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樣過得很好。可是沒有飯吃,就會出現非常悲慘的局面:古代有“易子而食”的慘事,就是你吃我的兒子,我吃你的兒子。你在農村生産糧食,使全國人民都能吃飽,這個工作還不偉大嗎?大概談了一兩個小時,她一開朗神經衰弱也好了,神經性的心髒病也好了,後來就高高興興又返回到農村去。這是她給我來了一封感謝信上所說的。(2001.3.13第四講未完)
學修禅定前的開導 (10)
◎傅味琴
不修定不能斷煩惱,
對境臨事不能起作用
提要:
·佛弟子多學些佛法,不會有害處
·沒有定力,對境臨事也難起作用
·禅樂有這麼大的快樂
·不可貪著禅味而忘了度衆生
·沒有定力的小和尚,被女娃娃拖走了
·見美女修不淨觀,長老證了阿羅漢果
·見女色不要眯眼睛,轉頭頸
·臨陣無兵工無器,怎能打勝仗
佛弟子多學些佛法,不會有害處
佛弟子多學一些佛法會有害處,那佛爲什麼要講那麼多呢?沒有法是修不成就的;有了法,你不修也不會成就。不從修定、開智慧這條路去實踐,佛法就變成世間法了,既不能斷煩惱,對境臨事也不起作用。
沒有定力,對境臨事也難起作用
學了佛法,沒有定力,面對著境臨到事,也難起作用。例如佛法有不淨觀,“多貪衆生不淨觀”,修不淨觀能滅掉男女貪心。你沒有定力就不行,見到男女的境,覺得挺幹淨、挺好看,佛法就不起作用了。
禅樂有這麼大的快樂
清定上師說:“現在年輕的小和尚爲什麼要還俗?主要是不修禅定,沒有得到禅定的快樂,沒有定力,容易受外界迷惑。”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也就是過去世煩惱的種子,都喜歡貪愛美好的東西。在當事當境,一個佛弟子對佛的教導拿不起來,佛法就不起作用了。清定上師說:“修行人修禅定,老婆都不想要了,怎麼還會還俗?”我從前也說:“人間以禅樂爲最。”修禅定的人得到了定樂,什麼也不想了,名也不要了,利也不要了,有這麼大的快樂。
不可貪著禅味而忘了度衆生
久修定的人,得到了禅樂就不想出定了。佛就說:不能貪著禅味,貪禅定無比美妙的味道而不出定度衆生,就會退失菩提心,犯菩薩戒,所以還要你出定。
沒有定力的小和尚,被女娃娃拖走了
成都一個小和尚,被個女娃娃喜歡上了。出家師父、在家居士都勸他:你這麼好的善根,自己要把握住啊。大家勸勸,他就靠向這一邊;女娃娃來找他了,他又靠向那一邊;善知識再勸勸,又靠向這一邊;最後還是被女娃娃拖走了。他可能佛法聽得少,更不懂怎麼修禅定,出家了就拿紅包,居士們稱“師父”,很陶醉,出離心也沒有了,一見迷人的境,就沒力量了。前兩天還聽到,有個年輕比丘,有文化、有能力,在寺院裏做到監院,到佛學院女衆部去講課,跟女教務長好上了,結果還俗了,這都是由于沒有定力的關系。
見美女修不淨觀,長老證了阿羅漢果
修定作觀,能定得下來就有定力,定在覺悟上能開發智慧,那就起作用了。《清淨道論》有個故事,有個媳婦跟丈夫吵架,怄氣回娘家,打扮得花枝招展,故意氣氣丈夫,走在街上看見人就笑。遇到個修行的長者,她朝長者笑笑,嘴唇一翹,露出一顆雪白的牙齒。這位長者看到了,就從她牙齒開始,修不淨觀,從她牙縫裏的髒修到她全身的髒,修完長者證了阿羅漢果。
見女色不要眯眼睛,轉頭頸
今天誰肯這樣腳踏實地地修啊?路上的行人看到漂亮的女人,一種姿態:眼睛眯得像條縫,變了花眼;還有一種姿態:頭跟著姑娘轉,佛弟子如果也這樣,就叫對境臨事不起作用。
臨陣無兵工無器,怎能打勝仗
要做一張桌子,只學會拿斧頭,這桌子做得成嗎?一位將軍,上前線打仗,搬不出兵來,光杆司令能打勝仗嗎?所以叫“臨陣無兵工無器”,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斷煩惱才是真實的修行。你要跟煩惱打仗,沒有法的武器,赤手空拳能打勝嗎?
(2001.3.13 第四講未完)
學修禅定前的開導 (11)
◎傅味琴
不修定,佛法成了世間學問
提要:
·般若智慧是在禅定基礎上自然出生的
·不修定,佛法成了世間學問
·禅定開發無漏智慧才能了脫生死
·不跟佛學,怎能進入佛之知見
·科學是正確的,但科學的進步就是科學的落後
·沒有“二”,這個“一”也不存在了
·哪有兩個“空”啊
般若智慧是在禅定基礎上自然出生的
修禅定産生的力量非常重要,首先能得定力,什麼境界來都能定得住,在這種能力中,自然會出生智慧,不必去問:“我在修禅定中怎麼開發智慧?”你只要把第五度
—— 禅定度修好,般若智慧就自然出生了。好比一朵花苞,只要給它陽光和水分,到時候它自然會開。陽光不照,水不澆,偏要幫忙把花瓣掰開來,這還成什麼樣啦?拿六波羅蜜來說,禅定前面的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全要修,但關鍵是禅定度,前四度都是爲了第五度打好基礎的。我給你們講得很細,你們如果能越聽越發歡喜心,將來修起禅定來進步就快了。沒有歡喜心修禅定,只會打妄想或者打瞌睡,那怎麼修得好呢? (2001.3.13 第四講完)
不修定,佛法成了世間學問
今天繼續講:“由定發慧,不修定不能生智慧,一切佛法知見皆與世間學問無異,不能斷煩惱,對境臨事不能起作用。”我們今天面對的境雖然都是虛妄不實,可是衆生還是受迷惑,惑就是煩惱,對境迷了就生煩惱。貪是這樣,瞋和癡也是這樣,所以如果不修定,不得無漏智慧,佛法也就成了世間學問。
禅定開發無漏智慧才能了脫生死
世人研究世間學問,這也不錯,但他們執著世間學問,對佛法反而覺得無所謂,在他看來,佛法、世間法同樣是學問。其實佛法是至高無上的,最圓滿最究竟,佛法最究竟的地方就是能開發衆生的無漏智慧,能使衆生斷煩惱了生死,這一點世間上有學問的人都不明白。
不跟佛學,怎能進入佛之知見
因此有的人學了儒教、道教或其它別的宗教,乃至科學,就認爲這些學問也能夠達到很深很高的境界,所以他們就去研究,還認爲唯有自己最正確。他們都是這樣想的,最多承認佛教也很好,佛教也有很深的道理,他不明白佛教是引導衆生進入佛的知見。不跟佛學,怎麼進入佛的知見?你搞來搞去,仍然是各持各的知見,道教知見、儒教知見、科學知見,統稱世間知見。
科學是正確的,但科學的進步就是科學的落後
我們說科學是正確的,科學是不斷前進的,因爲科學講事實,事實擺出來,你不承認也得承認。可是,在我們學佛的人看來,這些都不能執著,一切都在變化。科學也在變化,科學不斷前進,這個前進就是變化。既然有變化,你現在得到的東西仍然是不徹底不究竟的,人們常說:“現在科學進步了,以前的科學落後了。”“過去的科學家所說的,現在證明,這些理論是錯的。”所以從事實來看,科學是有漏洞的,用十年以後的眼光來看,今天的科學就是落後的,世間上的一切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你說它前進,必然它有落後的地方,沒有落後哪來前進?
沒有“二”,這個“一”也不存在了
佛教導我們進入佛之知見,那可跟世間學問不一樣,是絕對的。絕對的境界不能有兩個東西存在,否則就有比較就有分別,就是相對的。到最究竟的時候,沒有第二個東西存在,那麼沒有二,何必再說一呢?這一也不存在了,因爲人們說一,是相對二來說的,二跟一有區別,所以要問是二還是一。假如全是一呢?這個一也不存在了。
哪有兩個“空”啊
佛經上有句話:“法界一相,別無二相。”先破掉二,留下一個一,那法界既然只有一相,沒有二相,這個一也不成爲一了,誰也沒有說宇宙有一個圓滿,難道還有兩個呀?所以一也不需要。假如我們說宇宙有兩個圓滿,那麼還有一個圓滿是什麼呀?宇宙的空只有一個,沒有兩個空,所以我們講空的時候,總是講空,沒有講一個空,哪有兩個空啊?
(2001.3.15 第五講未完)
學修禅定前的開導 (12)
◎傅味琴
佛法不起作用,怎麼證果成道呢
提要:
·佛法不起作用,怎能證果成道呢?
·不以斷煩惱爲主體是修行路上大方向錯誤
·佛門搞歪風邪氣,真修行人被取笑、被幹擾
·人天師表當起營業員來了
·佛弟子走上貪瞋癡道路,“末法”就形成了
·講享受講排場,不跟法學跟人學
·正知正見不要被嚇退,假寶不能稱寶
·炮彈有糖衣,吃到肚裏再爆炸
佛法不起作用,怎能證果成道呢?
無上甚深的佛法,如果我們能理解,不過是道理上的悟,可沒有在修證上達到這種境界。煩惱沒斷盡,對境臨事,煩惱就要跳出來,煩惱跳出來你斷不了,佛法就沒起作用。佛法起不了作用,怎麼能證果成道呢?
不以斷煩惱爲主體是修行路上大方向錯誤
由于後世衆生在修行路上大方向錯誤,或搞文字理論,或盲目地修煉,而不以斷煩惱爲主體。現在更糟了,搞名望,搞錢財。所以釋迦佛說,到那個時候,證果證道的人極爲稀少。
佛門搞歪風邪氣,真修行人被取笑、被幹擾
雖說有這麼多修行人,但也有這麼多人在離開證果的道路。看看現實,今天佛門裏,有些人不斷煩惱不修學,很快地就全面蔓延,這風氣一形成,你卷在裏邊也沒辦法。你懂得多一點,想老老實實修行,他們會取笑你、幹擾你。
人天師表當起營業員來了
我年青時候,各寺院都不賣門票,也不知道哪一年哪個寺廟開始賣門票,只要有人帶頭,全照著做。那麼總要有賣門票的人啊,叫小和尚賣門票,假如這個小和尚說:“出家人是人天師表,我怎麼能去賣門票?”那到茶室給遊客泡茶去,說:“我出家了,我不幹。”“那麼到素食…
《學修禅定前的開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