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本來面目無處不在

  本來面目無處不在

  2011.01.10

  問;我看到一份報道,一個做了心髒移植手術的病人,手術後性格、習慣完全改變了,變得像捐獻給他心髒的那個人。經上說,心是心識所容所。我想問,手術後這個心髒的心識是誰的心識,是誰的心識在起作用?

  師:誰來回答這個問題?

  答:還是他自己本人的心識,只是裏面的磁場變了,是捐獻心髒的人在主宰他。

  答:按密宗的說法,心髒移植後,心識也變了。

  答:換心髒只是換了人體的一個器官,心識還是如如不變的。性格變得像那個人,可能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心理作用是一個重大的因素。

  答:他只是心髒換了,假如手腳、眼耳鼻舌身前五識都換了呢?我也覺得主要是心理作用、心理暗示。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答:《楞嚴經》上講阿難七處征心,心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又怎麼可能在肉團心裏面呢?

  答:心髒換了,心理也跟著改變,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他身體陰陽的和諧改變了,同時也會影響並導致他思想的改變。因爲身心是和諧統一的,心理會受生理的影響。另一個原因,換了心髒以後,他把外面的信息、能量帶進他的身體,外在的信息、能量和他自己內在的信息、能量之間互相起作用,也就是外來力量的加入改變了他的心理。

  答:人的心識在心髒上起作用,時間久了,心髒會把這個人心識的能量全部儲存起來。當把它移植給另一個人後,它便和後者的心識融爲一體。打個比喻,好比一個高僧長期拿著念珠念咒語,時間久了,這串念珠上就帶有高僧的能量和信息。前一個人心識多年的作用已經烙印在他的心髒上,雖然移到了另一個人身上,但心髒所帶的信息和能量還是前一個人的,移植後便融入到後者的身體裏面,對他産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響。

  答:人體的血液是要靠心髒來泵的,我估計他換了心髒以後,心髒泵的次數會不同,和前一個人的相近,所以導致他心理也産生了變化。

  答:佛經上說叁界唯心,萬法唯識,識由性來決定。性分爲習性、秉性、本性和個性。他的性格改變了,但本性不會改變。衆生一體,本來面目都是一樣的,所以本性不會變,只是習性會改變。

  答:剛才講得很清楚,他只是性格、習慣、愛好變了,精神和其他各方面還是正常的,說明這個人並沒有被附體。但是他的色身已經改變了,不是通過修行改變的。對一個凡夫來說,色身的改變足以影響他的習慣、習性等等。所以他只是隨著色身的改變,自己作不了主,被轉了,所以就有了其他的性格傾向和愛好。

  答:我想這應該是磁場的改變。就像北方人和南方人不同一樣,北方人到南方就不適應南方的氣候和環境,身體會産生一些反應。同樣,人的器官也是適應原有的磁場,當移植到另一個地方,磁場不相應,就産生了一些變化。磁場改變了,五行就改變。五行改變後,其他方面也起了變化。

  答:我認爲這就類似我們買的二手手機,換上新卡後,裏面仍然有原來的信息。手機和人體一樣,也是由四大——地水火風和合而成,所以改變並不稀奇。

  答:我覺得有點像給果樹嫁接。心髒是個有形的東西,它是心的房子,雖然神識不在了,但他多年來的習氣還在,只是不能起主導作用,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後者自己。按傳統的說法:肝藏魂,魄藏肺。這個人的肝和肺都沒有換,而且人真正起作用的是大腦,大腦也沒有換,所以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後者自己的自性,只是移植過來的心髒上還保留一些原主人的習氣。

  答:我覺得PH講的有道理。心是藏神的地方,移植後就有原來那個人的習氣和信息存在。我也曾在報紙上看過一篇報道,一個西方人換了個豬的心髒,結果就有了豬的習氣,他每天都會不由自主地跑到垃圾堆去,像豬一樣用嘴巴、腦袋去拱垃圾。

  師:剛才回答問題,只有對面一個女居士和DF抓住了要害,大方向對了,沒有答錯題,應該得六十分。其他全部都答非所問,牛頭不對馬嘴,都答錯題了!不僅答錯了題,還答錯了!首先問題都搞錯了,又怎麼可能答對呢?

  他的問題是:一個人的心髒換了,他的心識,也就是佛門裏說的自性、本來面目是誰的?她的問題所給的信息是:我們的魂魄,我們的本來面目——民間說的心,佛門裏說的性,就藏在心髒裏面。現在心髒壞了,換了另一個人的心髒,此時他身上的靈魂是不是別人的?是不是別人的魂魄在他身上起作用?

  佛門裏講的明心見性的“性”,或者一個人的本來面目,也可以說我們的魂魄,和我們這個會泵血的肉團心髒沒有一點關系!難道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的自性是藏在心髒上面,或者藏在肝髒、肺髒等五髒六腑裏面嗎?如果說一個人的五髒六腑壞了或者死了,難道他就沒有自性,沒有魂魄或者沒有本來面目了嗎?她提問題時本來就犯了一個概念性的錯誤,以爲我們的本來面目就在心髒上。心髒對于肉身只是起一個泵血、輸送血液的作用。而一個人要找到本來面目,要明心見性,和心髒沒有一點關系。他換不換心髒,用的是自己的心髒還是別人的心髒,都和他的本來面目沒有半點關系。就像DF剛才提到《楞嚴經》上講的七處征心,心不在五髒六腑上,哪裏都不在,但又哪裏都在。就像藥吞進肚子以後就融入到血液中,被身體全面吸收一樣。 五髒六腑既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又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就好比萬行的這根手指頭,這根手指頭既是萬行又不是萬行。這根手指頭能代表萬行嗎?你說它不能代表萬行,但它就是萬行的手。一個人開悟與否,是否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跟心髒一點關系都扯不上。所以有很多邪教和邪知邪見的人認爲,本來面目長在我們大腦的泥丸宮裏,長在心髒上,長在脊椎裏,長在督脈裏等等,這些全都是邪知邪見!所讀的都不是正規的教理和教義。聽的也不是正法,都是邪師講的法,有時候是自己的胡思亂想。所以剛才的回答很多都是憑空想象的,都答錯了。他的問題是心髒換了,他的本來面目跑哪去了?他現在用的是他本人的本來面目,還是捐獻心髒者的本來面目?聽話都不會聽,人家問東,他答西!沒有開口的更笨!開口的還真有點兒膽量,說明真用心想問題了,但是心很散亂,沒有把問的話原原本本地錄進去,所以答非所問。不用心聽,又沒有錄進去,怎麼可能很好地回答呢?

  本來面目究竟在哪裏?說本來面目有個居住的地方,在心髒上,在眉間,在腳跟,在丹田或者在其他某個地方,這些都是邪知邪見,全都是邪教的說法!本來面目是個東西嗎?它會跑上跑下,會生會死,有形有相,是軟的,是硬的,是白的,是黑的,一會躲在這裏,一會躲在那裏嗎?這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或者我們的靈魂、自性、心、上帝、真主、阿拉嗎?她要是有形有相,有來有去,有大有小,有動有靜,就必然有生有死。但她不是個東西,什麼東西都不是。當你對她有所求,你就亵渎了她;當你深愛她,崇敬她的時候,她就來了,就會顯現。這個“來”不是真的由遠而近、由外入內的來。這個“來”字絕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來來去去的來。當你有所求,動了念,她就走了,但也絕不是有個東西從你身體裏面往外走。當散亂心生起的時候,她就消失了;當你的虔誠心、覺知心生起的時候,她就顯現了。她不是我們的肉眼所見,但也不脫離我們肉眼的視覺範圍。比如我們的言行舉止、嬉笑怒罵就是她的顯現。我們會說,會笑,會打,會鬧,都是她的顯現;我們不說,不笑,不打,不鬧,也是她的顯現。就像風一樣,飛沙走石,房倒屋塌是她的顯現;樹葉不動,塵土不揚還是她的顯現。《楞嚴經》上七處征心你們一定要看。禅宗那麼多典故,那麼多高僧大德的開示都是在找心性,在悟心性,不知道你們平時都看到哪裏去了,都聽到哪裏去了!

  至于換了個心髒,他的思維的確會改變。患者要換心髒,必須在捐獻者死後七個小時內把心髒移出來,放在他身上。超過七個小時心髒就死了。心髒的細胞會死,一旦細胞死了,心髒只不過是一團臭肉,沒有用了。但七小時之內取出來,馬上安在患者身上,它就可以起用。既然心髒的細胞沒有死,它就有捐獻者身上的磁場,挪到患者身上後,患者就會出現捐獻者的行爲。但這和他們倆人的本來面目沒有一點關系。患者的本來面目不會受捐獻者的五髒六腑,或者身上一塊肉的影響和左右。本來面目始終存在,不管心髒換與不換。即便把五髒六腑全部換掉,此時起用的還是他本人的真心,和捐獻者的真心沒有關系。哪怕他所有的行爲都是捐獻者的行爲,本來面目還是他自己的本來面目。每個髒器的分工不同,功能有別,但和我們的本來面目,即佛教講的心性都沒有關系,心性不藏在任何一個髒器裏。但是,當他的四大一旦壞掉,本來面目就回歸她的源頭,不會繼續在他的身體裏起作用。但是只要四大尚存,哪怕五髒六腑全部換成別人的,本來面目也不會動,依然和他融爲一體。患者和捐獻者各有各的本來面目,各有各的信息場,通過修行,二者可以融爲一體。如果不會修,就會受到對方磁場的幹擾。爲什麼很多親人或好朋友能心心相應,合二爲一?就是因爲他們的本來面目可以合在一起。反之,當人與人之間格格不入時,就是因爲彼此五髒六腑的磁場不一致。當我們修到最高境界,超越了五髒六腑的磁場(依然活著,有肉體),當走到一起時,我們的本來面就可以合二爲一。只要能超越肉體的四大,形而上的本來面目就可以融爲一體,合二爲一。在沒有超越四大之前,兩個人的本來面目是無法融爲一體的。過去的武林高手練雌雄雙劍,當練到最高境界時,兩個人就融爲一體。盡管兩個人在練劍,實際上起作用的已經不是四大了,而是他們的本來面目。或者用俗話來說,他們的魂魄已經融爲一體了,此時兩個人的場已經合成了一個場,並發揮作用。

  問:是否可以理解爲:本來面目是一不是二?

  師:你理解得很對。人…

《本來面目無處不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