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学开导(50~59)

  定学开导 (50)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7

  依戒依法不染不杂,就叫清净

  提要:

  ·犯根本罪称断头罪,不与共住

  ·未受戒的学禅定,也必须不做杀盗淫妄酒五种恶业

  ·禅定不是气功,外道不讲了生死

  ·禅定不持戒,你干杀盗淫妄酒是方便了,众生就不安详了

  ·喜听迷惑话的人易上当,不做伪善小人,要说真话

  ·依戒依法不染不杂,就叫清净

  犯根本罪称断头罪,不与共住

  佛讲过犯了根本罪的人好比是断了头,有这么严重!出家在家都是以杀盗淫妄为根本罪,释迦佛当年规定:犯了根本罪的人,谁也不能跟他住在一起,叫做不共住。因为你跟他住在一起,你也要受他影响。可是今天的寺院,犯根本罪的人照样可以挂单,可以受恭敬供养,这样佛门还搞得好吗?

  未受戒的学禅定,

  也必须不做杀盗淫妄酒五种恶业

  如果不依戒,你的定是引发不出来的。出家人守的戒比我们居士多,当然比我们要殊胜。我们居士只受五戒,出家沙弥是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你们没有受五戒的居士,也给你们学禅定,但是也要做到这五条:不要杀生,不要偷盗,不要搞邪淫,不要说假话,不要喝酒。我把话说清楚了,我这个老师就没有过失,你不听我的话,你自己背因果,将来不但要受报,而且容易出偏差。所以我就规定:凡是学禅定的人必须要听法。因为讲法就是在净化人心,教育你止恶修善。

  禅定不是气功,外道不讲了生死

  我从前在各个城市办“禅定与心理导引班”,当年学气功的特别多,那些人也来学,但很不耐烦,“老师说要了生死,了生死跟我有啥关系,你有什么功法你就拿出来,我学了好走路。”我讲了十天课才给你学一点点禅定,这叫针锋相对。

  禅定不持戒,你干杀盗淫妄酒是方便了,众生就不安详了

  你们今天学了禅定不要去教给别人,社会上世俗人杀鸡杀鸭,可能还偷东西,占公家便宜,这种人能学禅定吗?把禅定乱教人,你就违反了如来的规定,必须要以戒生定,以定发慧。

  上次也跟你们提到有一个人,根本不能算佛弟子,因为他把佛的规定推翻了。他也教禅,他说:“你学我这个禅就不必持戒,因为持戒多少会给现实生活带来不方便。”还说,学了他的禅,你会很安详。我要说一句话,学了他的禅,所有众生都不安详了,因为你要杀就杀,一心杀,要偷就偷,一心偷,众生还会安详吗?可是当年他这话迷惑了多少知识分子!

  喜听迷惑话的人易上当,

  不做伪善小人,要说真话

  从前有个皇帝最反对人家拍他马屁,有个大臣就赞叹皇帝:“皇上英明,能不耻下问,对提意见的,你非常欢迎;对拍马屁的,你非常讨厌,像你这么样贤明的皇帝,真是难得!”皇上听得高兴,还不知道他已经马屁拍进了。迷惑人的话人人喜欢听,小心别上当了。

  有人背后说我闲话,“到傅老师那里去听法,天天挨批评。”因为我讲真话,不拍你马屁,做人就要做正人君子,不要做伪善的小人。

  依戒依法不染不杂,就叫清净

  戒要清净。不是说你受了戒,就能以戒生定,还要持戒持得清净。你犯戒了,能忏悔还净,还起作用,如果犯了戒不忏悔,那就不可能以戒生定。度众生必须要依戒依法,你个人修行也必须要依戒依法,那就必须具备一个原则:就是清净。什么叫清净?做到了戒和法的要求就叫清净,还要不杂不染,比如说我们是佛教,五戒、八戒、比丘比丘尼戒以及菩萨戒、密乘戒都是佛制定的,不能掺杂其它东西,掺杂了就是不清净。法也是如此,不准在佛法里加入儒教、道教的法、一切不是佛陀教导的法,否则就叫不清净。宣扬佛教、儒教、道教本是一家,乃至混起来,这就叫不清净,杂就叫不清净。

  定学开导 (51)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7

  戒清净,心就安,心安就能引生定

  提要:

  ·佛法纯粹,修行不杂,才能有大成就

  ·无论持哪尊佛菩萨名号都不叫杂,佛教里加了儒教道教才是杂

  ·杂修的人死了,不知去了哪儿,可能天上净土都轮不着

  ·有人在佛门自订了许多非佛戒的戒,这叫戒禁取,把戒搞杂了

  ·把佛的话改变了,把某些不正确的知见加进去就叫杂

  ·比丘戒与居士戒混淆乱套,不分场合,无殷重心乱称佛号,皆不如法

  ·戒清净,心就安,心安就能引生定

  佛法纯粹,修行不杂,才能有大成就

  当年释迦佛在世的时候,多少弟子大成就,佛涅槃了以后,末法时期照样有大成就的,米勒日巴不是大成就?末法时期照样能证阿罗汉果,1949年圆寂的阿迦曼尊者,这是世界公认的现代阿罗汉。能海上师就是大成就。可是有个原则,没有杂的东西。能海上师的法流没有杂的东西,绝不和道教儒教混起来,其他有大成就的也都是纯粹的佛教。

  无论持哪尊佛菩萨名号都不叫杂,

  佛教里加了儒教道教才是杂

  再补充一句,你们又念南无阿弥陀佛,又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念南无文殊菩萨,这都不叫杂,都是佛教怎么叫杂呢?杂是指你又加了一些不是佛教的东西,比如你在佛教里加了儒教的法,听《太上感应篇》这叫杂,因为外道的东西跟佛教的东西不相应。

  杂修的人死了,不知去了哪儿,

  可能天上净土都轮不着

  我的外婆,她就是杂修,我劝她念佛,她也念佛。有一段时间没去看她,再去看她时,她床边贴着一个十字架,信耶稣了。我再劝她念佛,她又念佛。教友来了,她又信耶稣。死了以后咱们是眷属,给她供香点烛。一会儿教友来了,走一圈哈哈笑笑,“升天堂喽。”我到今天还不知道外婆到底是到了天堂还是到了极乐世界?

  有人口说“不要杂修”,自己偏偏在主张杂修,就好比马路上有人被偷了东西,一面追一面喊,“大家抓小偷啊!”小偷呢?一边逃一边在喊:“抓小偷啊。”人家就搞不清楚谁是小偷了。

  有人在佛门自订了许多非佛戒的戒,

  这叫戒禁取,把戒搞杂了

  法要清净,戒也要清净,都不能杂。道教儒教、巫婆、神汉、民间搞的那一套都不能加到佛教里来。搞杂的人多的是,越是杂说明他越是无知。从前佛门里还有些讲修行的,可是他修的很多不是佛教的方法,有规定不吃油盐酱醋,还有的不吃有颜色的东西,他只吃盐,不吃酱油,只吃白菜白瓜,青菜黄瓜都不吃。比丘戒里有这条戒吗?这叫邪戒,又叫戒禁取。

  还有一个当家,为人很好,就是不懂佛法。有一次请我去讲法,他听得高兴,小和尚来报告:“师父,要吃饭喽!”他把门一关,椅子一挡:“听法,听完了再吃饭!”这很好啊。遗憾的是他每次吃饭,要居士们都照他的样子做,不管天多热都要吃火锅,吃得大家汗流浃背,这一条也不知哪里来的。

  还有许多佛门里的规矩很杂,说进大殿时你从右门进去,必须先进右脚,左门进去,先进左脚,这是佛定的吗?

  把佛的话改变了,

  把某些不正确的知见加进去就叫杂

  有一次我在居士林讲法,居士林里一般念佛的居多,偏偏现在念佛的人喜欢背后说人闲话:“老师怎么穿了短袖讲法,不庄严。”难道一定要拖着长长的袖子才算庄严,这些罗汉也没有穿长袖,难道也不庄严?当年释迦佛讲法的时候,连袖子都没有。这些观念非但是杂,而且是有染。

  什么叫染?把自己不正确的知见加上去,凭自己的烦恼、主观意见,凭自己的我执、法执乱讲一通,没有犯戒说成犯戒,犯戒又说没有犯戒,把佛的话改变了就是染。凭自己的我执烦恼、凡夫知见随心所欲地改变,乃至我认为这样就是这样,你所认为的东西可没有离开你的愚痴烦恼呀。

  比丘戒与居士戒混淆乱套,不分场合,

  无殷重心乱称佛号,皆不如法

  还有把比丘戒加到居士戒里去,那也不对,那也叫染,也是杂。有一次一个出家人请我去讲法,等我讲完了,这个出家人说,“刚才傅居士跟大家讲了五戒,其实真正要淫戒清净,路上一男一女讲话不能超过五分钟。”我不懂比丘戒,比丘戒里也许有这一条,可是居士戒里没有这一条啊。假如你在路上碰到王主任,是个女的,讲了五分钟话,王主任说,“这个任务你完成的怎么样了?”“阿弥陀佛,时间到了,我不能再讲了。”行吗?而且随便什么场合,随便什么时候开口都要先唸阿弥陀佛,这是哪条戒规定的?从前我在家里听电台讲故事,是武打的故事,两方面的头领出来武斗,一见面,行个礼,一个念“无量天尊”,一个念“阿弥陀佛”,(众笑)还像话吗?能随便什么场合都唸佛吗?

  戒清净,心就安,心安就能引生定

  今天说的这么多,还是这句话:作为如来弟子,是如来的等流身,要以戒生定,以定发慧。戒清净才能引生定,一个人假如不小心犯了戒,修定的时候会尽打妄想,“我真不应该,我犯戒了!”心还定得下去吗?假如什么也不懂,在胡思乱想,“我这么做到底算不算犯戒?犯戒要下地狱,能不能忏悔。就算不犯戒,算不算不清净?”有的人犯了戒很苦恼,“我真后悔啊。”明天修禅定又是想“我真后悔啊!”戒清净,心就安,心安就能引生定,今天就到这里。

  定学开导 (52)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8

  戒要清净,才能引生正定,

  戒不清净,定也不正

  提要:

  ·戒要清净,才能引生正定,戒不清净,定也不正

  ·皈依了三宝,却不知三皈戒,成了一个破戒的佛弟子

  ·佛门搞名利,搞五欲享受,那是魔道干的事情

  ·要按佛教教义教规来搞好自身建设,信佛又学道教,那就不像佛弟子了

  戒净~净者不染不杂,戒不净,善者生悔,即杂;愚者更欲犯即染。如犯饮酒即起犯戒迷性掉举过患,何能引发三昧正定?

  戒要清净,才能引生正定,戒不清净,定也不正

  我们继续讲“戒净圣种杜多行。”昨天讲到戒净,由戒生定,由定发…

《定学开导(50~5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定学开导(60~6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