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10~119)▪P3

  ..續本文上一頁佛的人死了,總是說往生了。看他躺在床上沒走嘛,說“不是身體去的”,既然不是身體去的,那你唸佛怎麼“跑西方”,練腿勁幹什麼呀?不是身體去的,那是什麼東西去的?回答不出來了。如今唸佛的人頭腦裏西方實有,身體去不了,什麼往生的呢?又不知道,不想倒也罷了,一想可又咋辦呢?

  老爺要走了,不知道遠方在哪裏!

  阿福說“你才是天下第一傻瓜”

  從前我們演過一出戲叫《天下第一大傻瓜》,老爺叫阿福去買豬舌,阿福把“豬舌”看成“豬千口”,買了一千口的豬。老爺氣壞了,把手杖丟給他:“這個給你,你是天下第一大傻瓜。”

  後來老爺做生意賠光了,一口氣轉不來,快要死了。老爺說:“阿福,我要走啦。”阿福問:“老爺,你到哪裏去啊?”“不知道。”“老爺,你怎麼去啊?”“不知道。”阿福就把這根手杖還給老爺,“你才是真正天下第一大傻瓜。”(衆笑)

  修好法身,極樂世界就在你法身裏,

  因爲法身遍虛空

  法身無相,遍滿虛空,修好法身,極樂世界也就在你法身裏,當然能到極樂世界。佛經裏有句話“心包太空”,這不是指心髒的心,也不是指妄心,是指的真心。真心就是你的覺悟,你的佛性。

  有句老話,“何必千裏迢迢到普陀山拜觀音,你家裏就有觀音”,老和尚也說“你媽就是觀世音菩薩。”何況你家裏的空間,充滿著觀世音菩薩的法身,當然你去拜佛像也不錯,但是你別忘記了虛空裏就有諸佛菩薩的法身。這些話還是少講爲好,因爲生我氣的人太多了,他們不知道我是在幫助他們穩穩當當往生淨土。

  既然一切法性空,淨土也是性空,

  “有”會破壞空,空不了,也就進不了

  懂佛法才叫正信,不懂法就叫迷信。既然一切法性空,當然淨土也是性空。你執著“有”,你進得了淨土嗎?執著有跟空是不相應的,空裏執“有”,這個有就要破壞空。比如這個杯子放在這兒,這個地方的空就被杯子破壞了。如果你以有往生極樂世界,難道你去破壞極樂世界啊?這麼低級庸俗的觀念難道就是佛法啦?

  “法身常住”諸法性空故,

  法身遍虛空,故法身能常住

  “法身常住”,太陽、月亮、地球都會毀滅,什麼東西才能常住?你們想想看呢,只有空才能常住。今天的空是這樣,一萬年前的空也是這樣,一萬年後的空還是這樣:炮打不穿,槍彈打不破,空永遠不變,空沒有生老病死。

  法身無相,因爲無相,這種覺悟和智慧就能遍虛空。因爲諸法性空,空跟空就無礙,所以能遍虛空。因爲性空,所以能常住。

  有生必有死,要不死就別再去找身體

  一切衆生的生老病死全是假相,死只是一個錯覺。心髒停止跳動了,人們就說這個人死了,實際上你只能說他心髒死了。好比日光燈壞了,燈就不亮了,你能說電死了嗎?日光燈只是個工具,日光燈壞了,電還是永恒的存在。死亡是你自己找來的,因爲你喜歡死亡嘛:有這個身體,就有死亡,這是身體的死亡,不是你的死亡,因爲你喜歡有個身體,所以會去投生。如果沒有這個身體,真正的你,永遠也不會死,沒有身體,還死什麼呀?有生必有死,要不死就別再去找身體。

  身會壞滅,心不會死亡,僅僅是它不能再在

  已死亡的身體上有所表現罷了

  佛法就是不死的藥,你成就了法身,還會死嗎?!法身是永恒的、常住的。有人說,人死了就沒有我了。這種人連小學一年級都沒有上過,當然這是指佛門的一年級。你既然以這個身子爲我,難道你就只是身子啊?至少你還有心理活動,心理活動也是屬于你啊。這時你的心理活動,僅僅是不能再在你已敗壞的身體上反映出來罷了。

  成就了法身,沒有了身子的我、世俗的我、

  煩惱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你更應該想一想:我今天講法,如果你們聽懂了,你聽懂的懂難道不屬于你啊?你懂了以後,智慧增長,難道這個智慧不屬于你啊?你聽了法,法喜充滿,這個“喜”不屬于你的啊?你爲什麼只認定這個身體才是“我”。今天我的覺悟、我的智慧,我的能懂,我的一切學會的東西,都不是我,你能這麼說嗎?真是機械唯物論,把人看成儀器了,從來也沒見過娶了一個機器人生了孩子。(衆笑)機械唯物論是極其錯誤的觀點。

  你們學到的法,以及從法上得到的覺悟,從法上得到的智慧全是我,這就是以法爲身。所以你將來成就了法身,不等于說沒有我了,你沒有身子的我,沒有世俗觀念的我,沒有煩惱的我。剩下的才是真正的我,才是你到了彼岸、了脫生死以後常樂我淨的我。

  今天講到這兒。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16)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1日

  因法無相,所以法身也無相

  本次提要:

  ■ 因法無相,所以法身也無相

  ■ 在無相的法上安立名相,是爲使你更好地理解法義

  ■ 說“有”說“沒有”都是法,都會産生法的作用

  ■ 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最後告訴我們“什麼也沒有”,等于沒說過一個字

  ■ 修行要有法,從有修到沒有,才能成就

  ■ 畫餅不能充饑,但人還是靠把吃下去的飯變成沒有了,才能活下去

  法身攝藏一切諸法,一切諸法不攝法身。法身常住,不墮常見;雖複斷滅,亦非斷見。

  因法無相,所以法身也無相

  昨天講了“法身攝藏一切諸法,一切諸法不攝法身。法身常住,”因爲法是無相,所以法身也無相。法沒有什麼形相,比如我們現在講的法,你能看到形相嗎?法是一種智慧、一種覺悟,這些都沒有形相。

  也許有人覺得奇怪,明明有個名詞叫法相,中國還有個法相宗。相實際上是假名,是個比喻,是人爲加上去的。譬如我們都有個名字,這是父母加上去,其實這個人和這個人名字含義並沒有必然的聯系。譬如我叫“傅味琴”,傅是姓,味琴是名,我這個“味”有味道嗎?這個琴,有彈琴嗎?(衆笑)有的名字叫國棟、國梁,意思是國家的棟梁,難道取了這個名字,就會有棟梁出現啊?也有叫阿狗阿貓的,難道真的變了一只狗啦?

  在無相的法上安立名相,是爲使你更好地理解法義

  所以執著名相沒有必要,也容易出現錯誤。名字好的孩子,也會做壞事,犯法坐牢。法相,這個相也是假名,法是無相的。既然是無相,可是又講了這麼多法,你說沒有,初學的人搞不懂,明明有法怎麼說沒有法?那麼只好說有,既然有,總得說說它的形相。實際上安立名相,是爲使你更好地理解法義。

  說“有”說“沒有”都是法,就都會産生法的作用

  法到底有沒有?法是沒有的。這個“沒有”也是法。有是有的法,沒有是沒有的法,同樣是法呀。比如說,這個東西還有嗎?“還有”,也是一種回答,說明還有;“沒有了”,也是一種回答,說明沒有了。所以,肯定和否定全是法,既然都是法就會産生作用。

  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

  最後告訴我們“什麼也沒有”,等于沒說過一個字

  由此可以理解釋迦佛說過:“我說法四十九年”──有,“沒有說過一個字”──無,也是說的這個道理。釋迦佛說法四十九年,說到底就是告訴我們“什麼也沒有”,告訴我們“什麼也沒有”等于沒有說一個字。

  修行要有法,從有修到沒有,才能成就

  我們是根據釋迦佛的教導去修行的,當然要有法才能修,沒有法,是盲修瞎煉,所以在我們學法的過程中要有法。將來成就了還有沒有法?沒有。只有沒有才有成就。一個人要活下去,也是通過“有”、“沒有”這個過程,真正活下去是靠沒有。

  畫餅不能充饑,

  但人還是靠把吃下去的飯變成沒有了,才能活下去

  比如吃飯,有飯、有吃、有吞下去,確實是有啊,畫餅充饑不解決問題的。可是你用X光透視透視,有嗎?你拉出來的東西到底是飯還是大便啊?飯一吃下去就沒有了。如果到胃也是飯,到腸子是飯,拉出來還是飯,一直有有有,人能活下去嗎?人不是靠飯,而是靠飯裏的營養活著的,營養你拿得出來嗎?變成營養的時候,飯已經沒有了。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17)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1日

  我們天天學戒定慧,所以天天在增長法身慧命,

  活著離開了戒定慧,僅僅是行屍走肉

  本次提要:

  ■ 一切都是靠看不見的能和作用取得成功的

  ■ 法身成就了,就什麼也沒有了,所以叫法身無相

  ■ 有相皆虛妄,真實的東西不會變,不會消失,只有空才是真谛

  ■ 有會消失,頭發沒有了,倒靠得住,二十年都長不出來,也不用再梳發,

  多自在

  ■ 自在就快樂,不自在就苦惱,可是衆生大顛倒,以苦爲樂

  ■ 魔羅只嘗到了有的快樂,可沒嘗到沒有的快樂,所以釋迦佛是全面,魔羅

  是片面

  ■ 我們天天學戒定慧,所以天天在增長法身慧命,活著離開了戒定慧,僅僅

  是行屍走肉

  ■ 沒有戒定慧,就沒有佛法,沒有佛法的思想陣地,邪法就要去占領

  一切都是靠看不見的能和作用取得成功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靠我們看不見的東西來取得成功的,真正的東西僅僅是作用和能,可是作用跟能看不見。學法得先抓一個有,有戒、有定、有慧。學了以後要修,修行是從有修到沒有,將來成功了什麼也沒有。

  法身成就了,就什麼也沒有了,所以叫法身無相

  法身也是如此,法有沒有?有。等到成就法身了,什麼也沒有,所以叫法身無相。這個身是個假名。

  有相皆虛妄,真實的東西不會變,不會消失,只有空才是真谛

  有相皆虛妄,虛妄的東西總要變,所以不是真谛。我們皮肉的身體,看得見、摸得著,而且有各種形相,所以身體是虛妄的。真實的東西不會變,永恒存在,也不會消失。空就是真谛,有就是世俗谛,在世俗上講一切都有,從真谛上講,一切都沒有。

  有會消失,頭發沒有了,倒靠得住,

  二十年都長不出來,也不用再梳發,多自在

  有是靠不住的。譬如我從前也有頭發…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10~1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