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理,从此失去正受,心随魔转,沉沦堕落。 (5)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明白,新境界尚未证得,原有的心境又亡失,瞻前顾后,自生艰险,无法用心,忽然生出无尽忧虑,如坐针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其性命,以便早得解脱。这是在修定中,对于当前境况,不能用智慧去观照,以致产生恐惧忧虑,失去正心。悟则无咎,认识到这不是证得圣果。若作圣解,常忧愁魔便会入其心腑,或手执刀剑自割其肉,鼓励他速死,或使他常怀忧愁,遁入山林,逃避现实,不愿见人。失于正受(即正定,三为正,昧为受。正受乃禅定之异名,所谓心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纳法在心谓之受。由于多次使用此词,故作解释,以便加深理解 ),沉沦堕落。 (6)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心处于清净中,得到安稳,忽然生起欢喜心,无法抑制,此名轻安,是定心成就的暂时现象,因为慧力不够,故不能控制自己。这不是证得圣果,悟则无咎。若作圣解,则有好乐喜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常于街头路边,自歌自舞,自认为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沉沦堕落。 (7)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得大光耀,自己认为已经圆满,生起大我慢心,乃至七种慢心,一时具发,连十方如来也看不起了,声闻缘觉就更看不起。这是见到自己的胜境时,缺乏观照自救的智慧。若能觉悟法性平等,佛与众生平等,持此平等见,则不敢轻慢任何人。这样,傲慢自消,不要认为是得到圣果。如作圣解,则有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理塔庙,毁坏经像,甚至对信佛的说:佛像不过是金石土木塑的,经不过是树叶绢帛书写的,我这肉身才是真正的活佛,你们不拜我,反而去拜金石土木,实在是颠倒愚昧。有的深信,跟着他去碎像毁经,埋弃地中。如此贻误众生,必堕无间地狱。失去正受,沉沦堕落。 所谓七种骄慢,是指 (1)恃己凌人叫我慢; (2)同德相傲叫傲慢; (3)与等同的人争胜叫过慢;(4)无胜谓胜叫慢过慢; (5)未得言得叫增上慢; (6)以卑自矜叫卑劣慢;(7)无德谓德叫邪慢。修持中,骄慢是障碍也是烦恼,社会上那些自称天下第一的人,不正是慢魔入心的表现吗
(8)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于自心的识精圆明中,圆悟精深之佛理,毫无挂碍,无不随心顺意,其心忽生无量轻安,于是自言已成圣果,得大自在。这是定中因慧获得轻安和清净境界,不是证得圣果,悟则无咎。如作圣解,则有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功行已满,福慧具足,不必再求上进。这样的人多作无闻比丘,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贻误众生,终堕阿鼻地狱,失去正受,堕落沉沦。 (9)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于明悟中得虚明之性,心中忽然生起净空之念,认为一死永灭,不承认有因果,一入空境,空心现前,认为空就是最高成就。这是断灭的空见,长时间在心中存在,这是定心沉沦,失于照应。悟则无咎。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于是执空更甚,诽谤持戒为小乘,自己则是悟空之菩萨,谈不上持戒犯戒。常在信徒面前,饮酒吃肉,广行淫秽。因有魔力驱使,能以各种巧妙言词掩饰其破戒恶行,使人不疑。魔鬼入心既久,甚至使其食屎饮尿与酒肉等同,认为净秽俱空。破佛律仪,诳惑他人犯罪,失于正受,堕落沉沦,入于魔道。 (10)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就贪着受阴之虚明境界,深入心骨,心中忽生无限贪爱,爱极发狂,不能自持,见人就爱,变成贪欲。这是定境中过于安乐顺适深入心骨所致,因缺少慧力,不能定慧等持,使之变为爱欲。悟则无咎,不贪恋安乐境界,继续修持,彻断欲心,就无妨碍。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使其宣说爱欲就是菩提大道,还教化在家居士,平等恣行淫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因有魔力支持,在末法时期,吸收许多愚昧众生,多至成千上万,随其“修行”,等到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自然陷于王难,受到国法制裁。由于其贻误众生,死后会入无间地狱.失于正受,从此沉沦,落入苦道。 这一条说得十分明白,读到此段的人,应用来反观有的修行者的行为,自然会得出明确的结论。
以上十种禅定现境,是受阴未尽时,禅观和妄想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众生顽迷,缺少自知,遇到这种情况,就误认证得佛果,成大妄语,会堕无间地狱的。
“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楞严经》卷九 )
3.想阴区宇 修正定的人达到受阴尽境界,虽然烦恼尚未断尽,但已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出现了可以随住无碍的意生身。但此人尚被想阴覆盖,譬如有人在熟睡中说梦话,虽然自己不知道说的什么,但这人说的话音韵分明,有条不紊,别人听了,都能明白。这就叫想阴区宇。
若动念尽(八识心所含六识种子,动相最为微细,叫做动念,动就有想,六识浮想,均依动念而生),浮想消除,如去尘垢,妙觉明心,从此显耀,一切种类众生的生灭根元,都完全知晓明白。这人就处于能觉所觉俱空,超越烦恼浊了。观其所由,是想阴能融通变化,能使心随境转,或境随心转,融通妄想,以为其本。这是想阴尽。
想阴区宇,也有十种魔境:
(1)那个修定的人,受阴已尽得到意生身,不再被受阴的邪魔迷惑,定发圆明。但在定中生起贪爱圆明之心,贪求善巧神通,以便教化众生,于是以猛锐之心来精进修定。由于在定中动念,天魔候得其便,便乘虚而入,附在其人身上,口说经法,这人还不觉是自己着了魔,反而是认为自己获得无上涅槃。如有人来,他便升座为之说法。他又卖弄神通,于须臾之间,把自己变为比丘、帝释、妇女、比丘尼,或独在暗室中身放光明。来听法的人被其所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他便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暗中行淫欲之事。口中好说灾祥变异,甚至说有佛在某处出世。或说世界末日来临,有刀兵火劫,使人生恐惧心,为求消灾脱难,耗散家产,来行供养。这是怪鬼年老成魔,恼乱修定者,到魔心厌足,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受法律的制裁。阿难,你当先自觉察,才会不入轮回。如迷惑不知,就会堕入无间地狱。 这一段告诉我们在定中不可动念贪求神通,贪求感应,贪求知见,那样会给天魔附身创造条件。在定中无论见到什么境界,都不生执着,见有若无,谨守中道,不取不舍,天魔其奈我何!如果我们见到了这样的修行人,贪求利养,专讲淫欲,贡高我慢,就算他能放光动地,神通广大,也不过是大魔转世或大魔附体,是不足为信的,一定要分别清楚。
(2)修定的人,受阴既尽,想阴现前,在定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游历。这时天魔便乘虚而入,口说经法。其人也不知被魔附,反而以为自己证得无上涅槃,有人来他那里,他便升座说法。他自己的身形并无变化,但听法的人忽见自己坐在宝莲花上,全身化成紫金光色。所有听众,都是如此,都叹实未曾有过如此境相。那个修定的人被迷惑了,认为自己就是菩萨,于是,放纵淫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而且还常说,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其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来到人间,教化众生。众见他这样说,以为他亦是佛来应世,益加敬仰,邪见日增,菩提种智完全消灭。 这是魅鬼老年成魔,恼乱修定者。
这段告诫我们,遇见自称佛菩萨的人,或自称佛菩萨转世的人,皆是可疑人物。如果真的是,以佛菩萨的品德修为,决不会标榜自己,或授意弟子,吹捧自己。佛菩萨都已“远离诸相”,“断诸烦恼”,怎么会像一个名利熏心的市侩那样眩耀自己呢
依据经籍记载,佛菩萨为度化众生,有时也会示现其胜相,但示现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了。
(3)修定的人,由于受阴已尽,想阴现前,在定中忽然生起爱慕绵密之心,以为定心已达绵密之境,于是便澄净其精明的思虑,想使定心上契合于诸佛之心。由于动此贪念,天魔便乘虚而入,飞精附人,口说经法。此人尚不知着了魔,自己还说获得无上涅槃。有人来到他那里,他便升座说法,他和听他说法的人,形体并未发生变化,但他可使听法者在未闻法时,心自开悟,而且念念迁移,或得宿命通,或得他心通,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语,或背诵经文,人人欢喜,都叹未曾有过。修行的人被他迷惑,认为他就是菩萨,就跟他缠绵心爱,破佛律仪,潜行淫欲之事。他口中好说佛有大小,某佛是先佛,某佛是后佛,其中亦有假佛真佛,男佛女佛,菩萨也是如此。这真是一派魔语。他被魔力所迷,以为自己真的开悟,得到各种神通,于是将妄作真,以邪为正,舍弃禅定之心,进入邪悟之境。 此是魅鬼年老成魔,恼乱修定的人。
这一段告诉人们在定中不可有贪念,不可以贪求上契合诸佛之心,一定要湛然不动,否则便会被魔所惑,不能自拔。正知正见十分重要,一听别人胡说八道,就能辨出是邪说魔说。比如有人自称是佛菩萨,你立即就该明白,真的佛菩萨是不会自称的,连真正开悟的人,也不说自己开悟,真正证果的人,也不说自己证果,真正进入初禅的人,也不可随意宣称自己进入初禅。如果真有佛菩萨应世,他也绝不会自己显露真情,如一旦真情显露,他会立即回到他的世界去,这是常识。所以在世间自称佛菩萨的人,都是邪魔。(这和活佛转世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活佛转世有他的严格认定程序和批准手续 )
(4)修定的人在受阴既尽想阴现前时,在圆明妙定中,忽然生发贪求辨析之心,喜欢穷究万物的根本和物性的始终,便精爽其心,贪求辨析。 这时,天魔便乘虚而入,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先也不知为魔所附,自己说已得无上涅槃。有人来他那里,他就升座说法,身有威严之相,神通之力,能慑服听众,使他们还未…
《禅定指要 八、四禅八定与五十种阴魔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