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跏趺觀開示▪P6

  ..續本文上一頁嚴。如果我們能好好地培養自己,要不了多少時候,我們就習慣了,一習慣,用不著努力,它就是那個樣了,但是在沒習慣的時候,我們總得努力一下,自我糾正一下。

  動搖比不上不動搖的好

  “身不作動搖,勝一切動搖。”無論什麼方法,如果是動搖的,都比不上不動搖的好,我們先從身體健康來說,做廣播操,練練拳,這也是好的,但比不上禅定,因爲這些方法都在動,叫運動。運動能使身體健康,可是另一面,運動也容易使身體敗壞,容易使人老化,所以不是一個圓滿的辦法,運動過度了,就生病,運動使血液循環流動很快,如果馬上停下來,對身體也不好。運動後,千萬不能吃冷飲,因爲運動時全身汗腺、血管猛烈地舒張,如果冷飲一刺激,來個猛烈地收縮,一縮就很容易生病。這些健康的常識不一定每個人都懂,世間上有人常憑好心,但沒有智慧,好心辦壞事。好心辦壞事,不因爲你好心,就不算壞事了,論事情來說你還是害了人。還有,運動員到了四十歲,就很難當運動員,只能當教練,因爲他身體老化得快,運動能鍛煉身體,使血液循環通暢,肌肉發達,幫助消化,這都是好的一面,但能量消耗太大,所以容易老化。

  跏趺觀開示(14)

   ◎傅味琴

  禅定是最好的全身運動

  提要:

   ·禅定是最好的全身運動

   ·禅定能發暖是血液循環暢通

   ·禅定能起到醫學尚未有的妙處

   ·禅定能使體內寒氣往外跑

   ·禅定出境界,要隱藏功德,可以問師

   ·可以講禅定的功德,不要講自己的功德

   ·不問功夫,不求神通,要在斷煩惱上了生死

   ·禅定在康複上起大作用

  

  禅定是最好的全身運動

  坐禅呢,別看一動不動,其實禅定是另一種形式的運動。人是高等動物,動物必須要動,運動起來,兩只手兩條腿乃至整個身體都在活動。說修禅定的人缺少運動,這是不對的。當然不能老打坐,兩條腿要走走活動活動,但對于全身來說,禅定是一種最好的運動。

  禅定能發暖是血液循環暢通

  如果禅定不是一種全身運動的話,修禅定的人怎麼會全身發暖呢?全身發暖的道理、就是他血液循環暢通。初修的人更容易出汗,如果不是運動他怎麼會出汗呢?僅僅是在身體裏邊的運動,雖看不到外部的形態在動,但裏邊血液循環在暢通。

  禅定能起到醫學尚未有的妙處

  修禅定妙處無窮,醫學到現在爲止,有很多病沒辦法解決,比如說毛細血管梗阻梗塞,禅定就能使它打通,又如體內寒氣,形成了風濕病、關節炎、下肢發冷,現在醫學還沒有辦法能把體內冷氣驅除出去,吃中藥也不一定解決問題,只有修禅定,修到後來,全身暖洋洋,自己會有感覺,這股冷氣會從腳底心、腳趾尖透出去。

  禅定能使體內寒氣往外跑

  還有一種情況,初修時,有人說,“別的同學修起來發暖,我修起來怎麼反而覺得身體冷,腿也冷”,這是裏邊的冷氣往外跑,就是從裏邊跑到表面一層,如果你再修下去,冷氣越來越少,到後來也慢慢發暖了。這是我們從身體的好處講,能夠解決醫學上解決不了的問題。

  禅定出境界,要隱藏功德,可以問師

  禅定好處很多,但佛教不主張宣傳做廣告,現在佛門內部也有人在宣傳,或替別人宣傳,或自己宣傳,乃至于宣傳神通,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是懂佛法的人,真正修行的人就知道要隱藏功德。那麼你說“我在禅定中出現的境界想請教一下,可不可以說?”這個可以。只能跟一個人說,誰教你,你就問他,不要東說西說。

  可以講禅定的功德,不要講自己的功德

  如果你修得好,一說,人家就親近你,個人容易突出,本人也容易起傲慢心,容易在名利中洋洋得意,那就要墮落,所以佛門最犯忌的就是一個名一個利。爲了讓你們了解情況,樹立信心,當然可以講講禅定的功德。我講這個功德,不是講我的功德,是講禅定的功德。對于我本人,很多年來,人家怎麼問我,也問不出一個名堂,人家覺得奇怪,“你這個老師修行四十年了,而且一直在教禅定,又聽說你是22歲修到現在,總有一點什麼吧”,我回答:“我什麼也沒有。”我只知道我會修禅定,我會教禅定,這是我會的。你問我什麼境界,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在變化,這個我能感覺到的。

  不問功夫,不求神通,要在斷煩惱上了生死

  一般社會上人和佛門裏的人常會問:你們老師有什麼水平,有什麼功夫,修出神通來沒有?問這個,也不像在修行了,修行人要在斷煩惱上去了生死。既然當老師的是引路人,我要把你們引上正路來,什麼叫正路?不自我宣揚,要隱藏功德,但是要贊歎佛的功德,法的功德,要贊歎師的功德,要贊歎能海上師,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比丘僧。

  禅定在康複上起大作用

  現在介紹一下禅定在促進康複上的作用。我在各地教禅定,有二十多年了,有許多難治的病,修禅定就好了。比如心髒病,修空觀就有效果,事例很多,他們寫的日記我還保存著。蘇州有人生了硬皮症,因爲這個緣故來學禅定。這種病人皮膚會逐漸發硬,到後來人皮會像樹皮那樣,據說那個時候蘇州生這個病的有五個人,他就是其中一個,據說後來那四個人死了,他到現在還很好,而且人也胖了,整個人都是軟的,這就是禅定的作用。

  跏趺觀開示(15)

   ◎傅味琴

  釋迦太子六年苦行,獲勝靜慮

  提要:

   ·禅定能使身子轉變

   ·外道不能了生死,入迷了就轉不過來

   ·雪山六年苦行,釋迦太子獲勝靜慮

   ·妄念止不住更談不上止觀雙運

   ·不要擾亂一個修行人的心

   ·擾亂別人出于自私心,鼓勵他人有功德

   ·讓徒弟安心學習,是愛徒弟的表現

   ·父母愛子女的天性,不能表現在自私上

  禅定能使身子轉變

  還有人在臀部生一個像腫瘤那樣的東西,據他說修了一次兩次禅定就沒了。這類促進康複的例子很多,這是從身體的轉變上來說的。

  外道不能了生死,入迷了就轉不過來

  從修行上來說,禅定勝于一切外道的動搖。練氣功的人都在動,自發功搖頭晃腦,跌跌沖沖動得更厲害。一指禅原是佛教禅宗裏一個公案,外道不懂禅,卻把扳指頭的動作稱爲“一指禅”,既不能入定,又不能斷煩惱,也不能了生死。練出一點功能,人就迷了,就會往這條道路上跑,有說佛法好是好,太難了,還取笑說:“你說我是外道,連我這點東西你還沒有拿到呢。”因爲他們得到了一點皮毛上的好處,就很難回轉。所以佛說有幾種人難度:有學問的傲慢,有錢的講究享受,外道執著邪見,一得好處更難轉過來。所以佛弟子千萬不能貪圖一點舒服,使身體上得些好處,而去學外道,第一步走錯,沒得好處,還會醒過來,拿到一點好處,你就會一直錯下去。說句很簡單的話,究竟是釋迦佛偉大呢,還是氣功師偉大?

  雪山六年苦行,釋迦太子獲勝靜慮

  一切的成就都要在不動不搖裏,釋迦太子雪山六年苦行,他在雪山洞裏修的是禅定,他做太子在王宮裏的時候,就喜歡經常禅定。

  妄念止不住更談不上止觀雙運

  成佛前還要入金剛喻定,金剛就是堅固不動,只有堅固不動才能斷除堅固的金剛習氣。要證阿羅漢果,也不能動啊,你心一動就起煩惱妄想,凡夫的起心動念,無非是貪瞋癡,妄念止不住,更談不上止觀雙運了。

  不要擾亂一個修行人的心

  定是什麼,通俗地說,定就是決定的定,你心裏決定了,你就安心了,如果你還沒有想好,心裏還在搖搖晃晃,你這個心就不定了,所以古時候修行人說:“甯可擾亂千江水,不要擾亂修行人的心。”你不擾亂他,他能安心修行,將來有成就啊。你擾亂他,就影響他成就,這個罪過很大。非但是害了一個佛弟子,還害一個真正在發菩提心修行的佛弟子。

  擾亂別人出于自私心,鼓勵他人有功德

  擾亂別人無非出于一顆自私心。不是貪就是瞋,目的就是爲自己能達到稱心如意,這些你們都有體會吧。事物都是一分爲二的,你們有從老遠來的,師父支持你,父母支持你,如果有人不安心,你幫助他,那就有功德了,因爲對于一個修行人來說,周圍的人都要盡自己的力量鼓勵他,讓他快快學成,要滿他的願。

  讓徒弟安心學習,是愛徒弟的表現

  佛弟子皈依了釋迦佛,都是釋迦佛的弟子,誰也沒有權利去搗亂一個釋迦佛的弟子。有的師出于私心雜念,對于來這兒很想學習的徒弟經常擾亂,這種事情出現在佛門裏是不應該的,師父都是愛徒弟的,你愛徒弟愛點啥?就是讓他好好學習修行,將來報釋迦佛的恩,將來弘法去度衆生。爲了他本人的成就,爲了廣大衆生的利益,當師的應該鼓勵他:“我雖然老了,但不要緊啊,你安心學習,如果你不安心學習就辜負了我的希望了”,應該那麼說才好。

  父母愛子女的天性,不能表現在自私上

  舉例說,父母對子女的關系包含天性,農村的孩子小學畢業了,到城市裏去唸中學,忽然請假回去看媽,媽就訓他:“不好好唸書,還回來看我。”這是真正愛孩子。如果不替孩子著想的媽呢?也許會說:“你回來了就好,就別唸書了,媽養你大也不容易,你就在媽身邊吧,將來找不到工作,也沒關系,因爲媽媽這時候也死了。”這是不是自私啊?

  跏趺觀開示(16)

   ◎傅味琴

  十方如來成佛,皆金剛跏趺而坐

  提要:

   ·兒子不唸書,媽把織的布一刀剪斷

   ·發心出家,不要把徒弟看成私有財産

   ·佛弟子應以佛教的利益爲准則

   ·修行的磨練,就是境給你的磨練

   ·認幻爲真,容易入魔

   ·擾亂你修行成就的就叫魔

   ·離開正法,是抛棄了釋迦佛對你的希望

   ·十方如來成佛,皆金剛跏趺而坐

   ·身不動,心不動,成就才有希望

  兒子不唸書,媽把織的布一刀剪斷

  有個古代戲叫《叁娘教子》,兒子不肯唸書回來了,媽正在織布,就把布一刀剪斷,兒子奇怪地問媽爲什麼要剪斷?媽說:“你不…

《跏趺觀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