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對。居士供養你,是供養你作道糧,你不修行,怎麼可以接受供養?出家的目的就是爲了修行呀。
如果是爲了弘揚佛法、樹立法幢、培養人才,你不接受供養你怎麼辦這個事業?就算一個人每天只吃一只大餅,一百多只大餅也要花錢買的。如今佛門這種種混淆不清的思想,所發揮的作用,就是把佛法撲滅,使你傳燈傳不下去。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75)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0日
有些人把佛法看成是可有可無的愛好,
那些狹隘的舊思想,死了螞蟻也會哭叁天
本次提要:
■ 多吃飯怕消福,動腦筋怕脫發,貸款怕付息,那只有不辦事業了
■ 有些人甯願不學佛法,也不願接受我們對他的供養,這就把學法看成是一
種可有可無的愛好
■ 有些老人不想拿兒女一分錢,卻想來佛門受供養
■ 家庭磨難多,大都出于父母只讓兒女消福,不願叫兒女培福
■ 既想修行,又怕修不成,種種顧慮,阻礙了自己前進的路
多吃飯怕消福,動腦筋怕脫發,
貸款怕付息,那只有不辦事業了
再打個比方,國家爲了要幫助你發展,你本錢不夠,銀行可以給你貸款,假如你貸款怕付息,吃口飯怕消耗福報,動腦筋怕掉頭發,那你還能幹什麼事情啊?即使銀行同意給你貸款,你也不敢拿啊,因爲還了本錢再還利息,不是損失了?可假如你辦起了大工廠,賺了一百萬,付掉二十萬利息,工廠也發展了,又賺了八十萬,這一面你怎麼不想了呢?
有些人甯願不學佛法,也不願接受我們對他的供養,
這就把學法看成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愛好
你來我們這兒學法,沒有生活來源的,不要你生活費,全部由我們負擔,而且每個月還給你零用錢。這麼好的地方,你爲什麼不來?
從世俗人的觀點看,這是你有志氣,吃自己的,不吃人家的,也怕消耗自己福報,所以甯願不學法,也不願接受我們的供養,所以他到現在還不來學法。一定要在社會上去做生意,要賺了二十萬才來。這是把學法看得並不重要,僅僅是人生可有可無的一種愛好!
現在社會上做生意也不容易啊,如果你是一個沒有福報的人,靠勞動換來報酬,辛辛苦苦累積起來,等你攢足了錢來了,傅老師也不在了,真是愚蠢啊!
你即使在這兒接受了供養,可是由于你來、他來、大家來,我們的弘法事業就辦起來了,這個功德可大了,而且你學會了法,將來還能法布施,把法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個功德你想到沒有?真好像從前的老太太,走路踩死一只螞蟻,聽法也不聽了,修行也不修了,在路邊哭了叁天。
有些老人不想拿兒女一分錢,卻想來佛門受供養
還有一種奇怪的思想,“我想到這兒來學,”當然歡迎,“可我自己沒有經濟能力,”也可以嘛,我們來負擔你的生活,“其實我的女兒兒子都很好的,他們錢很多,我就是不向他們要。”這就怪了!你向女兒兒子拿錢,你是在幫他們培福,爲什麼一定要表現世俗上的高傲和自命清高呢?
家庭磨難多,大都出于父母只想讓兒女消福,不願叫兒女培福
從前我孩子一上班,我非但向他們拿錢,還要每月向我報賬:這個月工資多少,買公債多少,夥食費多少,零用錢多少,算得清清楚楚,留下來全部上交給我。爸爸不向兒子拿錢是好爸爸嗎?一直到他們結婚了,我跟他們說,“你每個月工資我給你存著,你現在要辦事情了,你拿去用吧,不過利息供養我。”兒女就應該要供養父母。
爲什麼現在每個家庭裏磨難這麼多?因爲他們不是在培福,是在消福,年輕人有工作、成了家,不好好供養父母,還要向父母拿錢。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才有一點勞保工資,一會兒子來訴苦,一會女兒來要拿錢,這樣不是消耗他們的福氣嗎?怪不得每個家庭裏障礙那麼多,不是出這個事情就是出那個事情。
既想修行,又怕修不成,
種種顧慮,阻礙了自己前進的路
有很多舊思想,都在阻礙佛弟子學法修行,所以現在正法很難弘揚出去。有的是別人阻撓,有的是自己阻撓自己,所以出現這種怪現象,就起源于他的怪思想。前一個時期,我收到一封信,他想來學法,可是顧慮重重,很苦惱,所以拿不定主意:我來學法了,世間上的一切我都放下了,假如學到後來沒有成就,那不是兩頭落空嗎?你學法成就不成就,要你自己努力的,誰給你打包票?你社會上做生意,成功不成功也要自己努力的,也沒人給你打包票啊。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76)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0日
“不出家就該成家”
一句話就把你學法修行的心退了
本次提要:
■ 只想賺錢,修財供養,不想學法、修法供養,這樣就把佛法消滅了
■ 佛在世,教弟子要修“安般”,現在一進佛門就能聽到退失你修行信心話
■ 你能離開世俗,至少在離開世俗這一點上成就了
■ “不出家就該成家”,一句話就把你學法修行的心退了
■ 法施能清淨法身,既能自利又能利他
■ 不進佛門,永遠糊塗,不抓住學法的機會,吃虧的還是自己
只想賺錢,修財供養,
不想學法、修法供養,這樣就把佛法消滅了
這難免也是受了某種思想的影響,“現在是末法時期了,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還不如在社會上賺點錢去供養,還能得到一點福報。”諸如此類的思想在佛門裏早就存在了,現在更加嚴重了。那麼聽到的人就想了:既然修行不得成就,我又何必學法?就是這麼一個觀念,那樣一個說法圍起來,就把佛法消滅了。
佛在世,教弟子要修“安般”,
現在一進佛門就能聽到退失你修行信心的話
從前佛在世的時候,一出家就要你修“安般”,也就是修禅定中的觀息。現在呢?一進佛門就接觸到這種思想。而且有些人還引經據典,更加容易使人相信,可是我們去核對經書,經書上可不是這麼說的。用篡改經典的方法宣揚自己觀點,這種手法非常惡劣。比如人們總是說《大集經》裏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我們去查了這本經典,根本沒這句話。多少人聽了這種話,受到蒙蔽!篡改佛經是滅法的手段。
你能離開世俗,至少在離開世俗這一點上成就了
話再講回來,受了這些話的影響,難免使想來學法的人對修行沒有信心,顧慮重重,我就給他寫幾句話:你能離開了世俗來學法,你至少在離開世俗這一點上成就了吧?
“不出家就該成家”, 一句話就把你學法修行的心退了
還有一種思想,“你要麼出家,要麼成家,你們既不出家,又不成家,像個啥?”咱們這兒爲了弘法,爲了培養人才,走中間道路,好像大逆不道似的,有的人就是對此極力反對。
有個同學剛來的時候,信心堅定,女朋友的來信看也不看,可是到後來他仍然回去了,原因也跟受了這種話的影響有關。因爲有個出家人一直反對他學法:“你不出家就應該成家,既不出家又不成家,算什麼名堂?”他的意思,出家了即使趕經忏也能謀生,成家要養家糊口,也是正常。所以我常說今天佛法的衰落是佛門裏的人製造成功的,將來佛法要滅掉,也是佛門裏的人把佛法滅掉的。
法施能清淨法身,既能自利又能利他
再講法施,法施遠遠超過財施。財施只能增長色身,你窮困、日子難過,生活環境惡劣,自己吃不飽,營養不夠,別人一幫助,你生活條件改善了,身體也好起來了,這是增長色身。可是法施呢?能夠清淨自己的法身,既能自利又能利他。你進行法施是全心全意爲了衆生,要把佛法事業弘揚下去,你的福氣就增長了;你行法施,你自己也在修行,你幫助人家也在修行,大家快快成佛,這個利益還有什麼比得上?什麼都比不上使衆生快快成佛的功德大。
不進佛門,永遠糊塗,不抓住學法的機會,吃虧的還是自己
你們別看我從小長到大傻裏傻氣的,可是我學佛法之後,就不再是傻裏傻氣的人。你們還不是一樣?說句笑話,這也是命中注定的,如果你不進佛門學佛法,就永遠是一個糊塗人,如果肯進佛門,就是另外一種人了。
還好,總算過去世的因緣,今世有進佛門的機會。學佛法的機會來了,我就緊緊地抓住。假如我當初不緊緊地抓住,吃虧的還不是我自己?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77)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20日
圍繞著法報化叁身修行,
就是在爲將來成就法報化叁身作准備
本次提要:
■ 很多人掉在世俗的感情裏,到現在還不來學法
■ 在發心修行上,想得太複雜,拖了後腿,還不是自己搞出來的
■ 圍繞著法報化叁身修行,就是在爲將來成就法報化叁身作准備
■ 佛講的話你真的做到了,都離不開圓滿
■ 法施無窮,財施有盡德
很多人掉在世俗的感情裏,到現在還不來學法
釋迦太子當年離開皇宮時,大家都睡熟了,他就是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可是現在偏偏有許多人,學法的機緣成熟了,他就是不肯把這些機緣抓緊。說起來,在世俗裏留久了,多少會有點感情,這是不可否認的。連釋迦太子也有感情的,他臨走時還回到房裏,看看睡得很熟的老婆和兒子,這不是感情的表現嗎?可是釋迦太子僅僅是看一看呀,看一看就走了,你看到現在還不來學法!
在發心修行上,想得太複雜, 拖了後腿,還不是自己搞出來的
我學佛法倒並不是通過再叁的思考才決定下來的,有許多事情,我就是這樣做了,但是我做出來的事情,都挺符合修行原則的。我覺得很簡單嘛,爲什麼有些人想啊想啊,想得太複雜了,最後還是想不通?當年上海佛教青年會的一個青年跟我說,今天我跟你一起皈依吧。我就皈依了。那一天剛好是四月初八,又說:“下午還有授五戒,我們一起去受五戒吧?”我說好。受皈依受五戒都是好事情,皈依就皈依,受五戒就受五戒,想它幹什…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70~7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