太雜,家裏東西不要太多
·檀香能去穢醒腦,蠟燭煙有毒,供燈最好
·于靜室中坐,如遇突然響聲而受驚,應立即觀想放松
在家幹擾多,修行真困難
在家修行就苦了。你跟家裏人打招呼:“我要打坐了,你把電視機關一關。”家裏人說:“你管你打坐,我管我看電視。”“你看電視,我怎麼打坐?”“你不專心嘛,如果你專心,電視聲也聽不見的了。”他不聽你的。你想早晨打坐,家裏人起床了,咳嗽、上廁所、還聽氣象廣播,真沒有辦法,所以在家人修行真困難。
修定環境要灑掃清潔,佛堂不要太雜,家裏東西不要太多
“灑掃清潔”,打坐的地方不要肮髒,不要亂七八糟,因爲打坐之前,你眼睛看得見的。東西太多太雜,你一坐下去,心裏也很雜的。爲什麼在露天禅定比較好?其中一個原因,草坪上空空如也,周圍沒有東西。家裏東西就多了,整理得有條理,還比較好一點。有的家庭,房間簡直像個垃圾桶,被子也不疊,臺燈上丟了一雙襪子,整個房間全是雜亂無章。在這兒打坐,心裏要受影響的。所以你打坐的房間,最好在佛堂。但是佛堂裏也要簡單一點,有的居士家的佛堂,供的特別多,當然供佛像是應該的,他是又供關公,又供神像、呂洞賓……前面還有寶塔、花瓶……擠滿了。從不整理,灰塵也不擦,有的像倒下了也不豎起來,這對我們修定的人心裏影響很雜亂,你這個心也很難空掉的。所以修禅定房間最好要空曠一點、整潔一點、東西少一點。
檀香能去穢醒腦,蠟燭煙有毒,供燈最好
掃灑清潔還有一個好處,空氣中沒有什麼氣味。不清潔的地方就有一種肮髒的氣味,對身體很不好。佛教一般是燒檀香,檀香能去除空氣中汙穢的氣體,還能醒腦子,所以一燒檀香這個地方空氣就很衛生。你們點油燈比較好,現在流行點蠟燭,這我也不反對,但最好不要多點,現在的蠟燭的煙有毒,因爲有化學成份,所以氣味很難聞,聞多了頭昏腦脹,身體很不舒服。油燈比較好,又清潔,又沒什麼煙味。燒香也是這樣,最好是燒香味比較舒服的,太濃太淡都不太好。如果一點香味都沒有,只是聞到煙味,香的質量就很壞。
于靜室中坐,如遇突然響聲而受驚,應立即觀想放松
“于靜室中坐”,要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裏修禅定。當然你要做好准備,事先打好招呼,希望大家保持安靜,最好門口挂塊牌子,“正在禅定,不要敲門”。房裏的電話機要關掉,修定時千萬不要遇到突然的響聲,突然一嚇,整個身子就一縮,心裏也緊張,會一整天不舒服。也不能有人敲門,也不能聽到突然的喊聲“某某某”!這時心會怦怦地跳,很難受。那麼就得立即觀想放松,心裏一直在想松、松,要松到緊張度消失了,比較舒服了才可以,這是臨時處理的辦法。
有的家裏養貓養狗,貓叫狗叫,這怎麼修定?所以一切擾亂安靜的東西都要去掉。
空觀開示(24)
◎傅味琴
座位不可動搖,不可太高,不可太狹小,應平坦或後部稍高,光線不可太強太暗,上座前不可過飽
提要:
·修定座位不可聽其動搖不甯,不可太高,高則心易驚怖
·敷座之物不可太厚,以軟草爲宜
·座位不可太狹小,致兩膝局促
·座位應平坦或後部稍高,決不可使前部高于後部
·坐處光線不可太強,令心散亂,不可太黑暗,易生昏沈,睡眠
·于上座修觀前飲食不可過飽
修定座位不可聽其動搖不甯,
不可太高,高則心易驚怖
“若無靜室”,假如沒有靜室呢?“隨適宜處均可敷坐”,這個地方適合修禅定,你都可以坐。
“座位應穩固,不可聽其動搖不甯”,一般靠背椅凳子很難坐的,坐了也不舒服。像這種四個小凳子拼成一個方的座位,這也可以,但是要穩不能搖晃。假如凳子腳有高低,你坐上去,它就要搖了。要是坐在床上,最好是木板床。假如是棕棚床,要很硬的,太松太軟了,也要搖的。尤其是沙發、彈簧床,非但坐不平,而且身子會搖動。
座位“不可太高,高則心易驚怖,愈低愈好,但以不受潮濕爲度”。我從前在社會上教禅定時,因爲條件關系,大家都坐在課桌上,一般我都坐在講臺上。你們回去不要坐那麼高,別坐在八仙桌上,一昏沈滾下來嚇一跳。(衆笑)你即使不滾下來,太高了,心裏也容易害怕。實在沒有條件,幹脆就坐在地板上,拿一條毯子一疊一鋪,你就可以打坐了,我們佛堂裏的座墊都鋪在地板上。
敷座之物不可太厚,以軟草爲宜
“敷座之物,以軟草爲宜”,沒有軟草,在熱天可以用草席,冬天就要用坐墊了。我年輕時坐的坐墊是正方形,裏邊都是草。現在一般都是放的棉花,有的放的是整塊的塑料,也可以的,但總比不上草好,又軟又通氣,熱天清涼,冬天溫暖。
“不可太厚,易生熱故”,太厚了容易發暖,而且彈性太大,不穩的;也不要太薄,因爲下面是地板,太薄了腿子容易疼。
座位不可太狹小,致兩膝局促
“座位不可太狹小,致兩膝局促”,座位太小了不舒服,使兩個膝蓋太局促了。我們坐的坐墊都很寬大,坐的時候兩個人不會碰到。假如坐墊小,排得很緊,一坐下去他的腿碰到你的腿,總感覺到擠在一起,挺不舒服的,也容易起煩惱。所以你們坐的時候,自己要小心,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點距離,不要排得太緊了。
座位應平坦或後部稍高,決不可使前部高于後部
“座位應平坦或後部稍高,決不可使前部高于後部”,屁股墊得稍微高一點,人稍微往前傾斜一點沒關系,對腿疼的人還能減輕疼痛。千萬不能前部高,那樣人就往後倒。你這樣挺十五分鍾,那不要腰酸背疼?從前有人坐一會兒就腰酸背疼,就是因爲身子後仰,姿勢不對的緣故,而且腿上也不一定舒服。
坐處光線不可太強,令心散亂,不可太黑暗,易生昏沈,睡眠
“坐處光線不可太強,令心散亂,不可太黑…
《空觀開示(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