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10)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0日
想在人间过天堂生活的人,
有没有想到一切都无常
本次提要:
■ 别拿了探亲假不回来了,是不是被黑风刮到罗刹鬼国去了
■ 被救出来的同学,今天又不见了,难免使这么多关心她的同学非常操心
■ 离开的人再回来,我们欢迎,可是变坏了,能再回来吗
■ 求乐不如先离苦,想在人间过天堂生活的人,有没有想到一切都无常
■ 心好不等于不会掉入陷阱,学法仅仅是一时冲动,那岂不可惜
■ 寺院没有佛法等于养老,心中没有广大人民,也不见得是革命精神
■ 思想觉悟提高一下,也能跟大众合得来,为什么要离开老师呢
别拿了探亲假不回来了,
是不是被黑风刮到罗刹鬼国去了
我们这儿常住的同学都有探亲假,别拿了探亲假不回来了,你到底去了哪里,是不是被世俗的黑风刮到罗刹鬼国去了?(众笑)我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着感情,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拿到学生对我的一份感情。
被救出来的同学,今天又不见了,
难免使这么多关心她的同学非常操心
我昨天还提到一个老同学,她生病的时候同学们对她的关怀,我老师对她的关心,每个在场的人印象都很深刻,因为有病她就回家了。她觉悟的时候说过:要不是老师同学救了我,我在社会上就是一个很坏的孩子,还可能去吸毒。可是回家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回来,据说她不在家里,到哪里去了?也没地方找。今天她在社会上到底是变好还是变坏了?这难免使这么多关心她的老师同学非常操心。
离开的人再回来,我们欢迎,
可是变坏了,能再回来吗
还有一个出家同学,前两天来了一个短信说:很想念老师同学。离开的人再回来我们是欢迎,但是回去的人变坏了,能回来吗?你能保证自己不变坏吗?至少有两三个人已经不能再回来。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业障众生也可以往生到莲花里,说“老师怎么不大慈大悲?我即使不好,给我一个下品下生也可以。”我这儿没有莲花给你进去,莲花是封闭式的,进了莲花出不来,要到时候才花开见佛,我能把你关起来吗?我把你关起来,你把我关到公安局去了。(众笑)
求乐不如先离苦,想在人间过天堂生活的人,
有没有想到一切都无常
所以你们到这儿来是求觉悟的,不要再迷迷茫茫走老路了。与其说你们进佛门追求快乐,还不如说进佛门是为了离开痛苦。有许多人因为前世跟佛有缘,内心有颗善良的心,可是善良的心不等于不迷茫,追求钞票生钞票、培福得享受,满脑子想在人世间过天堂的生活的人,他们有没有觉悟到一切都无常,天堂也不长久?
心好不等于不会掉入陷阱,
学法仅仅是一时冲动,那岂不可惜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心好不等于不会掉入陷阱里。如果信佛学法修行仅仅是你一时的冲动,那岂不可惜?有些人常住了还经常想去社会上闯一闯,当个大老板;女孩子嘛多一个希望,有一天披上白色的婚纱,当老板跳楼自杀的有多少?穿婚纱给老公打耳光的有多少?
寺院没有佛法等于养老,
心中没有广大人民,也不见得是革命精神
出家人以寺院为家,出家人想家等于思想还俗。出家人离开丛林去搞小庙,能海上师说这是变相的还俗。丛林、寺院是你的家,说得更确切一点,佛法是你的家。丛林寺院如果没有佛法那是在给你养老,仅仅生活方式不同罢了。最多多了两堂早晚功课。
思想觉悟提高一下,
也能跟大众合得来,为什么要离开老师呢
我们修行是为了回如来的老家,结束流浪汉的生活,如来的老家就在法里,离开了法,你难道想永远过流浪的生活啊?对不适应别看得这么严重,慢慢就习惯了,改变改变习气就适应了。离婚的人都有一句共同的话:个性合不来,那么个性改变改变也能合得来。你思想觉悟提高一下也能跟大众合得来嘛,为什么要离开老师呢?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11)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0日
在佛门求智慧,求觉悟目的是成就法身,
佛是在法上成就的
本次提要:
■ 在佛门求智慧求觉悟,目的是成就法身,佛是在法上成就的
■ 如今佛门里的人不知道自己错了,却去批评没错的人
■ 他说:“先有佛后有法”,我说:“先有法后有佛”
■ 没有自尊心的人永远成不了佛,没种子哪来结果
■ 证果初果最难,登地初地最难,成佛菩提心最难
■ 退菩提心犯根本罪,难就难在要退心
在佛门求智慧求觉悟,目的是成就法身,
佛是在法上成就的
我们在佛门求智慧求觉悟,目的是成就法身。你们培养出来个个要弘法,能够弘法功德无量,因为你在引导众生成就法身。你能够劝请善知识讲法,使很多人由于你的劝请而听到法,成就法身,那也是功德无量。成佛就是在法上成的,所以《大般若经》又称《佛母经》。正确的解说是先有法,后有佛。
如今佛门里的人不知道自己错了,
却去批评没错的人
现在末法时代,有人自己错了,去批评人家对的,你说颠倒不颠倒?因为他的头脑里,佛法是释迦佛讲的,当然先有佛后有法。佛法有像你想的这么简单吗?他只知道先有妈,后有儿子,因为儿子是妈生的,这点连刚会说话的孩子都知道。懂佛法就知道先有儿子,后有妈。
他说:“先有佛后有法”,我说:“先有法后有佛”
从前在宝华山的时候,南京来了居士,我给居士们讲完法回寮房,有个出家人半路上等着我,跟我说“老师你今天讲法讲错了!”我很虚心地问:“错在哪里?”“先有佛后有法,你说先有法后有佛,讲错了。”
要知道法就是真理,释迦佛是悟到了真理成佛的,成了佛再把真理讲给我们听。我假如因为他是出家人,而去接受他错误的理解,那变成依人不依法了,应该是依法不依人。
所以你们想成佛,你必须先学法,没有法能成佛吗?
没有自尊心的人永远成不了佛,
没种子哪来结果
现在佛门怪现象,很少听到佛弟子说“我的心愿要成佛”,即使做两堂功课的人天天唸:“佛道无上誓愿成”,他也是敢唸不敢说。可能都有一种思想,“不好意思哎”,想成佛有什么不好意思啊?有支歌:骑马要骑千里马,戴花要戴大红花。这种不好意思就是缺乏自尊心,没自尊心的人永远成不了佛,没有心哪来行动?没有种子哪来的结果?
证果初果最难,登地初地最难,
成佛菩提心最难
成佛首先要成法身,成就法身才能成就报身、化身。
凡事开头难,婴儿吃第一口奶最难,母亲还得把奶头塞在他嘴里。拿证果来说,证初果最难;写字来说,写描红簿的时候最难;修菩萨地来说修初地最难;要想成佛,发菩提心最难。
退菩提心犯根本罪,难就难在要退心
有人说发菩提心不难嘛,那你怎么又退心了?发了菩提心又退心是犯根本罪的,难就难在要退心啊。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12)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0日
众生在世俗里流转久了,
能在修行中转变,能适应就自在了
本次提要:
■ 释迦佛的伟大,二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还流不尽
■ 做个佛弟子也够伟大的,玄奘法师全世界都崇敬他
■ 众生在世俗里流转久了,能在修行中转变,能适应就自在了
■ 环境不好,难转变;环境好,不想变。能变就是真理,能变就能成佛
■ 为了赚钱关在笼子里,从此长不大
■ 抓住儿子使他长不大,一心一意为爸爸去挣钱
■ 不要把自己的心愿强加在别人头上,自己钻进笼子里,这样的人更可悲
释迦佛的伟大,二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还流不尽
世俗上的人有渺小也有伟大的。伟大的人,死的时候重如泰山,渺小人的死像鸿毛那样轻。是不是还有比世俗上的伟人更伟大的?如果有,那么世俗上的伟大跟他比,也成了渺小。更伟大的就是释迦佛,有多少人在崇敬他纪念他,数得清吗?世俗上的人,做皇帝称“万岁万岁万万岁”,今天有谁在纪念他?释迦佛的伟大,两千五百多年了,人们对他的崇敬还像长江水那样流不尽。
做个佛弟子也够伟大的,
玄奘法师全世界都崇敬他
年轻一代进佛门就是崇敬释迦佛的伟大,你去学世俗上的伟人,你也不一定学得像,为什么不学释迦佛那样的伟人啊?你今世做不到释迦佛那样的伟大,你做一个佛弟子也够伟大的了。玄奘法师是佛弟子,全世界都崇敬他。你即使在世俗上奋斗一生,最多你肚子大了,弥勒菩萨肚子大能容一切,你肚子大是装满了鱼、肉变成的大便。
众生在世俗里流转久了,
能在修行中转变,能适应就自在了
要成就法身,难免开始有点不适应,因为你生生世世流转生死,全是在世俗里过生活,你哪一世修过法身啊?凡事开头难,慢慢就习惯了。过去常有新同学,开头发心很大:“我发心学十年”,过了两天,“我改五年”,老师批评一下“改三年”,纠察管一管“改一年”,再跟同学吵吵架明天就回家。(众笑)老同学在这里一学就是八九年,都是人呀,你耐心耐心,转变转变自己,也能够很快适应的,适应就自在了。
环境不好,难转变;环境好,不想变。
能变就是真理,能变就能成佛
信佛、学法、修行,目的就是为了转变,你不肯转变,你一切都没有希望。因为会变,所以众生可以成佛。有许多人因为环境不好,他很难变;有许多人环境好,不是变不了,他自己不要变。每个人都会变,能变就是真理,真理永远存在。
为了赚钱关在笼子里,从此长不大
环境不好,令人苦恼,确实也很难变。讲一个非常使人气愤的事情,听说从前走江湖的把一个小孩关在笼子里,因为笼子把他压住,他始终长不大的。他把小孩儿带到各个码头给人家看,以此赚钱。后…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10~1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