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 《善生經》講記 第六講 處世與做人

  第六講  處世與做人

  在古代,主仆關系是很現實的問題。如今的社會,主仆關系似乎不存在了,但是老板與雇員、上級和下級、領導和職員,也可以說是一種主仆關系。

  1

  戊四北方主仆

  “居士子!如北方者,如是大家(家:音姑。大家指主人)觀奴婢使人,大家當以五事愍念給恤奴婢使人。雲何爲五?一者隨其力而作業,二者隨時食之,叁者隨時飲之,四者及日休息,五者病給湯藥。大家以此五事愍念給恤奴婢使人,奴婢使人當以九事善奉大家。雲何爲九?一者隨時作業,二者專心作業,叁者一切作業,四者前以瞻侍,五者後以愛行,六者言以誠實,七者急時不遠離,八者行他方時則便贊歎,九者稱大家庶幾。奴婢使人以此九事善奉大家。居士子!如是北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北方者,謂大家奴婢使人也。居士子!若有人慈愍奴婢使人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一者隨其力而作業。作爲主人對自己的雇員第一條就是一定要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勉強。比如說挑擔子,他能挑八十斤你非要讓他挑一百二十斤,那就不是隨力作業。再比如說,他不會開汽車,你非要讓他開汽車,不但事情做不好,還會有生命危險。

  二者隨時食之。要保證他吃得飽。

  叁者隨時飲之。要使他飲食無乏。

  四者及日休息。到了休息人時候一定要讓他休息。要保證職員一個禮拜不超過四十小時的工作量,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因爲有好老板也有不好的老板,有的老板就是想多占用工人的勞動時間,而且不付給相應的報酬。假設加班給加班費,那是另外一回事;不給加班費,一個月工作叁十一天是不行的。要讓你的雇員及時休息,保證勞動權與休息權。在這方面,西方國家非常重視。有一次去匈牙利,剛好碰到五一勞動節,我們四月二十九日到匈牙利,准備五月四日開光。佛像到巴黎以後,要用汽車運到匈牙利,說是保證五月二日運到,五月四日就能開光。結果,西方的五一節休息四天。汽車從巴黎的機場離開以後,到瑞士就是五一節了,開車的司機要休息,他就找個旅館住了下來,一住就是四天,五號才動身,六號才把佛像運到。這是說西方國家對休假的重視,不管你有多大的事,節假日一定要休息。從五一到五四這四天,除了公共汽車在運行,賣菜、賣面包、賣飲料在做生意以外,所有的地方都關門。如果哪一家開了門,別人都要來圍攻,說你不遵守勞動法,剝奪工人的休息權,他要在報紙上批評你,這就是人權。在這方面東方與西方不同,我們掙錢就是爲了掙錢,西方人掙錢是爲了生活,生活就是爲了休息。到禮拜五,提前下班了,禮拜六找不到人,一家人開著車子出去旅遊去了。

  佛在叁千多年前,就想到了工作以後還要休息。這一點在印度東南亞國家也是非常重視的。休息的時候人們做些什麼呢?就是到廟裏去聽聞佛法,親近叁寶,到廟裏去過六齋日,第二天再回去。休息的意義和我們現在不同。我們現在認爲休息就是睡一大覺,睡到十二點鍾還不起來。但是以佛教爲背景的這些國家,在這幾天,盡管休息但還是要精進。一大早就起來買了香花去供佛,然後親近叁寶,聽法打坐。我在緬甸大金塔時,看到休息的那天,人特別多。一座小殿堂裏坐幾十個人,一位出家人在那裏說法;在另外一個小殿堂裏,又有一個和尚在那裏說法,又有幾十個人在那裏聽,和尚忙得不得了。如果和尚也休息了,誰來說法呢?

  五者病給湯藥。下屬有病應該給予醫療上的保障。

  從古代的觀念來看,主人能夠從這幾個方面照顧雇員就是一位好主人,但現在還得加上一條:給予合理的報酬。要合理付酬,不要剝削。

  2

  主人以此五事對待仆人,仆人應以九事回報主人。

  一者隨時作業。該做飯的時候要做飯,該買菜的時候要買菜,該洗衣服的時候要洗衣服,該出車的時候馬上就出車。這叫隨時作業。

  二者專心作業。要一心一意地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

  叁者一切作業。在你職責範圍之內的事,都要去做好。

  四者前以瞻待,五者後以愛行,六者言以誠實,大家看了就明白,無須多講。

  七者急時不遠離。主人家裏有急事,如老人生病,或家裏請客,應該守護在那裏,隨時聽從主人的吩咐。

  八者行他方時則便贊歎。走到別的地方要隨時隨地贊歎主人,不要說主人的長短,不要說主人怎麼克扣你的工資、虐待你。有一點待你不好你就到外面貼告示去了,你再找第二家,別人怎麼敢要你。我們離開了原來的公司、部門,就不要說人家不好,要贊歎人家,隱惡揚善。做人要惜口德,盡管老板對你不怎麼樣,也要包容人家。老板對你不好是他的責任,你對他好是你的修養。每個人都要先把自己管好,做老板的要善待職員,做職員的要贊歎老板,使他有好名聲。這樣,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受人歡迎。

  我就碰到一個出家人,他在山東一個寺院出家,不到一個月就跟左右的人鬧了很多矛盾,其實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比如說,我有一盤磁帶,他非要借去聽,聽了以後又不想還。這本來是小事,不還就算了,可是他不,他寫了幾大篇的情況,走到哪裏就散到哪裏。我說你怎麼這個樣子呢?你還想不想在第二家廟裏住下來呢?他說,我想。我說,人家看到你還敢不敢留你呀?一句話就把他提醒了。他說,哎呀,人家一看見我這篇東西就讓我走,不留我。我說,假設把你留下來,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萬一有一點不如法的地方,離開了以後又七長八短一大篇,誰受得了?你想有個地方住下來,就要把這些東西都燒了,燒掉以後就不要再提這些事,然後再找地方挂單。實際上他走南闖北,四大名山都走遍,他的東西隨便散,起碼散了一百多個寺院,一百多個寺院都知道了這件事,都不留他。他說我已經有名了,我說你有了敗壞人家名聲的名。我那麼一指點,他忽然覺悟了。

  我們要修口德,息口業,要隱惡揚善,要隨時發現人家的優點。絕對沒有一個人十全十美,也絕對沒有一個人一無是處。我們要以長取人,不能以短取人。以長取人則天下無可棄之人,以短取人則天下無可取之人。要多看人家的優點,少說人家的短處。這裏只是拿來做個例子,可以引以爲訓。因爲我並沒有點名是張叁還是李四,只是說有這樣的人。

  九者稱大家庶幾。“庶幾”這個詞很難解釋,種種解釋都可以。如主人對我很滿意,我對主人滿意,主人做人做事蠻好,庶幾的意思就是剛好達到那個標准。“稱大家庶幾”就是有人問你:你的老板怎麼樣?你說我們老板不錯。這就是庶幾。你到他家裏怎麼樣?蠻好。他對你那麼好,你怎麼離開呢?多走一家,多學習,換個環境。你也要庶幾。所以,做一個人,而不是做好好先生,要真誠地這樣去做,這就是守戒。

  3

  戊五下方親族

  “居士子!如下方者,如是親友觀親友臣,親友當以五事愛敬供給親友臣。雲何爲五?一者愛敬,二者不輕慢,叁者不欺诳,四者施與珍寶,五者拯念親友臣。親友以此五事愛敬供給親友臣,親友臣亦以五事善念親友。雲何爲五?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已供給財物,叁者見放逸教诃,四者愛念,五者急時可皈依。親友臣以此五事善念親友。居士子!如是下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下方者,謂親友、親友臣也。居士子!若人慈愍親友臣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親友臣就是親戚朋友的仆人,也可理解爲親族。和你有家族關系的人,乃至你家族裏的傭人,都應該愛敬,不輕慢,不欺诳。要給他好處,施與珍寶,要拯念親友臣,時時刻刻地關懷憶念你的親族。“珍寶”要從廣義來理解,就是在親友之間也要布施,從物質上幫助你的朋友。

  親友臣也應該以五事善念親友:

  一者知財物盡;二者知財物盡已供給財物。要及時了解對方的情況,知道他沒有錢花了,即時給予幫助。

  叁者見放逸教诃。見到親友放逸的時候,要善教善诃。

  四者愛念。就是愛惜。

  五者急時可皈依。可皈依,不是指皈依佛教,而是你的晚輩、你的親戚朋友中有難事可以來依附你,你可以作他的靠山。

  “親友臣以此五事善念親友。居士子!如是下方二具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下方者,謂親友親友臣也。居士子!若人慈愍親友臣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此段譯文很好明白,不多解釋。

  4

  戊六上方施僧

  “居士子!如上方者,如是施主觀沙門、梵志,施主當以五事尊敬供養沙門、梵志。雲何爲五?一者不禁製門,二者見來贊善,叁者敷設床待,四者施設淨美豐饒飲食,五者擁護如法。施主以此五事尊敬供養沙門、梵志,沙門、梵志亦以五事善念施主。雲何爲五?一者教信、行信、念信,二者教禁戒,叁者教博聞,四者教布施,五者教慧、行慧、立慧。沙門梵志以此五事善念施主。居士子!如是上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上方者,謂施主沙門、梵志也。居士子!若人尊奉沙門、梵志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這是講作爲居士應該如何恭敬供養沙門、梵志。

  在印度,沙門梵志是傳授知識、傳播文化道德的社會階層,相當于中國士農工商中的士,和我們所說的知識分子階層一樣。既然是知識分子階層,就不直接從事物質生産,而是傳播知識、傳授文化、主持宗教活動。作爲社會道德的標志,他應該受到施主、所有直接從事勞動生産者的供養。所以在印度這個社會,恭敬供養沙門、梵志,形成了一個傳統,大家都是作爲分內的事去做,把它作爲人倫道德的基本責任和義務。在中國,情況略有不同。在中國能夠自覺自願地向知識分子、宗教師進行布施的,只有一部分人——一部分有信仰的人,一部分樂善好施的人。而作爲老百姓,都要通過納稅的形式把一部分收入交給國家,再由國家回報給知識分子階層。在印度,婆羅門階層不是這樣的,他們的生活來源靠大家自覺自願的布施…

《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 《善生經》講記 第六講 處世與做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