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90~99)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90)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30日

  有结婚就有离婚,有赚钱就有赔本,

  有贪官就有坐牢,有贪瞋痴必会走错路

  本次提要:

  ■ 讲法是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众生觉悟,转变自己的愚痴,因为人世间的

  快乐本身就包含痛苦的结果

  ■ 佛说人生苦多乐少,但众生只要有一点快乐,他就会希望快乐能长久

  能扩大

  ■ 获得了出世间的智慧和觉悟的快乐,会觉得非常舒适自在,所以佛又说

  世间全是苦

  ■ 不要被卑鄙的行为和勾心斗角中的快乐假相迷住了,佛度众生就是度众生

  出苦海

  ■ 有结婚就有离婚,有赚钱就有赔本,有贪官就有坐牢,有贪瞋痴必会

  走错路

  讲法是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众生觉悟,

  转变自己的愚痴,因为人世间的快乐本身就包含痛苦的结果

  “请转*轮,为欲度脱安乐诸众生故”,讲法是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众生的觉悟,转变自己的愚痴。人可以做快乐的人,也可以做痛苦的人,释迦佛说过,人生半苦半乐,快乐也有,痛苦也有,可惜的是一切无常,快乐不能长久,而痛苦不断。这话大家都听得进去,因为是事实嘛。人生在世即使有痛苦,也有快乐啊,可要知道,这个快乐没多久就要发生变化,因为人世间的快乐,本身就包含着众生的愚痴,本身就包含着痛苦的结果,所以快乐的时候,痛苦的因也已经包含在里边了。

  佛说人生苦多乐少,但众生只要有一点快乐,

  他就会希望快乐能长久能扩大

  看你明白了这个道理,觉悟提高了,释迦佛又说,人生苦多乐少。你想想也对啊,现实就是苦多乐少,一个人有了钱以后,得到的快乐有多少,苦恼有多少?可是众生还是迷啊,只要有一点快乐,他就迷掉了,总希望快乐能够长久,能够扩大。

  获得了出世间的智慧和觉悟的快乐,

  会觉得非常舒适自在,所以佛又说世间全是苦

  假如他获得了出世间的清净的、觉悟的、有智慧的快乐,不包含痛苦,他会觉得非常舒服非常自在,世间上快乐哪比得上这个自在的快乐呢?释迦佛看他觉悟又提高了,又说世间上全是苦,三句话都没有错,这就是辩证法。

  在我们看来,世间上一切快乐,如果你不受迷惑的话,全是痛苦。世间上人享受的快乐,如果给了我们,我们的感受真是受苦受难。比如我们同学回家探亲,邻居朋友总要走动走动,一听这里不看电视,就说了一句话,你们不看电视的日子咋过?他们看我们非常苦,人都有想避免苦、趋向快乐的天性,那么我们这些人怎么不跑掉呢,回去的还跑回来?有的世俗人家里,电视要看到晚上11点,荧光屏上不出现“再会”,他不肯关。哪怕人不在,电视还开着,好像关了电视机,这个日子过不下去了。假如叫我们天天看电视,吓得我们会逃走,所以我们也有一句话,“天天看电视,这个日子咋过啊?”

  不要被卑鄙的行为和勾心斗角中的快乐

  假相迷住了,佛度众生就是度众生出苦海

  世间上人以搓麻将打牌为快乐,也要别人去搓麻将打牌,搓得头昏脑胀,腰酸背疼,血压上升,是快乐吗?自己赢了,人家输了;自己吃肯德基,人家吃萝卜,哪可以把卑鄙的行为看成快乐呢?

  从前我在社会上做工作,常听到这句话:在学校里时,同学之间天真纯洁,生活挺快乐,一进入社会,社会上人都是勾心斗角,互相排挤,这个日子真是难过啊,这种种说明了,苦是真实现象,如果你认为是有快乐,你是被快乐的假相迷惑住了,佛度众生就是度众生出苦海。

  有结婚就有离婚,有赚钱就有赔本,

  有贪官就有坐牢,有贪瞋痴必会走错路

  应该明白:你今天的快乐就是明天痛苦的原因。今天痛苦的人,昨天前天或者说去年,还不是在吃喝玩乐,挺高兴的?人在快乐的迷惑中,就会失去理智,失去冷静,必然会走错路,老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离婚的痛苦,也是从结婚时的快乐中来的,没有结婚哪来离婚?没有快乐哪来痛苦?没有赚钱哪来赔本呢?不做贪官哪来坐牢呢?在人世间的快乐里一迷,贪瞋痴一冒出来,人生路上会不走错路吗?贪官就是贪得无厌,瞋恨心大去杀人放火,走错路本身就是愚痴。

  讲经说法是使众生从迷惑中觉悟过来,只有从迷惑中觉悟过来,才能使众生得到利益,离开痛苦。如果知见邪了,讲法讲错了,那么众生受影响,就会更加愚痴。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91)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30日

  自身没有法,又不请善知识来说法,

  哪会有“正法久住”,“*轮常转”

  本次提要:

  ■ 讲法是为了使众生离苦得乐,邪知邪见遍及佛门,那就害人了

  ■ 自身没有法,又不请善知识来说法,哪会有“正法久住”、“*轮常转”

  ■ 劝请转*轮的善根能得十力、四无畏、四无碍辩

  讲法是为了使众生离苦得乐,

  邪知邪见遍及佛门,那就害人了

  讲法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度脱苦海,得到安乐,只有佛法才能做到这一点。别挂了佛法的牌子,讲的却是邪知邪见,这是极其恶劣的手段,就好比是冒牌货。讲法必须要清净,你讲不清净的法,那就害人了。听说这一次女众部有六七位同学拉肚子,今天医生都来了,说是病毒性的,也许是饮食不卫生。讲法讲得不清净,还不是使众生拉肚子?这可厉害了,一百个人听,一百个人拉肚子,一千个人听,一千个人拉肚子,他们一回去,周围的人全受感染,变了两万个十万个拉肚子。现在邪知邪见的种种言论,遍及整个佛门,无论你到哪儿就能听得到,这到底是功德无量,还是罪过无量?所以我们请转*轮,要把目的搞搞清楚,不要请错了。

  自身没有法,又不请善知识来说法,

  哪会有“正法久住”、“*轮常转”

  我们经常讲正法久住,正法就是佛法,你法都没有,谈什么正法久住啊?好比孩子还没有生,忙着为孩子过生日,祝他长命百岁,那不是笑话,生都没有生,哪来长命百岁?现在有许多新建的寺院富丽堂皇,在寺庙的墙上还写上了,“正法久住,*轮常转”。但里边却从来不讲经说法,谈什么*轮常转呀?有些庙还是巫婆神汉搞气功的人建的,正法在那里还能久住吗?社会上的假冒商品至少有点东西,而在佛门里写上了“正法久住”,却什么也没有,自身没有法,又不请善知识来说法。

  劝请转*轮的善根能得十力、四无畏、四无碍辩

  “我于往昔,为菩提行,劝请如来久住于世,莫般涅槃”,由于我过去世修菩萨行时,劝请如来不要涅槃,要久住于世。由于这样一个因,所以今天就得到了同样的果。可惜如今末法时期的佛门对请转*轮,请善知识来弘法,这种意识非常淡薄。

  “依此善根,我得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大慈大悲,证得无数不共之法”,依靠这个善根,我今天得到十力、四无畏、四无碍辩、大慈大悲,证得无数不共之法,这些都是佛的功德成就。能够证到这些境界,得到这些力量,就是由于过去世一直请佛转*轮。这个好理解,因为你请善知识转*轮,你肯定也在听嘛,你听了以后,再去修,修到后来,你也能成佛嘛。

  关于这些佛的境界,十力四无畏等等,今天没有时间讲,一讲起来,两个月也讲不完,我们今天是讲法布施的功德。你们想知道哪个十力,那我只好唸给你听:十种力量,第一,知觉处非处智力,第二,知三世业报智力,第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第四,知诸根胜劣智力,第五,知种种解智力,第六,知种种界智力,第七,知一切至所到智力,第八,知天眼无碍智力,第九,知宿命无漏智力,第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四种无畏,就是四无所畏: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

  四无碍辩也称四无碍智: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词无碍辩,乐说无碍辩。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92)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30日

  说天天学佛法修戒定慧的人可怜,

  这种傲慢实是愚人的精神胜利

  本次提要:

  ■ 说法辩才从智慧中来,有了智慧,说法就没有障碍

  ■ 在娑婆世界弘法是雪中送炭,到极乐世界去弘法是锦上添花,发菩提心

  也成了空谈

  ■ 离开娑婆世界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再回娑婆,现在培养好,将来弘法度

  众生才是功德无量啊

  ■ 聪明的狗会看家,享福的狗喝牛奶,喜欢听法却睡觉,这一辈子有什么

  意义呢?

  ■ 说天天学佛法修戒定慧的人可怜,这种傲慢实是愚人的精神胜利

  说法辩才从智慧中来,

  有了智慧,说法就没有障碍

  我们修文殊法的人,目的就是要开智慧,得辩才,这个辩才是从智慧中来,所以这个辩也称智。“无碍”就是说你有了这种智慧以后,你说法路路通,没有障碍。这些我们都要学起来。产生了障碍也不要灰心,因为我们智慧不够,正在培养嘛。

  出家人初出家的时候,都有这样一个心愿,将来要弘法度众生。可是一出家受了环境影响,不听法,唸经不求懂,初出家时发的心就掩盖了。

  在娑婆世界弘法是雪中送炭,到极乐世界去弘法

  是锦上添花,发菩提心也成了空谈

  可能有些人这么想,我先全力以赴求往生,等到了极乐世界,我再学佛法弘法,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还有好多菩萨,有证果的,还有大成就的人。而娑婆世界释迦佛已经涅槃了,这么多的佛弟子都不懂佛法,正需要你来弘法。你在娑婆世界弘法是雪中送炭,你到极乐世界去弘法是锦上添花。这种心态说明白一点,还不是为了到极乐世界去享福?发菩提心也成了空谈了。

  离开娑婆世界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再回娑婆,

  现在培养好,将来弘法度众生才是功德无量啊

  从前法师总是劝念佛的人发菩提心,快去快来。这是好心劝他们发菩提心,至于说快去快来,像现在末法时期众生,烦恼重,又不听法,菩萨法行不起…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90~9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