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胜易 第六章 一切法门 六字全收▪P2

  ..续本文上一页;圣道门行善积德,我们到净土门里,行善积德还是做,只是不以此回向作为往生之业。

   诵经之义

   我们经常诵经 ── 诵经和诵经也不一样。有人诵经,是把它作为功德回向;我们诵经,是了解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慈悲,“哇!经文讲得这么好,你看这一段……”就比如刚才讲解的这一段,如果光是读诵,十秒钟就读完了,读完了不知道什么意思。如果知道经文意思的话,读了多欢喜呀? “哇!一念具足无上功德!”肯定就念佛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从助业进入正定业了,诵经的目的、效果就完全达到了。读净土三经,看到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怎样的优美,心里自然欢喜仰慕,这个也是诵经的效果。

   诵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经义,然后依教奉行,并不只是为了读诵而读诵。比如净土三经,说的就是“专念弥陀名号,必定往生 ”,我们知道了,就来专修念佛,并不是念佛还有所不足,要另外加上诵经才能往生。

   名号功德

   又,《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言:

   阿弥陀佛名号,

   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

   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

   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

   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

   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

   而说偈曰:

   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 三字之中是具足

   舍利弗!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

   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

   或转短命得寿延长,或怨家变恨,得子孙繁荣,

   身心安乐,如意满足。

   如是功德,不可称计。

   释迦牟尼佛赞扬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把我们娑婆世界凡是好的名词都用上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六字名号就这么殊胜。为什么六字名号有这么大的功德呢?释迦牟尼佛自问自答: “阿弥陀”三字之中,有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圣人、行法。“阿”字,十方诸佛在里边,“弥”字,一切菩萨在里边,“陀”字,一切行法、无量经典在里边,所以讲,这三字之中,什么都具备了。念 “南无阿弥陀佛”还有何不足啊?

   听到阿弥陀佛有这样不可思议功德,深生信仰,现在就享受无比法乐,“受无比乐”就不是受世间的五欲之乐了,而是触光柔软,内心有法喜法乐,知道往生决定有份,虽然有烦恼,内心还是清凉的,虽然是凡夫,内心知道决定可以去成佛了,这个叫 “受无比乐”,经中讲:念佛人所受之乐,超过比丘三禅之乐,比禅定之乐还要乐。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贫穷可以转为富贵,病患之苦可以免除,短命之人得寿延长,冤家债主变成善亲眷属,身心安乐,如意满足。

   这些还是指世间的事情,阿弥陀佛的本愿、六字名号的功德,本来是让我们往生的,世间的利益是附带的,成佛才是根本。我们念佛,世间利益是附加的,不是主要的,自然就得到了,是阿弥陀佛主动要给我们的。

   故知: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

   经中说: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没有什么法比“南无阿弥陀佛”更高,没有什么咒比“南无阿弥陀佛”更高,没有什么功德比“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更大。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

   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

   你能念弥陀一佛,所有的佛都念了,所有的咒都念了,所有的修行法门都在里边了。

   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

   亦谓“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所有的教典、所有的修行法门都摄在六个字里边。不仅能保证你临终往生净土,现在也能让你身心安乐。

   念佛功德

   《大悲经》言:

   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一称“南无阿弥陀佛”,所具足的善根无量无边,可以进入极乐国土。

   《观经》言:

   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忆佛念佛,当下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为什么?当下具足无上功德了,相好是功德所生出来的,没有功德,绝对没有那个相好(算命先生给人家看相,如果这个人没有那个修养、福报,就没那个相,相能反映内心 )。具足了佛的无上功德 ── 当然是我们内心具备的,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是在六字名号当中 ── 自然就说了:“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下念佛,当下就成佛。

   《经》言:

   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

   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如果有人将小千世界四天下宝藏全部供养佛、菩萨、圣人,得到的福报很多;这样多的福报,比较起来,不如劝人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怎么想像都想像不出来了。有人学佛法,搞世间慈善,慈善是不错,但是他不教人念佛,那福报就差多了。所以,《阿弥陀经 》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能有多少修行供养佛菩萨?我们能拿四天下七宝供养佛菩萨、声闻、缘觉吗?我们不可能。但是即使那么大的福报,跟念佛相比,劝人家念佛一声,超过它!

   《涅槃经》言:

   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假如把国王的宝库打开,一个月之内,布施一切众生,这个人所得功德很大。但是,还不如张口念一句佛,念佛的功德大大超过上述功德,不能为比。

   你还不愿专念弥陀名号?你真的是丢掉西瓜,拣了芝麻。西瓜和芝麻的差别远远无法形容念佛和布施的差别。

   《增一阿含经》言:

   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

   若有称佛名号,如构牛乳倾,功德过上,不可思议。

   四事是指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就是生活必需品。把日常用品拿来供养地球一切众生,他们的衣食住行所有的一切,都是你提供的,看看,你的功德大不大?当然很大!但是,如果有人用挤牛奶那么长时间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其功德要大得多,两者的差别令人无法想像。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那些修行是有为、有漏、有上的,不能作为出离之因,不能解脱。“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呢,真实、无为、无漏、无上,可以到净土成佛的功德啊!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因地以清净愿心、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所修行的功德啊。你怎么跟他相比呢?

   《大智度论》云:

   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

   满中七宝,奉施于佛;

   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譬如有人一生下来就能日行千里,他足足走了一千年,你想想看,走了多远!这么一片大地上的宝藏,全部供养佛陀,其功德不如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 ”。

   善导大师云: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全非比较也。

   其它所有的修行,虽然都是善,都很好,但是,如果跟念佛比,就不能相比了。

   就好像一间暗室,点一支蜡烛,蛮亮的,挺好;如果点一盏日光灯,就更好;如果跟太阳光比呢,不可为比千万亿倍。

   你修行得再怎么殊胜微妙,如果和“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相比,“全非比较也”,为什么?念佛是阿弥陀佛本愿之行,其它修行,是众生的随缘杂善,怎么可以相比呢?

   庆文大师云:

   专称一佛名号,则是具称诸佛名号;

   功德无量,能灭罪障,能生净土,何必生疑乎!

   只要称念阿弥陀佛一佛名号,就是十方诸佛称遍了,能得无量功德,能灭一切罪障,能够往生净土,何必要怀疑呢?

   圆照律师云:

   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

   “一乘极唱”指《华严经》所言佛的一乘教法,一切教法虽然讲到极点,但是归结到最后,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全部指向极乐净土了。《华严经》都是登地以上菩萨的境界,到最后,就是普贤菩萨的境界了,普贤菩萨劝所有的四十二个阶位大菩萨,通通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

   这样的修行、那样的修行,最殊胜的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果地的名号。

   念佛法门叫做果地法门,“果”是和“因”相对的,因地法门就是在因中修行,慢慢一点点地积累;果地法门,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把成佛的功德放在六字名号里边,叫做 “果”,这个果给我们,从果向因,所以叫果地法门。

   这句名号,包含阿弥陀佛因地所有一切修行,那当然万行圆修不能超过六字名号啊。再怎样修行,即使你是大菩萨再来,你也不能超过阿弥陀佛!十方诸佛跟阿弥陀佛比,都还要往旁边退让一截, “诸佛光明所不能及”,何况我们是博地凡夫呢?所以,你所修的功德,和六字名号比,怎么能比呢?当然是完全仰投六字名号。我们所修的,没有功德。

   有一则公案,达摩大师来到东土,梁武帝问他:“朕建寺度僧,功德如何?”梁武帝护持佛教,让出家人安心办道修行,几次发心当和尚,大臣几次重金把他从寺院请回,他可以称作是当之无愧的菩萨皇帝了。

   不料,达摩大师回答说:“并无功德。”

   一句话,说他没有功德。那我们跟梁武帝比,能比得上吗?

   昙鸾祖师在《往生论注》里讲:功德有两种,一者,真实功德,二者,不真实功德。什么叫真实功德?菩萨所修,清净心中所修,没有染污,没有颠倒,没有虚伪,完全顺从法性。凡夫所修功德呢?不顺法性,有乖法本…

《念佛胜易 第六章 一切法门 六字全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