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割裂就不是心體了;也沒有方,沒有東西南北方;也沒有什麼人衆生十法界;十法界唯此一個心體,沒有其他的第二個,這個是不可思議的。這是講體,在佛不增,在衆生不減,平等普遍,體遍一切處,像虛空遍一切處。這個心體是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一切衆生的現前一念心體,跟佛究竟所證得的圓滿佛果,無二無別。經常的《華嚴經》用橫遍十方,就橫說的東西南北中都遍滿的,豎窮來說上下無區別的無盡,豎窮法界,橫遍十方,形容這個心沒有局限,就是我們現前一念。大家默念一下,試驗一下,你把你所到過的地區,你只要這麼一思惟,頓現。你走過好多的地方,不管你到美國紐約,隨便你到這個世界哪地方,隨便你所走過地方,它能頓現,只要你靜下來,一想一作意全現了。你沒去過的地方,你就不知道了,你想像不出來。凡是你去過地方,你一想像都能普遍。你沒去過地方,你心遍不遍呢?心遍。因爲你現在迷了,迷了不遍了,你現在用的是識,不是心。因爲我們現在連心還不知道,我們用的全是識,沒有達到心;能夠直至心體,那你就成功了。
【平等普遍。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
這個心平等普遍的,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是什麼相?一相。一相是指著無相說的,沒有二相,沒有別相,這個心永遠不變不異的,在佛不增,在凡夫不減。就是我們現在當前的一念心體,豎窮橫遍,你不可以區別,也不可以思量,它能遍于一切衆生的根身器界,就是平等普遍的意思。所以說圓滿十方周遍法界,就是我們現前一念心。我們這還是迷了,還沒有悟,但是因爲前半部你拜忏忏業,叁業清淨了,你來修行,修行唯心法門,這下半部是唯心法門,先解釋這個心是平等的、普遍的。
【以一切衆生心。一切聲聞辟支佛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皆同不生不滅。無染無淨。真如相故。】
地藏菩薩跟堅淨信菩薩說以一切衆生的心,在這迷悟之上就分了,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這叫四聖法界,這是因爲迷了這個心、悟得這個心來分別它的層次。心無二無別的,因爲你迷悟不同而就分出等級了,在衆生一點沒減少,在諸佛一點沒增加,我們這個心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沒有染、也沒有清淨,這個就叫真如相。前頭我們說達到真如相,什麼是真如相?就作如是解釋,十法界的整體就是依著真如相,從這個真如相就分別了。一個心真如,一個心生滅,心真如就是我們那本體,我們要恢複的那個本體,一切成就的諸佛。跟心生滅就不同了,心生滅在《大乘起信論》告訴我們業相、轉相、現相,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起業相、計名字相、業系苦,業把你一系住了,你什麼都糊塗了。我們現在就在業系苦相當中,消滅這業系苦相你漸漸就增長了,增長淨,消滅染。我們要想跟真如相應就得滅,我們第一個先要脫離業系苦。在我們拜占察忏的時候,已經把業系苦相消滅掉,沒有惡,純善了,身口意叁輪十業都清淨了。在這個時間地藏王菩薩說,在衆生清淨相之後才可以發起修行。我們的信心在拜占察輪相的時候,已經信心得到清淨,在這個清淨無染的心再起修行。
在你修行當中,必須先明白心,先明白心體。但是我們沒有經過拜忏,諸位道友你沒經過拜忏,現在我們的心還沒達到清淨,還善惡交參,不是純善。但是這個下半部地藏菩薩講的,修行的時候心已經純善了,十惡業全沒有了。地藏王菩薩慈悲,你如果拜占察忏拜了叁年,已經拜了叁年了,雖然還沒得到清淨輪相,但是你可以修了,可以修下半部,才可以修下半部觀心。一切諸佛菩薩、大阿羅漢,心都是平等的,沒有等級的,只是由他心迷惑的程度,心不清淨,染汙東西沒取消。例如說我們現在拜占察忏的時候,得到清淨輪相,這個清淨輪相是粗惑,不是細惑;現行的煩惱貪瞋癡,你的身口意業的貪瞋癡都沒有了,把那汙染東西取消了,但是粗相,不是細相,還沒到了佛心、衆生心平等的地位。在本具上是平等的,在這個清淨垢染修行的過程當中,它就不平等了。你可以恢複平等,把我們這個心恢複跟佛的心,恢複我們本來的真心,佛心、衆生心、真心叁個是平等平等的。心本來是不生不滅、不動不靜、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由我們衆生的煩惱差別,如果你再恢複了寂靜,再恢複了直心正念真如,那就恢複我們的心體。
這個心包括十法界,所有一切經卷所講的叁千性相、大乘小乘,沒有一個法離開心,離心無一切法,這是心體。因爲起了惑染,心起了分別,但是雖然起了分別,這個所有的分別妄心全是幻化的,一點真實都沒有,一點真實沒有,因爲一切諸法都是由心起的。這個我們大家都明白,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我們怎麼能夠使我們心不生?這個凡夫絕對辦不到,就是二乘的聖人諸佛菩薩也是有次第的。我們現前這個心體,就這一念間具足十法界。當你一心念佛的時候,心向佛的時候,你是佛法界;你發慈悲心利益衆生行菩薩道,菩薩法界;要想自己修行了生死,是聲聞緣覺法界;乃至于貪心慢心瞋恨心一切的心,那是六凡法界;依心分別而來定你的位子。一切心體起的分別,只是幻化的境界相,沒有一樣真實的。《金剛經》上最後四句話,“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也是觀心的法門。你想想,這一切法哪有一樣真實的?全是幻化的,沒有真實的。你所用的受想行識、色聲香味觸法,有真實的嗎?你所有的見聞覺知是真實的嗎?全不是。因爲外頭有種種境,生起你種種心。地藏王菩薩跟堅淨信菩薩說,現前的一念心體它是具足的,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地獄、餓鬼、畜生,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合起來就是現前一念心,要我們這樣去理解、這樣去認識。
【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別者。猶如幻化。無有真實。所謂識受想行。憶念緣慮覺知等法。種種心數。非青非黃。非赤非白。亦非雜色。無有長短方圓大小。乃至盡于十方虛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狀。無一區分而可得者。但以衆生無明癡暗熏習因緣。現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謂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謂有。起覺知想。計我我所。而實無有覺知之相。以此妄心畢竟無體不可見故。】
地藏王菩薩還恐怕衆生不理解爲什麼這樣說,所以者何?因爲一切有的心,注意!一切有的心它起分別,但是這個分別所有一切有法幻化的,沒有真實的,衆生當成真實的。但是衆生的心有沒有真實的東西表現出來呢?有。在《楞嚴經》上頭,佛問波斯匿王說:大王,你幾歲看見恒河的?波斯匿王說:我大概是叁歲吧!我媽媽帶著我過恒河,我認識恒河的。佛又問說:你今年好大了?他說:六十二歲了。佛說:你現在看恒河跟你那個叁歲看的恒河,有差別沒有?波斯匿王答道:我叁歲看到時也是這樣子,現在看到還是這樣子。物質有差別,叁歲、六十二歲有差別,恒河的流動有差別,他的見沒有差別,叁歲也是這樣見,六十多歲還是這樣見,見性無差別。我們的見看一切法的時候,見無差別,物質可變化了。一切有爲法,假相,假相是隨時變化的,能見的見性沒有變化的。能見見于所見,所見全是物質,假的,能見的見性是真的。萬法由心起,萬法由心滅,因爲是你心的分別,見的幻化的境界相,沒有實體的東西,任何事物都沒有實體的東西。你在這個地方物質悟得到,你的見是實體的,見性,不是眼睛看見這個見,那個見性。了知那個見性,你要在這個世間上貪著找個真實東西,一切沒有。所以《金剛經》上講“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來看觀看一切法的時候,全是虛妄的,沒有一樣真實的,沒有一樣不變的,沒有一法常住的。那你就仔細觀吧!
地藏菩薩跟堅淨信說這些話的意思是顯心的,心不變,心不隨境轉,心能轉境,就是跟佛一樣的,即同如來;你的心被外面境界相轉了,那就是凡夫,轉變到什麼塗,就落到哪一道,看你轉變的大小。這個連系我們自己生活當中,你就檢查檢查你自己的道力吧!你出家了,乃至我沒出家,信佛了,佛怎麼教授我們的?讓我們觀一切法的生住異滅,無常的、是變化的、沒有實在的。因爲它是有爲法,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那你觀吧!觀性體。所以一切的凡跟聖人所相差的,就是一個心明眼亮。心迷,眼也不亮。眼,不是指眼睛的眼,是見性,不過一般通俗的語言,心明眼亮,就是一個心性、見性,見性即是心性,心性即是見性。我們所有的色身、所有的受想行識,憶念、緣慮、覺知,這一切法都到心數法,數數的變遷。咱們不講法相,心有八,心所有五十一,這些個法全是隨緣而生起的,假的,沒有真實的。這意思也是讓我們不要貪著一切法,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常,一切法非真實的,這是分析。地藏王菩薩跟堅淨信菩薩講,一切有爲法都是如夢幻泡影的,沒有真實的。衆生不是這樣子,就是看你對一切法認識程度。咱們經常說,看破了,放下了。說放下了,心裏對任何法都不執著,都不起心動念,能做得到嗎?你自己可以知道你自己程度,人家打你、罵你、侮辱你,你心裏毫不動念,跟贊歎你、稱贊你一樣,平等平等!對于任何事物你心不顛倒,心不顛倒就是說你正念現前,觀之一切諸法皆空,都是無常的、無我的,那你就得到受用了,你在任何時任何處都是自在的。
咱們舉個例子說生病,在你生病的時候,你多觀照一下。觀照什麼呢?這病從哪裏來的,何者是病。假使你沒有個肉體的話,病無處生,在哪兒生?因爲你有個肉體,你這肉體是真的、是假的?我說這話,可能說這個老和尚簡直糊塗了,連身體都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了。我不糊塗,我明白,身體完全是假的。包括你現在的識,我們所說的心也是假的。當你病苦很重的時候,你能不能把你身跟心分開?例如說我們到醫院開刀幹啥的…
《占察善惡業報經 1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