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来,就算你往生下品下生,要12大劫开花,12大劫是161亿年。你花开见佛,从头学起,也不知道要多少时候,才能再来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可能也没了。所以现在赶快培养好,将来弘法度众生,那真是功德无量,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聪明的狗会看家,享福的狗喝牛奶,
喜欢听法却睡觉,这一辈子有什么意义呢?
说句笑话,咱们在湖北的时候,养了一只狗。给狗看病的医生说,这只狗品种好。也确实聪明,有一天晚上叫得厉害,你们都没起来,它知道哪几间房里住老师,它就在门上抓。你们起来了,它急忙往楼下跑,东看西看,汪汪汪叫。等到咱们人下去看,确实有小偷来过。这只狗还围着楼绕了三圈,像是在巡逻,责任感很强。
我每次上法座讲法,它就钻到我法座底下,可能它想我进去也有功德。有人说狗也能懂人话,但是听法可能听不懂,就睡着了。也怪,每到我们回向时,它就会醒来,很准时。我想这狗也有善根,可能过去世做人也在我这儿听法,半路里跑掉了,一直没有得到智慧,没有智慧的人死了就是下畜生道。因为它过去也有善根,懂得培福,所以它这一辈做狗,咱们还喂它牛奶哩,可是做了狗享福还有什么意义呢!
说天天学佛法修戒定慧的人可怜,
这种傲慢实是愚人的精神胜利
所以不听法,不求智慧的人本身就是愚痴,还有什么可以傲慢的呢?这种人为了弥补心理上的空虚,反过来会说,“你们天天学佛法,修戒定慧,真可怜啊。”意思就是说他不学法不修戒定慧,才不可怜,傲慢到这种程度。心理学上讲,愚人往往是以傲慢弥补自卑。好比打不过人家,怕丢脸,就说“儿子打老子。”来个精神胜利。从前有人告诉我,他看见科长就很自卑,心怦怦跳,后来他面对着科长,心里想:我人也比你长得高。让自己镇静下来,要知道人高不一定地位高,取笑人家可怜,不一定你有智慧,愚人尽干愚的事。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93)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30日
劝请功德,能成就大慈大悲,证得无数不共之法。
由于这样的功德善根,释迦佛进入无余涅槃后,
正法久住于世
本次提要:
■ 为人说法,法的名相要分别清楚,法义要通达无滞,思维要敏捷,
语速要恰当
■ 说法无滞碍之辞即成辞无碍辩,有了智慧辩才,就会像泉水那样涌出来
■ 说法无有厌倦,要培养喜欢说法的欢喜心,要达到能知众生的根性
之所乐,还得靠经验累积所成
■ 劝请功德,能成就大慈大悲,证得无数不共之法
■ 由于这样的功德善根,释迦佛进入无余涅槃后,正法久住于世
为人说法,法的名相要分别清楚,
法义要通达无滞,思维要敏捷,语速要恰当
以四无碍辩弘扬佛法,就能使大众欢喜。法无碍辩是把一切法的名相你要分别清楚。
义无碍辩,法上的意义你要通达无滞。滞就是滞缓,灵敏度不能太低了。法义不通达,就像在浅水上行船,难以通畅。讲法时思维要敏捷,语速恰当,太快了听不清,太慢了不像话。如果慢得稳而流畅,这也很好,说明你比较稳重。我年轻时候碰到一个天津来的,讲话快得我都来不及听,“咕噜──”一转没了,我说“你刚才讲得太快,我没听清。”“咕噜──”一转又没了。讲得太慢又不流畅呢?“嗯,我呢,啊,”“这个,啊,这个菩提心?啊。”为什么会这样?法义没有搞熟啊。
说法无滞碍之辞即成辞无碍辩,
有了智慧辩才,就会像泉水那样涌出来
辞无碍辩,无滞碍之辞,无延迟之辞。你们一面讲一面想,构思还没有成就。我年轻时候也偶然出现过讲不下去的情况,因为在家里怄了气,讲课了,气还在脑子里转,开头还能集中精力讲,突然又想起气的事情,只好停顿一会,再从半路里插进去。
我在苏州讲“禅定与心理导引”,有一次讲完后,主持人跟我说:“老师,看你也没有什么准备,能够讲得这么长时间,我发现你的秘诀,你有时候讲讲要走几步路,写写黑板那时候你在动脑筋。”我只好朝他笑笑,那个时候动脑筋还来得及啦?按照我自身的体会,我讲第一句的时候,第二句脑子里就早已形成了,讲第二句的时候,第三句早已经形成了,所以一句连一句像泉水那样会涌出来的,你到这个程度就用不着,“这个、那个、嗯、啊。”
确实有的人是这样,讲讲停停,无义词太多,不但啰嗦,还有一种辅助动作。他下一句没想好,空着不讲又不好看,或者摸摸下巴,或者喝口水。还有的人讲不下去,为了帮助自己解决困难,就出现了伴随行为。自己不知道,但下意识里已经形成了。比如抓抓头皮,或者“嗯”一下,挥挥手,话就出来了,世俗上人常有这种事情。
说法无有厌倦,要培养喜欢说法的欢喜心,
要达到能知众生的根性之所乐,还得靠经验累积所成
乐说无碍辩,知道众生的根性之所乐而说法无滞。非但他说法无有厌倦,非常喜欢说法,而且他说起法来,经常灵话多变,说你喜欢听的法,随着众生的爱好,众生的根性说法。比如跟老年人说法,你全讲年轻人的话,他听不进去。你跟年轻人说法,全讲老年人的话,他觉得你老气横秋的。假如你只有一条思路,只会一种形式,只说一种法,那咋变化呢?
这种水平咋来呢?还得靠经验累积所成,功到自然成,习惯成自然。你首先要培养自己喜欢说法的心,只要喜欢说法,有这种欲望,有这股热情,在说法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慢慢就能够很自在了,这些都是靠我们的勤奋、努力、不断改进中累积成的。
劝请功德,能成就
大慈大悲,证得无数不共之法
“大慈大悲,证得无数不共之法”,简单地说,有十八种不共法。今天时间关系,也不报名相了。不共,你不能跟别人完全相同,比如说,出家人说法,如果听法的人中间有居士,你就不能说比丘戒,这就是不共之处,因为居士不能学比丘戒的,所以出家人的戒对居士来说,就是不能共学的。佛的不共法都是从佛陀的圆满智慧中流出来的,这些都是佛的功德、佛的境界。
由于这样的功德善根,释迦佛进入
无余涅槃后,正法久住于世
“我当入于无余涅槃”,涅槃不是死亡,烦恼断尽才叫涅槃。没有死的时候,烦恼断尽证到阿罗汉果了,这叫有余涅槃。为什么称有余?因为它还保留着皮肉的身子。阿罗汉死后没有身体了,这叫无余涅槃,
由于种下了这样的善根,所以释迦佛进入了无余涅槃以后,“我之正法久住于世”。确实这样,释迦佛涅槃2500多年了,正法还在流传,这就是释迦佛过去世一直请佛转*轮的功德。
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94)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31日
劝请善知识转大*轮,能种下
后世善根,使自己修行圆满
本次提要:
■ 劝请善知识转大*轮,能种下后世善根,使自己修行圆满
■ 法身清净无比,色身污秽不净,如果不修行,谁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
■ 修行功德,具足戒定真香,众生的臭,由内透外,因为内心不清净故
■ 修行人能起作用的就是断烦恼,断尽烦恼,才会有你自己的净土
■ 说法要说真实语;庸医杀人,是由于乱开处方
劝请善知识转大*轮,
能种下后世善根,使自己修行圆满
昨天我们讲释迦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劝请诸佛转大*轮,由于种了这样的因,所以释迦佛成佛的时候,一切帝释诸梵王也来劝请释迦佛不要涅槃,转大*轮,为的是度脱安乐诸众生。由于这样的善根,所以他成佛的时候得到十力、四无畏、四无碍辩、大慈大悲,证得无数不共之法,进入无馀涅槃以后,正法能久住于世。所以劝请诸佛或者善知识转大*轮,不但能种下今后世的善根,而且在利益众生的时候自己也能够得到法上的利益,使自己的修行能够圆满,得到十力四无畏四无碍辩。
法身清净无比,色身污秽不净,
如果不修行,谁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
今天我们讲“我法身者,清净无比,种种妙相,无量智慧,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一切众生皆蒙利益,百千万劫说不能尽”,这个“我”是指如来,如来的法身清净无比。我们今天的皮肉身子,都是肮脏不清净的,修不净观的人,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即使人世间用种种的方法来清洁,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你一天洗两次澡,身子也清净不了,还是有气味,尤其是臭气,洗澡本身就说明身子是不清净的。现在有人在身上扑一点香粉香水,想避免臭气,如果身子是香的,何用扑香粉?
修行功德,具足戒定真香,
众生的臭,由内透外,因为内心不清净故
修行人根本用不着什么香粉香水,如果有修行的功德,体内就会发出香味来,这种香味倒是自己的,扑上去的香味那不是你自己的。我们常说戒有戒香,修行有功德的人穿的衣服、盖的被子,用久了,也会有股檀香味。这是真正的香,而扑上去的香都是假香。
众生的皮肉身体全是不清净的,鱼有鱼腥气,肉放了几天就发臭,这是它本身变化出来的臭。人的皮肉身体也不可能不变化,这个臭气又不是外面染上去的,而是里边渗透出来的,因为里边满了所以会渗透出来。人的心也是不清净的,充满了烦恼,烦恼就是不清净。
修行人能起作用的就是断烦恼,
断尽烦恼,才会有你自己的净土
修行佛法目的就是要成就清净法身,我们都是一颗菩提心,希望能够将来成佛。可是理想是理想,理想可以引导我们达到目的,但是在前进的路上,总要有一个起作用的东西啊。修行上能起作用的就是断烦恼,你能断掉一分烦恼就清净一分,断掉两分烦恼清净两分,烦恼断光就彻底清净。只有心彻底清净了才是你真正的彼岸,心净则土净。你就是往生到他方世界,这是佛的净土,而不是你的净土。释迦佛不过是给了你一个方便,如果你愿意去就在他方世界…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90~9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