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修问答(汇集十一)▪P3

  ..续本文上一页们宁玛派有九乘次第的法,你的相续也是有次第的。相续在最底层的时候,你就应该修最底层的法,按照最底层的标准去取舍善恶。这个时候,若是你不用心去体会,没有按标准来如理如法地取舍,你能做到的却没有做,就是不如法。你在现有的层次里,尽心尽力去做了,算是很如法的;然而一比上面,还是有很多不如法的——但是这对你来说不算不如法,因为你的根基在这里。

  你念咒念经,都是为了调整心态。你若是心态没有调整好,相续没有改变,也是不如法。口和心尽量要相应,若是不相应,也是不如法。

  

  我们修行经常遭到家人的反对。请问上师,修什么法能遣除这些障碍?

  答:佛法无边,哪个法都有这样的功德和利益,包括六字真言。还有我们经常念的《莲师金刚七句祈祷文》,可以驱除所有的违缘和障碍。但是你有没有这个信心?你对这些法没有生起信心,见一个扔一个,你还能得到法益吗?

  法门是平等的,佛法是无量的,没有它解决不了的问题,主要是你自己有没有这个根基和福报。所有的佛法都是虚空藏,都是伏藏,你有没有钥匙?你打开这个门,里面应有尽有,但是你现在打不开啊!钥匙是什么呢?就是信心,就是坚定的信念。现在我们修行,就是要得到钥匙。

  其实有违缘障碍也是好事。若是有智慧,违缘也可以变为助缘;若是没有智慧,助缘也会变成违缘。若是你真正能把一切转为道用,成就会更快。中国的佛教,只有大乘,没有小乘。无论是汉传还是藏传,都是大乘佛法。修大乘佛法必须要接触社会,接触人,尤其要接触这些有缘众生,要度化这些有缘众生。

  

  参加万盏法会回来,自己按照上师开示讲的,按次第、从基础开始学修,最初还是比较精进、认真的,不管是观想上师,还是观想别的,观的都比较清楚。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却观不出来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修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但是不要紧,不要间断,也不要着急,坚持下去,会好的,而且会越来越好。这是修行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感觉肯定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有时候觉得有进步,有时候觉得没进步——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找到目标,找到方向了,然后下定决心坚持修行。修行不是一两天、一两年的事,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成功。修行是一个磨炼的过程,到时候自然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等开悟以后就好了,现在不要执着这些感觉。

  其实现在我们不管是观想种子字,观想本尊,观想坛城,还是观想上师,都属于生起次第,这是需要在有空性的见解的基础上的。不知道我们现在心里有没有执着?若是执着了,说明还是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是不能分开的,在有证悟空性的见解的基础上观想,就不会有出现这些问题。但是现在有没有这个基础?如果没有,也不要紧,不要执着这一切。不管是好的景象还是坏的景象,不管是好的境界还是不好的境界,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不执着、不在意,坚持下去,好好修,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们在修金刚萨埵法的时候,观想金刚萨埵佛给所有的众生灌顶,这样可以吗?

  答:除障法有仪轨,一定要按仪轨修。怎样念诵、怎样观想,每一步都讲得很清楚。仪轨就是方法,是佛传给我们的,也是历代祖师们给我们安排的功课。你按照步骤、内容做就行了,不要自己去摸索,自己去编造,这都没有多大价值。自己的心是分别念,而佛菩萨,历代传承祖师都是成就者,他们的心完全是清净的。所以不要自己编,按仪轨来就行。

  

  父母不在身边,怎样让他们学佛修行?

  答:你尽量给他们提供条件,尽量去帮助他们。有些时候也不一定能帮到他们,这也是众生个人的因缘,你执着也没有用。一切尽心尽力去做,就行了。我们做不到的地方有很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管是母子之间,还是夫妻之间,都有共业和个业。共业我们可以改变,你这边好了,他那边也许就好了。但是个业是改变不了的,只能由他自己来改变。

  什么事情都是了缘、了债嘛。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好好善待,尽量去帮助,问心无愧就行了。如果还是改变不了,那是他自己的问题,没办法。

  有些人佛都度不了,你能度得了吗?佛也可以说是万能的,也可以说是无能的。对有缘的众生来说,佛是万能的;对无缘的众生来说,佛是无能的。无缘的众生佛也没办法。你们看看《百业经》里的公案,好多众生当时释迦牟尼佛也无法度化,只能授记将来某些时候,某一尊佛出现,他才能入佛门,才会修行,最后成就。

  学佛修行的良好机缘也是修来的,不是想有就有的。众生各种各样,有些众生我们能帮助,有些众生我们也无法帮助,这也没办法。尽量处处结善缘,处处种善根,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心,心不要起恶念。起恶念了,就会跟他人结恶缘。你发自内心地善待他人就行了。

  

  梦里造业需要忏悔吗?

  答:戒律有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别解脱戒主要是在小乘里讲的,菩萨乘主要是在大乘里讲的。小乘主要强调行为,大乘主要强调发心。在别解脱戒里,梦里造业不算犯戒;但是在菩萨戒里,梦里造业了也算犯戒,因为这是心的力量,也是不好的习气。我们要好好对治。在梦里控制不了,过后知道忏悔就行了,不算很严重。

  

  供护法需要观想吗?

  答:供护法的时候,观想不是很重要,主要是供养和赞叹。再大的护法,示现上也是凡夫,所以他需要供养和赞叹。你去供养他、赞叹他,他就会保佑你,不用太深入的观想。你就相信这些手印的力量,相信通过供赞,这些善神护法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都心满意足了,就可以了。

  

  如何思维“明空无二”和“乐空无二”?

  答:明指的就是大光明,大光明的境界也不离空性,明空无二。这主要是在密宗里讲的。

  其实显宗和密宗,从空性的角度来讲,没有区别,但是从大光明的角度来讲,是有区别的。显宗里只讲空,不讲明;密宗里强调明。所有的色身都是佛身,所有的音声都是佛咒语,所有的念头都是佛的圆满智慧,一切都是清净的,圆满的,这种境界叫大光明。大光明也不离空性,有空性智慧的摄持,所以叫明空。

  乐就是大乐智慧。乐空是大圆满的境界,是更高的境界。心自然安住于本觉当中,那种乐叫大乐,是不可思议的。但是那个乐也不离空,乐空无二。这里最关键的是安住;但是,若是你没有一定的空性见解,就无法安住。所以一定要有空性的见解。

  我们现在修加行,通过共同四外加行的修法,能产生出离心。然后修五内加行,通过皈依、发心的修法生起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接下来消业积福,最后通过上师瑜伽证悟大圆满。

  大圆满正行之前,还有三个特加行,一个是身调和,一个是息调和,一个是心调和。我们讲心调和的时候就会讲空性,讲外在的这些物质、现象都要决择于心,心要决择于空,空要决择于明,这才是大光明大圆满的境界。空性是前提,有这个空性的见解,才能达到大光明和大乐的境界。

  

  发愿每年念十万遍莲师金刚七句祈祷文,却没有时间完成,怎么办?

  答:念诵金刚七句祈祷文,并不一定要坐在屋里念。我们走路的时候、坐车的时候、工作闲暇的时候都可以念。

  虽然我们不一定每念一遍都能想到迎请诸佛、和诸佛相应,但是一千遍里能有一百遍想到,也非常好了。

  我们现在是凡夫,每时每刻心不散乱,肯定做不到。念着念着,心又散乱了;再念一会儿,心又回来了。这个时候自己能知道,“我正在念金刚七句,在迎请莲花生大士,迎请诸佛菩萨。我现在和佛菩萨一起共住,佛菩萨在围绕着我,在加持我啊!”这样提起一个正念,生起恭敬心和信心的话,不管你走到哪里,诸佛菩萨都会围绕着你,给你加持。你乘坐公共汽车,能给车上的乘客带来吉祥;你走进屋子里,也能让屋里的众生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这都是修行的机会,利益众生的机会啊,不要错过!

  

  错过了共修的时间,就不可以修法了吗?临睡前躺在床上可以修法吗?

  答:没有这种说法。我们强调共修,是因为一个人修和大家一起共修,力量不一样。个人的力量象火星,共修的力量象火焰。并不是说其他时间自己就不可以修了。

  修法有时候不分时间,有时候也分时间,在某些时间段里修某些法会更好一些。比如说早上四、五点钟,这个时候比较净,修禅比较好一些;晚上一天的生活结束了,修金刚萨垛除障法比较好一些。我们把这些共修都安排在固定的时间,也是为了考虑环境、考虑方便。

  行住坐卧都可以修法。如果你没有不恭敬的心,是诚心诚意的,任何时候修,怎么修都可以。若是你有不恭敬的心,特别随便,躺着修法肯定也有一些罪过。

  

  自身就是净土,自心就是佛;真正契入与上师一体的状态,是靠修行得来的还是靠观想得来的?

  答:这都是胜义谛的境界,是通过修行达到的。通过消除业障、积累福慧资粮、培养信心,最后才能达到。但是对一些利根者来说,也不一定需要很漫长的过程,有时候通过一些殊胜的机缘,一瞬间就会圆满一切资粮,同时进入那种状态。

  所以现在尽量消业、积福,尽量磨炼自己的心性,尽量培养对上师三宝的信心,有一天,通过一些殊胜的机缘,一下子就会明白,会契入那状态,那是不可思议的。

  上师有胜义谛的上师,也有世俗谛的上师。其实究竟的上师就是自性,自性的光明才是究竟的上师。我们很难做到深信。如果深信了,丝毫不怀疑了,当下就圆满了。但我们总是在怀疑,断不了疑惑,真正证悟的时候才能断掉。

  

  我先回向给众生,再回向给家人可以吗?

  答:如果单独回向,为了表法是可以的。比如说,今天我们单独给一个人做善根回向,为了这个人…

《学修问答(汇集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