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學開導 (50)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27
依戒依法不染不雜,就叫清淨
提要:
·犯根本罪稱斷頭罪,不與共住
·未受戒的學禅定,也必須不做殺盜淫妄酒五種惡業
·禅定不是氣功,外道不講了生死
·禅定不持戒,你幹殺盜淫妄酒是方便了,衆生就不安詳了
·喜聽迷惑話的人易上當,不做僞善小人,要說真話
·依戒依法不染不雜,就叫清淨
犯根本罪稱斷頭罪,不與共住
佛講過犯了根本罪的人好比是斷了頭,有這麼嚴重!出家在家都是以殺盜淫妄爲根本罪,釋迦佛當年規定:犯了根本罪的人,誰也不能跟他住在一起,叫做不共住。因爲你跟他住在一起,你也要受他影響。可是今天的寺院,犯根本罪的人照樣可以挂單,可以受恭敬供養,這樣佛門還搞得好嗎?
未受戒的學禅定,
也必須不做殺盜淫妄酒五種惡業
如果不依戒,你的定是引發不出來的。出家人守的戒比我們居士多,當然比我們要殊勝。我們居士只受五戒,出家沙彌是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叁百四十八條戒。你們沒有受五戒的居士,也給你們學禅定,但是也要做到這五條:不要殺生,不要偷盜,不要搞邪淫,不要說假話,不要喝酒。我把話說清楚了,我這個老師就沒有過失,你不聽我的話,你自己背因果,將來不但要受報,而且容易出偏差。所以我就規定:凡是學禅定的人必須要聽法。因爲講法就是在淨化人心,教育你止惡修善。
禅定不是氣功,外道不講了生死
我從前在各個城市辦“禅定與心理導引班”,當年學氣功的特別多,那些人也來學,但很不耐煩,“老師說要了生死,了生死跟我有啥關系,你有什麼功法你就拿出來,我學了好走路。”我講了十天課才給你學一點點禅定,這叫針鋒相對。
禅定不持戒,你幹殺盜淫妄酒是方便了,衆生就不安詳了
你們今天學了禅定不要去教給別人,社會上世俗人殺雞殺鴨,可能還偷東西,占公家便宜,這種人能學禅定嗎?把禅定亂教人,你就違反了如來的規定,必須要以戒生定,以定發慧。
上次也跟你們提到有一個人,根本不能算佛弟子,因爲他把佛的規定推翻了。他也教禅,他說:“你學我這個禅就不必持戒,因爲持戒多少會給現實生活帶來不方便。”還說,學了他的禅,你會很安詳。我要說一句話,學了他的禅,所有衆生都不安詳了,因爲你要殺就殺,一心殺,要偷就偷,一心偷,衆生還會安詳嗎?可是當年他這話迷惑了多少知識分子!
喜聽迷惑話的人易上當,
不做僞善小人,要說真話
從前有個皇帝最反對人家拍他馬屁,有個大臣就贊歎皇帝:“皇上英明,能不恥下問,對提意見的,你非常歡迎;對拍馬屁的,你非常討厭,像你這麼樣賢明的皇帝,真是難得!”皇上聽得高興,還不知道他已經馬屁拍進了。迷惑人的話人人喜歡聽,小心別上當了。
有人背後說我閑話,“到傅老師那裏去聽法,天天挨批評。”因爲我講真話,不拍你馬屁,做人就要做正人君子,不要做僞善的小人。
依戒依法不染不雜,就叫清淨
戒要清淨。不是說你受了戒,就能以戒生定,還要持戒持得清淨。你犯戒了,能忏悔還淨,還起作用,如果犯了戒不忏悔,那就不可能以戒生定。度衆生必須要依戒依法,你個人修行也必須要依戒依法,那就必須具備一個原則:就是清淨。什麼叫清淨?做到了戒和法的要求就叫清淨,還要不雜不染,比如說我們是佛教,五戒、八戒、比丘比丘尼戒以及菩薩戒、密乘戒都是佛製定的,不能摻雜其它東西,摻雜了就是不清淨。法也是如此,不准在佛法裏加入儒教、道教的法、一切不是佛陀教導的法,否則就叫不清淨。宣揚佛教、儒教、道教本是一家,乃至混起來,這就叫不清淨,雜就叫不清淨。
定學開導 (51)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27
戒清淨,心就安,心安就能引生定
提要:
·佛法純粹,修行不雜,才能有大成就
·無論持哪尊佛菩薩名號都不叫雜,佛教裏加了儒教道教才是雜
·雜修的人死了,不知去了哪兒,可能天上淨土都輪不著
·有人在佛門自訂了許多非佛戒的戒,這叫戒禁取,把戒搞雜了
·把佛的話改變了,把某些不正確的知見加進去就叫雜
·比丘戒與居士戒混淆亂套,不分場合,無殷重心亂稱佛號,皆不如法
·戒清淨,心就安,心安就能引生定
佛法純粹,修行不雜,才能有大成就
當年釋迦佛在世的時候,多少弟子大成就,佛涅槃了以後,末法時期照樣有大成就的,米勒日巴不是大成就?末法時期照樣能證阿羅漢果,1949年圓寂的阿迦曼尊者,這是世界公認的現代阿羅漢。能海上師就是大成就。可是有個原則,沒有雜的東西。能海上師的法流沒有雜的東西,絕不和道教儒教混起來,其他有大成就的也都是純粹的佛教。
無論持哪尊佛菩薩名號都不叫雜,
佛教裏加了儒教道教才是雜
再補充一句,你們又念南無阿彌陀佛,又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者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念南無文殊菩薩,這都不叫雜,都是佛教怎麼叫雜呢?雜是指你又加了一些不是佛教的東西,比如你在佛教裏加了儒教的法,聽《太上感應篇》這叫雜,因爲外道的東西跟佛教的東西不相應。
雜修的人死了,不知去了哪兒,
可能天上淨土都輪不著
我的外婆,她就是雜修,我勸她念佛,她也念佛。有一段時間沒去看她,再去看她時,她床邊貼著一個十字架,信耶稣了。我再勸她念佛,她又念佛。教友來了,她又信耶稣。死了以後咱們是眷屬,給她供香點燭。一會兒教友來了,走一圈哈哈笑笑,“升天堂喽。”我到今天還不知道外婆到底是到了天堂還是到了極樂世界?
有人口說“不要雜修”,自己偏偏在主張雜修,就好比馬路上有人被偷了東西,一面追一面喊,“大家抓小偷啊!”小偷呢?一邊逃一邊在喊:“抓小偷啊。”人家就搞不清楚誰是小偷了。
有人在佛門自訂了許多非佛戒的戒,
這叫戒禁取,把戒搞雜了
法要清淨,戒也要清淨,都不能雜。道教儒教、巫婆、神漢、民間搞的那一套都不能加到佛教裏來。搞雜的人多的是,越是雜說明他越是無知。從前佛門裏還有些講修行的,可是他修的很多不是佛教的方法,有規定不吃油鹽醬醋,還有的不吃有顔色的東西,他只吃鹽,不吃醬油,只吃白菜白瓜,青菜黃瓜都不吃。比丘戒裏有這條戒嗎?這叫邪戒,又叫戒禁取。
還有一個當家,爲人很好,就是不懂佛法。有一次請我去講法,他聽得高興,小和尚來報告:“師父,要吃飯喽!”他把門一關,椅子一擋:“聽法,聽完了再吃飯!”這很好啊。遺憾的是他每次吃飯,要居士們都照他的樣子做,不管天多熱都要吃火鍋,吃得大家汗流浃背,這一條也不知哪裏來的。
還有許多佛門裏的規矩很雜,說進大殿時你從右門進去,必須先進右腳,左門進去,先進左腳,這是佛定的嗎?
把佛的話改變了,
把某些不正確的知見加進去就叫雜
有一次我在居士林講法,居士林裏一般念佛的居多,偏偏現在念佛的人喜歡背後說人閑話:“老師怎麼穿了短袖講法,不莊嚴。”難道一定要拖著長長的袖子才算莊嚴,這些羅漢也沒有穿長袖,難道也不莊嚴?當年釋迦佛講法的時候,連袖子都沒有。這些觀念非但是雜,而且是有染。
什麼叫染?把自己不正確的知見加上去,憑自己的煩惱、主觀意見,憑自己的我執、法執亂講一通,沒有犯戒說成犯戒,犯戒又說沒有犯戒,把佛的話改變了就是染。憑自己的我執煩惱、凡夫知見隨心所欲地改變,乃至我認爲這樣就是這樣,你所認爲的東西可沒有離開你的愚癡煩惱呀。
比丘戒與居士戒混淆亂套,不分場合,
無殷重心亂稱佛號,皆不如法
還有把比丘戒加到居士戒裏去,那也不對,那也叫染,也是雜。有一次一個出家人請我去講法,等我講完了,這個出家人說,“剛才傅居士跟大家講了五戒,其實真正要淫戒清淨,路上一男一女講話不能超過五分鍾。”我不懂比丘戒,比丘戒裏也許有這一條,可是居士戒裏沒有這一條啊。假如你在路上碰到王主任,是個女的,講了五分鍾話,王主任說,“這個任務你完成的怎麼樣了?”“阿彌陀佛,時間到了,我不能再講了。”行嗎?而且隨便什麼場合,隨便什麼時候開口都要先唸阿彌陀佛,這是哪條戒規定的?從前我在家裏聽電臺講故事,是武打的故事,兩方面的頭領出來武鬥,一見面,行個禮,一個念“無量天尊”,一個念“阿彌陀佛”,(衆笑)還像話嗎?能隨便什麼場合都唸佛嗎?
戒清淨,心就安,心安就能引生定
今天說的這麼多,還是這句話:作爲如來弟子,是如來的等流身,要以戒生定,以定發慧。戒清淨才能引生定,一個人假如不小心犯了戒,修定的時候會盡打妄想,“我真不應該,我犯戒了!”心還定得下去嗎?假如什麼也不懂,在胡思亂想,“我這麼做到底算不算犯戒?犯戒要下地獄,能不能忏悔。就算不犯戒,算不算不清淨?”有的人犯了戒很苦惱,“我真後悔啊。”明天修禅定又是想“我真後悔啊!”戒清淨,心就安,心安就能引生定,今天就到這裏。
定學開導 (52)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28
戒要清淨,才能引生正定,
戒不清淨,定也不正
提要:
·戒要清淨,才能引生正定,戒不清淨,定也不正
·皈依了叁寶,卻不知叁皈戒,成了一個破戒的佛弟子
·佛門搞名利,搞五欲享受,那是魔道幹的事情
·要按佛教教義教規來搞好自身建設,信佛又學道教,那就不像佛弟子了
戒淨~淨者不染不雜,戒不淨,善者生悔,即雜;愚者更欲犯即染。如犯飲酒即起犯戒迷性掉舉過患,何能引發叁昧正定?
戒要清淨,才能引生正定,戒不清淨,定也不正
我們繼續講“戒淨聖種杜多行。”昨天講到戒淨,由戒生定,由定發…
《定學開導(50~5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