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戒定慧。一聽到戒定慧他就不歡喜,說了句話:“你們真糊塗啊,還修戒定慧。”意思就是說:講什麼戒定慧?只要一句,樣樣都不要,所以他聽也不要聽,就走了,這就是只要一句的典型,連戒定慧都不要了。
說學戒定慧是浪費時間,就把佛法否定了
還有說我們學修戒定慧的人是浪費時間,那麼你唸了叁十年佛號,佛法一點都不懂,你真能往生倒也罷了,可你達不到一心不亂,修觀修不起來,你能往生嗎?究竟誰浪費了時間?如果不修觀也能往生,佛何必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啊?你把佛講的法全部否定了,還以爲只有你最聰明,只有你最抓緊時間。
我們不求生天,求到彼岸,
外道也會認爲我們是在浪費時間
當然喽,也許老道士看我們真是浪費時間:不求升天,去求到彼岸,這是觀點不同。外道的東西很容易學會,外道教你打坐,就是兩條腿盤起來,五心朝天,腦子裏空空洞洞,什麼也不想,這最簡單了。結果你非但不能了生死,在無想天你享完了福掉到人間,就是個白癡,你說到底誰浪費時間?
愚人“跑西方”,這才是浪費時間
進了佛門,走錯了路也是浪費時間,還有誦經唸佛的時候盡打妄想,有的還搞出新花樣來了。有一次咱們在一個大寺院的大殿裏看見一群老太太,前面一個男的領頭,邊跑邊敲木魚邊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後面一大群老太太跟著跑,邊笑邊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問他們在幹啥?說在跑西方,還說誰跑得快誰先到西方。西方是你兩條腿跑得去的?如果兩條腿能跑得去,那麼奧運會的冠軍最快到西方了,這樣還能一心不亂嗎?非但愚蠢,而且浪費了多少時光?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93)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3.1
對出家人要恭敬,對大衆要培福,
要法喜充滿面帶微笑
提要:
·不學佛的智慧,實是被癡所害。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這就是正觀
·竟然有人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觀”刪掉了,該觀的不觀,
該懂的不懂,起什麼作用?
·有人排斥聽法,這不僅僅是亂法罪,更是滅法罪
·修行人受尊重,也不住賓館
·安定團結有個秘訣,就是令大衆歡喜
·對出家人要恭敬,對大衆要培福,要法喜充滿面帶微笑
不學佛的智慧,實是被癡所害。
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這就是正觀
希望大家既然學佛就只跟佛學,不要跟人去學愚。佛弟子挂了善知識的牌子,可是錯誤百出,因爲他離開了佛法,佛說過:離經一字就是魔說。浪費時光就是不珍惜生命,也是一種罪過。都是被癡所害。
不管在佛門內外,我們都要有正觀,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這就是正觀。
竟然有人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觀”刪掉了,
該觀的不觀,該懂的不懂,起什麼作用?
(下面一居士問:有人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只要你能唸,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用去觀,這個說法對不對?)
在他立場上說他是對的,因爲他比釋迦佛聰明,明明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嘛,他怎麼把觀字取消掉了呢?他把經名都改變了,《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變成“佛說無量壽佛經”。
(居士:他們卻說只要誦就行了。)
你唸了不觀起什麼作用?這是把佛經架空,把修行人架空。還說:“唸經不必求懂。”連懂也不要懂,那麼經書起什麼作用?一個小學生只會唸,唸也不懂,考起分數來肯定是零湯團。
有人排斥聽法,這不僅僅是亂法罪,更是滅法罪
現在邪師邪說多如牛毛,你只要一進門就會聽到,所以大家要發菩提心,趕快把釋迦佛的正法弘揚出去。
打個比方,你們都是爲了來聽我講法的,假如認爲:“只要唸名號就能夠得到智慧,用不著聽法。”那麼跑進來就開始唸:“老師,老師、老師……”明天又“老師,老師,老師……”我桌子一拍,“你坐下來聽我講法!”以唸名號來排斥聽法,這不僅僅是亂法罪,更是滅法罪,他要把法都滅掉。
修行人受尊重,也不住賓館
因爲時間到了,最後跟大家打個招呼,明天講完法了,我就要去開化參加政協會議。領導上安排我住賓館,昨天還來了電話:“一定要傅老師親口說才算數。”我只好親口說:“我不住賓館。”
修行人哪可以住賓館?我不是和尚也蠻像和尚,修行人不住賓館的,因爲那是五欲享受的地方。
我開完了會還要回來給你們講法,我要爲你們負責任。
安定團結有個秘訣,就是令大衆歡喜
你們要安定團結,我教你們一個秘訣,很容易做到,但是要你願意,願意的事情難就是容易,不願意的事情容易也變難。什麼方法?使每個同學歡歡喜喜,這是最妙的辦法,他一歡喜,你幫助他,他完全聽得進去。一不高興,連佛的話,他都不要聽,比如你說他說得太過份了,又跟他說:“這是佛說的。”他回你一句“不對的……”(衆笑)那成了謗佛,還是別說的好,所以要使每個同學都歡歡喜喜啊。
對出家人要恭敬,對大衆要培福,
要法喜充滿面帶微笑
大家尤其是對出家人要恭敬,你們當小老師的要跟我這個老老師學習學習,我對出家人很恭敬,就是提醒還要讓叁分。記住一句話,講課的時候你是老師,不講課的時候你還是居士,我當年辦九華山佛學院就是這麼說的。所以過堂的時候我排在最後一個。即使對出家人提醒也要注意禮貌。
還有一點,希望大家要培福,對老年人要照顧好,對病人要照顧好,這是最大的培福,誰讓病人天天高高興興,誰的福氣最大,因爲他心情舒暢病就好得快,病好了,他能夠貢獻他的能力,我們整個的團體就會得大利益。事師組的同學,經過我這幾年的調伏,現在總算能天天面帶微笑,這一點,你們也學一學噢!
我講法從年初一講到今天,有二十天了吧?我還天天超時,我也希望你們報答我一個東西:天天法喜充滿,這是我最喜歡得到的東西。
現在下課。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94)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3.2
五種因果裏特別強調士用果,
說明業在人身上,是人自己製造的
提要:
·業力跟著我們就好比如影隨形
·心指揮我們身口意造種種業,心不會死亡,死後都是業力在做主
·業有善有惡,如果衆生全造惡業,那就沒有人天道了
·說法要全面,越說越簡單,大都不頂事,常會理解錯
·止惡不修善,連人天道都不圓滿
·說要信因果的人連佛法裏怎麼講因果也不知道
·五種因果裏特別強調士用果,說明業在人身上,是人自己製造的
業力跟著我們就好比如影隨形
今天我們講“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業力如影,業力跟著我們就好比如影隨形。白天地上有樹的影子,晚上在路燈下走,地上就有我們的影子;老奶奶哄孩子,在燈光下兩手一合,拇指一翹,牆上就出現馬頭的影子。影子總是緊緊跟著形狀,只要有形狀,就會有影子。
心指揮我們身口意造種種業,
心不會死亡,死後都是業力在做主
我們爲什麼會六道輪轉?因爲死了以後自己做不了主,都是業力在做主。雖然心髒停止跳動,因爲心髒是物質,它可以死亡,可是心是無形的,它不會死亡。我們的業力都在心裏,心指揮我們的身口意隨時隨刻在造業。
業有善有惡,如果衆生全造惡業,那就沒有人天道了
從前祖師說:衆生起心動念無非造業,一般人都理解是造惡業,這樣理解是片面的。中國的佛門長期以來,說話總是片面,也使得我們的觀點習慣于片面,慢慢就不大重視全面,這很吃虧的。業有善業惡業,我們的身口意既有造善業,也有造惡業,如果衆生全在造惡業,那就只有叁惡道沒有人天道了。
說法要全面,越說越簡單,大都不頂事,常會理解錯
有些人總感覺我講法慢,爲什麼我話多?因爲你們過去聽到的很多是片面的,我要跟你們講全面,就要把另一面的道理講清楚,那麼話就多了。講佛法應該要全面,不能越說越簡單。
從前有些修行人說話非常簡單,只說了一兩句畫龍點睛的話。當然他修行根基好,境界高,在他看來這句話很好懂,可是話傳開去了,後世的衆生沒有他這個基礎,聽到這一兩句話就不頂事了,大都會理解錯。所以今天要把這個風氣轉過來,要使每個衆生對佛法有全面的理解,很吃力啊。
止惡不修善,連人天道都不圓滿
業有善業、惡業,法師往往惡業講得多,善業不多講,人們即使有覺悟,能止惡,若不重視修善,這樣連人天道都不圓滿,人天道既要止惡,又要修善啊。
說要信因果的人連佛法裏怎麼講因果也不知道
七十年代初,溫州居士請我去講了四天法。清早我開開門,想吸吸新鮮空氣,一個老居士買菜回來,我請他到裏邊坐一會兒,他跟我說:“當年拍的照片,某某大法師前面有兩個年輕人,其中一個就是我。”可想而知,他受這種傳統影響很深,所以他說:“現在末法時期,弘揚佛法度衆生最最重要的就是要信因果,要吃素,要多講因果報應給大家聽聽。”
信因果不錯啊,可是他說的信因果就是不要幹壞事、造業要受報,其他沒了。其實說要信因果的人,連佛法裏怎麼講因果都不知道,僅僅會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也用不著法師來講,民間就有這個傳統。
五種因果裏特別強調士用果,
說明業在人身上,是人自己製造的
佛法裏有五種因果,特別強調的就是士用果,士就是人,就是由人發揮作用而産生的因果,這就是業。業在人身上,是人自己製造的。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95)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3.2
佛教偉大,如今發展卻很慢,
就因爲佛弟子退失了菩提心的緣故
提要:
·把佛法說得那麼簡單,那麼…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90~9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