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學開導(50~59)▪P2

  ..續本文上一頁慧,戒律要清淨,才能引生正定,戒不清淨,定也不正。佛弟子首先要受叁條皈依戒,哪叁條?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不光是現在不能皈依,而且永遠不能皈依。然後你衡量自己水平,你能做得到,就受五戒,然後再受八戒。如果你發心出家,比丘是受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受叁百四十八條,稱爲具足戒,意思就是說最完全了。如果你想要行菩薩道,成就大乘的功德,你必須要受菩薩戒。菩薩戒,在家出家都可以受。

  皈依了叁寶,卻不知叁皈戒,

  成了一個破戒的佛弟子

  皈依就要受皈依戒,並不光是拜一個師父。現在進佛門的所謂佛弟子,素質低到連叁皈戒都不懂!聽說有的地方還叫小和尚去學《弟子規》,爲什麼不叫他們學叁皈戒呢?不學戒定慧,去學《弟子規》,你到底是佛教還是儒教?一個佛弟子皈依叁寶了,竟然不知叁皈戒,犯了叁皈戒,成了一個破戒的佛弟子。

  皈依戒大家都會念,可是往往不願遵守,結果都犯戒。我們皈依的是佛道,佛道外面的道全叫外道,你能學氣功嗎?能去聽《太上感應篇》嗎?這些都是外道,不管講的人、聽的人全都破戒了。破了戒的佛弟子,就好比在學校裏已經被除名了。

  佛門搞名利,

  搞五欲享受,那是魔道幹的事情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受了皈依戒就不能跟外道來往,因爲他們是邪的。講經說法要根據經書講,離經一字就是魔說。受了皈依戒就一定要遵守好這叁條戒,經書裏說:犯戒地獄苦。天魔波旬最主張享受五欲,佛門不清淨,搞五欲享受,搞名搞利,那是魔子魔孫幹的事情,你能跟他們合在一起嗎?天道就是講究升天堂,外國宗教、中國的道教都講究升天,全是外道。宗教之間可以互相尊重,但不能學外道,他們發揚他們的,我們不幹涉;我們發揚我們的,他們也不應該幹涉。

  要按佛教教義教規來搞好自身建設,

  信佛又學道教,那就不像佛弟子了

  我們是佛教,要照佛教的教義教規來搞好自身建設,就必須講佛教的話。舉個例子,當年昭覺寺清定上師升方丈,各宗教都來賀喜。黃昏時刻,我出去散步,遇見一個老道士朝我走來,向我雙手抱拳作敬禮,我馬上合掌還禮,互相尊重啊。(衆笑)千萬不能你對我抱拳,我也對你抱拳,(衆笑)佛教是佛教的禮節,道教是道教禮節。現在有很多信佛的,也學起道教來了,他還認爲可以,如果這樣也算不錯,那就不像佛弟子了。

  比如說出家人穿如來的衣服,剃如來的頭,代表了如來的形象,值得我們恭敬。如果身披袈裟,頭戴道冠,西裝革履,像什麼啊?破壞了如來形象,罪過無量。這是打比方,道教佛教儒教合在一起,既不像道教,又不像儒教,又不像佛教,到底像什麼?難道像北京動物園的四不像?弘揚佛法的人,身份是代如來宣化,有必要把法講清楚,我只要把法講清楚,我責任就盡了,其它我不過問,就看各人的覺悟喽。

  定學開導 (53)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28

  挂佛門的牌子,就應該只講佛法,不講外道法

  提要:

  ·挂佛門的牌子,就應該只講佛法,不講外道法

  ·“和尚只會唸經”,當然不會炒股票、賣門票,好好注意身份

  ·有說“雜修也能成就”,有因必有果,雜修也會有雜成就

  ·對佛門內的歪風邪氣不必害怕,把佛法學好,必能正克邪

  ·如果老師不做好榜樣,《弟子規》也不起作用了吧

  佛挂佛門的牌子,

  就應該只講佛法,不講外道法

  我主張各個教派互相尊重,我的風格就是開什麼店就賣什麼貨。比如開四川菜館的就賣麻辣豆腐,甯波人別來提意見,“你們應該做點臭冬瓜臭豆腐。”那麼請你到甯波菜館去,我們沒有這個菜。我們挂的牌子就是佛門,只講佛法,不講外道法。

  “和尚只會唸經”,

  當然不會炒股票、賣門票,好好注意身份

  從前有個杭州的企業家禅定營來到我們開化文殊院,聽法學習禅定,我對企業家講的課就有所不同了,他們是想知道今後該怎麼樣管理員工,該怎麼樣發展經濟,聽了課他們自發地喊出句口號:“發展經濟,弘揚佛法。”對頭,我可沒有反對他們發展經濟。

  如果是出家人,你發展什麼經濟啊?“和尚只會唸經”,這是我在五臺山聽來的。有一年我在五臺山塔院寺寂度和尚那裏,他講完法,剛下法座去寮房,侍者跟他說:“有個婦女抱了孩子來請師父看看。”寂度和尚就說,“和尚只會唸經,不會看病。”這句話我到今天還沒有忘記,同樣,和尚只會唸經,不會炒股票,不會賣門票,不會開茶館,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份。

  有說“雜修也能成就”,

  有因必有果,雜修也會有雜成就

  聽說你們昨天晚上討論得非常熱烈,這是好現象,不過討論會不是辯論會,難免辯論幾句也可以,還是要互相尊重,慢慢大家聽法聽多了,自己再考慮考慮。我聽到幾句話,“雜修也好,雜修也能成就!”這句話對不對?對的,通過努力必有成就,哪有通過努力不成就的?雜修必有成就,成就什麼?雜成就。(衆笑)有因必有果嘛,因是雜,果必然是雜。可是佛教裏面沒有雜阿羅漢、雜菩薩、雜佛。凡事要講道理,我講道理的方法,前兩句把你吸過來,後兩句才給你講明白,

  對佛門內的歪風邪氣不必害怕,

  把佛法學好,必能正克邪

  講個故事,從前上海公交車擠得要命,稍微碰到一點就吵架。那一次我一上車,兩個人可能在擠車時碰了一下,上了車就對罵,一句來一句去,一句來一句去,跟打乒乓差不多,吵到後來罵髒話了。我實在聽不下去,我就開口了:“罵人的目的是要被罵的人沒面子。”兩個人一起都朝著我,都在想:“這個老先生說的對,我就是要罵得他沒有面子。”其實這個人蠢啊,他不想想,那個人也是朝著我這麼想:“老先生說得對,我就是罵得他沒面子。”我把兩個人的心吸住了,後面一句話:“當你罵出口的時候,已經沒面子了。”他們不罵了,太平了,因爲我講道理啊。

  你們對佛教裏內部的歪風邪氣不必害怕,把佛法學好,好好的跟他們講道理,你們必然講得過他們,因爲正能克邪。

  如果老師不做好榜樣,

  《弟子規》也不起作用了吧

  儒教的《弟子規》我沒有學過,從教育方面來說,大家都感到,今天的教育事業沒有搞好,年輕的孩子一受社會壞風氣影響馬上變壞,很使父母操心。我想所謂的《弟子規》,大概就是弟子應該遵守的規矩吧,從前叫弟子,現在叫學生。

  假如老師不做好榜樣,可能《弟子規》也不起作用了吧?因爲學生受老師的影響啊。老師不能以身作則,難道學生學了《弟子規》就不受影響?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做榜樣,這個孩子也會受影響,所以要教育好年輕一代,靠《弟子規》是不頂事的。就好比電視上演包公應該是教育人,可是貪官看了照樣貪,看了也沒有作用,他說“這是演戲啊!”還有的人說:“啊呀!這是古時候的事呀。”

  定學開導 (54)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28

  禅定不能隨便教人,壞人學禅定,

  幹起壞事來也聰明

  提要:

  ·佛每個衆生都必須接受教育,度衆生就是教育衆生

  ·禅定不能隨便教人,壞人學禅定,幹起壞事來也聰明

  ·“善者生悔”,應求忏悔使心安定,否則難以入定

  ·“愚者更欲犯即染”,佛弟子不可學愚,愚者是非不清易受染汙

  ·酒戒特別嚴重,沒有開許,因爲酒能迷性,頭腦糊塗了,其它戒也保不住

  每個衆生都必須接受教育,

  度衆生就是教育衆生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每個衆生都必須要接受教育,度衆生就是教育衆生,老師也好,爸媽也好,長輩也好,學生也好,全要接受教育,就從這一點上來看佛教的觀點是圓滿的,沒有漏洞的,是徹底究竟的。你做好佛弟子何用學起儒教的《弟子規》?即使你要學怎樣做個佛弟子,你也可以學學佛教裏講的如何親近善知識,學學《事師五十頌》啊。

  禅定不能隨便教人,

  壞人學禅定,幹起壞事來也聰明

  話再說回來,戒定慧叁者有密切聯系,戒不清淨的人修定,定也不正。一個幹壞事的人去修禅定,即使他得定了,也是邪定。佛教不允許一個人一面學禅定,一面做強盜,所以禅定不能隨便教給人。學了禅定腦子特別聰明,如果去幹起壞事也特別聰明,所以你們學禅定,包括我從前在各大城市開的“禅定與心理導引班”,講課的時間占極大部分,你必須要聽講,聽講就叫你別幹壞事。幹了壞事對修禅定也有幹擾,那你怎麼入定啊?

  “善者生悔”,

  應求忏悔使心安定,否則難以入定

  如果你戒不清淨,“善者生悔”,善就是好人,好人就會後悔,這個悔不是忏悔的悔,是後悔的悔。忏悔是好事情,你戒不清淨,或者犯戒了,佛爲了挽救你,叫你忏悔。可現在有人連忏悔都不懂,忏悔也成了唱唸,從前有句老話: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你沒有忏悔的心,唱唸起什麼作用啊?簡單的講,忏悔就是我認錯,我改正。一個好人犯了戒,老是心裏很後悔,心就定不下去了,所以你們做錯了事情,趕快認錯改正,不要老是心不安。你認錯改正,誰都會原諒你,你再也不犯了,你心就要放下。如果老是心裏後悔,你在禅定中越想越後悔,還能入定嗎?這時悔也就成了一個煩惱。

  “愚者更欲犯即染”,

  佛弟子不可學愚,愚者是非不清易受染汙

  “愚者更欲犯即染”,愚蠢的人,做了壞事,他洋洋得意,以爲別人不知道,幹的時候心裏也蠻痛快的。就因爲在幹壞事的時候心裏有種痛快,愚的人從此放不下了,下次還想做,那怎麼修禅定?因爲他放不下呀。在修禅定時,貪瞋癡起來了,想什麼就打什麼妄想,例如今天這個菜不錯,明天最好再是這個菜。年輕人白天看見一個姑娘就打妄想:“這個姑娘幹嘛給我泡杯茶呀?對我有意思沒意思?臉雖然黑了一點,也是黑裏俏。”修禅定最…

《定學開導(50~5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定學開導(60~6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