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時,在中國只有這麼一個佛教古樂隊。
陳全舟是石家莊的皈依弟子,他原來當過林彪的秘書,有他的一些軍方關系,所以,他請來了那支古樂隊,我也參加了石家莊的那個法會。正因爲他當過林彪的秘書,這人聰明絕頂!那次我到石家莊市委禮堂去講課,我一下飛機,他就親自派車來迎接我,在我的汽車上放了一本《金剛法科學》雜志,封面放在駕駛臺前擋風玻璃板上,上面有我拿著大哥大打電話的那張相片,意思是說,我天天都在讀你的書呀!你們想一想,人家爲什麼會當官,爲什麼會聯系這麼多人來,人家多會待人處事!就這麼一件小事,就看出了人家的用心良苦,當你一看到《金剛法科學》擺在那裏,使你感到親切。陳全舟是石家莊市佛教協會的會長,那真是聰明能幹,1997年,他在谛音寺修的那個山門有天安門城樓那麼高,他還站在上面去搞了個檢閱。寺院前面的廣場修得也很大,不過寺院裏面的建築有點七零八亂的,大殿也塑有佛像,寺院周圍有開桑拿的,有搞按摩的,有洗腳的,有理發的,還有擺商店的,裏面什麼都有,學的是泰國那一套管理,裏邊有學密宗的,也有學顯宗的。
而我們裝修這個法堂,首先它是弘法利生的需要,生歡喜心的地方,高興了大家可以演示佛樂,可以展示人間的歡樂,僧人也要獲得快樂呀。所以,我要給大家講清法堂的作用,這次我們配備的桌椅是很有質量的,桌子是上下兩層,上邊可以作筆記,下面可以放筆記本、放經書,椅子全是紅木做的,漆是赭紅色聚酯漆,光彩照人,這套桌凳一般要管二十多年。因爲,棲樂寺是南充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是全市培養僧才的地方,是弘揚佛法的中心,是培養僧才的搖籃,是對外宣傳佛教的窗口,如果佛協連開會的地方都沒有,怎麼像個中心呢?
在法堂講經說法,是爲了發展南充地區的佛教事業,有什麼不對?法堂是居士捐錢來裝修的。寂文,裝修法堂用廟子財務上的錢沒有?(寂文答:沒有。)不然有些人就到處去亂說。我這次在雅安講課,課題是《佛教要發揚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爲建設和諧社會服務》,沒有國家還有我們佛教的存在嗎?佛教徒如果不愛國,不跟隨國家的發展、社會的發展,我們佛教也不可能發展。中國佛教的發展史說明,佛教的發展都是在國家強盛的時期發展起來的,佛教的發展需要社會的發展作爲前提,作爲基礎,所以,愛國愛教是佛教發展的需要,並不是國家叫我們非要愛國,因爲國家要支持我們、保護我們佛教,讓我們有一個賴以生存的空間,學修的地方。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有感恩的思想,如果我們連自己的國家都不愛,那就是忘本!還算個什麼修行人呢?這個法堂叫多功能電教室,是供大家學習的場所。菩薩戒規定,居士不能看電影,不能嬉戲,不能歌舞。祖師大德在製定戒律的時候還沒有電視機,在菩薩戒中、比丘戒中沒有規定不能看電視嘛?又如現在你們抽煙,因爲那個時候還沒有煙抽,所以菩薩戒上沒有這一條。菩薩戒不但沒有規定不抽煙,也沒有規定不看電視。因爲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我們佛教是針對人的教育,人要根據社會的發展、進步來生活,所以學佛也離不開時節因緣。你們說這個法堂裝修,要不要得?要得,還不鼓掌!(掌聲)。裝修法堂是爲了我們整個僧團,整個寺廟服務的,不是爲了哪一個人服務,我們有一個好的學習場所,裏面還安了空調,夏天大家可以乘涼,冬天可以取暖。過去楊部長說:南充市五大宗教,天主教的會議室如何如何好,哪天也請他上山來視察一下,看看我們棲樂寺的法堂又如何呢?
我們佛教離開了信衆,離開了社會,離開了社會的發展條件,我們是寸步難行的。佛教的修行要依賴于社會作爲保障,仁清法師說:如果僧人的學修,你能夠把衣服脫光到深山裏的大青石上去打坐?天天24小時都坐在那裏,讓你坐上49天,你能辦得到嗎?辦不到嘛!你可以坐在房子裏學修,也可以坐在山洞裏面學修,爲什麼非要不穿衣服到山上去打坐呢?學佛人也要穿衣服,衣服是工人造的,你要吃飯,糧食是農民種的,你不依靠別人的勞動能行嗎?我們穿的衣服,吃的東西,都要靠別人來供給,所以我們修行的人,第一件事,要懂得什麼叫感恩,不懂得感恩,我們怎麼去修行?忘恩負義的人能夠成佛嗎?(衆答:不能!掌聲)
我們現在法堂買的這個講臺,比南充市政協會議室的那個講臺還要漂亮,我們坐的桌子也比南充市政協會議室的桌子好,我們和尚做什麼也不能落後于社會,什麼叫和尚?和尚就是高尚的、至高無上的人,我們既然是至高無上的人,就要住至高無上的地方,要有至高無上的思想境界,才能達到圓滿的成果。今天晚上開會,把這個問題給大家講清楚,不然有個別人又在那裏想不通。是不是修行人就只有穿爛衣服?修行人不洗臉行不行?出去別人看見像個鬼一樣,這還像個修行人嗎?修行人要修得紅光滿面的,衣冠要整齊,形象要莊嚴,經書上講,法相要莊嚴,我們僧相也要莊嚴啊!寺院裏的釋迦牟尼、觀音菩薩的法像都是穿金戴銀的,法相莊嚴,你們穿得有那麼好嗎?你們哪個長得有佛菩薩那麼莊嚴?我們學佛,不但要學佛的形像,還要學佛的思想、學佛的精神、學佛的修行方法,學佛就要有學佛的樣子。講個小故事,五臺山有個寂度和尚,安嶽的人,他的師父叫常輝法師,有一天,他跟他的師父說:“師父,你不該在廟子裏接待那些女居士,別人看見有非議。”他師父對他說:“我的事已了,你自己的事如何呢?”後來他離開了他的師父,回到了安嶽,由于政治運動的原因,他被判了二十年徒刑,後來他在禅定中發現,是自己在師父面前說錯了話,所造成的惡業所致。因此,我們平時對師父說話,是不能隨便亂說的!
中國的寺院都有釋迦牟尼的塑像,爲什麼還要塑觀音菩薩像呢?而觀音菩薩是在家人,塑居士的像來幹什麼呢?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都是有頭發的塑像。這就是說,我們佛教中的居士和僧人是不能分開的,我們要學習佛菩薩們的精神,佛教在各種場合都顯示了菩薩們的各種形像,也是在顯示菩薩的慈悲、包容、平等的精神,不能說它只是一個塑像,它顯示了一個現相,樹立了一個榜樣,也是弘揚佛教的一個教法,顯現了教佛的真谛,因此,寺院裏的佛像是爲衆生結下佛緣,在意識中播下一個顆菩提種子。
裝修法堂是我提的意見,秘書長就只是幫助管理,有人說是周秘書長想唱歌才裝修的,(笑聲),我們都喜歡唱歌,你們哪一天沒唱,早上起來就唱佛教贊子,如楊枝淨水贊、香贊、佛寶贊、彌陀贊等。實際上我們唱的佛教贊子,有很多人都唱不好,唱川劇的人他唱川劇可以,叫他唱佛教贊子,唱起來就撇腔撇調的,因爲佛教的唱法與唱川劇的腔調不一樣,因此他們唱不好。中江縣川劇團有個蘇志芳,是一位名演員,曾經是四川省人大代表,他唱佛教的贊子就非常好,樂至縣川劇團的王雅淑,她是演小生的,她也唱得好佛教贊子,關鍵是個投入問題。佛教的愛國愛教,要順應時節因緣,人要活得高興,生活要有質量,人活得有尊嚴,活得有水平,這樣你才能明白人生的真相,你不能一天到晚,什麼都不幹,你能幹什麼,就幹什麼。什麼叫佛教?佛教是智慧和覺悟的教育,怎麼才能體現你自己的智慧?智慧代表什麼?智慧代表社會的進步,那既然是進步,我們就要把它搞好點,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衆答:是。掌聲)!
佛教不是落後的宗教,如果說佛教是落後的宗教,它就不能流傳幾千年,到現在還保存這麼完整,而且還在不斷地發展。若它是落後的宗教,那麼它早就被滅亡了,早就消失了。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們坐在這裏心裏就踏實了,也不是在犯戒了。這裏又不是什麼高廣大床,也不是高廣大凳,(笑聲),要說是高廣大床也好,高廣大凳也好,奢侈也好,關鍵是我們怎樣來對待這個問題,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需要適當的學習條件,我們的生活環境必須適合社會現實,要與社會同步,原則上要比社會好點才行。如果出家人還比人家差,人家就看不起我們,那別人還向我們學什麼呢?寺院就沒有人來了。現在我們還沒有條件,要是條件具備了,我們還是可以黃金鋪地。如果大家有條件了,還是可以穿金戴銀的。什麼叫奢侈,什麼叫浪費?只要不超越現實的生活條件,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
個別人聽到點新聞:“師父,你還要吃肉啊?”我吃啥子肉嘛!學佛要吃素。你們懂不懂?什麼是葷,什麼是腥,你們弄清楚沒有?你到西藏去看一看就知道了,他們實際上不是吃肉,佛經上叫做吃葷和吃素,什麼叫葷,什麼叫素?葷是指韭菜、蔥、蒜等有臭味的物質,葷當中有沒有肉?(沒有!)那麼腥是什麼呢?腥是肉!這葷和腥是有區別的,吃素和吃葷就是這樣來分別的,有好多人都沒有弄清楚。在藏區的喇嘛他們不吃牛羊肉,他們就無法生活,他們沒有其他食物可吃,他們只有吃牛肉、羊肉。佛教在菩薩戒中說,是不殺生,我們對一切衆生要生慈悲心、同情心,而不去傷害它們,吃肉就好像是吃了衆生,就像是吃了自己父母的肉一樣,在過去世中這些羊、牛、豬也許是你的父母,是因爲他們過去世很可能犯了這樣那樣的過錯,種下的這個因,這一世就變成了現在的羊、牛、豬。因此,這些動物以前或許是你的父親、母親,或許是你的親朋好友,或許是你的哪一代親人,你現在還弄不清楚這些因果關系,有覺悟的人就懂這個道理。當年釋迦牟尼看到一堆白骨,就跑過去拜,因爲他知道這裏面有他以前祖輩的白骨。所以,我們要對衆生有慈悲心,學佛還要生起出離心,出離這煩惱的叁界,求證菩提。
我在川大讀書的時候,我經常給仁清上師炒菜,菜都是我給他買,他最喜歡吃肝片,他說我炒的菜最好吃,其他人還炒不好,他覺得我還有些烹調手藝,凡是紅白二案我都能做。上師還要喝酒、要抽煙,我問…
《生活中的人間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