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個人沒有這麼大的力量。世間上也常說要在大風大浪裏鍛煉,要在群衆中提高。
磨擦起煩惱,在煩惱中斷煩惱,
這是最快的辦法
僧團更殊勝,你們回家探親就有親身體會,就你一個人修,你幾點鍾起床啊?你在這兒大衆裏修,你懶床,糾察的臉就不好看了,要對你批評訓話。優秀的糾察就是臉不好看,笑嘻嘻的糾察是對待客人的。還有我這個老師,爲了幫助大家進步,點子也很多,這都是加持力。好比醫生給你吃藥,難道不是爲你好嗎?好比把這麼多芋艿放在麻袋裏互相摩擦,一倒出來,每只芋艿都是光光的。人都是不圓的,你不摩擦,怎麼能圓啊?說“他碰我,我有意見。”他碰到你什麼了?碰到了你的煩惱,所以你有意見。不碰你,你煩惱都沒有起來,你怎麼斷煩惱?在摩擦中起煩惱,在煩惱中斷煩惱,這是最快的辦法。
布施結好緣,你一笑,
他笑得更熱情,一切布施中法布施最殊勝
布施波羅蜜是對著衆生修的。你布施了衆生就結了好緣,哪怕你布施一個微笑,也有功德。有人常說,“好吃的不給我,這個人很小氣。”你不下種子,哪有果實?還有的人說,“這個人看見我怎麼老是不笑的?”你對人家不笑,要求人家笑,那不是很奇怪?你一笑,他笑得更熱情,還是你占便宜。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最殊勝,財布施根本不能比。法布施的五種殊勝功德我們已經講完了。今天要講底下一段。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83)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7日
“善”是從佛陀的教導裏出生,
“善男子”不懂法,自應慚愧
本次提要:
■ “善”是從佛陀的教導裏出生,“善男子”不懂法,自應慚愧
■ 不懂佛法,良心都成問題,往往會好心辦壞事
■ 勸請功德無量無邊,難可譬喻
■ 要尊重人尊重法,有請就講,學氣功的走進佛門,沒請他也講,這是對
佛門的不尊重
■ 釋迦佛過去修的是菩薩道,這條大道直通成佛,我們都應有這樣的志氣
“善”是從佛陀的教導裏出生,
“善男子”中不懂法,自應慚愧
“是故善男子”,“是故”,像我上面所說的種種緣故。“善男子”,也包括善女人,佛經裏提到善男子,也包括善女人。
世間上好心人也是善男子,如果修行人停留在世間上的好人好事,這個水平也太低了吧。佛弟子跟世間上的人一模一樣,那你進佛門得到了什麼?提高了什麼?所以佛門善的標准應該要比世間上提高。佛弟子要以佛的教導爲標准,如果佛的教導你沒有依教奉行,怎麼叫善男子?
這個善還是從佛陀的教導裏出生,佛門的善知識,這個知識從佛法來。佛門裏的善男子面比較廣,包括修菩薩行的,也包括初進佛門的,如果你不懂佛法,人們稱呼你善男子,你應該有所慚愧,因爲你佛法裏的善都沒有出生,只是有一點善心而已。
不懂佛法,良心都成問題,往往會好心辦壞事
世間上鬧矛盾吵架,雙方常說,“憑良心”,大家都是憑良心怎麼會吵架呢?能海上師說:“世所謂良心,實各處一種習慣。”佛弟子的良心總應該以佛法爲標准啊。不懂佛法你這個良心都成問題,往往會好心辦壞事。
勸請功德無量無邊,難可譬喻
“勸請功德無量無邊,難可譬喻”,法布施,是把法布施給衆生,當然是指講經說法、廣轉*輪。可是你能夠勸請善知識來講經說法,功德你是第一個。講經說法要請的,沒人請,法師不講,衆生也聽不到。由于你勸請轉*輪,善知識就講法,使這麼多的衆生得到利益,這個功德多大!當然你的功勞排在第一位。
要尊重人尊重法,有請就講,學氣功的走進佛門,
沒請他也講,這是對佛門的不尊重
我年輕時候有人建議我,“老師,你有天主教的朋友,何不到他們教堂裏去講講佛法呢?”我說“他們沒請,我怎麼去講啊?”他們不歡迎,你自說自話去講,就太沒禮貌了,假如有請我就講講。
十年動亂期間,我是逍遙派,我常去附近幾家走走,也有信天主教的,他們看見我都很歡迎,一坐下來,說“請傅醫生給我們講點佛法好嗎?”你請,我就講。人與人之間要尊重,爲什麼人家都跟我合得來?因爲我尊重人。爲什麼他們要請我講?聽來聽去還是佛法道理好,聽出味道來了。
有學氣功的,一走進佛門就大講“五心朝天,性命雙修”,他們是不請也講,這都是對佛門的不尊重。所以要對法尊重,要對講法的人尊重,你必須要請啊。爲什麼要對講法的人尊重?因爲他是講佛法,最應該得到尊重的。
釋迦佛過去修的是菩薩道,這條大道直通成佛,
我們都應有這樣的志氣
“如我昔行菩薩道時”,這是佛講他自己過去世行菩薩道的事情。成佛是個果位,果子總是從勤勞的手裏摘下來的,不通過你的辛勤勞動,不會有結果的。現在佛門裏有很多人,把希望寄托給天老爺,自己不想修行,光求菩薩保佑,這是懶惰的人。要想成就就要修行,如果你想成佛,就要修菩薩道。我們常講我們同學們手拉手,走在一條沒有砂子的琉璃大道上。沒有砂子就是修出離法斷煩惱;琉璃,就要你證到一切法性空;大道就是菩薩道,這條菩提大道,一直通到成佛,我們都應該有這樣志氣。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84)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7日
菩薩法難行能行,不可畏難而不行,
可以漸漸小小行,不要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幹
本次提要:
■ 證從教來,不學菩薩行,怎能證菩提果
■ 釋迦佛世世常行菩薩道,我們也應該世世常常行菩薩道,這才是佛弟子
應得的傳承
■ 今世不行菩薩道,等來世,來世再等來世,叁大阿僧祇劫也成不了佛
■ 學外道難轉變,說有二個“我”,爲什麼你現在的“我”不做好榜樣呢?
■ 菩薩法難行能行,可以漸漸小小行,不要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幹
證從教來,不學菩薩行,怎能證菩提果
說“我不知道怎麼行菩薩道。”不知道就要學,我們今天只能說在學菩薩行,先學起來,你學一點,十方如來就歡喜,學二點,更歡喜,不學不歡喜。每本經書最後都有“依教奉行”這句話,那些不肯學佛法的人,都是違背了釋迦佛的教導,沒有教,你怎麼修怎麼證?證從教來,不想學佛法的佛弟子,十方如來都不歡喜他。我想阿彌陀佛也不會說,我最歡迎娑婆世界從不學法的釋迦佛弟子到我這兒來。你即使能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覺得奇怪,咋搞的呢?釋迦佛的弟子怎麼都不懂佛法的呢!這是我說說笑話。
釋迦佛世世常行菩薩道,我們也應該世世常常行菩薩道,
這才是佛弟子應得的傳承
釋迦佛行菩薩道的事迹,你們聽得很多了,咱們菩提心網站裏經常有登,那真是世世常行菩薩道。我們唸的回向文有“世世常行菩薩道”,這是你自己唸出來的啊,從前有句話: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馬難追,就看你君子還是小人了,小人說話從不算數。現在連佛門裏的人口口聲聲,“我說話算數”,卻從不算數,這是你們老同學都知道的,確有其人啊。
佛弟子不具備釋迦佛世世常行菩薩道的精神,就好比孩子沒接受父母的傳承,要被人罵:這孩子不像爸不像媽,不知道哪兒蹦出來的,或者說你沒爹娘教訓的。那麼釋迦佛世世常行菩薩道,我們也應該世世常行菩薩道,這才是佛弟子應得的傳承。
今世不行菩薩道,等來世,來世再等來世,
叁大阿僧祇劫也成不了佛
有人想得巧妙:你別看我今世不行菩薩道,我來世決定行菩薩道。今世不行菩薩道的人,來世會行嗎?即使來世聽善知識講法,要他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可能今世習氣也會等流到來世,仍會說這句話:你別看我今世不行菩薩道,來世我再行菩薩道,那麼到底哪一世你才行菩薩道?你不行菩薩道,叁大阿僧祇劫也成不了佛。好比你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怎能做到一切衆生皆父母啊?
學外道難轉變,說有二個“我”,
爲什麼你現在的“我”不做好榜樣呢?
過去有個人原來是學氣功的。我對學生要求很嚴,進佛門學佛法就不准學外道了,即使你沒有皈依叁寶,也應該照皈依叁寶的要求做。可是她習氣很深,我麼非常慈悲,等她慢慢轉變,可是老同學就有意見了。說我太慈悲了,像這樣的學生,學法這麼久了,還在跟氣功界來往,老師不應該再給她發通知。所以你們也要受啓發:你們壞脾氣不改的人好自爲之啊,老師有時候包容你,包容不了多久的,再包容下去,學生都跑光了。後來我就不給她發通知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去看她,她朝我痛哭流涕,說“老師,你不要我了。”我說“我不要你,我今天來看你幹什麼。”說“老師只要你一句話,這些學生都是聽你的。”我說“佛門講平等,學生聽我話,我也得聽學生話呀。你好好向同學們寫個檢討,自己改正一下,也許他們會原諒你。”結果就讓她來了,可是她還是不改正。所以學外道的人鑽進去了,很難拔出來。同學們又對她有意見,她來跟我說:“老師,我有兩個我,你別看現在一個我,我還有一個我。”你還有一個“我”,我看不見啊,我看見的就是你現在的“我”,爲什麼你現在的“我”不做做好榜樣呢?所以邪知邪見鑽進去了,很難度的。
菩薩法難行能行,可以漸漸小小行,
不要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幹
你既然來世會行菩薩道,那你爲什麼今世不行呢。這種好笑的話既哄自己,又哄別人。釋迦佛從來沒有說過,你們今世不學菩薩法,可以來世再學。應該是在釋迦佛講菩薩法的時候,你就要開始學了,就好比學校的老師今天給你講課,你晚上就要做作業了。菩薩法要難行能行,但不可畏難而不行。佛叫我們可以漸漸小小行,開頭你大事情做不來,小事情總要做一點,一步一步修起來。這麼一說,你總沒話說了。但是有逆反心理的人,他氣不過啊,老是釋迦佛有道理,難道我沒道理啊,他可能也會說“叫我做小事情,豈不大…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80~8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