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90~99)▪P3

  ..續本文上一頁好好修行,把自己煩惱斷盡才會成就你自己的淨土。

  說法要說真實語;庸醫殺人,是由于亂開處方

  講法的人要講真實語,要把真實情況講出來,增加份量減少份量,都不是真正治病醫生所幹的事情,只有庸醫才亂開處方,份量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害得病人病情加重,所以叫庸醫殺人。

  法是無上藥,是用法的藥去治衆生的煩惱病。假如說法的人沒水平,自己搞不清楚,亂說一通,就等于處方開錯了。即使你講的是佛法,佛說過:甘露有時也會殺人的,這跟庸醫殺人道理相同的。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95)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31日

  沒有法哪來法身,沒有覺悟哪來成就,

  不斷煩惱哪來清淨

  本次提要:

  ■ 心裏不斷貪瞋癡,科學也會把地球毀掉

  ■ 佛弟子有顆善良的心,應有偉大的理想,如果佛法滅了,衆生心永遠

  肮髒下去,對你有什麼好處呢

  ■ 有樂必有苦,弘揚佛法爲了淨化人心,要度衆生成佛,自己先得走上

  成佛的路

  ■ 菩薩弘揚佛法讓衆生先成佛,地藏菩薩早就功德圓滿,但他發願度盡

  衆生方證菩提

  ■ 沒有法哪來法身,沒有覺悟哪來成就,不斷煩惱哪來清淨

  心裏不斷貪瞋癡,科學也會把地球毀掉

  爲什麼末法時期修行證果成道難?因爲衆生越來越向愚癡方面發展,講法的人很多都講錯,那不是傷害了衆生的法身慧命了嗎?法身慧命受了傷害也就成就不了法身。能海上師作個比喻,講法害人的威力好比原子彈。如果原子彈是殺人的,那還不如不發明原子彈。科學本來是使人的生活得到方便,可是衆生心裏的貪瞋癡不斷,非常肮髒,也會利用科學毀滅地球。

  佛弟子有顆善良的心,應有偉大的理想,

  如果佛法滅了,衆生心永遠肮髒下去,對你有什麼好處呢

  釋迦佛來娑婆世界成佛,說了49年法,今天佛法還沒有完全滅掉,我們作爲佛弟子都有顆善良的心,也應有偉大的理想,如果我們不在娑婆世界弘揚佛法,將來佛法滅了,娑婆世界會變成怎麼樣?釋迦佛說過,到了末法時期夫妻的床就是殺人的地方。現在看看報,這種事情多得很啊。拿個人來說,你心裏有貪瞋癡,有種種不清淨的東西,不修行就會永遠肮髒下去,那有什麼好處呢?

  有樂必有苦,弘揚佛法爲了淨化人心,

  要度衆生成佛,你自己先得走上成佛的路

  我年輕時聽人說,世間上有個規律,凡事有利必有弊。這和釋迦佛所說的“有樂必有苦”是一個意思,得到利益你就快樂了,起了弊端你就受苦了。所以你不改變自己,不幫助衆生改變煩惱,你跟衆生都不可能跳出苦海的。弘揚佛法的目的就是淨化人心,你要幫助人家淨化,你首先自己要淨化;你要幫助人家成佛,你首先自己要走上成佛這條路啊。

  菩薩弘揚佛法讓衆生先成佛,地藏菩薩早就

  功德圓滿,但他發願度盡衆生方證菩提

  有人會想,菩薩先讓衆生成佛,好像這裏邊有矛盾:你不先成佛,你怎麼使別人成佛啊?這個矛盾很好解說,先讓別人成佛的人,一種情況他自己確實沒成佛,但釋迦佛已經成佛了,他是以佛講的法讓別人成佛;第二種情況,先讓別人成佛的菩薩像地藏菩薩,他修行的功德早就達到成佛的圓滿,僅僅是他不取佛的名號罷了,仍以菩薩的身份度衆生。

  沒有法哪來法身,沒有覺悟哪來成就,

  不斷煩惱哪來清淨

  成佛有叁個身體,法身、報身、化身,最先修成就也是最難修的就是法身。開頭總是難的,修第一步的時間最長。如修菩薩行,最難修的就是初地,如修初果二果叁果四果,最難修的就是初果。再說修禅定的過程是暖、頂、忍、世第一,時間花得最多的,就是第一步修暖,一得到暖了,還得使暖普及、穩住,你到了忍,進入世第一很快的,一過世第一就證果了。

  既然稱爲法身,沒有法你哪來法身?我們學的是佛法,佛法的性質是清淨,衆生的性質是不清淨,修佛法就是使你清淨。清淨就是有覺悟,清淨不斷增長,就是覺悟不斷提高。凡夫衆生不學佛法,心裏充滿貪瞋癡,在貪瞋癡裏,越轉越肮髒,越轉越下沈。如果不學佛法,釋迦佛講過,世間上的衆生死後再得人身的猶如掌上土,失去人身的猶如大地土。佛講這話還是兩千五百年前的時候,現在衆生煩惱更重,造業更厲害。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96)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31日

  以有漏補有漏仍是有漏,

  在煩惱裏想出來的辦法,仍然是顆煩惱心

  本次提要:

  ■ 世間上人也在自我努力、奮鬥、補漏,因此很得意也很傲慢

  ■ 以有漏補有漏仍是有漏,在煩惱裏想出來的辦法,仍然是顆煩惱心

  ■ 人心達到徹底究竟的淨化就成就了法身,因爲法本身就是清淨

  ■ 法有使你離開煩惱的作用,理論還要通過實踐才叫科學

  ■ 佛弟子無知才是自己的業障,致成他人的懷疑才是自己的罪過

  ■ 能悟到什麼也沒有,將來就容易成就法身了

  世間上人也在自我努力、奮鬥、補漏,

  因此很得意也很傲慢

  可是世間上人非常迷茫、非常糊塗、愚癡顛倒,有的人還不服氣,他想:我不信佛,可我也在努力改善自己。起了這種念頭他還會虛心嗎?他覺得自己有一套,生活在自己一套裏也很自在。他認爲:“雖然我有漏洞,可是我還是一個有辦法的人,我可以想辦法,來彌補這個漏洞;雖然我有失敗,雖然我有痛苦,但我還是可以想辦法彌補這個失敗,彌補這個痛苦”。他有辦法,所以他傲慢,不以佛爲師。而且他真的這樣做了,他很得意。

  以有漏補有漏仍是有漏,

  在煩惱裏想出來的辦法,仍然是顆煩惱心

  我看這種情況跟豬洗澡也差不多,豬也知道,身子肮髒全身不舒服,想洗洗澡幹淨幹淨,所以它在肮髒水裏滾啊。它不知道洗去了原來的肮髒,泥水的肮髒又粘到身上,不過是換了一個肮髒罷了。

  你想用有漏法來彌補有漏法,結果仍然是有漏法,即使你痛快一陣子,靠不住的!而且你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說很辛苦,你去看看,有多少人犯罪?有多少人坐牢?有多少人跳樓了?所以不斷煩惱,在煩惱裏想出煩惱的辦法來,仍然是煩惱的心。一面要保留肮髒,一面想成就清淨,辦得到嗎?從前有句話,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不吃草的馬跑得動嗎?

  人心達到徹底究竟的淨化就成就了法身,

  因爲法本身就是清淨

  塗口紅的人,難道真的會變紅唇啊?等到口紅洗掉,口唇還是發黑發紫啦。爲了賺錢去研究口紅,用來化妝,研究出來還要生産,還要推銷叫人買呀,買的人還要去辛苦賺錢,沒錢怎麼買啊?牽涉到多少人,花費了多少時間?等到口紅擦掉,嘴唇還是發紫。(衆笑)講到這裏你們應該覺悟,只有佛法才能淨化人心,這個淨化不是表面的有限度的,而是徹底的究竟的,等你真正達到了徹底究竟的淨化,你就成就了法身,因爲法本身就是清淨。

  法有使你離開煩惱的作用,

  理論還要通過實踐才叫科學

  法會産生什麼作用?你學了法照法上去修,會使你離開煩惱。好比洗衣服時,水裏放了肥皂粉,即使不去洗,一會兒清水也變了髒水,因爲肥皂粉能使衣服裏的肮髒自動離開,法就有這個作用。

  佛法是科學,用科學來解說就能解說得通。譬如說,極樂世界黃金爲地,那麼問一句,“極樂世界怎麼會黃金爲地?你去過啊?”不懂法的人只會說,“這是經書上說的,不會錯的。”“那麼你解說解說呢。”“這有什麼好解說的,你相信就是啦。”不懂而信那不是叫迷信?什麼叫科學?即使樣樣都解說清楚,還要通過實驗,這叫科學。

  佛弟子無知才是自己的業障,

  致成他人的懷疑才是自己的罪過

  難怪有些知識分子要提出來,“極樂世界有沒有金礦?有沒有開礦的技術?沒有金礦,那黃金哪裏來啊?”你實在答不出也許會說,“飛機運過去的。”(衆笑)“極樂世界也貪黃金嘛!”你回答不出來只會罵人,“你真是業障深重,罪過罪過。”應該說你回答不出來是你的業障呀!佛法回答不出來,致成人家的懷疑,是你的罪過呀!

  能悟到什麼也沒有,將來就容易成就法身了

  極樂世界光明無量,哪會有真的黃金!好比我們黃昏時候遍地的金黃色。極樂世界有沒有?有!可是真正的極樂世界是什麼也沒有!法身也是如此,法身有沒有?有。法身是什麼?法身是什麼也沒有。你能夠悟到這個境界,你將來就容易成就法身。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97)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31日

  智慧淺薄的人抓了有,不肯放,

  修了空又去抓空

  本次提要:

  ■ 沒有法不可能成就,抓了不放也不可能成就,離開了生活,就形成了

  好高骛遠

  ■ 宇宙真理就是空,空本來就存在,所以佛說四十九年說無說

  ■ 智慧淺薄的人抓了有,不肯放,修了空又去抓空

  ■ 以手指月,把手指當月亮,永遠也看不到月亮

  ■ 如果指上真有禅,那麼辮子也會有功

  沒有法不可能成就,抓了不放也不可能成就,

  離開了生活,就形成了好高骛遠

  譬如說我今天給你們講法,有沒有法?我講出來的就是法。那麼你拿出來給我看看,拿不出來還不是什麼也沒有?你即使說“老師講法的時候,由聲音組成的語言都是法呀!”聲音一飄就飄掉了,你抓也抓不著。你真的去抓,你就走入邪道,抓不著的東西你去抓,那不是空忙嗎?

  你不要法你也不可能成功,你一本正經去抓,又不肯放,你也不可能成功。好比你不吃飯你也不能活下去,你吃了飯,把屁股貼封條封住,你也活不下去。(衆笑)這種道理都在生活裏呀,所以叫你們好好在生活裏修,在生活裏悟。如果修行離開了生活,無形中就形成你好高骛遠,所以我常講佛法是科學,佛法是現實。

  宇宙真理就是空,空本來就存在,

  所以佛說四十九年說無說

  要知道法就…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90~9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