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修問答(彙集十一)▪P3

  ..續本文上一頁們甯瑪派有九乘次第的法,你的相續也是有次第的。相續在最底層的時候,你就應該修最底層的法,按照最底層的標准去取舍善惡。這個時候,若是你不用心去體會,沒有按標准來如理如法地取舍,你能做到的卻沒有做,就是不如法。你在現有的層次裏,盡心盡力去做了,算是很如法的;然而一比上面,還是有很多不如法的——但是這對你來說不算不如法,因爲你的根基在這裏。

  你念咒念經,都是爲了調整心態。你若是心態沒有調整好,相續沒有改變,也是不如法。口和心盡量要相應,若是不相應,也是不如法。

  

  我們修行經常遭到家人的反對。請問上師,修什麼法能遣除這些障礙?

  答:佛法無邊,哪個法都有這樣的功德和利益,包括六字真言。還有我們經常念的《蓮師金剛七句祈禱文》,可以驅除所有的違緣和障礙。但是你有沒有這個信心?你對這些法沒有生起信心,見一個扔一個,你還能得到法益嗎?

  法門是平等的,佛法是無量的,沒有它解決不了的問題,主要是你自己有沒有這個根基和福報。所有的佛法都是虛空藏,都是伏藏,你有沒有鑰匙?你打開這個門,裏面應有盡有,但是你現在打不開啊!鑰匙是什麼呢?就是信心,就是堅定的信念。現在我們修行,就是要得到鑰匙。

  其實有違緣障礙也是好事。若是有智慧,違緣也可以變爲助緣;若是沒有智慧,助緣也會變成違緣。若是你真正能把一切轉爲道用,成就會更快。中國的佛教,只有大乘,沒有小乘。無論是漢傳還是藏傳,都是大乘佛法。修大乘佛法必須要接觸社會,接觸人,尤其要接觸這些有緣衆生,要度化這些有緣衆生。

  

  參加萬盞法會回來,自己按照上師開示講的,按次第、從基礎開始學修,最初還是比較精進、認真的,不管是觀想上師,還是觀想別的,觀的都比較清楚。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卻觀不出來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答:修行的過程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但是不要緊,不要間斷,也不要著急,堅持下去,會好的,而且會越來越好。這是修行必須要經曆的過程。

  感覺肯定有好的時候,也有不好的時候;有時候覺得有進步,有時候覺得沒進步——但是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找到目標,找到方向了,然後下定決心堅持修行。修行不是一兩天、一兩年的事,只有堅持下去,才能成功。修行是一個磨煉的過程,到時候自然就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等開悟以後就好了,現在不要執著這些感覺。

  其實現在我們不管是觀想種子字,觀想本尊,觀想壇城,還是觀想上師,都屬于生起次第,這是需要在有空性的見解的基礎上的。不知道我們現在心裏有沒有執著?若是執著了,說明還是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

  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是不能分開的,在有證悟空性的見解的基礎上觀想,就不會有出現這些問題。但是現在有沒有這個基礎?如果沒有,也不要緊,不要執著這一切。不管是好的景象還是壞的景象,不管是好的境界還是不好的境界,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不執著、不在意,堅持下去,好好修,一定會越來越好。

  

  我們在修金剛薩埵法的時候,觀想金剛薩埵佛給所有的衆生灌頂,這樣可以嗎?

  答:除障法有儀軌,一定要按儀軌修。怎樣念誦、怎樣觀想,每一步都講得很清楚。儀軌就是方法,是佛傳給我們的,也是曆代祖師們給我們安排的功課。你按照步驟、內容做就行了,不要自己去摸索,自己去編造,這都沒有多大價值。自己的心是分別念,而佛菩薩,曆代傳承祖師都是成就者,他們的心完全是清淨的。所以不要自己編,按儀軌來就行。

  

  父母不在身邊,怎樣讓他們學佛修行?

  答:你盡量給他們提供條件,盡量去幫助他們。有些時候也不一定能幫到他們,這也是衆生個人的因緣,你執著也沒有用。一切盡心盡力去做,就行了。我們做不到的地方有很多,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管是母子之間,還是夫妻之間,都有共業和個業。共業我們可以改變,你這邊好了,他那邊也許就好了。但是個業是改變不了的,只能由他自己來改變。

  什麼事情都是了緣、了債嘛。父母子女之間、夫妻之間、朋友之間,好好善待,盡量去幫助,問心無愧就行了。如果還是改變不了,那是他自己的問題,沒辦法。

  有些人佛都度不了,你能度得了嗎?佛也可以說是萬能的,也可以說是無能的。對有緣的衆生來說,佛是萬能的;對無緣的衆生來說,佛是無能的。無緣的衆生佛也沒辦法。你們看看《百業經》裏的公案,好多衆生當時釋迦牟尼佛也無法度化,只能授記將來某些時候,某一尊佛出現,他才能入佛門,才會修行,最後成就。

  學佛修行的良好機緣也是修來的,不是想有就有的。衆生各種各樣,有些衆生我們能幫助,有些衆生我們也無法幫助,這也沒辦法。盡量處處結善緣,處處種善根,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心,心不要起惡念。起惡念了,就會跟他人結惡緣。你發自內心地善待他人就行了。

  

  夢裏造業需要忏悔嗎?

  答:戒律有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別解脫戒主要是在小乘裏講的,菩薩乘主要是在大乘裏講的。小乘主要強調行爲,大乘主要強調發心。在別解脫戒裏,夢裏造業不算犯戒;但是在菩薩戒裏,夢裏造業了也算犯戒,因爲這是心的力量,也是不好的習氣。我們要好好對治。在夢裏控製不了,過後知道忏悔就行了,不算很嚴重。

  

  供護法需要觀想嗎?

  答:供護法的時候,觀想不是很重要,主要是供養和贊歎。再大的護法,示現上也是凡夫,所以他需要供養和贊歎。你去供養他、贊歎他,他就會保佑你,不用太深入的觀想。你就相信這些手印的力量,相信通過供贊,這些善神護法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都心滿意足了,就可以了。

  

  如何思維“明空無二”和“樂空無二”?

  答:明指的就是大光明,大光明的境界也不離空性,明空無二。這主要是在密宗裏講的。

  其實顯宗和密宗,從空性的角度來講,沒有區別,但是從大光明的角度來講,是有區別的。顯宗裏只講空,不講明;密宗裏強調明。所有的色身都是佛身,所有的音聲都是佛咒語,所有的念頭都是佛的圓滿智慧,一切都是清淨的,圓滿的,這種境界叫大光明。大光明也不離空性,有空性智慧的攝持,所以叫明空。

  樂就是大樂智慧。樂空是大圓滿的境界,是更高的境界。心自然安住于本覺當中,那種樂叫大樂,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那個樂也不離空,樂空無二。這裏最關鍵的是安住;但是,若是你沒有一定的空性見解,就無法安住。所以一定要有空性的見解。

  我們現在修加行,通過共同四外加行的修法,能産生出離心。然後修五內加行,通過皈依、發心的修法生起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接下來消業積福,最後通過上師瑜伽證悟大圓滿。

  大圓滿正行之前,還有叁個特加行,一個是身調和,一個是息調和,一個是心調和。我們講心調和的時候就會講空性,講外在的這些物質、現象都要決擇于心,心要決擇于空,空要決擇于明,這才是大光明大圓滿的境界。空性是前提,有這個空性的見解,才能達到大光明和大樂的境界。

  

  發願每年念十萬遍蓮師金剛七句祈禱文,卻沒有時間完成,怎麼辦?

  答:念誦金剛七句祈禱文,並不一定要坐在屋裏念。我們走路的時候、坐車的時候、工作閑暇的時候都可以念。

  雖然我們不一定每念一遍都能想到迎請諸佛、和諸佛相應,但是一千遍裏能有一百遍想到,也非常好了。

  我們現在是凡夫,每時每刻心不散亂,肯定做不到。念著念著,心又散亂了;再念一會兒,心又回來了。這個時候自己能知道,“我正在念金剛七句,在迎請蓮花生大士,迎請諸佛菩薩。我現在和佛菩薩一起共住,佛菩薩在圍繞著我,在加持我啊!”這樣提起一個正念,生起恭敬心和信心的話,不管你走到哪裏,諸佛菩薩都會圍繞著你,給你加持。你乘坐公共汽車,能給車上的乘客帶來吉祥;你走進屋子裏,也能讓屋裏的衆生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這都是修行的機會,利益衆生的機會啊,不要錯過!

  

  錯過了共修的時間,就不可以修法了嗎?臨睡前躺在床上可以修法嗎?

  答:沒有這種說法。我們強調共修,是因爲一個人修和大家一起共修,力量不一樣。個人的力量象火星,共修的力量象火焰。並不是說其他時間自己就不可以修了。

  修法有時候不分時間,有時候也分時間,在某些時間段裏修某些法會更好一些。比如說早上四、五點鍾,這個時候比較淨,修禅比較好一些;晚上一天的生活結束了,修金剛薩垛除障法比較好一些。我們把這些共修都安排在固定的時間,也是爲了考慮環境、考慮方便。

  行住坐臥都可以修法。如果你沒有不恭敬的心,是誠心誠意的,任何時候修,怎麼修都可以。若是你有不恭敬的心,特別隨便,躺著修法肯定也有一些罪過。

  

  自身就是淨土,自心就是佛;真正契入與上師一體的狀態,是靠修行得來的還是靠觀想得來的?

  答:這都是勝義谛的境界,是通過修行達到的。通過消除業障、積累福慧資糧、培養信心,最後才能達到。但是對一些利根者來說,也不一定需要很漫長的過程,有時候通過一些殊勝的機緣,一瞬間就會圓滿一切資糧,同時進入那種狀態。

  所以現在盡量消業、積福,盡量磨煉自己的心性,盡量培養對上師叁寶的信心,有一天,通過一些殊勝的機緣,一下子就會明白,會契入那狀態,那是不可思議的。

  上師有勝義谛的上師,也有世俗谛的上師。其實究竟的上師就是自性,自性的光明才是究竟的上師。我們很難做到深信。如果深信了,絲毫不懷疑了,當下就圓滿了。但我們總是在懷疑,斷不了疑惑,真正證悟的時候才能斷掉。

  

  我先回向給衆生,再回向給家人可以嗎?

  答:如果單獨回向,爲了表法是可以的。比如說,今天我們單獨給一個人做善根回向,爲了這個人…

《學修問答(彙集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