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法,如夢幻泡影……”這就是叫你修觀。修觀的目的,就是叫你對各種事物看深看透,俗話叫看破。你在這裏面培養出的智慧,就是佛教的智慧。所謂慧眼就是智慧的眼睛,也就是用佛教智慧來看問題的觀點。豬八戒看是小姑娘,孫悟空有慧眼,看是白骨精,豬八戒看表面,孫悟空往裏看。往裏看每個人都是一堆白骨,你們不信去拍張X光照片。也就是說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你能看得到,這就是慧眼。
長者修不淨觀,證了阿羅漢果
有個故事,從前有兩夫妻,女的長得很漂亮,跟丈夫吵架了。她有意要氣氣丈夫,所以打扮得很漂亮,出門去了。她一面走,一面見人就笑,要把丈夫氣死。(衆笑)前面走來一個長者,她也朝長者笑笑,一笑,嘴唇一翹,露出幾顆雪白的牙齒。長者看到雪白的牙齒就修不淨觀,從她牙縫裏觀出牙垢來,一直往裏觀,嘴裏的痰、鼻子裏的鼻涕,髒死了,觀完了,這個長者證了阿羅漢果,這是在《清淨道論》裏說的。因爲他看到裏邊去,看到實在不可愛。
夫妻修不淨觀,二人都開悟了
從前還有個故事,老爺跟夫人去聽經,法師在講不淨觀,夫人悟了。一回家,夫人從房裏拿了一只花瓶出來,花瓶是封口的,上面插了花。夫人問老爺:“這個花瓶美不美啊?”老爺說“很美啊”“這朵花好看嗎?”“好看啊”“你愛不愛啊?”“愛啊。”夫人從背後拿出根棍子朝著花瓶“噼”一打,花瓶碎了,裏邊裝的大糞濺得老爺一身,臭死了,髒死了。老爺說:“夫人,你今天咋回事?”夫人跟老爺說:“你要知道我的身體就是這只花瓶,裏邊裝滿大糞,你爲什麼還有愛呢?”(衆笑)經她這麼一點,老爺也悟了。還是夫人先悟,所以千萬不要看不起女的,這就是修觀。
了解緣起性空,才能了解如來真實義
答企業家問(75)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二期
傅味琴老師解答 2006.4.22 下午
以佛法的精神來管理好企業、
管理好財富、管理好員工就是學法的積極意義
提要:
·事物要看全過程,要這樣去修觀
·“有了錢不知道人生什麼意義”,這個苦悶就是從他的覺悟中來
·糾正錯誤、累積經驗,按照釋迦佛的智慧去做、去看、去理解,這就是修慧
·在生活裏要善觀叁業,要在身口意上修
·佛法要求生活裏求覺悟,在競爭的社會裏也要幫助別人跑得快
·以佛法的精神來管理好企業、管理好財富、管理好員工就是學法的積極意義
事物要看全過程,要這樣去修觀
你們在生活中要觀一切事物的來龍去脈,不要只看眼前,要觀全過程。你們觀得清清楚楚了,就知道哪是正確的,哪是錯誤的,要這樣去修觀。
“有了錢不知道人生什麼意義”,
這個苦悶就是從他的覺悟中來
比如今天上午講到畜生道,其實人間就有畜生道,這就靠你去觀了。你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了,表面看起來,是人的形態人的軀殼,細細地觀,觀他的心觀他的行爲就有點像畜生。畜生只知道水草與淫欲,他呢,只知道賺錢。娶了一個老婆不夠,兩個、叁個不夠,娶了十個老婆。一輩子就是忙財跟色,那不就是水草與淫欲嗎?那條路是不對的!所以進佛門的人能放棄對財色的追求,那是有覺悟的。有的老板年紀輕輕,兩只手伸出來戴了十只戒指,可是他歎了口氣:“唉,沒錢的時候想錢,有了錢也不知道人生什麼意義。”這種人還是有覺悟的,可惜的就是他沒有聽到佛法。這些都要我們在生活中修觀,多想想,多看看,通過這樣一再一再的思惟,就能覺悟。之所以不覺悟那是沒有看到底,沒有看明白。
糾正錯誤、累積經驗,
按照釋迦佛的智慧去做、去看、去理解,這就是修慧
怎麼修慧呢?累積經驗、糾正錯誤,這就是智慧。可是靠你一個人進步也太慢了,如果有智慧的人能幫助幫助、啓發啓發,輸送你一點他人生的經驗,這樣進步就快了。全世界都公認釋迦佛的智慧極大,所以我們今天在生活裏無論是幹事情、待人接物、看問題,按照釋迦佛的智慧原則去做、去看、去理解就是修慧。這種修法才是真正的修行。
在生活裏要善觀叁業,要在身口意上修
人怎麼在生活裏修?人跟生活打交道無非是叁樣東西,一個是身體,沒有身體怎麼跟人打交道?一見面握手還得有只手啊;一個是口,跟人打交道總要靠嘴巴說話;一個是意,你總要有一定的思想。所以要在身口意上好好修,這是最殊勝的法門。佛陀對自己的兒子羅睺羅就傳了這個法。佛教導羅睺羅要常觀叁業,叁業就是身口意。我們的行動、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思惟如果肯照佛陀的精神去實踐,那就是修行。
問題(四):“我們平常生活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裏,學佛法要脫離社會嗎?”
佛法要求生活裏求覺悟,
在競爭的社會裏也要幫助別人跑得快
脫離社會就沒飯吃,肯定餓死。(衆笑)我們今天吃的飯全是農民種出來的,住的房子全是工人蓋出來的,一個人怎麼能脫離社會呢?就算你到深山老林裏去,你跟老虎、獅子、蛇聚在一起,那也是一個社會呀。(衆笑)社會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就在社會裏,僅僅是佛弟子在競爭的時候,不僅自己要在競爭中跑得快,還要幫助別人跑得快,不要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那就沒有矛盾。
問題(五):“菩薩在社會裏會有矛盾嗎?”
如果有矛盾,菩薩也不會被千千萬萬的人崇敬愛戴。
問題(六):“我們學法有什麼積極意義?”
以佛法的精神來管理好企業、
管理好財富、管理好員工就是學法的積極意義
你們企業家學佛有什麼積極意義?管好企業、管好你的財富、更能管好企業裏的人,這就是積極意義。爲什麼有的企業家會失敗?因爲他不知道怎麼管,他連自己都管不好,要他去管員工,更管不好。連他的財富他都沒辦法管好,爲什麼?每次搓麻將都是輸的。(衆笑)
了解緣起性空,才能了解如來真實義
答企業家問(76)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二期
傅味琴老師解答 2006.4.22 下午
人間有真情,但煩惱一沖上來,
真情就發生變化了
提要:
·人間有真情,但煩惱一沖上來,真情就發生變化了
·釋迦佛叫我們信自己的佛,提個問題使大家覺悟,這就是信佛人的覺悟
·能信自己的精神力量,不去信外面的神,這就是信佛了
問題(七):“我對別人是真情,別人對我好像就沒有真情”,還有一個問:“感情很多都是欺騙性的,是不是有真情?”
人間有真情,但煩惱
一沖上來,真情就發生變化了
怎麼沒有呢?你真是有眼不識泰山,(衆笑)我對你就是真情呀,你對我也是真情呀。我對你,盡我所能讓你得到佛法的利益;你對我總不想來賺文殊院的錢,讓文殊院倒閉吧。人都有真情,問題就是煩惱一沖過來,真情就發生變化,所以煩惱是我們的敵人,一切人都不是我們的敵人。
問題(八):“人都出家了,人類不要絕子絕孫啊?”“你總說度衆生成佛,那麼個個都成佛了,沒有人生兒子了?”“大家都修行了,這個社會怎麼發展?”
釋迦佛叫我們信自己的佛,
提個問題使大家覺悟,這就是信佛人的覺悟
這些問題,是不是信佛的人提的?(下答:信佛的人提的)是信佛的。(衆笑)即使他說:“我不信佛”,我也說他是信佛的。他能想出這個問題來,說明他有覺悟,問題就是他對佛教不了解,但是不了解的人也有他智慧範圍內的覺悟:這樣搞下去社會怎麼辦?他也有好心啊。這種念頭就是從佛性裏來的。所以真正信佛的人,不是信外面的佛,而是信自己的佛。他提的問題有道理,這個有道理有覺悟就是信佛,不過他不是信釋迦佛,而是信自己的佛。釋迦佛同樣是叫我們不是信外面的佛,是信自己的佛。
能信自己的精神力量,
不去信外面的神,這就是信佛了
我問問你們,你看我這個老師信不信神?(下答:也信也不信)(衆笑)其實你說也信也不信,你就是一個信佛的人。我年輕時社會上很少有人像我這樣講課,我講起課來總是勸人爲善,所以有人感覺我的講課就像傳道那樣,他就問我:“老師,你信不信神啊?”我說“我信神。”每個人都是信神的,因爲神是存在的,神存在在每個人身上,如果這個人沒有神了,這個人就要死了,這時醫生總是這麼說:“你們家屬准備後事啊。他眼睛都沒神了。”(衆笑)
處處都有神,一心聽法聽得入神了,寫書法寫得入神了,彈鋼琴彈得入神了,這不都是神嗎?所以我回答他:“我是信神的,不過跟你信的神不一樣,你是信外面的神,我是信自己的神,這叫精神。”佛陀教導我們要相信自己,不要去相信外面的神,要相信自己的一顆心,這顆心就是精神,力量無窮。所謂覺悟也是來自精神的力量。所以佛法你信也是信,不信也是信,你說不信因爲你不知道你自己已經在信了。
可惜的是,現在有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佛教傳到中國來,馬上就染上了宗教氣氛,一開始就跟道教、巫婆神漢、民間的迷信,還有儒教混在一起,失去了佛教的本來面目。儒教說“頭上叁尺有神明”,這個神明是啥?他說不清楚。“天作孽猶可活,人作孽不可活”,這是孟子的話。天是什麼?他回答不出來。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你去信他那不是迷信?當然儒教有許多道理是講得清楚的,這些道理對人類社會也有幫助,可是遠遠比不上釋迦佛講的道理。
了解緣起性空,才能了解如來真實義
答企業家問(77)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二期
傅味琴老師解答 2006.4.22 下午
沒有必要使每個人都出家,
在家也有身不出家心出家的修行人
提要:
·如果佛教對人類社會沒有利益,佛教能存在嗎?
·怕人都出家了會絕子絕孫,連釋迦佛都做不到使人都出家,所以別操心了
·出家也…
《企業家禅定營--了解緣起性空,才能了解如來真實義(答企業家問)(72~7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