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学开导(50~59)▪P2

  ..续本文上一页慧,戒律要清净,才能引生正定,戒不清净,定也不正。佛弟子首先要受三条皈依戒,哪三条?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不光是现在不能皈依,而且永远不能皈依。然后你衡量自己水平,你能做得到,就受五戒,然后再受八戒。如果你发心出家,比丘是受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受三百四十八条,称为具足戒,意思就是说最完全了。如果你想要行菩萨道,成就大乘的功德,你必须要受菩萨戒。菩萨戒,在家出家都可以受。

  皈依了三宝,却不知三皈戒,

  成了一个破戒的佛弟子

  皈依就要受皈依戒,并不光是拜一个师父。现在进佛门的所谓佛弟子,素质低到连三皈戒都不懂!听说有的地方还叫小和尚去学《弟子规》,为什么不叫他们学三皈戒呢?不学戒定慧,去学《弟子规》,你到底是佛教还是儒教?一个佛弟子皈依三宝了,竟然不知三皈戒,犯了三皈戒,成了一个破戒的佛弟子。

  皈依戒大家都会念,可是往往不愿遵守,结果都犯戒。我们皈依的是佛道,佛道外面的道全叫外道,你能学气功吗?能去听《太上感应篇》吗?这些都是外道,不管讲的人、听的人全都破戒了。破了戒的佛弟子,就好比在学校里已经被除名了。

  佛门搞名利,

  搞五欲享受,那是魔道干的事情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受了皈依戒就不能跟外道来往,因为他们是邪的。讲经说法要根据经书讲,离经一字就是魔说。受了皈依戒就一定要遵守好这三条戒,经书里说:犯戒地狱苦。天魔波旬最主张享受五欲,佛门不清净,搞五欲享受,搞名搞利,那是魔子魔孙干的事情,你能跟他们合在一起吗?天道就是讲究升天堂,外国宗教、中国的道教都讲究升天,全是外道。宗教之间可以互相尊重,但不能学外道,他们发扬他们的,我们不干涉;我们发扬我们的,他们也不应该干涉。

  要按佛教教义教规来搞好自身建设,

  信佛又学道教,那就不像佛弟子了

  我们是佛教,要照佛教的教义教规来搞好自身建设,就必须讲佛教的话。举个例子,当年昭觉寺清定上师升方丈,各宗教都来贺喜。黄昏时刻,我出去散步,遇见一个老道士朝我走来,向我双手抱拳作敬礼,我马上合掌还礼,互相尊重啊。(众笑)千万不能你对我抱拳,我也对你抱拳,(众笑)佛教是佛教的礼节,道教是道教礼节。现在有很多信佛的,也学起道教来了,他还认为可以,如果这样也算不错,那就不像佛弟子了。

  比如说出家人穿如来的衣服,剃如来的头,代表了如来的形象,值得我们恭敬。如果身披袈裟,头戴道冠,西装革履,像什么啊?破坏了如来形象,罪过无量。这是打比方,道教佛教儒教合在一起,既不像道教,又不像儒教,又不像佛教,到底像什么?难道像北京动物园的四不像?弘扬佛法的人,身份是代如来宣化,有必要把法讲清楚,我只要把法讲清楚,我责任就尽了,其它我不过问,就看各人的觉悟喽。

  定学开导 (53)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8

  挂佛门的牌子,就应该只讲佛法,不讲外道法

  提要:

  ·挂佛门的牌子,就应该只讲佛法,不讲外道法

  ·“和尚只会唸经”,当然不会炒股票、卖门票,好好注意身份

  ·有说“杂修也能成就”,有因必有果,杂修也会有杂成就

  ·对佛门内的歪风邪气不必害怕,把佛法学好,必能正克邪

  ·如果老师不做好榜样,《弟子规》也不起作用了吧

  佛挂佛门的牌子,

  就应该只讲佛法,不讲外道法

  我主张各个教派互相尊重,我的风格就是开什么店就卖什么货。比如开四川菜馆的就卖麻辣豆腐,宁波人别来提意见,“你们应该做点臭冬瓜臭豆腐。”那么请你到宁波菜馆去,我们没有这个菜。我们挂的牌子就是佛门,只讲佛法,不讲外道法。

  “和尚只会唸经”,

  当然不会炒股票、卖门票,好好注意身份

  从前有个杭州的企业家禅定营来到我们开化文殊院,听法学习禅定,我对企业家讲的课就有所不同了,他们是想知道今后该怎么样管理员工,该怎么样发展经济,听了课他们自发地喊出句口号:“发展经济,弘扬佛法。”对头,我可没有反对他们发展经济。

  如果是出家人,你发展什么经济啊?“和尚只会唸经”,这是我在五台山听来的。有一年我在五台山塔院寺寂度和尚那里,他讲完法,刚下法座去寮房,侍者跟他说:“有个妇女抱了孩子来请师父看看。”寂度和尚就说,“和尚只会唸经,不会看病。”这句话我到今天还没有忘记,同样,和尚只会唸经,不会炒股票,不会卖门票,不会开茶馆,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份。

  有说“杂修也能成就”,

  有因必有果,杂修也会有杂成就

  听说你们昨天晚上讨论得非常热烈,这是好现象,不过讨论会不是辩论会,难免辩论几句也可以,还是要互相尊重,慢慢大家听法听多了,自己再考虑考虑。我听到几句话,“杂修也好,杂修也能成就!”这句话对不对?对的,通过努力必有成就,哪有通过努力不成就的?杂修必有成就,成就什么?杂成就。(众笑)有因必有果嘛,因是杂,果必然是杂。可是佛教里面没有杂阿罗汉、杂菩萨、杂佛。凡事要讲道理,我讲道理的方法,前两句把你吸过来,后两句才给你讲明白,

  对佛门内的歪风邪气不必害怕,

  把佛法学好,必能正克邪

  讲个故事,从前上海公交车挤得要命,稍微碰到一点就吵架。那一次我一上车,两个人可能在挤车时碰了一下,上了车就对骂,一句来一句去,一句来一句去,跟打乒乓差不多,吵到后来骂脏话了。我实在听不下去,我就开口了:“骂人的目的是要被骂的人没面子。”两个人一起都朝着我,都在想:“这个老先生说的对,我就是要骂得他没有面子。”其实这个人蠢啊,他不想想,那个人也是朝着我这么想:“老先生说得对,我就是骂得他没面子。”我把两个人的心吸住了,后面一句话:“当你骂出口的时候,已经没面子了。”他们不骂了,太平了,因为我讲道理啊。

  你们对佛教里内部的歪风邪气不必害怕,把佛法学好,好好的跟他们讲道理,你们必然讲得过他们,因为正能克邪。

  如果老师不做好榜样,

  《弟子规》也不起作用了吧

  儒教的《弟子规》我没有学过,从教育方面来说,大家都感到,今天的教育事业没有搞好,年轻的孩子一受社会坏风气影响马上变坏,很使父母操心。我想所谓的《弟子规》,大概就是弟子应该遵守的规矩吧,从前叫弟子,现在叫学生。

  假如老师不做好榜样,可能《弟子规》也不起作用了吧?因为学生受老师的影响啊。老师不能以身作则,难道学生学了《弟子规》就不受影响?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做榜样,这个孩子也会受影响,所以要教育好年轻一代,靠《弟子规》是不顶事的。就好比电视上演包公应该是教育人,可是贪官看了照样贪,看了也没有作用,他说“这是演戏啊!”还有的人说:“啊呀!这是古时候的事呀。”

  定学开导 (54)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7.28

  禅定不能随便教人,坏人学禅定,

  干起坏事来也聪明

  提要:

  ·佛每个众生都必须接受教育,度众生就是教育众生

  ·禅定不能随便教人,坏人学禅定,干起坏事来也聪明

  ·“善者生悔”,应求忏悔使心安定,否则难以入定

  ·“愚者更欲犯即染”,佛弟子不可学愚,愚者是非不清易受染污

  ·酒戒特别严重,没有开许,因为酒能迷性,头脑糊涂了,其它戒也保不住

  每个众生都必须接受教育,

  度众生就是教育众生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每个众生都必须要接受教育,度众生就是教育众生,老师也好,爸妈也好,长辈也好,学生也好,全要接受教育,就从这一点上来看佛教的观点是圆满的,没有漏洞的,是彻底究竟的。你做好佛弟子何用学起儒教的《弟子规》?即使你要学怎样做个佛弟子,你也可以学学佛教里讲的如何亲近善知识,学学《事师五十颂》啊。

  禅定不能随便教人,

  坏人学禅定,干起坏事来也聪明

  话再说回来,戒定慧三者有密切联系,戒不清净的人修定,定也不正。一个干坏事的人去修禅定,即使他得定了,也是邪定。佛教不允许一个人一面学禅定,一面做强盗,所以禅定不能随便教给人。学了禅定脑子特别聪明,如果去干起坏事也特别聪明,所以你们学禅定,包括我从前在各大城市开的“禅定与心理导引班”,讲课的时间占极大部分,你必须要听讲,听讲就叫你别干坏事。干了坏事对修禅定也有干扰,那你怎么入定啊?

  “善者生悔”,

  应求忏悔使心安定,否则难以入定

  如果你戒不清净,“善者生悔”,善就是好人,好人就会后悔,这个悔不是忏悔的悔,是后悔的悔。忏悔是好事情,你戒不清净,或者犯戒了,佛为了挽救你,叫你忏悔。可现在有人连忏悔都不懂,忏悔也成了唱唸,从前有句老话:小和尚唸经,有口无心。你没有忏悔的心,唱唸起什么作用啊?简单的讲,忏悔就是我认错,我改正。一个好人犯了戒,老是心里很后悔,心就定不下去了,所以你们做错了事情,赶快认错改正,不要老是心不安。你认错改正,谁都会原谅你,你再也不犯了,你心就要放下。如果老是心里后悔,你在禅定中越想越后悔,还能入定吗?这时悔也就成了一个烦恼。

  “愚者更欲犯即染”,

  佛弟子不可学愚,愚者是非不清易受染污

  “愚者更欲犯即染”,愚蠢的人,做了坏事,他洋洋得意,以为别人不知道,干的时候心里也蛮痛快的。就因为在干坏事的时候心里有种痛快,愚的人从此放不下了,下次还想做,那怎么修禅定?因为他放不下呀。在修禅定时,贪瞋痴起来了,想什么就打什么妄想,例如今天这个菜不错,明天最好再是这个菜。年轻人白天看见一个姑娘就打妄想:“这个姑娘干嘛给我泡杯茶呀?对我有意思没意思?脸虽然黑了一点,也是黑里俏。”修禅定最…

《定学开导(50~5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定学开导(60~6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