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就叫吃葷;心裏清淨不造惡業,這就叫吃素。
一個人如果心腸谄曲,一會這麼講,一會那麼講,簽了字也不算數,戒律也不清淨,甚至當徒弟的還打罵師父,這個人到底是吃葷還是吃素?
有人爲了爭取供養,還會導演出一個儀式來
還有件事情,我這兩天想起來心裏就難過。有一次佛菩薩生日,有個寺院常住把我請去,說“有居士要供養老師,希望老師去一下。”我作爲居士爲什麼接受供養?因爲我在樹立法幢,供養我的錢,我都轉供養到弘法培養人才的事業上去。我當時想:假如叫他們到我這兒來,好像我太傲慢了,那只好去了。
我從來也沒有碰到過這樣一個儀式,在叁聖殿裏,我變成演員,叫我和老和尚並排在佛前站好,叫居士們排隊來供養,這像什麼呀?(衆笑)我真是跑也跑不了,站也站不穩。演這場戲幹什麼?以爲這樣一搞,居士們都會發心供養,其實真正走上來也沒幾個人。(衆笑)搞這種把戲,還不是爲了勾錢,清淨嗎?可能是自編自導自演。
佛弟子要團結,有人煩惱習氣重,
卻連小事情都不肯“算了”
這都是貪瞋癡啊,現在佛門裏許多人,根本沒有腳踏實地好好去修。他們煩惱重、習氣重,不聽佛法,或者雖然聽了法,也不想改過來。我在講法時,總是說佛弟子之間要團結,小事情就算了,不要計較。有一次我提到,我年輕時,有個學生請我到他家去,那天他家來了一個好朋友,好朋友說起他氣惱的事情,總說:“我還不是算了?”(湖北口音)我看她在後面聽得咯咯笑,意思是很同意,可是行爲上偏偏不肯算了。
據說矛盾最開始的時候,是因爲我們不參加常住做佛事,有人跟她講話時,關抽屜聲音響一點,到她嘴裏變成是拍桌子。這種小事她偏不肯算了。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45)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8日
不可因失望退失菩提心,
要勸請善知識轉*輪,佛教才會好起來
本次提要:
■ 不可因失望退失菩提心,要勸請善知識轉*輪,佛教才會好起來
■ 同學間也要互相勸請,世人愚癡,卻常勸請他人發喜糖、打牌、流轉生死
■ 佛弟子都應該聽法學法,培養人才,要勸請大家上臺講法
■ 心裏開朗、跑在前面,是克服緊張最好的辦法
不可因失望退失菩提心,
要勸請善知識轉*輪,佛教才會好起來
有些人看到這種現象,消極了、失望了,還是自管自,就躲起來吧。那就等于退了菩提心。你是一個正派的人,發了菩提心就不應該退心呀,退了菩提心是犯根本戒。我們都是發了菩提心的人,一個人發心力量不夠,就必須要團結更廣大的人,鼓勵大家一起發菩提心,這樣力量就大了。
要勸請善知識轉*輪,要大大地講經說法,利益衆生,那樣子佛教才會好起來。這兩天我在批評有些老同學,學了佛法不知道怎麼去用,也就等于不知道怎麼去修。聽法有聽法的功德,能夠增長你智慧,可是你不去修,這個功德也鋪不開去。在大衆修行的集體裏,有這麼多老師同學的幫助,你聽了法不用上去,可惜不可惜?
同學間也要互相勸請,世人愚癡,
卻常勸請他人發喜糖、打牌、流轉生死
這幾天我連續講勸請功德,你們在生活裏就要用啊。你勸請同學講法,鼓勵他提高提高:“你在這方面比較有體會,是不是哪一天你上臺講講,這對同學們有很大利益。”或者說“你跟這個同學談得來,他昨天起煩惱,你是不是去勸勸他,別起煩惱。”這也是勸請啊。
世間上人勸請人家做好事,有是有,可是不多吧,而特別多的是做媒婆,勸人家相親、結婚、發喜糖,那是勸人流轉生死。
這段經文只提到勸請轉*輪,轉*輪就是說法度衆生。其實你勸大家多做點好事,這也是勸請呀。可是原則要堅持,愚癡的人經常搞錯。你不去打牌,也會勸請你:“他們叁個,缺一個人牌打不成,你不去喪陰節。”
有說“受了戒,喝酒是可以的,只要不酗酒。”那就是勸你喝酒犯戒,佛說:“犯戒地獄苦。”
佛弟子都應該聽法學法,
培養人才,要勸請大家上臺講法
你們出家同學將來都要當法師,居士即使不出家,也要弘法度衆生,當個老師。要弘法,現在就必須要聽法,凡是皈依叁寶的佛弟子,都應該聽法學法。這兒培養人才有個原則,叫自願跟強迫結合。
你們應該好好勸請同學上臺來講法,勸請就是鼓勵。假如他說,“我講不來。”你就鼓勵他,“不管講得來講不來,只要有勇氣上去,大衆就會發歡喜心,那你就有功德。”如果講不來就不上來,永遠也講不來。
什麼叫強迫?就是規定每個同學都要上來講,既然規定了,你就必須照規定辦。有句老話: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在這兒培養你不止叁年了,要派你上場,叫你講法,你卻不想上來,你年輕時不上來,什麼時候上來啊?越是年紀小上來,就越占便宜。即使講不好,人家也會說:“不簡單啊,這麼小的年紀也會講,了不起。”你現在不講,等到老了再上來講,講不好,人家就有意見:“這個老前輩講什麼呀?”所以勸請也好,強迫也好,都是愛護你們,爲了要把你們培養成才。
心裏開朗、跑在前面,是克服緊張最好的辦法
勸請有各種方法,乃至只是一個動作,一句話。我勸你們,越是緊張越要跑在前面,這是最聰明的辦法。如果你第一個上來講,最多上來時緊張,一開口,緊張就好一點,等你講完了,就不緊張了。你坐下去聽旁人講,你坐個五十分鍾,五十分鍾一點都不緊張。
假如你拖到最後,聽第一個人講,你也緊張,第二個人講,你還是緊張,最後輪到你時,你緊張了五十分鍾,何苦呢?衆生都喜歡做愚蠢的事情。我經常說,工作拖拉是最愚蠢的人,越拖越糟糕。
假如你心跳得厲害,你放心,心再跳也不會從嘴巴裏跳出來。你一上來,緊張就會消失。假如還緊張,你就想:我上來是講的,你們坐在下面是聽的,當然我比你們高,你就不緊張了。
說“假如我講不好咋辦?”你就想:我講得好你也得聽,講不好你也得聽,因爲這是老師規定的。(衆笑)你心裏一開朗,緊張就沒了。第一次難免會緊張,第二次就不緊張了,不上來,永遠緊張。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46)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年1月8日
以勸請功德,回向阿耨多羅
叁藐叁菩提,能快快成佛
本次提要:
■ 上臺前准備緊張,上臺就會結巴,躲在最後一個,還是逃不了
■ 勸請必須根據菩提心,強迫必須根據規章製度
■ 以勸請功德,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能快快成佛
■ 挑糞的人易放下,發菩提度衆生就要不執著
上臺前准備緊張,上臺就會結巴,
躲在最後一個,還是逃不了
從前聽說有個人結婚,新式婚禮要來賓致辭,來賓你推我我推你,最後推一個平時最會說話的人上去,他說:“我不行不行。”“你最會說話,你不上去誰上去?”硬把他推上上臺,他一說話磕磕巴巴的,這是因爲他在臺下盡在准備緊張。結果人家有意見:“你們開什麼玩笑,推一個磕巴子上來講話!”(衆笑)
我從前緊張得連自己名字都說不出來,我現在一點不緊張了嘛。不要小看自己,一切都是鍛煉出來的,即使你平時不會講話,鍛煉鍛煉就會了。
再說現在規定每個人都要講,你逃也逃不過,同學們推也把你推上來。我孩子小時候怕打針,他媽是個護士,到小學裏去給他們打防疫針,我兒子也排在裏邊。他怕疼,很緊張,看看快要排到了,他溜到最後一個去了,又要排到他了,他又溜到最後一個去。最後人越來越少,實在逃不了了,給他媽一把抓住。所以你即使排到最後一個,你也逃不了,這就是強迫,也是爲你好啊。
勸請必須根據菩提心,強迫必須根據規章製度
來到這兒小住的,也是自願跟強迫相結合。你們既然稱我老師,那我就不客氣了,也是先勸請,後強迫。勸請什麼?你在這兒小住,你必須聽法。聽法有功德,聽了法你才好修行,才能度衆生。但規章製度規定,凡是來小住的,全要過集體生活,聽法要參加,討論也要參加,這就是強迫。
你把鳥抓來,放到鳥籠裏,使它失去自由,這個強迫不好。你把病人送進醫院,他不打針,強迫他打,這種強迫是治病救人啊,說得簡單一點,勸請也好,強迫也好,必須根據菩提心,必須根據規章製度。
以勸請功德,
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能快快成佛
勸請功德究竟有多大?如果你把它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你就能快快成佛,因爲勸請功德就是菩提心功德。在我們這個集體裏,無論你修什麼功德,全是菩提心功德。佛弟子修好菩提心功德,他走的路就會變得非常寬大、非常莊嚴,佛經上稱爲王道朗然,像王走的道路那樣。這是一個比喻,也是實際,佛又稱法王,我們走上菩提心的道路,那不是王的道路?
挑糞的人易放下,發菩提度衆生就要不執著
修大乘的人,必須要累積菩提心功德。我聽說湖北過來的同學,有一件事情不太高興,這兒沒有你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挑糞,來到這兒兩叁個月了,沒有挑糞的機會。你們挑糞也是在累積菩提心功德。挑糞就是在修行啊,掃除塵垢嘛。而且挑糞的人容易修得好,因爲他在修放下。所以喜歡挑糞就等于喜歡放下。你們挑糞也有經驗的,高高興興挑,挑到地方就倒掉,從來沒有人撿了大便,放不下,留在自己被窩裏。放下世間上的汙染,幫助同學們好好修行,這就是菩提心功德。
你們常說,傅老師說話隨隨便便,裏邊卻都有法義。據說前兩天我說過一句話,我說過就忘記了,你們倒記得住。哪句話?發了菩提心的人度衆生,就像每天大便。好像這句話不太好聽,你們倒悟了,說這句話真有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因爲從來沒有一個人對糞便執著。雖然在度衆生,卻不去執著衆生的煩惱,放得下。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40~4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