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0)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年12月28日下午
富麗堂皇、空架子,叁分喜來七分悲
本次提要:
■ 佛教的興亡,難道跟佛弟子沒有關系嗎
■ 要使正法久住,必須*輪常轉
■ 寺院造得富麗堂皇,裏面都是空架子,真使人叁分喜來七分悲
■ 釋迦佛的弟子,就要把釋迦佛的法護持好
■ 進了佛門沒志氣,不享洪福享清福
佛教的興亡,難道跟佛弟子沒有關系嗎
我們來這兒之前,都是被社會上的世俗習氣,包括拜金主義、追求榮華富貴、五欲享受、貪瞋癡泛濫,這樣的環境所包圍。今天的事實,我們自己誰也不腐敗,誰也影響不了我們。如果有一個人受影響,根子還在于他本身腐敗。所以“佛教靠我”這句話我是很贊同的。可是現在佛門裏自卑感嚴重的人,失去了佛弟子應有的雄心壯志,一天到晚背著沈重的包袱,只會說“業障重、鈍根、煩惱衆生”,你背上了這個包袱,當然聽到“佛教靠我”,難免有點反感,“這麼傲慢,你又不是大菩薩轉世。”就因爲沒有大菩薩轉世,所以佛教靠我啊!從前有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佛教的興亡難道跟佛弟子沒有關系啊?佛教今天的衰落、腐敗、不正之風到處都是,還不是由于佛門裏流行沒有雄心壯志、不負責任,把衆生丟在後面,想拍拍屁股自己走的思想?這種愚癡自卑、消極厭世、都是邪師邪說所製造的氣氛形成的。
要使正法久住,必須*輪常轉
森林裏只有獅子才能稱王,小綿羊能稱王嗎?由于這種邪師邪說的影響,小獅子竟然變成躲在竈洞裏的煨竈貓。我們今天爲了振興佛教,爲了要自己成就,爲了廣度衆生,必須跟製造佛教衰落的這種氣氛對著幹。我們說釋迦佛的話,因爲我們是佛弟子。要說釋迦佛的話,就必須要弘揚正法,大轉*輪。我從前在上海是跟清定上師學法的,清定上師那邊挂著兩條橫幅,一條是“正法久住”,另一條是“常轉*輪”,兩句實際上是一句,必須常轉*輪,才能正法久住。*輪不轉,法都沒有了,正法能久住嗎?
寺院造得富麗堂皇,裏面都是空架子,
真使人叁分喜來七分悲
由于改革開放,我們祖國聲譽不斷提高,國內富人越來越多。心地善良的人對佛菩薩非常尊敬,他們有錢願意做供獻,可是由于聽不到佛法,他們也不知道怎麼樣才能真正把佛教興起來,只能是造造廟。前幾天我聽說廣東造了一個廟,五千萬,真使我大吃一驚啊。後來在其它地方也看到五千萬造的廟,真是比皇宮還要富麗堂皇,可是裏邊五十個人都不到。
很少有人發心:我要辦一個弘法道場,我要培養人才,我要大轉*輪。往往廟造得富麗堂皇,裏邊僅僅是幾個假和尚,更談不上有什麼法了。這本是不應該有的末法後期的現象,卻在如今末法初期出現了。廟造得很好,裏邊都是空架子,真使人叁分喜來七分悲。法滅掉了,造的廟再富麗堂皇又起什麼作用啊?那豈不是把廟變成了文物館,菩薩像變成了藝術品?假和尚不懂佛法,只知道敲打唱唸,豈不是佛門變了演戲的舞臺了?門票賣得特別起勁,不懂佛法的人高興,以爲佛法興起來喽,懂佛法的人卻深感悲哀。
釋迦佛的弟子,就要把釋迦佛的法護持好
所以如果你真正是釋迦佛的弟子,就要把釋迦佛的法保護好,要護法,要弘法。我們今天來這兒學法的目的不是來享受。有人可能奇怪:這兒生活這麼苦,怎麼還說享受,如果這兒不是享受。天天在受苦受難,你住得下去嗎?爲什麼說是享受?因爲你多少有點善根,社會上那些吃喝玩樂的生活,你總覺得不習慣,合不來。可能你前世也是修行人吧!想想沒勁,娶老婆是最沒勁的事情,如果娶老婆有勁怎麼會吵架打架,怎麼會離婚?狐狸尾巴露出來了,你就要跟她離婚了。這是打打比方,所謂狐狸精就是被情啊、愛啊所迷惑了。
進了佛門沒志氣,不享洪福享清福
憑著過去世的善根來到這兒,這兒不愁吃不愁穿,還給你每天聽經,教你修禅定,這兒沒有社會上你看不慣的事情,覺得這兒挺舒服,可你有雄心壯志嗎?你有沒有想過:將來幹一番偉大的事業?這些都沒有,只覺得這兒挺好,那不叫享清福嗎?享清福的思想根源很深,我年輕進佛門就聽到這句話,不要洪福要清福,現在變成不享洪福享清福。你們來這兒是來接受培養的!培養你將來當菩薩,大轉*輪,廣度衆生。不要做一個沒有志氣,光享清福的人。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1)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年12月28日下午
純粹的佛教成了叁教混雜,
如今連法也聽不到了
本次提要:
■ 有佛教思想的說:“要主持正法,廣度衆生”,有儒教思想的說:
“找個小廟,作畫彈琴”。
■ 念念不忘花草,想做蝴蝶?念念不忘雲啊、月啊!想上天去?
■ 純粹的佛教成了叁教混雜,如今連法也聽不到了
■ 培養菩提心功德、說法度衆生功德,才能成就“大法師的搖籃”
■ 叁教合一、邪師邪說不能稱賢者,好比泥鳅不能稱小龍,糞便不能稱米飯
有佛教思想的說:“要主持正法,廣度衆生”,
有儒教思想的說:“找個小廟,作畫彈琴”。
在中國的佛門曆史上多少年以來,很多所謂有修養、有文化的,實際上是充滿著儒教思想的人進佛門,爲了享清福,把佛門看成他的世外桃源。前幾年我還看過一個碟片,名字叫《走進佛門》,拍的人走進一個佛學院,問裏邊學僧:你將來畢業以後想幹啥?他說:“我想找一個小廟,作畫,彈琴。”這就是爲了享清福。當然這總比搞歪風邪氣、爲名爲利好。後來又到四川尼衆佛學院去,問她們培養出來想幹什麼?她們回答:“主持正法,廣度衆生。”思想就兩樣。因爲前面一個佛學院培養的人是中國佛教的模式,後面一個培養出來的人,思想是釋迦佛佛教的模式。
念念不忘花草,想做蝴蝶?
念念不忘雲啊、月啊!想上天去?
我們當初編的《清涼橋》雜志1-14期(15期以後與我們無關),全國各地都喜歡看,而且一片贊歎。照樣有人提意見,你們雜志很好,不過雜志裏書畫太少。他主張佛門要寫詩、畫畫、書法、彈琴、下棋,現在可能還要搓麻將。別以爲我說說笑話,他們不畫佛像畫梅花,不學佛法學唱唸,不把佛法的內容總結成偈頌,以便于背誦,卻去寫小路邊涼亭旁,花啊、草啊、月啊、雲啊!你念念不忘花啊草啊,想做蝴蝶?念念不忘雲啊、月啊,想上天去?
純粹的佛教成了叁教混雜,
如今連法也聽不到了
佛教一傳入中國就大變樣,看不到純粹的佛教。儒教、道教、佛教混在一起,既不像佛教,也不像儒教,也不像道教,後來又加了氣功,有什麼佛教香功、菩提功、阿彌陀佛功、如來功,變成了四不像。這就是因爲沒有弘揚釋迦佛的法所造成的。我年輕時還經常能聽到法,可是有些老法師講法時,總要加一些儒教道理、道教道理,現在連法都聽不到了。
培養菩提心功德、說法度衆生功德,
才能成就“大法師的搖籃”
發菩提心的人,一發菩提心就有菩提心功德,行菩薩道就有度衆生功德,弘揚佛法就有說法的功德。當然貪功德也不好,明白有功德而作爲一個鼓勵還是好的。所以你們來到這兒不是來享清福,而是來接受培養的。今天我整理過去小住同學座談會的談話記錄,第一篇就是“大法師的搖籃”,不錯,我們這兒就是培養說法人才的搖籃,所謂出家人要當法師,在家人要當老師,個個要弘揚正法。
前一個時期我們在培訓素質,剛剛給意樂加行堂講了一些培訓素質的法,以後內容還要多,其中一個就是培訓說法。不管你說得來說不來,每個人都要上來演講,講講自會培養出來的。如果你不上來演講,只到廚房裏幫廚,好是好啊,可這是培福不是培養弘法人才呀!你不肯上臺就是來享清福。假如有人說“我太緊張,心跳得快,乃至快跳到喉嚨口了。”(衆笑)我也不著急,心絕對不可能從你嘴巴裏跳出來的。要克服緊張,就得在緊張裏去鍛煉,逃避緊張你能克服緊張嗎?
叁教合一、邪師邪說不能稱賢者,
好比泥鳅不能稱小龍,糞便不能稱米飯
說法就有功德。《佛說賢者五福德經》,這個經題已經說得很明確,只有賢者說法才有五種福德。你說的不是釋迦佛的法,方向不對,觀點模糊,宣揚世俗,叁教合一,乃至于是邪師邪說,你能稱賢者嗎?泥坑裏的泥鳅能稱小龍嗎?糞缸裏的大便能稱白米飯嗎?而且長期以來還出現了不少怪現象,打一個比方,一只小蒼蠅問媽媽:“我們蒼蠅爲什麼老是喜歡吃大糞?”媽媽訓它,“跟你講了幾次了,在吃飯的時候不要說這種話。”(衆笑)真是矛盾百出了。佛門裏這種種顛顛倒倒、矛盾百出的人多得不得了。還假裝正經,擺出一副莊嚴的樣子,這些人都不叫賢者。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2)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年12月28日下午
賢者說法,必須引導衆生趨向涅槃
本次提要:
■ 撲滅修行意志,爲名爲利的假和尚,都不能爲人授皈依、收徒弟
■ 賢者說法,必須引導衆生趨向涅槃
■ 出家人不學時髦,元寶帽、沒辮子的法國帽都不適宜
■ 出家人穿白鞋白襪,促使佛法很快消滅
■ 不願當未來菩薩的人,放棄了大果報很吃虧啊!
撲滅修行意志,爲名爲利的假和尚,
都不能爲人授皈依、收徒弟
我們皈依時就應該搞清楚,皈依是皈依佛,現在釋迦佛涅槃了,你可以皈依比丘僧作代表。這個比丘僧必須是賢聖僧。什麼叫賢聖僧?他出家修行的目的是爲了斷煩惱、了生死、將來證果成道,這才叫賢聖僧呀!光是剃了如來的頭,穿了如來的袈裟,心裏卻沒有想斷煩惱、了生死,更沒有想證果的心,更有甚者,自己沒有證果的志氣,還廣泛宣傳:“現在末法時期了,還有證…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叁“勸請功德”的講解(10~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