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0)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年12月28日下午
富丽堂皇、空架子,三分喜来七分悲
本次提要:
■ 佛教的兴亡,难道跟佛弟子没有关系吗
■ 要使正法久住,必须*轮常转
■ 寺院造得富丽堂皇,里面都是空架子,真使人三分喜来七分悲
■ 释迦佛的弟子,就要把释迦佛的法护持好
■ 进了佛门没志气,不享洪福享清福
佛教的兴亡,难道跟佛弟子没有关系吗
我们来这儿之前,都是被社会上的世俗习气,包括拜金主义、追求荣华富贵、五欲享受、贪瞋痴泛滥,这样的环境所包围。今天的事实,我们自己谁也不腐败,谁也影响不了我们。如果有一个人受影响,根子还在于他本身腐败。所以“佛教靠我”这句话我是很赞同的。可是现在佛门里自卑感严重的人,失去了佛弟子应有的雄心壮志,一天到晚背着沉重的包袱,只会说“业障重、钝根、烦恼众生”,你背上了这个包袱,当然听到“佛教靠我”,难免有点反感,“这么傲慢,你又不是大菩萨转世。”就因为没有大菩萨转世,所以佛教靠我啊!从前有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的兴亡难道跟佛弟子没有关系啊?佛教今天的衰落、腐败、不正之风到处都是,还不是由于佛门里流行没有雄心壮志、不负责任,把众生丢在后面,想拍拍屁股自己走的思想?这种愚痴自卑、消极厌世、都是邪师邪说所制造的气氛形成的。
要使正法久住,必须*轮常转
森林里只有狮子才能称王,小绵羊能称王吗?由于这种邪师邪说的影响,小狮子竟然变成躲在灶洞里的煨灶猫。我们今天为了振兴佛教,为了要自己成就,为了广度众生,必须跟制造佛教衰落的这种气氛对着干。我们说释迦佛的话,因为我们是佛弟子。要说释迦佛的话,就必须要弘扬正法,大转*轮。我从前在上海是跟清定上师学法的,清定上师那边挂着两条横幅,一条是“正法久住”,另一条是“常转*轮”,两句实际上是一句,必须常转*轮,才能正法久住。*轮不转,法都没有了,正法能久住吗?
寺院造得富丽堂皇,里面都是空架子,
真使人三分喜来七分悲
由于改革开放,我们祖国声誉不断提高,国内富人越来越多。心地善良的人对佛菩萨非常尊敬,他们有钱愿意做供献,可是由于听不到佛法,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真正把佛教兴起来,只能是造造庙。前几天我听说广东造了一个庙,五千万,真使我大吃一惊啊。后来在其它地方也看到五千万造的庙,真是比皇宫还要富丽堂皇,可是里边五十个人都不到。
很少有人发心:我要办一个弘法道场,我要培养人才,我要大转*轮。往往庙造得富丽堂皇,里边仅仅是几个假和尚,更谈不上有什么法了。这本是不应该有的末法后期的现象,却在如今末法初期出现了。庙造得很好,里边都是空架子,真使人三分喜来七分悲。法灭掉了,造的庙再富丽堂皇又起什么作用啊?那岂不是把庙变成了文物馆,菩萨像变成了艺术品?假和尚不懂佛法,只知道敲打唱唸,岂不是佛门变了演戏的舞台了?门票卖得特别起劲,不懂佛法的人高兴,以为佛法兴起来喽,懂佛法的人却深感悲哀。
释迦佛的弟子,就要把释迦佛的法护持好
所以如果你真正是释迦佛的弟子,就要把释迦佛的法保护好,要护法,要弘法。我们今天来这儿学法的目的不是来享受。有人可能奇怪:这儿生活这么苦,怎么还说享受,如果这儿不是享受。天天在受苦受难,你住得下去吗?为什么说是享受?因为你多少有点善根,社会上那些吃喝玩乐的生活,你总觉得不习惯,合不来。可能你前世也是修行人吧!想想没劲,娶老婆是最没劲的事情,如果娶老婆有劲怎么会吵架打架,怎么会离婚?狐狸尾巴露出来了,你就要跟她离婚了。这是打打比方,所谓狐狸精就是被情啊、爱啊所迷惑了。
进了佛门没志气,不享洪福享清福
凭着过去世的善根来到这儿,这儿不愁吃不愁穿,还给你每天听经,教你修禅定,这儿没有社会上你看不惯的事情,觉得这儿挺舒服,可你有雄心壮志吗?你有没有想过:将来干一番伟大的事业?这些都没有,只觉得这儿挺好,那不叫享清福吗?享清福的思想根源很深,我年轻进佛门就听到这句话,不要洪福要清福,现在变成不享洪福享清福。你们来这儿是来接受培养的!培养你将来当菩萨,大转*轮,广度众生。不要做一个没有志气,光享清福的人。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1)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年12月28日下午
纯粹的佛教成了三教混杂,
如今连法也听不到了
本次提要:
■ 有佛教思想的说:“要主持正法,广度众生”,有儒教思想的说:
“找个小庙,作画弹琴”。
■ 念念不忘花草,想做蝴蝶?念念不忘云啊、月啊!想上天去?
■ 纯粹的佛教成了三教混杂,如今连法也听不到了
■ 培养菩提心功德、说法度众生功德,才能成就“大法师的摇篮”
■ 三教合一、邪师邪说不能称贤者,好比泥鳅不能称小龙,粪便不能称米饭
有佛教思想的说:“要主持正法,广度众生”,
有儒教思想的说:“找个小庙,作画弹琴”。
在中国的佛门历史上多少年以来,很多所谓有修养、有文化的,实际上是充满着儒教思想的人进佛门,为了享清福,把佛门看成他的世外桃源。前几年我还看过一个碟片,名字叫《走进佛门》,拍的人走进一个佛学院,问里边学僧:你将来毕业以后想干啥?他说:“我想找一个小庙,作画,弹琴。”这就是为了享清福。当然这总比搞歪风邪气、为名为利好。后来又到四川尼众佛学院去,问她们培养出来想干什么?她们回答:“主持正法,广度众生。”思想就两样。因为前面一个佛学院培养的人是中国佛教的模式,后面一个培养出来的人,思想是释迦佛佛教的模式。
念念不忘花草,想做蝴蝶?
念念不忘云啊、月啊!想上天去?
我们当初编的《清凉桥》杂志1-14期(15期以后与我们无关),全国各地都喜欢看,而且一片赞叹。照样有人提意见,你们杂志很好,不过杂志里书画太少。他主张佛门要写诗、画画、书法、弹琴、下棋,现在可能还要搓麻将。别以为我说说笑话,他们不画佛像画梅花,不学佛法学唱唸,不把佛法的内容总结成偈颂,以便于背诵,却去写小路边凉亭旁,花啊、草啊、月啊、云啊!你念念不忘花啊草啊,想做蝴蝶?念念不忘云啊、月啊,想上天去?
纯粹的佛教成了三教混杂,
如今连法也听不到了
佛教一传入中国就大变样,看不到纯粹的佛教。儒教、道教、佛教混在一起,既不像佛教,也不像儒教,也不像道教,后来又加了气功,有什么佛教香功、菩提功、阿弥陀佛功、如来功,变成了四不像。这就是因为没有弘扬释迦佛的法所造成的。我年轻时还经常能听到法,可是有些老法师讲法时,总要加一些儒教道理、道教道理,现在连法都听不到了。
培养菩提心功德、说法度众生功德,
才能成就“大法师的摇篮”
发菩提心的人,一发菩提心就有菩提心功德,行菩萨道就有度众生功德,弘扬佛法就有说法的功德。当然贪功德也不好,明白有功德而作为一个鼓励还是好的。所以你们来到这儿不是来享清福,而是来接受培养的。今天我整理过去小住同学座谈会的谈话记录,第一篇就是“大法师的摇篮”,不错,我们这儿就是培养说法人才的摇篮,所谓出家人要当法师,在家人要当老师,个个要弘扬正法。
前一个时期我们在培训素质,刚刚给意乐加行堂讲了一些培训素质的法,以后内容还要多,其中一个就是培训说法。不管你说得来说不来,每个人都要上来演讲,讲讲自会培养出来的。如果你不上来演讲,只到厨房里帮厨,好是好啊,可这是培福不是培养弘法人才呀!你不肯上台就是来享清福。假如有人说“我太紧张,心跳得快,乃至快跳到喉咙口了。”(众笑)我也不着急,心绝对不可能从你嘴巴里跳出来的。要克服紧张,就得在紧张里去锻炼,逃避紧张你能克服紧张吗?
三教合一、邪师邪说不能称贤者,
好比泥鳅不能称小龙,粪便不能称米饭
说法就有功德。《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这个经题已经说得很明确,只有贤者说法才有五种福德。你说的不是释迦佛的法,方向不对,观点模糊,宣扬世俗,三教合一,乃至于是邪师邪说,你能称贤者吗?泥坑里的泥鳅能称小龙吗?粪缸里的大便能称白米饭吗?而且长期以来还出现了不少怪现象,打一个比方,一只小苍蝇问妈妈:“我们苍蝇为什么老是喜欢吃大粪?”妈妈训它,“跟你讲了几次了,在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这种话。”(众笑)真是矛盾百出了。佛门里这种种颠颠倒倒、矛盾百出的人多得不得了。还假装正经,摆出一副庄严的样子,这些人都不叫贤者。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12)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年12月28日下午
贤者说法,必须引导众生趋向涅槃
本次提要:
■ 扑灭修行意志,为名为利的假和尚,都不能为人授皈依、收徒弟
■ 贤者说法,必须引导众生趋向涅槃
■ 出家人不学时髦,元宝帽、没辫子的法国帽都不适宜
■ 出家人穿白鞋白袜,促使佛法很快消灭
■ 不愿当未来菩萨的人,放弃了大果报很吃亏啊!
扑灭修行意志,为名为利的假和尚,
都不能为人授皈依、收徒弟
我们皈依时就应该搞清楚,皈依是皈依佛,现在释迦佛涅槃了,你可以皈依比丘僧作代表。这个比丘僧必须是贤圣僧。什么叫贤圣僧?他出家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断烦恼、了生死、将来证果成道,这才叫贤圣僧呀!光是剃了如来的头,穿了如来的袈裟,心里却没有想断烦恼、了生死,更没有想证果的心,更有甚者,自己没有证果的志气,还广泛宣传:“现在末法时期了,还有证…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10~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