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勝易 第六章 一切法門 六字全收▪P2

  ..續本文上一頁;聖道門行善積德,我們到淨土門裏,行善積德還是做,只是不以此回向作爲往生之業。

   誦經之義

   我們經常誦經 ── 誦經和誦經也不一樣。有人誦經,是把它作爲功德回向;我們誦經,是了解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慈悲,“哇!經文講得這麼好,你看這一段……”就比如剛才講解的這一段,如果光是讀誦,十秒鍾就讀完了,讀完了不知道什麼意思。如果知道經文意思的話,讀了多歡喜呀? “哇!一念具足無上功德!”肯定就念佛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從助業進入正定業了,誦經的目的、效果就完全達到了。讀淨土叁經,看到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怎樣的優美,心裏自然歡喜仰慕,這個也是誦經的效果。

   誦經的目的,是爲了了解經義,然後依教奉行,並不只是爲了讀誦而讀誦。比如淨土叁經,說的就是“專念彌陀名號,必定往生 ”,我們知道了,就來專修念佛,並不是念佛還有所不足,要另外加上誦經才能往生。

   名號功德

   又,《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言:

   阿彌陀佛名號,

   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

   所以者何?阿彌陀佛叁字中,有十方叁世一切諸佛,

   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

   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爲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

   即是爲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

   即是爲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

   而說偈曰:

   阿字十方叁世佛 彌字一切諸菩薩

   陀字八萬諸聖教 叁字之中是具足

   舍利弗!若有衆生,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

   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于現在身,受無比樂。

   或轉貧賤獲得富貴,或得果免宿業所迫病患之苦,

   或轉短命得壽延長,或怨家變恨,得子孫繁榮,

   身心安樂,如意滿足。

   如是功德,不可稱計。

   釋迦牟尼佛贊揚阿彌陀佛名號功德,把我們娑婆世界凡是好的名詞都用上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六字名號就這麼殊勝。爲什麼六字名號有這麼大的功德呢?釋迦牟尼佛自問自答: “阿彌陀”叁字之中,有十方叁世一切佛、菩薩、聖人、行法。“阿”字,十方諸佛在裏邊,“彌”字,一切菩薩在裏邊,“陀”字,一切行法、無量經典在裏邊,所以講,這叁字之中,什麼都具備了。念 “南無阿彌陀佛”還有何不足啊?

   聽到阿彌陀佛有這樣不可思議功德,深生信仰,現在就享受無比法樂,“受無比樂”就不是受世間的五欲之樂了,而是觸光柔軟,內心有法喜法樂,知道往生決定有份,雖然有煩惱,內心還是清涼的,雖然是凡夫,內心知道決定可以去成佛了,這個叫 “受無比樂”,經中講:念佛人所受之樂,超過比丘叁禅之樂,比禅定之樂還要樂。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貧窮可以轉爲富貴,病患之苦可以免除,短命之人得壽延長,冤家債主變成善親眷屬,身心安樂,如意滿足。

   這些還是指世間的事情,阿彌陀佛的本願、六字名號的功德,本來是讓我們往生的,世間的利益是附帶的,成佛才是根本。我們念佛,世間利益是附加的,不是主要的,自然就得到了,是阿彌陀佛主動要給我們的。

   故知: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

   經中說:阿彌陀佛是諸佛之王,沒有什麼法比“南無阿彌陀佛”更高,沒有什麼咒比“南無阿彌陀佛”更高,沒有什麼功德比“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更大。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

   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

   你能念彌陀一佛,所有的佛都念了,所有的咒都念了,所有的修行法門都在裏邊了。

   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

   亦謂“該羅八教,圓攝五宗。”

   既得臨終往生淨土,亦獲現世身心安樂。

   所有的教典、所有的修行法門都攝在六個字裏邊。不僅能保證你臨終往生淨土,現在也能讓你身心安樂。

   念佛功德

   《大悲經》言:

   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一稱“南無阿彌陀佛”,所具足的善根無量無邊,可以進入極樂國土。

   《觀經》言:

   心想佛時,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

   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憶佛念佛,當下就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了,爲什麼?當下具足無上功德了,相好是功德所生出來的,沒有功德,絕對沒有那個相好(算命先生給人家看相,如果這個人沒有那個修養、福報,就沒那個相,相能反映內心 )。具足了佛的無上功德 ── 當然是我們內心具備的,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是在六字名號當中 ── 自然就說了:“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當下念佛,當下就成佛。

   《經》言:

   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

   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如果有人將小千世界四天下寶藏全部供養佛、菩薩、聖人,得到的福報很多;這樣多的福報,比較起來,不如勸人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怎麼想像都想像不出來了。有人學佛法,搞世間慈善,慈善是不錯,但是他不教人念佛,那福報就差多了。所以,《阿彌陀經 》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能有多少修行供養佛菩薩?我們能拿四天下七寶供養佛菩薩、聲聞、緣覺嗎?我們不可能。但是即使那麼大的福報,跟念佛相比,勸人家念佛一聲,超過它!

   《涅槃經》言:

   佛告大王: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衆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較量。

   假如把國王的寶庫打開,一個月之內,布施一切衆生,這個人所得功德很大。但是,還不如張口念一句佛,念佛的功德大大超過上述功德,不能爲比。

   你還不願專念彌陀名號?你真的是丟掉西瓜,揀了芝麻。西瓜和芝麻的差別遠遠無法形容念佛和布施的差別。

   《增一阿含經》言:

   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衆生,

   若有稱佛名號,如構牛乳傾,功德過上,不可思議。

   四事是指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就是生活必需品。把日常用品拿來供養地球一切衆生,他們的衣食住行所有的一切,都是你提供的,看看,你的功德大不大?當然很大!但是,如果有人用擠牛奶那麼長時間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其功德要大得多,兩者的差別令人無法想像。

   爲什麼這樣講呢?因爲那些修行是有爲、有漏、有上的,不能作爲出離之因,不能解脫。“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呢,真實、無爲、無漏、無上,可以到淨土成佛的功德啊!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因地以清淨願心、經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所修行的功德啊。你怎麼跟他相比呢?

   《大智度論》雲:

   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裏,足一千年,

   滿中七寶,奉施于佛;

   不如有人,于後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

   譬如有人一生下來就能日行千裏,他足足走了一千年,你想想看,走了多遠!這麼一片大地上的寶藏,全部供養佛陀,其功德不如在釋迦牟尼佛滅度後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 ”。

   善導大師雲:

   自余衆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較也。

   其它所有的修行,雖然都是善,都很好,但是,如果跟念佛比,就不能相比了。

   就好像一間暗室,點一支蠟燭,蠻亮的,挺好;如果點一盞日光燈,就更好;如果跟太陽光比呢,不可爲比千萬億倍。

   你修行得再怎麼殊勝微妙,如果和“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相比,“全非比較也”,爲什麼?念佛是阿彌陀佛本願之行,其它修行,是衆生的隨緣雜善,怎麼可以相比呢?

   慶文大師雲:

   專稱一佛名號,則是具稱諸佛名號;

   功德無量,能滅罪障,能生淨土,何必生疑乎!

   只要稱念阿彌陀佛一佛名號,就是十方諸佛稱遍了,能得無量功德,能滅一切罪障,能夠往生淨土,何必要懷疑呢?

   圓照律師雲:

   一乘極唱,終歸鹹指于樂邦;

   “一乘極唱”指《華嚴經》所言佛的一乘教法,一切教法雖然講到極點,但是歸結到最後,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全部指向極樂淨土了。《華嚴經》都是登地以上菩薩的境界,到最後,就是普賢菩薩的境界了,普賢菩薩勸所有的四十二個階位大菩薩,通通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萬行圓修,最勝獨推于果號。

   這樣的修行、那樣的修行,最殊勝的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果地的名號。

   念佛法門叫做果地法門,“果”是和“因”相對的,因地法門就是在因中修行,慢慢一點點地積累;果地法門,是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把成佛的功德放在六字名號裏邊,叫做 “果”,這個果給我們,從果向因,所以叫果地法門。

   這句名號,包含阿彌陀佛因地所有一切修行,那當然萬行圓修不能超過六字名號啊。再怎樣修行,即使你是大菩薩再來,你也不能超過阿彌陀佛!十方諸佛跟阿彌陀佛比,都還要往旁邊退讓一截, “諸佛光明所不能及”,何況我們是博地凡夫呢?所以,你所修的功德,和六字名號比,怎麼能比呢?當然是完全仰投六字名號。我們所修的,沒有功德。

   有一則公案,達摩大師來到東土,梁武帝問他:“朕建寺度僧,功德如何?”梁武帝護持佛教,讓出家人安心辦道修行,幾次發心當和尚,大臣幾次重金把他從寺院請回,他可以稱作是當之無愧的菩薩皇帝了。

   不料,達摩大師回答說:“並無功德。”

   一句話,說他沒有功德。那我們跟梁武帝比,能比得上嗎?

   昙鸾祖師在《往生論注》裏講:功德有兩種,一者,真實功德,二者,不真實功德。什麼叫真實功德?菩薩所修,清淨心中所修,沒有染汙,沒有顛倒,沒有虛僞,完全順從法性。凡夫所修功德呢?不順法性,有乖法本…

《念佛勝易 第六章 一切法門 六字全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