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00~109)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00)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1月31日

  因诸法性空故能出生妙相庄严,

  如来五分法身亦离不开戒定慧

  本次提要:

  ■ 一执有就不清净,一切法性空故,如来法身清净无比

  ■ 因诸法性空故能出生妙相庄严,如来五分法身亦离不开戒定慧

  ■ 自在从智慧来,智慧从思维来,想通了就路路通

  ■ 变得快,苦恼就去得快,青春饱满,修行就修得快

  ■ 成就靠觉悟,修行靠耐心,没有自尊心的人都是钝根

  一执有就不清净,

  一切法性空故,如来法身清净无比

  佛的三个身子先成就法身,在法身基础上成就报身、化身就容易了,根子都在从法身上出生的,法身什么也没有。菩萨再来的流转生死,以及凡夫的流转生死,佛性还是存在。既然什么也没有,那么流转生死也没有,我是个人,人也没有,你悟到这种境界你才能达到清净法身。如果一执着有,你不可能成就法身,一执着有,你就不清净。所以最重要一句话,一切法性空。从前我听老法师讲经,“有是假有,空是真空”,这句话我五十多年了还没有忘记。

  因诸法性空故能出生妙相庄严,

  如来五分法身亦离不开戒定慧

  “种种妙相”,因为如来的法身清净无比,所以在空中能够成就种种妙相。妙相就是非常庄严的相,从戒出生戒德庄严相,从定出生三十二相种种圆满,从慧里出生智慧德相。一切功德都是庄严相,佛菩萨都以智慧为自己的庄严,成佛的功德都是从戒定慧中出生,所以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你要达到清净法身,就必须勤修戒定慧。法身有五种成分,又叫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所以离开了戒定慧,你什么都不可能成就。

  自在从智慧来,智慧从思维来,想通了就路路通

  “无量智慧无量自在”,自在就是无碍,要得到无碍的自在,你必须具足无量的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处处障碍,有智慧的人路路通。一个人愁眉苦脸,忽然变成非常高兴,好比太阳开出来,天晴了,乌云没了,要变起来很快的啦,怎么回事呢?他回答,“我想通了。”想通了就自在了,所以你要自在,要障碍通得过去,你要想啊,不想怎么会想通呢?想,就是思维,思维要根据佛法去思维,所以你要听法呀。等你想通了,就表明你有智慧了,所以一定要闻思修。再说一句启发的话,要成佛也很快的啦,就看你变得慢还是变得快啦,变得快成佛快,变得慢成佛慢。

  变得快,苦恼就去得快,

  青春饱满,修行就修得快

  你们女众部现在是年轻人居多,看了确实心里很欢喜,因为一个人看见早晨的太阳总是欢喜的,你们就像早晨的太阳那样。而且你们越来越开朗,越来越年轻,年轻人非常天真纯洁,当然也会说真话。如果偶然说假话,也不要太认真了,因为这是烦恼关系,年轻人变得快。起起烦恼也没有关系的,不要太认真,因为年轻人变得快。有个同学稍微起了点情绪,姑娘家好哭,同学们去安慰她劝她,她反而安慰同学们“我没事的,让我再哭半小时就完了。”这要表扬,半小时就变过来了,仍然是开朗乐观、青春饱满的人,快得很!

  成就靠觉悟,修行靠耐心,

  没有自尊心的人都是钝根

  那么说说笑话,是不是你们今天能够通过半小时听法,变得快,马上成就清净法身呢。我看还是要耐心一点,想快也快不了,实在说连我自己也快不了。如果你要我治病的话,那是快了。信不信由你,从前我一句话过去,这个人病就好了,厉害不厉害?如果你要我一句话使你开悟,我说,“自性就是佛!”你回答我,“岂敢,岂敢,我是苦恼众生。”没用啊!这就叫钝根!如果你没有成佛就说:“我就是佛”,这是狂徒。一切成就都没有时间相,觉悟得快,转变得快成就快,觉悟得慢转变得慢成就慢。所以希望大家听了法以后,好好去思维,好好去觉悟,将来成就就快了。

  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01)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2月19日

  法身清净无比,无量智慧,

  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

  本次提要:

  ■ 法身清净无比,无量智慧,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

  ■ 法身无相,故称妙相,有相皆虚妄

  ■ 法身具足无量智慧,有智慧才能自在

  ■ 邪法走千里,不学智慧去学愚,所以如今众生不自在

  ■ 愚痴堕畜生,佛法里只有智慧没有愚,学愚是大方向错误

  ■ 愚者必邪,邪者必愚,佛弟子学愚,还有什么希望呢

  ■ 能观世间一切皆虚妄,一切都无常,方能看破红尘

  

  我法身者清净无比,种种妙相,无量智慧,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一切众生皆蒙利益,百千万刧说不能尽。法身摄藏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不摄法身。

  法身清净无比,无量智慧,

  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

  上一次讲到:“我法身者清净无比,种种妙相,无量智慧,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这些都是成就法身以后,所得到的种种功德。

  法身无相,故称妙相,有相皆虚妄

  法身是清净的,法身无相,所以称为妙相。有相皆虚妄,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仅仅是太子身的相,也是虚妄,因为佛涅槃了,这些相就不存在了。

  法身具足无量智慧,有智慧才能自在

  法身以法为身,是法上的智慧成就的,当然它具足了无量的智慧。有智慧才能自在,有了无量智慧就能出生无量自在。比方说一个人想通了,知道该怎么去办,心里就不苦恼,心定下去了,他就自在了。如果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那么一切都不自在。

  邪法走千里,不学智慧去学愚,

  所以如今众生不自在

  愚痴的人永远不自在。众生流转生死,主要是因为众生的愚痴,佛说法四十九年,目的就是让众生得到智慧,消除愚痴。

  末法众生为什么容易下三恶道,很难得到成就,了脱生死更是稀有难得?因为末法时期,正法弘扬不出去,邪法走千里,邪师邪说多如牛毛。尤其是今天,很多佛弟子不喜欢听佛法,却提出要学愚,那就得不到智慧,永远不自在。

  愚痴堕畜生,佛法里只有智慧没有愚,

  学愚是大方向错误

  学愚的人是跳不出生死轮回的,学愚的人只有下三恶道。佛讲过“愚痴堕畜生”,畜生就是三恶道之一;“贪吝堕饿鬼,瞋恨下地狱”,这两类众生更是苦。如果愚痴的人心量比较大,有点修养,那么下的是畜生道,还是在三恶道里,他要成就法身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佛法里只有智慧,没有愚痴,所以学愚是大方向错误。

  愚者必邪,邪者必愚,

  佛弟子学愚,还有什么希望呢

  愚者必邪, 邪者必愚 。一个人思想邪了,很难转过来。如果他是佛门外面的愚人,还有点希望,有一天他学到了佛法,他觉悟了,就会消除他的愚痴。进了佛门不学佛法去学愚,那是没希望,好比这个人病很重,医生都看不好。有个名医,能看好他的病,偏偏这个病人不要他看。佛是大医王,你不听佛的话,还有什么希望呢?

  能观世间一切皆虚妄,一切都无常,方能看破红尘

  《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自在是由观来,由观出智慧,所以叫观自在菩萨,因为他对人生看得很彻底。能观世间一切皆虚妄,一切都无常,方能看破红尘。所以要出智慧必须要观,不通过观,出不了智慧,也就不可能自在。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02)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2月19日

  由戒定慧出生断智悲,

  断智悲三德合起来就是佛的功德

  本次提要:

  ■ 受了戒犯戒,还有功德吗?不修禅定不听法,释迦佛会喜欢吗

  ■ 修行要修福修慧,所以福报跟戒定慧功德要密切联系

  ■ 只培福不修行、贪图快乐就跟世俗人差不多

  ■ 修慧了生死,若贪快乐图享受,去的并非净土

  ■ 培福是为了更好的求智慧,痛苦是因为不求法、不断烦恼

  ■ 由戒定慧出生断智悲,断智悲三德合起来就是佛的功德

  ■ 普贤菩萨表断德,不断烦恼干不了菩萨事业

  ■ 文殊菩萨表智德,如今外道何以会猖獗?因为狮子不吼了

  

  受了戒犯戒,还有功德吗?

  不修禅定不听法,释迦佛会喜欢吗

  修戒定慧的佛弟子就知道怎么观。如今信佛的人因为不听法,不懂得观,受了戒不持戒,尽是犯戒,那他受戒干什么?说“受戒有功德”,你不持戒还有功德吗?犯了戒还有功德吗?愚成这个样子。

  不修禅定,妄想止不住,观也不学,法也不听,不接受释迦佛的教导,这种人释迦佛不会喜欢他,阿弥陀佛也不会喜欢他。净土宗的三本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哪本经叫你学愚啊?讲经说法必须要按照法上的智慧来讲。

  修行要修福修慧,

  所以福报跟戒定慧功德要密切联系

  “无量功德”,通常说修行要修福修慧,福是福报,慧是你修出来的功德。当然,你有了福报可以好好修行,修行又增加你的福报和功德,所以福报跟戒定慧的功德要密切的联系,这是对修行人讲的话。

  只培福不修行、贪图快乐就跟世俗人差不多

  世俗人就不一样了,世俗人是单纯的培福做好事,好事做得多,布施供养大,福报也大。有了福就在人间享福,福报再大,去天上享福。所以修行人贪图享福、贪图快乐就会变成跟世俗人差不多,也是只培福而不修行。

  修慧了生死,若贪快乐图享受,去的并非净土

  作为佛弟子,必须要修福修慧。福大了不脱生死,了脱生死要靠智慧。现在很多佛门里的人就是贪图到快乐的地方去,因为快乐地方享受啊,舒服啊,幸福啊。却不想求慧,也不肯听佛法,那他去的地方究竟是天堂还是净土啊?

  培福是为了更好的求智慧,

  痛苦是因为不求法、不断烦恼

  佛门里的培福是为了更好地求智慧,是为了得到佛…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00~10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