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9)▪P2

  ..續本文上一頁緣。一進佛門就受這種影響,很可惜啊。就因爲他什麼也不懂,總以爲佛門裏都是好的,乃至于對錯誤的東西也辨別不出來,盲目崇拜,既愚又迷。假如佛門裏的人什麼都好,何用釋迦佛來度衆生啊?即使偶然有些正派的人,具足正知正見,可是他發心太小,好像一接觸魔王的魔氣,就糊塗了,沒有力量了。要不是這些情況,佛法怎麼會滅呀?

  有句老話:“第一口奶最重要”,如果你進佛門後第一步走錯了,以後再不糾正,好比你把初一當初二,一年錯完。

  法沒了,寺院成了文物館,菩薩是藝術品,

  賣門票成了旅遊景點,哪還找得到佛教啊

  魔王波旬目的就是爲了要消滅佛法。法沒有了,佛教就完了,寺院變了文物館,菩薩變了藝術品,經書誰也不懂,變了古董,穿了和尚衣服給人看、賣門票,成了旅遊場所,哪還找得到佛教啊?

  魔王波旬只有一個,

  魔子魔孫、魔的眷屬卻在天天增長

  這樣講起來咱們沒希望喽,這種想法又不對了,至少現在佛經還在,還有講佛法的地方,我們這裏就在講佛法。如果有人把法講錯了,那可不是講佛法。佛說:“離經一字,就是魔說。”現在有種風氣,佛弟子也不搞搞清楚這個人是真比丘還是假和尚,全都恭敬禮拜。哪怕是假和尚、造罪的,只要有個出家形相就認爲是出家人。因爲他不懂佛法,邪師邪說的話倒聽得很多,例如“有錯也不能說,說了背罪過”。所以別看魔王波旬只有一個人,他魔子魔孫、魔的眷屬每天都在不斷增長。

  魔王並無力量,法是滅在佛門自身的腐敗上

  反過來說一句,魔王波旬有什麼力量啊?我可不害怕,爲什麼我不怕?因爲我懂得佛法道理。大家都知道滿清是被孫中山推翻的,我說如果孫中山有能力推翻滿清,爲什麼早一點不推翻?凡是一個朝代滅亡,都是在這個朝代的後期,這個朝代剛剛建立的時候,誰能打敗他?只有他打敗別人。等到後期了,你要打敗他,那就很有希望,乃至于可以輕而易舉。什麼道理?腐敗啦!所以我的看法,滿清是敗于自己的腐敗。同樣的道理,將來佛教消滅,並不消滅在魔王波旬手裏,而是消滅在佛弟子自身的腐敗上!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4)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2.27

  有正法的地方才叫淨土,

  沒有正法的地方,再快樂也不過是天堂

  本次提要:

  ■ 內心煩惱是內因,環境汙染是外因,二者合起來,腐敗就産生了

  ■ 不願聽法,覺悟心就沒了

  ■ 正知正見的力量,是從正法中産生的

  ■ 有正法的地方才叫淨土,沒有正法的地方,再快樂也不過是天堂

  ■ 享受快樂那是天堂,斷除煩惱才是極樂

  ■ 法最重要,法供養的功德無法計算

  ■ 一塊金子,無論放到什麼地方都會放出金光來

  內心煩惱是內因,環境汙染是外因,

  二者合起來,腐敗就産生了

  後世的佛弟子,怎麼會腐敗到這樣呢?一個是內心的煩惱,自己沒有好好去消滅它,還有一個受了環境的影響,什麼環境?還不是魔王波旬散布的魔氣環境,這是外因。佛弟子自身的腐敗這是內因,魔王波旬僅僅是個外因,內因爲主,外因也不可忽視,內因外因合起來,就産生腐敗了。

  爲什麼衆生煩惱始終保留下去,不想消滅?有的人還以煩惱爲高興,貪也有高興,貪不著就去偷;瞋也有高興,冒起火來打人家兩個耳光。像這樣的人,他有覺悟要消滅煩惱嗎?而旁邊的環境又在助長他的煩惱。

  不願聽法,覺悟心就沒了

  爲什麼說這些人沒有辦法?原因就是這些人不肯聽法,現在有法可聽他不要聽,將來沒有法可聽,就更沒希望了。剛進佛門剛出家的時候還有一股覺悟的心,“我想修行,我想學佛法,我要了生死。”慢慢這顆心就沒了,怎麼會沒有啊?那還不是受了邪師邪說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

  正知正見的力量,是從正法中産生的

  邪師都是魔王波旬的徒子徒孫!邪說都是魔說!而且還印書。散布錄音磁帶、VCD,一下子全世界傳布,厲害呀!可是我告訴你,並不可怕,只要咱們正知正見的佛弟子團結起來,扭成一根繩,誰也推不動、摧不垮!所以說不可怕。咱們樹立法幢也已十年了,有人說“這些學生可厲害了”,或者說“這個老師凝聚力很強”。不是你們的力量,也不是我的力量,是正法的力量,正法是摧不垮的。

  有正法的地方才叫淨土,

  沒有正法的地方,再快樂也不過是天堂

  有正法的地方才叫淨土,沒有正法的地方,再快樂也不過是天堂。佛說過:即使這個地方像天堂那樣快樂,如果沒有正法,你也不應該去;如果這個地方很苦,哪怕苦得像地獄那樣,可是有正法,你就應該去。我們這裏經常聽到別人說:“你們這兒生活太艱苦啦。”其實我們一點不覺得苦。

  享受快樂那是天堂,斷除煩惱才是極樂

  還聽到一句話“你們這兒是一片淨土”,淨土是你享福的地方嗎?極樂世界的極樂可不是叫你去享福,而是叫你去斷煩惱修成極樂。不斷煩惱會有你的快樂?天人還不是六道輪轉?還不是有生死、有煩惱?有人佛法不懂,連極樂兩個字都不會解說,名義上在講法,專門講極樂世界怎麼快樂,從來沒有解說過“極樂”從哪裏來的。怪不得有人說:“到了極樂世界,即使掃掃地,我也很幸福。”有位法師就笑他:“到了極樂世界,還用得著你掃地呀?”愚人只能到愚的世界,愚了一輩子,還想到極樂世界!

  法最重要,法供養的功德無法計算

  佛法所以會消滅,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白:不要法、蔑視法、不恭敬法、不聽法、不學法。所以法是最最重要的,你能做法布施、法供養,這個功德是沒辦法算的,所以普賢菩薩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

  一塊金子,無論放到什麼地方都會放出金光來

  今天早上看了一封信,有這麼幾句話,“老師,你們爲什麼又換了一個地方?”他不了解,後面又說:“好比一塊金子,無論放到什麼地方都會放出金光來。”法上的金光誰最害怕?魔王波旬最害怕!當然也包括魔子魔孫。因爲他們害怕,我們才會受排擠、受誣蔑,所以就在金子上澆灰土。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5)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2.27

  佛門要來個大掃除,懶惰的人不肯動手

  本次提要:

  ■ 佛門要來個大掃除,懶惰的人不肯動手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能挑重擔,功德無量

  ■ 教一句“唸佛是誰?”竟然要收叁萬元學費

  ■ 浪費時間是培養自由散漫

  ■ 佛弟子的快樂要從法喜來

  ■ 昏沈、渙散、懶惰跟好睡沒有什麼兩樣

  ■ 修行人心一外飄就形成了浪費

  佛門要來個大掃除,懶惰的人不肯動手

  我年輕時就說過:佛門裏要來個大掃除,掃掃幹淨。今天有誰在打掃?懶惰啊!都不肯動手。我們就在大掃除!我們還唱了一首歌《佛教靠我》,對啊!這才像一只小獅子,小獅子就是佛弟子。因爲佛是大獅子,大獅子生下的就是小獅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能挑重擔,功德無量

  可是從前我還聽到一句話,“就憑你幾十個學生,能把這個風氣轉過來嗎?就好比在火爐裏丟塊冰。”即使咱們小氣候形不成大氣候,但是至少有我們在,總比沒有我們好得多。好比從前荒年,媽媽很辛苦地搞了一點吃的給你,旁人說閑話:“這一點點能吃得飽嗎?”雖然吃不飽總比沒有好!還可以擺個事實,當你在母胎裏的時候,最最開始就像綠豆那麼大。照你這個說法,憑你綠豆這麼大一粒,能長成身體嗎?衆生成佛是靠衆生的佛性,是憑佛性成佛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怕我們自己不爭氣!所以你們這些人將來培養出來能挑重擔,你功德無量。你培養不出來有什麼用?在油鍋裏滾到後來滾成老油條,一碰就碎。

  教一句“唸佛是誰?”竟然要收叁萬元學費

  前一個時期聽到一件事情,雖然很令人氣憤!可是你們聽了也有啓發意義。據說有人開了一個班,教什麼禅,只學五天,學費叁萬元。老板們一聽到叁萬,以爲是不得了的好,也有人去參加。就教一句話,“念佛是誰?”如果你再要問,“啪”一下就打過來,不許你開口。五天一到,叁萬元拿走了,如果培養不出來,你還我錢嗎?

  浪費時間是培養自由散漫

  前幾天給你們講了意樂加行的修法,聽了就要去實踐。接下來還要跟你們講下士修法,下士第一個修法就是念無常,浪費時間就是惡業,浪費時間是培養自由散漫、懶惰成性、拖拉成風,這種人能幹出事情來?

  佛弟子的快樂要從法喜來

  快樂人人都會追求,有人追求唱歌跳舞的快樂、喝酒打牌的快樂,這可不是我們佛弟子修的意樂。我們佛弟子修的意樂是法上的歡喜,沒有法你會産生法喜嗎?沒有法,你這個意樂加行修得起來嗎?

  昏沈、渙散、懶惰跟好睡沒有什麼兩樣

  我雖不參加你們的自恣,我照樣經常檢查自己。昨天晚上臨睡時沒有什麼瞌睡,我就馬上自我檢查:平時我早上講法前爲了要振作一下精神,先睡一會兒,最多睡十五分鍾半小時,中午也不過睡個十分鍾或者半個小時。昨天上午竟然睡了一個小時,中午也睡了一個小時,睡得太多了,怪不得晚上睡不著。(衆笑)這就是形成病態的一個根源。你們爲什麼毛病這麼多?是不是睡得太多了?說“我八小時還沒有滿呢。”你平時昏沈、渙散、懶惰成性,這跟睡有什麼兩樣?全在浪費時間。四十九年教法,學都來不及學,修都來不及修,還能由你這樣懶惰浪費時間嗎?

  修行人心一外飄就形成了浪費

  從年輕到現在,我認爲自己不知道浪費了多少時間,即使今天醒過來了也挺可憐的,不知道還能留給我幾年。可是當年在上海,不止一個人說過:“在我知道的同學裏,要算你抓得最緊,數你最用功。”後來有人告訴我,他在公園裏碰到一個練氣功的,告訴他:“測來測去,你們這個老師,在信佛的人中間是最用功的。”可是我自己檢查檢查,即使我用功時也有浪費。比…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