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多灰塵,這是空裏有灰塵,不等于說空汙染,是兩碼事。就好比我們佛性永遠不會汙染的,我們今天做衆生,是佛性上面染上了灰塵,是灰塵肮髒而不是佛性肮髒。
不顛倒叫正,般若智慧的觀是清淨的觀
什麼叫正觀?不顛倒就叫正,你要不顛倒必須用清淨心,以般若智慧來觀一切。般若智慧有真俗二谛,俗谛是運用世俗上的一切,講經要用世俗上的語言,經文要用世俗上的文字,講堂要用世俗上的技術把房子蓋起來,咱們坐的坐墊要用世俗上的針線把它縫起來,可是般若智慧的這個俗谛不受世俗上的汙染,是清淨的。
真谛一切法性空,是修出離心,
觀世間如夢幻泡影,你就放得下
真谛呢,真谛就是一切法性空。運用世俗谛是使我們了解般若智慧的真谛,你能夠這樣去觀就叫正觀,就是修出離心,因爲你對不清淨的東西沒有貪圖心。觀世俗上的一切如夢幻泡影,你就放得下,因爲覺悟了。有人說:“我是放不下。”放不下,你覺悟還不夠呢。有人房子放不下,他來這兒常住,後來要請假回去,不是探親,因爲他只有一個人探什麼親啊?說:“我廈門有個房子,我把房子處理好後我再來。”沒多久就死在這個房間裏,可能也沒處理好吧?
衆生放不下的,無非是財色名食睡
那一年我在上海,有一小隊的農村老太太,由一個男的領頭,舉著“朝山進香”旗子,進了龍華寺,上海哪有山啊?他們唱得特別好聽,我想農村人現在學得這麼好,這倒不簡單。我去聽,男的念一句大家合一句,“保佑我家裏不要天火燒——南無阿彌陀佛,保佑我兒子出國——南無阿彌陀佛……,”唱這個?簡直不像樣了。還有的說:“我實在放不下,因爲我老頭子還在。”後來老頭子死了,她仍然放不下。衆生放不下,一切的一切,無非是財色名食睡中産生的感情。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73)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27
出家人放得下,所以修得好;
在家人放不下,所以沒出家
提要:
·在家修行,外境障礙多,世俗習氣重,如果說在家修得好,釋迦太子
爲何要離開王宮
·說“出家修不好”,是把假和尚當真和尚,還會增長在家人對出家人的
傲慢
·出家人放得下,所以修得好;在家人放不下,所以沒出家
·視一切衆生皆父母,你就放得下了
在家修行,外境障礙多,世俗習氣重,
如果說在家修得好,釋迦太子爲何要離開王宮
在家人外境障礙多,本身世俗習氣重,所以在家修行很難。即使到這兒來修行,仍保留了在家習氣,你也很難修,主要是習氣問題。所以我常說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這是實話,因爲我就是在家人。
如果在家修得好,我跑出來幹什麼?在家修得好,釋迦太子爲什麼要離開王宮啊?有人去抓住幾個修不好的出家人來作例子,你知道他是真出家嗎?他能代表出家人嗎?他是假和尚,搞搞清楚啊!如果出家修不好,釋迦佛爲什麼要贊歎出家?
說“出家修不好”,是把假和尚當真和尚,
還會增長在家人對出家人的傲慢
“出家修不好”這句話不符合事實,而且大有問題,這句話會使出家人想還俗,在家人再也不想出家,僧寶就沒了。再說聽了這句話還會恭敬出家人嗎?居士也就傲慢了:出家人修不好,你要恭敬我。豈不顛倒?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啊。
出家人放得下,所以修得好;
在家人放不下,所以沒出家
出家人放得下,所以出家了,在家居士放不下,所以沒有出家。比如我就是放不下,所以到現在沒出家。我講的話是實實在在的,因爲我有很多的體會,我24歲上五臺山想去出家的。
講個小插曲,十年動亂初期,裏弄幹部通知我去開會。我以爲開居民會,到辦公室一看樣子不對頭,居民只有我一個,坐了幾個小青年,表情非常嚴肅,不是開會是在審問我:“聽說你上過五臺山?”我說是的。“你師父是誰?”“能海法師”,“什麼法師不法師。”我想你不懂,我給你解說解說,“法師嘛,就是會講經說法的。”“你怎麼又下山來啦?”問這句話意思就是師父派你下來有什麼任務?(衆笑)我一點不緊張,我一向是傻裏傻氣,傻得老實,我說“我不好意思說。”他們說:“哎,沒關系,你盡管說。”他們臉上比較緩和了,我說“我好比一個逃兵,因爲想媽媽呆不住了。”
後來又問我:“你對你師父了解嗎?”我說“了解,是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人民代表、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出席過世界和平會議。”“誰叫你說這個?”我想是你叫我說的。“你師父給你講了些什麼話?”我說:話可多啦。“不要你全部講,給你影響最深的講一講。”“給我影響最深的是叫我們要自苦他安樂。”這一句話一講,幾個人臉都圓了,領頭一看風向轉了嘛,就說:“好了,不說了,不說了。”臨走跟我握握手,“你要記住,這句話也有階級性的。”我說好好。這就是我的放不下,因爲想媽媽了,所以沒剃頭就下來了。
視一切衆生皆父母,你就放得下了
你們還在想什麼?想房子、想股票、想兒子、想女婿,還有想孫子,是吧?我比你們好一點,我只想媽媽。實際上我是一個糊塗的人,當年上五臺山,名義上是去出家,其實是給他們推上去的,出家好麼就去了,實際上覺悟還不到。在山上想媽想得厲害,是這麼一個因緣,使我出家沒出成。現在見到你們幾位老師父勾起了我想媽的心,我雖然覺悟不高,但至少有點覺悟,你們都是我媽(衆笑),我應該對你們修供養。怎麼樣能夠放得下想媽?很簡單,視一切衆生皆父母你就放下了,就可以出家了。
我那時也知道一切衆生皆父母,沒有修起來啊,衆生還是衆生,媽還是媽。記得我媽死後,在火葬場開追悼會,大哥講了話,我心不甘:我也是媽的兒子啊。所以大哥講完,我就上去講,我說:“雖然媽死了,我可以把我舅媽看成媽。”講歸講,可沒有做好啊,所以我還是一個糊塗人。所以最重要是一個修字,也就是實踐,希望大家天天聽法,把法上的話要做起來。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 (74)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方便頌)
傅味琴講于太湖法雨山佛學苑 2008.2.27
當眼前出現金花時,你不會去抓,
知道是幻影,這時你就醒過來了
提要:
·當眼前出現金花時,你不會去抓,知道是幻影,這時你就醒過來了
·“過去如夢,現在如幻”你不承認是夢是幻,總得承認如夢如幻
·“空是真空,有是假有”因此,男女談戀愛,不愛是真,愛是假,
因爲愛會變
·小夥子是假,因爲他會老;老會死,也是假;屍體會腐爛也是假,
只有什麼也沒了才是真
·觀“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這就是般若智慧的觀
當眼前出現金花時,你不會去抓,
知道是幻影,這時你就醒過來了
爲什麼會這樣放不下那樣放不下?因爲你以爲眼前的一切都是實在的有,所以你抓得厲害,假如沒有,你抓什麼?我舉個例子,你們可以試試看,你朝自己眼睛拍一下,眼前就出現金花,你就不會去抓,因爲知道是不實在的,是個幻影,這個時候你醒過來了。
“過去如夢,現在如幻”
你不承認是夢是幻,總得承認如夢如幻
過去如夢,現在如幻,繞了一個大圈子,講來講去,其實還是在講一個幻字。有許多知識分子死不承認,過去如夢,我昨天明明在現實生活裏,怎麼叫做夢啊?現在如幻,明明這個茶杯是茶杯,不是幻影。你讀書讀成書呆子了,是如夢如幻呀!就是好像是夢,好像是幻,你跳掉了一個如字了嘛。所以還是我說的對。
“空是真空,有是假有”因此,男女談戀愛,
不愛是真,愛是假,因爲愛會變
既然是有又說是如,到底怎麼回事啊?我頭一次聽經,是在上海佛教青年會聽續可法師講《佛說阿彌陀經》,來了兩個高個子外國人,給我印象很深的是男的對女的很有禮貌,請她往裏坐,這是對人的尊重。但是佛門裏對人尊重,是根據四衆弟子的排列: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煩惱最輕最受人尊重,婦女氣量小煩惱重,所以排在後面。你們女同志不要生我氣,我不過提醒提醒。女同志常會說:“你是男同志呀,氣量這麼小,又不是我們婦女。”一般家庭夫妻吵架總是女的先開口,女的話比男的多得多。居士應該排在出家人後面,因爲居士煩惱重啊,哪個居士不在家裏吵架?
話再說回來,當年聽續可法師講《佛說阿彌陀經》,有一句話我還記得:“空是真空,有是假有。”我們不否定有,可那是假有。不變叫真,會變就叫假。空永遠不變,所以叫真,一切有的東西都要變,所以叫假。比如男女談朋友,一個問另一個:“你愛我嗎?”另一個回答:“我不愛你。”這是真話;如果說:“我愛你。”這是假話,爲什麼?因爲它會變,今天愛你明天就不愛你了。你們假如要問:“那麼我現在身體是真還是假?”還是假,因爲假就叫如幻。
小夥子是假,因爲他會老;老會死,也是假;
屍體會腐爛也是假,只有什麼也沒了才是空
我擺一件事讓你們想想,到底是真是假。有個同學看到了我一張28歲時的照片,是在北京故宮一只銅獅子面前拍的,就高興地說:“送給我,送給我。”我說,“這個人找不到了,你要它幹嘛。”因爲照片裏的人已經變掉了,年輕時代已經死亡,現在變了老頭子,照片上的人是假的,我這個老頭子是真的,照片上的人就像流水那樣一去再也不回來。說“老頭子是真的”,實是非真,是名爲真,是老非老,是名爲老啊。就算死的時候還沒送去火葬場,我也一動也不動了,所以會動的時候是假,不動才是真。那麼屍體是真?屍體要腐爛,也是假,什麼也沒有了才是真的,既然什麼也沒有,你去抓它幹什麼?又何必放不下呢?
觀“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這就是般若智慧的觀
所以在大般若的境界裏成就,要證到什麼也沒有,才是圓滿的成…
《初發菩提心修行觀法(70~7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