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深信,犯戒了;有時候也明白,也相信,但是煩惱一起來,控製不了,犯戒了;有時候因爲有習氣,不知不覺地又犯戒了。這就是我們犯戒的四種原因。
上師如意寶在這裏勸告我們,好好受持戒律,修出離心,發菩提心,去證得大圓滿。你要證得大圓滿,就要先發菩提心;你要發菩提心,就要先修出離心。這個次第、程序是必須的。上師如意寶也是在強調基礎、次第,我們現在也在強調基礎、次第。他老人家在這裏是由上而下來講的,我們是由下而上來講的,其實是一個道理。宗咯巴大師的《叁主要道論》也強調次第。什麼是叁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智慧。所以說,基礎很重要。
別總是想一步登天,想修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沒有用。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學密了,現在修本尊呢;我學密了,得到灌頂了。”笑話!什麼叫修本尊?我們講過,修本尊,五種圓滿是基礎,兩個次第是方法,最後才能成就本尊。灌頂是在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上,相續成熟了,才能接到灌頂,之前是不可能的。其實按儀軌嚴格要求的話,灌頂要具足很多條件:上師的條件、壇城的條件、弟子的條件。不是誰都可以受灌頂的。不要好高骛遠,不要盲修瞎煉,這樣會錯過機會的。所以大家要從基礎開始,一步一步的來,腳踏實地地修。
上師如意寶也講了,先修出離心。修好了四外加行,才能産生出離心。然後勸我們修菩提心。菩提心是在有出離心的基礎上,再去皈依叁寶,然後修四無量心,才能生起願、行菩提心。有出離心、菩提心的基礎上,然後再去消業、積福,修上師相應法,最後才能領悟大圓滿。
修持加行是通向大圓滿的唯一之路。通過四外加行修出離心,通過皈依、發心修菩提心,通過除障法、曼茶羅、上師瑜伽修大圓滿,這是一個完整的修持方法。真的,遇到了這麼殊勝的法要,這麼完整的一個法門,還不好好修,還到處瞎跑,就是福報不夠,或者說沒有福報。這就像一個快要渴死的人,碗裏裝滿了甘露不喝,卻到別的地方去找白開水一樣。你自己碗裏裝的是甘露,你喝了不僅能解渴,還能治病,治煩惱,解脫痛苦。但是沒認識到,還到處去找白開水。你不一定能找到,即使找到了,也只是一杯開水,沒有多大意義。
你們雖然遇到了大圓滿法,這麼殊勝的法門,但是,若是你們認識不到,不珍惜的話,你們還是沒有福報。只聽到一些開示,接到法本,念幾遍儀軌,這不叫“遇到大圓滿法”。你認識到了,能夠學修,而且能夠不間斷地學修,這才是真正的遇到,這才是真正的福報。如意寶是拿到手裏了,你是幸運的,是有福報的,但是你覺得這是一塊石頭,你沒有認識到,不知道這是如意寶,然後把扔到垃圾桶裏了,對你來說,和沒有得到一樣,還是沒有意義,你還是沒有福報。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珍惜!珍惜!好好學,好好修,今天就講到這裏。
最後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渡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勝利道歌》講記(叁)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在這裏接著給大家講《勝利道歌》。這裏主要講的是法王勸我們修大圓滿法。大圓滿法是能夠快速成就佛果的唯一的方法。然而並不是誰都可以修持、領悟大圓滿的,要修大圓滿正行,需要一定的基礎。什麼是修大圓滿法的基礎呢?就是發菩提心。菩提心的基礎是什麼呢?就是出離心。若是沒有出離心的話,無法發出菩提心;若是沒有菩提心的話,無法領悟大圓滿。這個次第很重要。
我們雖然有緣分修大圓滿法,但是修大圓滿法的人,都要從基礎開始,先把出離心修出來,再把菩提心發出來,然後再去修大圓滿,這樣才能成就。
現在我們修加行,也就是修基礎。通過四外加行才能産生出離心,通過五內加行的皈依和發心,才能發出真正的菩提心——願行菩提心。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修除障法消除業障,修曼茶羅積福,修上師瑜伽培養對上師的信心,然後和上師相應,最後才能領悟到大圓滿。這個程序、次第很重要!
首先要觀察自相續,在自己的相續中有沒有出離心?若是沒有出離心,就先修出離心,然後再進一步地修菩提心,然後再進一步地修大圓滿法。若是在自己的相續中有了出離心,那樣你就可以直接修菩提心了。若是相續中具備了出離心和菩提心,就可以直接修大圓滿法正行了。這個次第很重要,也是必須的。
言行恒時隨順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今天講人品。人品是學佛的基礎,無論是修小乘,還是修大乘,都要有這個基礎。若是沒有仁義道德做基礎,你無法能夠學佛。連人都沒有做到,怎麼能做菩薩,做佛呢?上師如意寶在這裏也是強調這個,要有一個好的人品,好的規法。
“言行恒時隨順友”,人都有個性,大部分人都特別倔強,不講道理,自以爲是,不恒順衆生,不隨順自己的親朋與道友。我們的言行應該恒時隨順親友。不是偶爾地恒順,而是恒時隨順。
“秉性正直心善良”,我們對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善待所有的人,不能有惡意。他人有困難的時候,自己要實實在在地去幫助,希望他人得到好處。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我們以前講過,真正想讓自己得到利益,就先要爲他人。這裏也是這個意思,若是自己想得到長久的利益,就要暫時去利益他人,這是一種竅訣。你去幫助、善待他,這樣他以後也會幫助你、善待你。你去幫助、善待更多的衆生,這樣最後他們都會來報答你,這樣你得到的利益就多了,得到的幫助也多了。
此乃清淨人規法,叁世諸佛方便道,
亦爲四攝之精華,諸位弟子切莫忘!
“此乃清淨人規法,叁世諸佛方便道。”“人規法”,就是仁義道德。這是一種清淨的仁義道德,叁世諸佛也是通過這樣的一個善巧方便來利益衆生的。
“亦爲四攝之精華”,佛菩薩利益衆生的時候,有四種竅訣:仁義道德,隨順親友,秉性正直,心地善良。這是四攝法的精華。佛菩薩要利益衆生,也要通過這些善巧方便,我們也應該學習這些清淨的人規法。
“諸位弟子切莫忘”,法王如意寶提醒我們,諸位弟子不要忘記這些。這些仁義道德、人品、爲人處世的方法,是學佛、修行的基礎。我經常給大家講,就是認真和老實!我們現在修行精進不起來,有問題了,這是爲什麼呢?我們也在學,也在修,也在聞法,也在思維,但就是不認真,不老實。不管是在發心的時候,還是在做事情的時候都是這樣。
佛法裏講,這是一種疑惑。我們還沒有斷疑惑,總是半信半疑、叁心二意,不是一心一意、死心塌地。我們現在雖然每天都在做課、聞法,但是沒有做到認真和老實。其實認真和老實就是人品,就是人道。如果你不認真、不老實的話,不用說出世間,不用說佛法,連世間的這些暫時的事情都做不好。所以說學佛修行就是要認認真真、老老實實、腳踏實地。這個真的很重要!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你們現在雖然都發心、發願、發誓了,要學修大圓滿法,要學修我們這個傳承,但是好多人都不是腳踏實地,都不是一心一意。
以前淨空法師依止李炳南老師的時候,李炳南老師給淨空法師提出了四個條件,這是有道理的。剛開始李炳南老師並沒有收淨空法師爲徒,後來經淨空法師一而再、再而叁地請求,最後李炳南老師說,若是你真心想跟我學修,有四個條件:第一、從今天起,再也不能聽其他任何一位法師、大德、居士講經說法和開示,只能聽我的;第二、從今以後看任何書,都必須要經過我的允許,否則,不准看其它任何書;第叁、以前所學的那些,統統都要放下;第四、依止我最少學五年。淨空法師剛開始覺得這種要求很過分,但仔細一想,也有道理,就下決心依止李炳南老師了。淨空法師說,自己後來明白了很多,越學越清楚李炳南老師爲什麼這樣要求他。五年以後,淨空法師又自願增加了五年,一共依止了李炳南老師十年。在此期間,淨空法師沒有聽過其他任何一位大德高僧的講經說法。十年以後,李炳南老師告訴他,現在可以聽其他的開示了,也可以看其他的書,不管是世間的還是出世間的,不管是佛教的還是外道的,包括可以聽那些天魔外道講的,都可以看。爲什麼呢?因爲這個時候淨空法師已經有定力了,腳跟站穩了,不會受任何影響了。
修行上有一定定力的時候可以聽,可以看。李炳南老師不是分別,也不是嫉妒。如果你東學西學的,最後什麼也學不到;如果你東跑西跑的,最後什麼也得不到。你們現在在修行的道路上,腳跟還沒有站穩,就去接觸更多的人,接觸更多的法,會受影響的。你們沒有智慧,還不會分辨什麼是邪,什麼是正;什麼是清淨,什麼是汙染;什麼是覺悟,什麼是迷惑。我給大家講過,你在沒有開悟、證悟,沒有明心見性之前,沒有資格評價別人,說別人的是非。你怎麼能分辨,怎麼能知道他是好還是壞,是善還是惡,是邪的還是正呢?
其實在人當中,包括在修行人當中都有這樣幾種情況:外熟內不熟,內熟外不熟,外熟內熟,內不熟外也不熟。內熟外不熟、外熟內不熟,這兩種人輕易無法分辨,一般人沒有這個分辨能力。所以,如果你想學、想修,想解脫、想成佛的話,就要一門深入,就要腳踏實地,這樣才能成就,否則就是我經常說的“不老實”,是不可能成就的。
如果不老實,都是自己的損失。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學佛修行的機緣和條件,還不珍惜,還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浪費光陰!衆生真是太可憐了,太可惜了,愚癡顛倒,不分真假。東學西學、東跑西顛,這種半信半疑、叁心二意的人,什麼也得不到,不會…
《《勝利道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