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企業家禅定營(20~39)▪P6

  ..續本文上一頁經濟發達了,個人經濟富有了,一夫一妻

  製是否還合適?”(衆笑)

  被欲牽住的人,挨打的機會更多

  提要:

  ·被欲牽住的人,挨打的機會更多

  ·放下貪愛的人,並不是沒有欲,而是轉變了欲

  ·抛掉了“有”就會有“沒有”的快樂

  ·“有”的快樂會變,“沒有”的快樂不會變

  ·修行是爲了要圓滿佛陀的人格

  被欲牽住的人,挨打的機會更多

  有的欲是有好處的,比如你們來的時候是由于欲。聽說你們今天有人說,“我真不想回去了”。你想留下來,也是欲。有的欲是沒好處的,比如你們現在提到的這個問題,一夫一妻製是我們國家法律規定的。釋迦佛當年的時代沒有這條法律,有一個經濟比較寬裕的男人,年紀大了,又娶了一個年輕的老婆,兩個老婆,但是結果怎麼樣?(衆笑)他只好輪流陪著老婆睡覺,一天陪大老婆睡,大老婆滿頭白發,看見他頭發黑就怄氣,心想:你最好也跟我一樣,所以就把他黑頭發拔掉。第二天陪小老婆睡,小老婆想:我滿頭黑頭發,你白頭發,多不好看。就把他白頭發拔掉。(衆笑)拔到後來這個老頭一根頭發也沒了。

  有的男人一個老婆都應付不了,他兩個老婆怎麼應付呢?頭不要壓扁嗎?從前有句老話,“醋罐頭打翻”,你夾在中間很難勸,你勸就倒黴,一個老婆不服氣,“砰”打過去,那個老婆倒沒打到,打到他的臉,“砰”,另一個老婆也打過來。兩面吃耳光,真叫吃力不討好。

  放下貪愛的人,並不是沒有欲,而是轉變了欲

  人都能轉,像在我身邊好多年的這些年輕人,有男有女,現在社會哪有男的沒有女朋友?哪有女的沒有男朋友?他們都轉了,有個男同學的女朋友一次次來信,他看也不看,丟在廢紙簍裏。有個女同學,男朋友放不下她呀,她講“你爲什麼要找我啊?別人也好找嘛。”他們難道沒有欲?他們是把欲轉變了。

  抛掉了“有”就會有“沒有”的快樂

  真像釋迦佛說過的話,有一天魔羅跟釋迦佛說:“我有妻子,享受有妻子的快樂;我有兒子,享受有兒子的快樂;我有牛,享受有牛的快樂。因爲執著是人的快樂,沒有執著也就沒有快樂。”釋迦佛回答:“我沒有妻子,享受沒有妻子的快樂;我沒有兒子,享受沒有兒子的快樂;我沒有牛,享受沒有牛的快樂。因爲執著是人的憂慮,沒有執著也就沒有憂慮。”釋迦佛意思說:你有什麼希奇?你這種快樂都給我抛掉了,我的快樂你還沒有拿到呢。

  “有”的快樂會變,“沒有”的快樂不會變

  所以,快樂到處存在,有,也有快樂,可是這個快樂要變,兒子會遠遊,牛會老病死,嫁的丈夫從前叫英俊,現在叫帥哥,後來全變了老頭子,所以娶妻實是娶了個老太婆,嫁丈夫實是嫁了個老頭子,要全過程看問題呀。“鮮花只是迎春笑,歲月天天催人老”,你能長久嗎?我們不能不承認,“有”會帶給我們快樂,我們也應該承認,這種快樂不會長久。如果你能得到“沒有”的快樂,沒有了還有什麼變呢?“有”才會變,“沒有”的快樂是不會變的。比如你沒結過婚,也就沒有離婚的痛苦啊。(衆笑)

  修行是爲了要圓滿佛陀的人格

  說離婚沒關系,離了一個再來一個,“五四運動”時有個新時代女青年,遇到我的時候已經是老太太了,她一共離了五次婚,五次婚離下來她再也不想結婚了。好比吃飽了要吐出來了。有人說現在有人離了娶,又離又娶,挺時髦的,他們一點沒什麼嘛。當然,人是會變的,就像公雞看見母雞就追在屁股後面,見一只追一只。修行只准變好不准變壞,我們修行修什麼?是圓滿佛陀的人格,成佛就叫大樂。最大的快樂就是成佛,佛又稱大覺。

  

  杭州遠志成長文化傳播公司舉辦爲期叁天的

  企業家禅定營 (34)

  在浙江開化文殊院體驗生活並學習禅定

  

  傅味琴主講 2005.10.29下午

  

  問題四:“什麼是欲望?欲望和願望的區別?”

  “欲”走錯了路,

  會使你繞圈,乃至闖禍,毀滅

  提要:

  ·理想、欲念、願望實際上是相同的,但有善與惡的區別

  ·人能以高要求改變自己,所以稱高等動物

  ·母狗死了小狗,會在小貓身上發揮母愛,這是欲

  ·“欲”走錯了路,會使你繞圈,乃至闖禍,毀滅

  ·善良人想給苦難人做點好事,修行人想解除衆生痛苦,欲的性質一樣,

  區別在一個低級一個高級

  理想、欲念、願望實際上是相同的,

  但有善與惡的區別

  理想、欲念、願望實際上是相同的,只不過是從叁個角度來說。理想要有合理的想法,不要想入非非;願有善願惡願,要發善願,不要發惡願;欲望,有好的欲望有壞的欲望,要起善的欲望,不要起壞的欲望。

  人能以高要求改變自己,所以稱高等動物

  人有一個優點,懂得改變自己,所以稱高等動物。當然一只狗也懂得改變自己,不過人比較高級,人會把握方向。怎麼改變?從壞的改變到好的。一只狗就差得多。

  母狗死了小狗,會在小貓身上發揮母愛,這是欲

  我們湖北一只狗,要生小狗了,結果難産,生下來小狗死掉了。母愛非常偉大,即使死狗它也用舌頭舔啊舔啊,一直舔,同學們想把死狗拿走,它怎麼也要保護這只狗,不給你拿,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它才發現它的小狗死了,它好像傻掉了,滿眼的淚水,同學們趁它出去的時候把死狗拿掉了,它這天晚上整夜地找。恰巧我們在馬路上又救回來一只黑白的小貓,很小,偏偏死的小狗也是黑白的,結果這只狗就把母愛移到了小貓身上,天天抱著小貓睡,給它舔啊舔啊。它爲了發揚它的母愛,把小貓當小狗,這也是欲。

  “欲”走錯了路,會使你繞圈,乃至闖禍,毀滅

  可是給小狗一點好吃的東西,小貓因爲跟它很親熱,也來吃了,它馬上變得很凶,“嗚——不許吃!這是我自己吃的。”(衆笑)有時給小貓丟一點東西,它就過去搶,把小貓轟走,“嗚——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這個欲可不好啊!人是人啊,不能像狗那樣。所以欲大有學問,要好好研究,不要走錯路了,欲會推動你前進,欲也會使你繞圈子,使你闖禍,使你毀滅。

  善良人想給苦難人做點好事,修行人想解除衆生痛苦,

  欲的性質一樣,區別在一個低級一個高級

  欲是否有矛盾?是與非,好與壞,清淨跟肮髒,這是有矛盾的,如果你的欲是同一個方向,有什麼矛盾?修行人想把修行修好,企業家想把企業管好,從這個發心來說,從這個想達到的好的目的來說,這有什麼矛盾?你是爲個人還是爲大衆?這就有矛盾了。說哪有不爲個人的?但佛教講要自利又要利他,兩個都要。更要講清楚,自利的目的還是爲了利他。比如我們有了財富了,我們都有顆善良的心,都想給苦難的人做點好事,這跟我們佛教修行人想解除衆生的痛苦,還不是一樣?區別僅僅一個是低級的,一個是高級的。

  

  杭州遠志成長文化傳播公司舉辦爲期叁天的

  企業家禅定營 (35)

  在浙江開化文殊院體驗生活並學習禅定

  

  傅味琴主講 2005.10.29下午

  

  通過修行來看事物,外貌雖不變,性質已變

  提要:

  ·通過修行來看事物,外貌雖不變,性質已變

  ·修行人度衆生,要尊重他的佛性,幫助他消除煩惱

  ·愚癡的人知道了衆生皆有佛性,卻不去鼓勵他學法斷煩惱

  ·過去忙碌爲自己,今天忙碌爲大衆,這就是轉變

  ·對煩惱要修離,對衆生要投入

  ·以佛法的美妙味,使他人得安樂,這就是度衆生

  通過修行來看事物,外貌雖不變,性質已變

  我們知道《菩提道次第》叁士修法,下士修人天善法,止惡修善;中士修出離法,出離煩惱,了脫生死;上士修菩薩法,回過來還要爲衆生。好比修行人有句話,“十年前看山是山,十年後看山不是山,再過十年看山還是山”,他通過中途的覺悟,山不是山,可是當他再過十年看山還是山,這個看山的境界就高了,知道山是緣起法,是很多的泥沙石塊堆積成的,這個山要變化,如果有緣的東西分散了,山也會變陸地,陸地也會變海洋。

  修行人度衆生,要尊重他的佛性,幫助他消除煩惱

  就好像我們修行人,開始看人往表面看,都是煩惱衆生,所以容易怄氣。修到後來慢慢變了,往裏邊看了,“是未來佛”,因爲佛性圓滿。再過十年看人,他雖然是未來佛,可是現在他還是衆生,我還得度他。這個時候度他,你就不會有傲慢心,對他很尊重,即使你批評他,訓他,你沒有忘記,他佛性圓滿,不能把他一棍子打死,要幫助他轉變一下。

  愚癡的人知道了衆生皆有佛性,

  卻不去鼓勵他學法斷煩惱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修到後來,一個同學跟你說:“你去幫助幫助他,他剛才錯了還不承認。”你說:“我已經明白了,他是未來佛,他是菩薩,我怎麼幫助他?”你又錯了,他現在還沒有成佛呀,他所起的煩惱,他所做的錯事,你還得看得到,還得承認,還得幫助一下。

  過去忙碌爲自己,今天忙碌爲大衆,這就是轉變

  所以修行的真正作用是觀念轉變,一層高一層。如果你們學了佛法以後消極了,懶惰了是不對的,還不如叫花子唱的“蓮花落”,“稱一聲好姑娘不要悲不要傷,人生好比上戰場,好好地打一仗”,這是鼓勵的話。重要的是觀念要轉變:我過去這樣忙忙碌碌,是爲我自己,我今天忙忙碌碌是爲大衆。

  對煩惱要修離,對衆生要投入

  佛度衆生也是如此,佛首先告訴衆生,你們所以痛苦,所以要輪回生死,就因爲你們有煩惱,如果要真正擺脫痛苦,了脫生死,你們必須斷煩惱,這就是自利——自己斷煩惱,自己證阿羅漢果,自己了生死。後來佛陀的弟子證阿羅漢果的很多了,所以佛又講大乘法了,“你們自己提高了,要看到你們的父母、親人還在痛苦裏,你還要投入到他們中間去,幫助他們解脫啊。”

  以佛法的美妙味,使他人得安樂,這就是度衆生

  怎樣去度衆生?佛經裏有句話:“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企業家禅定營(2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