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星雲大師揭示自殺秘密

  星雲大師揭示自殺秘密

  一、根據統計,目前不少國家都有自殺人數逐年攀升的隱憂,尤其在臺灣更經常發生父母強帶兒女一同自殺的案件。請問大師,佛教對自殺行爲與道德問題有何看法?

  答:中國人說:“好死不如歹活”,但是有些人覺得自己活得沒有意思,所以想要自我了斷。他認爲這麼做又不會傷害到別人,和他人有什麼關系,哪有什麼道德不道德的問題呢?

  其實,在佛教看來,自殺仍然是殺生,是不道德的行爲,佛法不允許人自殺。因爲一個人的生命,並不是屬于個人所有,這具血肉之軀,最初是由父母結合而生養,並且從社會接受種種所需以茁壯、成長。生命的完成是社會大衆的衆緣所成就,當然也應該回報于社會大衆,因此每一個人都有義務使自己活得更幸福、更有意義,但是沒有權力毀滅任何的生命。

  希臘叁大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柏拉圖(Plato)及亞裏斯多德(Aristotle),他們都反對自殺。前二者是從信仰的角度出發,認爲人的生命屬于諸神,沒有神的谕令,人不可以自殺;而亞裏斯多德則是出于社會倫理學的考慮,在他看來,自殺是加諸于社會的一種不義行爲,而且常常反映出當事人在道德上的缺乏自製。

  此外,中世紀的宗教思想家奧古斯丁(Augustine)認爲,人對于自己的生命,只有使用管理權,沒有絕對的生死支配權。另一位宗教家多瑪斯(St. Thomas Aquinas)認爲,一切自己殺害自己的行爲,都是不容于道德的自我謀殺。

  自殺到底合不合乎道德?直到二十世紀的西方國家,基本上他們對于自殺或嘗試自殺,都認爲是不能寬容的不道德行爲,因此有些國家對于自殺未遂者還會判以刑罰,例如英國直到一九六一年都是如此。

  不過,自殺雖說是不道德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例如許多聖賢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爲國家、爲人類的利益而自我犧牲,你能說這不算是偉大的道德嗎?如果把一個人害死是不道德的事,那麼法官判人死罪,這究竟合不合乎道德呢?法官判處罪犯死刑,目的也是爲了維護社會的秩序、公理與正義,你能說這是不道德的行爲嗎?再如兩國交戰,一旦戰爭就要殺人,佛教不容許殺生;殺敵是犯戒,那麼戰爭殺敵,合乎道德嗎?

  其實,如果用嗔恨心去殺人,當然是不道德;如果用慈悲心去殺人而救人,卻是大乘菩薩的道德。就像醫生,爲了醫學實驗,解剖人體,有時候把這個人的器官移植到他人身體,像這樣基于慈悲的救人之行,是合乎道德呢?還是不道德呢?

  道德不道德的標准,應該從人心爲出發點,于人有益的舉止是道德,于人有害無益的行爲是不道德。也就是說,基于慈悲所做的事,便是究竟的道德;相反的,出發點不是爲了慈悲,雖然是好事,仍然是不究竟的道德。就如倫理學家赫甯(Bernard Haring)說,一個國家的間諜如果爲了維護重大機密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不算自殺,因爲這種行爲不是出于自私的動機,而是爲了保衛國家的秘密,是爲了國家安全;這種爲了某種高尚理想而結束小我生命的行爲,不是“自殺”,而是“犧牲奉獻”。

  依照赫甯(Bernard Haring)的觀點,只有出于自私的動機或不道德的殺害自己,才叫“自殺”。例如有的人因爲情場失意、事業不順、經濟窘困、久病不愈,或因一時承受不了重大打擊而以自殺來逃避責任,卻把問題留給人間、留給他人來承受,這就是不道德的行爲。

  尤其更應譴責的是,現在有些人不但自己自殺,還要別人與他同歸于盡,例如剛才問到,父母帶著兒女一起死,或者情侶共同自盡殉情,或者與仇家玉石俱焚,可以說都是喪心病狂的行爲,令人難以同情。

  不久前,臺灣彰化有一對中年夫婦,因爲經濟發生困難,一時想不開,因此夫妻兩人先行吞下安眠藥,然後帶著小孩燒炭,准備一起自殺。所幸後來因爲小孩子大聲哭叫,才被鄰居發現而把他們從鬼門關給救了回來。

  另外還有一個得到憂郁症的離婚婦人,她帶著孩子從叁樓往下跳,小孩子當場死亡,婦人自己沒死,但多重性骨折,結果造成全身癱瘓,也把自己的未來陷入了萬劫不複之地。

  自殺甚或帶著別人一起死,這種行爲叫愚癡、邪見,也是不道德的。人不可以把自己的痛苦建築在別人身上,也不可以把自己的痛苦感染給周遭的人。我們看曆史上很多有德的君子,縱使自己內心充滿了痛苦,在人前也總是強顔歡笑,他要把歡喜帶給別人,而不會把痛苦傳染給別人。所以我們現在的社會,應該加強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宗教教育。尤其人要有正當的宗教信仰,信仰不當,沒有正知正見,對世間的真相、真理認識不清,就容易胡作非爲。像有些父母就是因爲知見錯誤,認爲帶著孩子一起死是不忍心留他獨自在世間受苦,這是爲了愛他,是一種解脫。實際上這樣的行爲是不合乎道德、倫理,是一種罪惡,是無法見容于人的自私之行。

  一般說來,自殺的人大都只有想到自己,他把所有關注的焦點都放在自己的身上,他想到的只有自己的痛苦、自己的煩惱、自己的解脫。但是如果他的心中有愛,如果他能想到孩子、想到父母、想到親人、想到朋友,或許他的生命就得以延展,而不會活得如此的沒辦法。

  在日本有一處“青木原樹海”,因爲經常有人到此自殺,富士吉田警察署因此特別在入口處立了一塊告示牌,勸告想要自殺的人:“我們的生命是從父母那兒得來很珍貴的東西,請您靜下心來,再一次的爲了您的父母親、兄弟和孩子們想一想。不要獨自一個人苦惱,請您來與我商量一下。”

  人的生命要自然的生,也要自然的滅,強求的苟活與自暴自棄的放棄都不對。所以自殺前,請再給自己幾分鍾的思考,想想,人活著才能解決問題,死了怎能解決呢?只要你有心振作,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何必用自殺來逃避呢?所以爲了要泯除自殺,我們要增加道德的觀念與勇氣,心中要有與衆人同體共生的想法,要想到問題的解決總有第一、第二、第叁方案,何必把自殺想成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呢?

  總之,世間的一切萬物,從有情到無情,都有它的生命與生機,我們都應該保護尊重。所謂蝼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類?所以把自己寶貴的生命結束,或是因此又牽連、傷害到別人的生命,這都是不道德的行爲,應該加以規範、防止。

  二、如前所說,自殺的人大都因爲遇到困難,生活不如意,或對人生感到悲觀、失望,覺得生命了無生趣,因此消極地以死來尋求解脫。請問大師,如何幫助有自殺傾向的人建立信心,讓他們重新活出希望?

  答:俗語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自殺其實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徒然留給世間及後人更多、更大的問題與痛苦,所以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認爲,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自殺,因爲這是做爲人的一種必要乃至完全的義務。

  但是,現在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想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爲什麼呢?根據一項有關“自殺原因”的研究調查指出,一般人所以會自殺,除了精神方面有異常、性格方面有問題之外,“遭遇挫折”及“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而自殺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如何防範自殺,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活出歡喜、活出希望,尤其活出心中有世界、有衆生、有因果、有道理。

  就像前面提到,每個人的生命都不是自己的,生命是天地間共生共有的,自己只有資格把自己奉獻爲大衆,只有盡力讓生命活出意義與價值,但沒有摧殘生命的自由。

  生命的意義在于服務大衆、在于成就別人;每個人活著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要想到奉獻是生命的意義、服務是生命的意義、對社會的責任是生命的意義、造福大衆是生命的意義。一個人能建立對自我的責任感、對家庭的責任感、對親人的責任感、對自己所受恩惠的人,如父母、師長等,你還沒有報恩,責任未了,如何能一死了之呢?

  我曾經遇到過一位青年,因爲情場失意,悲傷難過,想要自殺。當時我去看他,要他冷靜一點,並且念了一首《中央日報》副刊上刊載過的小詩給他聽:

  天上的星星千萬顆,

  地上的人兒比星多;

  傻人兒!

  爲什麼自殺只爲她一個?

  世界上的人這麼多,難道都不值得你愛嗎?何必苦惱、自殺只爲愛她一個人呢?這樣的生命價值不是太有限了嗎?

  所以,雖然“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難免會有順逆境,心情難免有高低起伏的時候;一旦發現自己的情緒陷入了低潮,就要懂得找善知識、好朋友談談話,或者自己看看書、聽聽講演,都有助于纾解壓力與轉換心情。

  過去我在“中華電視臺”每天有一個五分鍾的“星雲法語”節目,播出期間觀衆反應非常熱烈,曾經有人本來想要自殺,因爲看了“法語”而激起了再奮發的信念。也曾有一個家住高雄的國二學生寫信給我,他說自己不慎交了壞朋友而跟著學壞,原本一些很要好的同學因此不再理他;雖然他已知錯想改,但那群壞朋友並不罷休。就在孤獨絕望想要自殺的時候,無意間看到《覺世》旬刊所刊載的“星雲法語”給了他很大的鼓舞。他想到自己還年輕,還有很多事沒有做,不能如此輕易了斷,所以決定要以歡喜的心情從頭開始新生活。

  也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位失業的青年徘徊在臺北火車站前,望著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色發愣,想找一個有錢人的座車撞上去自殺,以便讓貧窮的老母親得到一筆撫恤金過日子。正在他萬念俱灰的時候,有一個高貴美麗的小姐經過他面前,對他微微一笑的點了個頭,這個青年一高興,倒忘了尋死;第二天他居然得到了一份工作養家,便不想死了!

  曾經在佛光山臺北道場也發生過一件感人的事。有一個星期六的晚上,法師們正在忙著准備共修的時候,忽然接到一通十萬火急的電話,對…

《星雲大師揭示自殺秘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身與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