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理,從此失去正受,心隨魔轉,沈淪墮落。 (5)修定的人,在定中見色陰消盡,受陰明白,新境界尚未證得,原有的心境又亡失,瞻前顧後,自生艱險,無法用心,忽然生出無盡憂慮,如坐針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其性命,以便早得解脫。這是在修定中,對于當前境況,不能用智慧去觀照,以致産生恐懼憂慮,失去正心。悟則無咎,認識到這不是證得聖果。若作聖解,常憂愁魔便會入其心腑,或手執刀劍自割其肉,鼓勵他速死,或使他常懷憂愁,遁入山林,逃避現實,不願見人。失于正受(即正定,叁爲正,昧爲受。正受乃禅定之異名,所謂心離邪亂謂之正,無念無想,納法在心謂之受。由于多次使用此詞,故作解釋,以便加深理解 ),沈淪墮落。 (6)修定的人,在定中見色陰消盡,受陰現前,心處于清淨中,得到安穩,忽然生起歡喜心,無法抑製,此名輕安,是定心成就的暫時現象,因爲慧力不夠,故不能控製自己。這不是證得聖果,悟則無咎。若作聖解,則有好樂喜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常于街頭路邊,自歌自舞,自認爲已得無礙解脫,失于正受,沈淪墮落。 (7)在定中見色陰消盡,受陰現前,得大光耀,自己認爲已經圓滿,生起大我慢心,乃至七種慢心,一時具發,連十方如來也看不起了,聲聞緣覺就更看不起。這是見到自己的勝境時,缺乏觀照自救的智慧。若能覺悟法性平等,佛與衆生平等,持此平等見,則不敢輕慢任何人。這樣,傲慢自消,不要認爲是得到聖果。如作聖解,則有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理塔廟,毀壞經像,甚至對信佛的說:佛像不過是金石土木塑的,經不過是樹葉絹帛書寫的,我這肉身才是真正的活佛,你們不拜我,反而去拜金石土木,實在是顛倒愚昧。有的深信,跟著他去碎像毀經,埋棄地中。如此贻誤衆生,必墮無間地獄。失去正受,沈淪墮落。 所謂七種驕慢,是指 (1)恃己淩人叫我慢; (2)同德相傲叫傲慢; (3)與等同的人爭勝叫過慢;(4)無勝謂勝叫慢過慢; (5)未得言得叫增上慢; (6)以卑自矜叫卑劣慢;(7)無德謂德叫邪慢。修持中,驕慢是障礙也是煩惱,社會上那些自稱天下第一的人,不正是慢魔入心的表現嗎
(8)修定的人,在定中見色陰消盡,受陰現前,于自心的識精圓明中,圓悟精深之佛理,毫無挂礙,無不隨心順意,其心忽生無量輕安,于是自言已成聖果,得大自在。這是定中因慧獲得輕安和清淨境界,不是證得聖果,悟則無咎。如作聖解,則有好輕清魔入其心腑,自謂功行已滿,福慧具足,不必再求上進。這樣的人多作無聞比丘,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贻誤衆生,終墮阿鼻地獄,失去正受,墮落沈淪。 (9)修定的人,在定中見色陰消盡,受陰現前,于明悟中得虛明之性,心中忽然生起淨空之念,認爲一死永滅,不承認有因果,一入空境,空心現前,認爲空就是最高成就。這是斷滅的空見,長時間在心中存在,這是定心沈淪,失于照應。悟則無咎。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于是執空更甚,誹謗持戒爲小乘,自己則是悟空之菩薩,談不上持戒犯戒。常在信徒面前,飲酒吃肉,廣行淫穢。因有魔力驅使,能以各種巧妙言詞掩飾其破戒惡行,使人不疑。魔鬼入心既久,甚至使其食屎飲尿與酒肉等同,認爲淨穢俱空。破佛律儀,诳惑他人犯罪,失于正受,墮落沈淪,入于魔道。 (10)修定的人,在定中見色陰消盡,受陰現前,就貪著受陰之虛明境界,深入心骨,心中忽生無限貪愛,愛極發狂,不能自持,見人就愛,變成貪欲。這是定境中過于安樂順適深入心骨所致,因缺少慧力,不能定慧等持,使之變爲愛欲。悟則無咎,不貪戀安樂境界,繼續修持,徹斷欲心,就無妨礙。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使其宣說愛欲就是菩提大道,還教化在家居士,平等恣行淫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因有魔力支持,在末法時期,吸收許多愚昧衆生,多至成千上萬,隨其“修行”,等到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既無,自然陷于王難,受到國法製裁。由于其贻誤衆生,死後會入無間地獄.失于正受,從此沈淪,落入苦道。 這一條說得十分明白,讀到此段的人,應用來反觀有的修行者的行爲,自然會得出明確的結論。
以上十種禅定現境,是受陰未盡時,禅觀和妄想相互作用所産生的。衆生頑迷,缺少自知,遇到這種情況,就誤認證得佛果,成大妄語,會墮無間地獄的。
“汝等亦當將如來語,于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衆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楞嚴經》卷九 )
3.想陰區宇 修正定的人達到受陰盡境界,雖然煩惱尚未斷盡,但已能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出現了可以隨住無礙的意生身。但此人尚被想陰覆蓋,譬如有人在熟睡中說夢話,雖然自己不知道說的什麼,但這人說的話音韻分明,有條不紊,別人聽了,都能明白。這就叫想陰區宇。
若動念盡(八識心所含六識種子,動相最爲微細,叫做動念,動就有想,六識浮想,均依動念而生),浮想消除,如去塵垢,妙覺明心,從此顯耀,一切種類衆生的生滅根元,都完全知曉明白。這人就處于能覺所覺俱空,超越煩惱濁了。觀其所由,是想陰能融通變化,能使心隨境轉,或境隨心轉,融通妄想,以爲其本。這是想陰盡。
想陰區宇,也有十種魔境:
(1)那個修定的人,受陰已盡得到意生身,不再被受陰的邪魔迷惑,定發圓明。但在定中生起貪愛圓明之心,貪求善巧神通,以便教化衆生,于是以猛銳之心來精進修定。由于在定中動念,天魔候得其便,便乘虛而入,附在其人身上,口說經法,這人還不覺是自己著了魔,反而是認爲自己獲得無上涅槃。如有人來,他便升座爲之說法。他又賣弄神通,于須臾之間,把自己變爲比丘、帝釋、婦女、比丘尼,或獨在暗室中身放光明。來聽法的人被其所迷,惑爲菩薩,信其教化。他便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暗中行淫欲之事。口中好說災祥變異,甚至說有佛在某處出世。或說世界末日來臨,有刀兵火劫,使人生恐懼心,爲求消災脫難,耗散家産,來行供養。這是怪鬼年老成魔,惱亂修定者,到魔心厭足,離彼人體,弟子與師,俱受法律的製裁。阿難,你當先自覺察,才會不入輪回。如迷惑不知,就會墮入無間地獄。 這一段告訴我們在定中不可動念貪求神通,貪求感應,貪求知見,那樣會給天魔附身創造條件。在定中無論見到什麼境界,都不生執著,見有若無,謹守中道,不取不舍,天魔其奈我何!如果我們見到了這樣的修行人,貪求利養,專講淫欲,貢高我慢,就算他能放光動地,神通廣大,也不過是大魔轉世或大魔附體,是不足爲信的,一定要分別清楚。
(2)修定的人,受陰既盡,想陰現前,在定中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遊曆。這時天魔便乘虛而入,口說經法。其人也不知被魔附,反而以爲自己證得無上涅槃,有人來他那裏,他便升座說法。他自己的身形並無變化,但聽法的人忽見自己坐在寶蓮花上,全身化成紫金光色。所有聽衆,都是如此,都歎實未曾有過如此境相。那個修定的人被迷惑了,認爲自己就是菩薩,于是,放縱淫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而且還常說,諸佛應世,某處某人,當是其佛化身來此,某人即是某菩薩,來到人間,教化衆生。衆見他這樣說,以爲他亦是佛來應世,益加敬仰,邪見日增,菩提種智完全消滅。 這是魅鬼老年成魔,惱亂修定者。
這段告誡我們,遇見自稱佛菩薩的人,或自稱佛菩薩轉世的人,皆是可疑人物。如果真的是,以佛菩薩的品德修爲,決不會標榜自己,或授意弟子,吹捧自己。佛菩薩都已“遠離諸相”,“斷諸煩惱”,怎麼會像一個名利熏心的市儈那樣眩耀自己呢
依據經籍記載,佛菩薩爲度化衆生,有時也會示現其勝相,但示現之後就再也見不到了。
(3)修定的人,由于受陰已盡,想陰現前,在定中忽然生起愛慕綿密之心,以爲定心已達綿密之境,于是便澄淨其精明的思慮,想使定心上契合于諸佛之心。由于動此貪念,天魔便乘虛而入,飛精附人,口說經法。此人尚不知著了魔,自己還說獲得無上涅槃。有人來到他那裏,他便升座說法,他和聽他說法的人,形體並未發生變化,但他可使聽法者在未聞法時,心自開悟,而且念念遷移,或得宿命通,或得他心通,或見地獄,或知人間好惡諸事,或口說偈語,或背誦經文,人人歡喜,都歎未曾有過。修行的人被他迷惑,認爲他就是菩薩,就跟他纏綿心愛,破佛律儀,潛行淫欲之事。他口中好說佛有大小,某佛是先佛,某佛是後佛,其中亦有假佛真佛,男佛女佛,菩薩也是如此。這真是一派魔語。他被魔力所迷,以爲自己真的開悟,得到各種神通,于是將妄作真,以邪爲正,舍棄禅定之心,進入邪悟之境。 此是魅鬼年老成魔,惱亂修定的人。
這一段告訴人們在定中不可有貪念,不可以貪求上契合諸佛之心,一定要湛然不動,否則便會被魔所惑,不能自拔。正知正見十分重要,一聽別人胡說八道,就能辨出是邪說魔說。比如有人自稱是佛菩薩,你立即就該明白,真的佛菩薩是不會自稱的,連真正開悟的人,也不說自己開悟,真正證果的人,也不說自己證果,真正進入初禅的人,也不可隨意宣稱自己進入初禅。如果真有佛菩薩應世,他也絕不會自己顯露真情,如一旦真情顯露,他會立即回到他的世界去,這是常識。所以在世間自稱佛菩薩的人,都是邪魔。(這和活佛轉世是兩回事,不能混爲一談,活佛轉世有他的嚴格認定程序和批准手續 )
(4)修定的人在受陰既盡想陰現前時,在圓明妙定中,忽然生發貪求辨析之心,喜歡窮究萬物的根本和物性的始終,便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這時,天魔便乘虛而入,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先也不知爲魔所附,自己說已得無上涅槃。有人來他那裏,他就升座說法,身有威嚴之相,神通之力,能懾服聽衆,使他們還未…
《禅定指要 八、四禅八定與五十種陰魔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