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跏趺觀開示▪P4

  ..續本文上一頁龛旁邊端了個拜墊,兩條腿一盤,我沒有學過禅定,也裝模作樣的好表現自己,“你們看,我在修行。”其實我在打妄想,禅定我都不懂,就知道做個樣子,因爲心裏歡喜,竟把腿子痛忘記了,稍有點痛,不怎麼厲害。坐了很久也不敢睜開眼睛看,怕給人家看見,說我是假修行,修定怎麼能睜開眼睛呢?忽然聽到有人掃地的聲音,我想,好像人都走光啦。可是誰也沒有來驚動我,因爲佛門裏的人知道有人在打坐修定,你不能驚動他。後來聽到有擺拜墊的聲音,我想糟了,如果真的人走光了,把我鎖在裏面怎麼辦?我只好露出眼睛看看,果然人走光了,該趕快起來了。可是上面這條腿放不下去了,我只好慢慢地把腿往前推,不動它倒也罷了,一動痛得無法形容,連骨頭裏都痛,不動還好受一點,想想我還得起來啊,只好咬著牙一點一點往前推,推了很久才推下去。等我慢慢站起來,只能手扶著腿一拐一拐地走,這樣子可沒有面子了,別人會笑:“老修行怎麼這個樣子?”我說的可是真的,我也是這麼熬過來的,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修行的苦,咱們受一受會有功德;世間上貪瞋癡煩惱的苦,就不必受,那是要墮落的。

  修禅定決不可兩腳伸直坐

  “不能半跏趺者,架馬亦可。”雙盤不行,就單盤,架馬什麼意思?人們稱自由式,兩條腿不盤起來,這樣放也可以,那樣放也可以。“但必不可舒腳坐”,決不可以兩只腳伸直坐,這個規矩要牢記。至于伸直坐會不會坐出麻煩來,不好說,因爲我教禅定從來也沒有叫人兩腳伸直的坐。所以,你們兩只腳不要經常伸直,伸慣了,不伸就有點難受。

  跏趺觀開示(9)

   ◎傅味琴

  坐如大龍蟠,于定極爲有益

  提要:

   ·有人說開悟了,卻在抖二郎腿

   ·糾察無好臉,不管你是誰,照樣訓話

   ·坐如大龍蟠,于定極爲有益

   ·輕閉雙眼,身子不可前仰後俯

   ·從頂門至丹田與地面成垂直線

   ·挺直後要放下,要“直而不緊,松而不彎”

   ·盤坐要包腿,修定要避風

   ·沙發、軟床都不能坐禅

   ·坐禅不包頭,不坐高,舌不動,無響聲

  有人說開悟了,卻在抖二郎腿

  在平時生活裏也要自覺,不要翹二郞腿,有的翹起了二郞腿,還把上面的一條腿抖得旁人真難受。我想起年輕時候,雪相法師來上海,我就去看他。我頂禮完了,坐在一旁,忽然房門一開,又進來一個人,我也認識他,年紀比我大,臉黑沈沈,傳說他開悟了。他跟雪相法師握握手,也不頂禮,講話很傲慢,忽然我覺得桌子在顫動,原以爲是主人養的貓或狗,我就往桌子下看,貓狗沒有看見,看見他在抖二郞腿,抖得我是難受極了,怎麼不定的呢?

  糾察無好臉,不管你是誰,照樣訓話

  成都昭覺寺過去破破爛爛,大衆把清定上師請去,說唯有清定上師來才能把昭覺寺修起來。咱們也去了,去的上海人算是清定上師的老弟子,有點傲慢。種種傲慢的事我不多講,我只講有一天在齋堂,看到糾察走到一個上海人面前,糾察無好臉,不客氣地朝他說:“不要翹二郞腿,把腿放下來。”糾察不管你是誰,照樣訓話。

  坐如大龍蟠,于定極爲有益

  所以,我們修禅定的人,要往禅定的姿勢方面去培養。“然欲禅定成就,終須學習金剛跏趺,如是坐者,如大龍蟠,任坐若幹時間,無踝骨酸痛之病。”要使禅定成就,必須要跏趺坐,如大龍蟠,就好像龍盤起來一樣,隨便你坐多長時間,不會有踝骨酸痛的病。剛才講初學的人一坐就腿痛,這是還沒有練出習慣來,練出來了,盤起腿來非但不痛,而且很舒服。“以肢體盤曲故,全身之氣自然聚斂,于定極爲有益。”肢體盤起來了,兩手結定印,定印就是右手放在左手上,拇指靠攏,不要抵住,因爲一抵住血脈流到這兒流不通了。兩手疊起放在兩腿的凹處,這樣很自然,很舒服。兩條腿一盤,兩只手一收,這樣以肢體盤曲的緣故,全身的氣都往裏聚,心也不太會分散,所以,于定極有益處。

  輕閉雙眼,身子不可前仰後俯

  “身子不可太向前,也不可太向後。”太向前叫俯,太向後叫仰,這都不對,太向前容易瞌睡,太向後容易向後倒。我帶你們修禅定時,你們眼睛閉著,有次我睜開眼來,想看看你們姿勢對不對,看到有個學生眼睛也開著。下課後,我就問他:“你眼睛開著看什麼?”他說:“我看看挺好玩,個個都像泥菩薩。”

  從頂門至丹田與地面成垂直線

  “從發髻上四指頂門處”,就是中醫講的百會穴,從這往下“垂一直線,令此線通過喉、心、丹田,與地面成垂直線即可。脊柱不可令曲,亦不可用力。”老年人背脊都有一點彎,挺也挺不起來,怎麼辦?就想象自己的背脊骨是挺直的。我從小家貧,營養不良,常受同學欺負,有嚴重自卑感,常沒精神,無精打采,形成了有點駝背,要我挺直也行,實在挺不直的話,就想成挺直。

  挺直後要放下,要“直而不緊,松而不彎”

  “挺直坐下之時,先將腰身伸直,然後放下。”有人覺得腰身不太好伸直,教你一個方法:你把尾闾骨往後一凸,腰就伸直了,伸直了然後放下,要全部放松。“使脊柱節節相拄,自然身形端正,久坐不疲”。能使脊椎節節相抵住,照著這樣的姿勢自然能身形端正,坐久也不容易疲勞。這裏所說的放下,就是叫你身子放松。我常說“直而不緊,松而不彎”,身子挺直了,不要繃緊,不要用力挺。有人一放松卻又彎下去了,所以要調得恰當,首先要聽課。

  盤坐要包腿,修定要避風

  再說一些注意事項,修定時不能吹風,尤其腿不能吹風,要用毯子把腿包起來,哪怕在熱天,也拿一塊很薄的布,養成包腿的習慣。冬天修定,寒風吹進,腿子要生病。如果窗縫有風,窗底下就不能坐,門縫有風,靠近門縫的地方也不能坐,起了寒風就不能到室外去修,微微的暖風還可以。露天坐,風大一點也坐不好,因爲風一吹過來,即使不是冷風,也會感覺有風吹過來,就打妄想了。

  沙發、軟床都不能坐禅

  坐的地方最好是硬板床,或者比較硬的棕繃床,最不好是榻榻米、席夢思、沙發,你一坐它就凹進去了,身子一搖晃怎麼坐呢?

  坐禅不包頭,不坐高,舌不動,無響聲

  還有,冬天一醒來坐在床上還沒有穿衣服,可以把身子用被子包起來,非常暖和,修完了再起來洗臉。但是不能包頭,頭上一暖火氣就往上升,會頭昏腦脹,而且兩條腿容易軟,因爲暖氣往上走,兩條腿容易冷也容易軟。

  坐的地方不要太高,比如坐在桌子上就太高了,所以特地給大家准備了一個唸經修禅定的佛堂。否則,坐得那麼高,慢慢昏沈,打瞌睡了,一下滾到地上可把你嚇一跳。

  修定不能講話,嘴巴不要動,嘴巴一動很難入定,舌頭也不能動,全身都要不動。大家在一起修時,要保持安靜,咳嗽要拿一塊手帕蒙著嘴咳。不能不管別人,只管自己痛快,大家都在集中精神,你咳了一下,大家都被你嚇一跳,會造成對大衆不利的影響,最好各人自己管好自己。今天下課。(2001.3.20 第二講完)

  跏趺觀開示(10)

   ◎傅味琴

  修禅定要金剛結跏,端身正坐

  提要:

   ·修禅定要金剛結跏,端身正坐

   ·眼皮垂簾式,不要閉緊

   ·由于某些人的說法不同就形成了兩種觀點

   ·嘴唇牙齒都要自然

   ·舌抵不抵上腭都可以,但不要去引口水

   ·修定全身要不動,一動難入定

     頌:跏趺端身坐,豎脊肩平住,頭正眼垂簾,唇齒息自然,不粗猛急滑,二手結定印。(定印右掌放在左掌上,兩大指相觸)。

  

  

  修禅定要金剛結跏,端身正坐

  今天講頌“跏趺端身坐,豎脊肩平住,頭正眼垂簾。”跏趺坐,首先身子要端正,我們常說“端身正坐”,身子不能斜,背脊骨要豎起來,要挺直,頸椎脊椎要成垂直線,兩肩要平,不能一高一低,頭要正,不能斜,頭不能往前傾,也不能往後仰。這是講姿勢。

  眼皮垂簾式,不要閉緊

  眼皮垂簾式,眼皮輕輕地,像竹簾那樣放下來,也不要用力閉緊,可以稍露一條縫,但也要看情況,如果你在草坪上坐,眼露條縫問題不大,你所看到的前面不過是陽光和青草,如果很多同學一起修定,露出一點縫就容易打妄想,“前面一個是誰?看他的衣服,就知道他是誰”,就會起雜念。有一種認爲修禅定最好眼睛開著,我們通常所知道的是垂簾式,我們看大雄寶殿裏的釋迦佛跏趺坐像,眼睛也是垂簾式。

  由于某些人的說法不同就形成了兩種觀點

  現在有種情況,由于某些人的說法不同,逐漸傳了開去,就形成了兩種觀點,容易議論紛紛,而且呢凡是說出另一種觀點的人,都有他的一定的道理,或者他在某一本書裏看到這種方法,他就主張這一種,慢慢傳開去,人們就認爲另外一種就有點問題了。

  嘴唇牙齒都要自然

  “唇齒息自然”,嘴唇牙齒呼吸都要自然。有一次,我在帶修禅定,偶爾睜開眼睛看看同學們姿勢是否端正,卻看到有個同學睜著眼在用筆寫,等修完禅定,我問他:“你寫什麼?”他就給我看,原來他是在畫我老師修禅定時嘴巴張得多大,這鬧笑話了。修禅定不必注意自己的嘴巴應該張多大,也不必學我嘴巴張多大,聽其自然,你只要不故意把嘴張開,也不故意把嘴巴閉起來,原來怎麼樣就怎麼樣,也不要把牙齒咬緊,那是很不自然的。

  舌抵不抵上腭都可以,但不要去引口水

  舌頭抵上腭也可以,不抵上腭也可以,佛教沒有規定一定要抵上腭的。道教有抵上腭,引出口水來,說口水是津液,吞下去能補身體。佛教主張津液遍滿,禅定能起到全身津液遍滿的作用。當然,你抵上腭也可以,可是不要想引口水,如果起了想把口水引出來的觀念,口水就出來了,這是心理作用。修禅定津液能夠遍滿全身,還能夠滲透細胞,你去引口水那可麻煩得很,口水越來越多,你還得吞下去(做吞咽狀,衆笑),那樣還定得下去嗎?所以外道是修身不修心。

  修定全身要…

《跏趺觀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